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641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周教案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难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画面。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

谈话: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1.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

从画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

a)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材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提问:

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2+13-6

(2)22-6+13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6.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

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连减应用或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连减(应用题)或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收集、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学会用连减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初步会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9=14+6=20-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

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

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

怎样列式?

[54—8=46(个)]

根据情境图,学生列出算式:

8+22=30(个)           54-30=24(个)

2、挑战:

前一课中的两步式子都能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3、学生作品:

54-8+22=?

加减混合,从左往右计算,答案是68个,不符合呀。

思考:

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

必须先算8+22!

可以在8+22下面划一条线表示先算8+22,也可以在8+22外面画个框,表示先算8+22,……

4、引入:

其实在数学的计算中,只要画上小括号,就表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在肯定大家思考方法的同时,统一到用小括号表示先算的部分。

5、对比练习:

①24-10+3=24-(10+3)=

②36-20-16=36-(20-16)=

③4×2+5=4×(2+5)=

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

三.练习

课本第6页的练习。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及练习二第一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中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乘减来解决一定的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分析问题、灵活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会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能在众多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收集和选择。

重点:

会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能在众多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收集和选择。

难点:

能在众多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收集和选择。

教具准备:

将主题图制作成逐部分出现的动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乘法口诀:

5×7=8×4=6×9=5×6=

3×7=6×3=9×8=7×6=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

(一)

师:

春天来了,大自然又变得美丽而富有生机。

草儿绿了,花儿红了,蜻蜓自由地飞着,小猴子们也成群结队的出来玩耍。

(2)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

(3)集体交流

A.从图中收集到的所有信息。

B.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C.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学问题,自行列式的算式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二),出示部分主题图

师:

春天里,小朋友也憋不住了,纷纷邀上几个好朋友来到了跷跷板乐园。

(1)引导学生看图,交流从图中收集到的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自行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3)集体反馈

师选择其中一种板书: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3×4=12(人)

2.创设情境(三),出示完整的主题图

(1)学生再次仔细看图,发现情境(三)比情境

(二)多了什么信息。

(通过观察,学生自行得出:

跷跷板乐园里又来了7个人)

(2)再次结合新的信息自行提出数学问题。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跷跷板乐园里现在有多少人。

(3)分小组讨论:

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把讨论的方法记录下来。

(要求:

想出的方法越多越好)

(4)集体反馈,引导学生在汇报算式的同时,口述这样的算式。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

方法

(一):

先算出原来的人数:

3×4=12(人)

再加上后来的7个人:

12+7=19(人)

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尝试:

用一个综合算式来表示这两个算式。

得出还可以写

成:

3×4+7=19(人)

允许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算式来解答。

方法

(二):

先算出原来的人数:

2×6=12(人)

再加上后来的7个人:

12+7=19(人)或:

2×6+7=19(人)

引导学生巩固综合算式的写法。

对于有不同的想法或独特见解的学生,只要理由充分,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学生在想解决问题时,较容易造成一种思维定势,只想到用乘加来解决问题。

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除了用这个方法来计算,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想一想,也许还有不同的发现呢?

引导得出:

4×5=20(人)20—1=19(人)

或写成综合算式4×5—1=19(人)

(5)小结:

原来乘加和乘减也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的形式。

(揭示课题:

乘加、乘减)而且我们发现,解决问题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能找着解决问题的很多方法。

三.巩固应用

四.课后练习

请同学自行设计画,包含一定的数学信息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一单元练习二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在情境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运用乘加或乘减来解决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意识,强化一题多解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应用,培养初步的分析问题、灵活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学会选择有效信息,增强实践能力和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判断与选择有效地信息。

教学过程:

一.反馈课前完成的作用

1.每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先在小组内传阅、交流

2.每个学生推荐一幅作品作为代表,在全班展示。

展示过程中,引导小组成员对本组提出的数学问题及列出的算式进行解释,鼓励其他同学在观看时大胆质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

3.小组内针对本次作业互评,然后进行自评。

二.基本练习(练习二第2题)

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思考:

从主题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从图中收集到的信息以及要求解决的问题。

(3)学生自行解答,师对于解答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启发和引导。

(4)全班交流解答的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总数怎样算。

三、变式练习(练习二第3题)

1、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1)组织学生独立看图,找到要求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2)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师参与讨论,倾听学生的想法。

(3)全班反馈。

2、选择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统计表,把不明白或不清楚的地方记录下来

(2)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看清楚提示信息中涉及到的有效信息,选择正确了信息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

(4)学生自行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引导。

四、开放性练习(练习二第5题)

1、出示实物图形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有什么发现?

3、学生列算式

4、反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一单元练习二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在情境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运用乘加或乘减来解决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意识,强化一题多解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判断与选择有效地信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创设情境

(一),出示主题图(课本第九页的题目)

师:

春天里的阳光特别舒服,瞧!

太阳公公笑眯眯的看着地球上的一切,让我们也一块去感受那迷人的春光吧!

(1)自由交流:

从主题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的语言叙述尽可能的完整)

主题图所提供的主要信息有:

小鸟13只、蜜蜂11只、喇叭花11朵……

(2)选择你喜欢的学生方式(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行完成),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都能解答吗?

(3)集体交流、反馈,随机请学生说解答的理由。

2.创设情境

(二)出示主题图(课本第10页的第1题)

(1)师:

小熊一家也不甘示弱,它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全家人外出掰玉米去了,收获还真不小呢?

(2)学生自行看图,收集图中的信息及题目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

(3)请学生说说,并解答

(4)反馈

如果有学生在解答时有困难,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信息。

3、出示第11页第3题。

学生观察后问:

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4、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

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算式可以是:

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二、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