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556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x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

一、单选题(1.5*32=48分)

1.据《国语》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

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事。

B.“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里正。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

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

3.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诸侯位的应是

4.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的是()

①先后统一六国②确立三公九卿制度③始建郡、县地方行政体制④在岭南置郡

A.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④

5.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

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①由诸侯割据逐渐走向统一②由百家争鸣走向独尊儒术

③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④由奴隶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在封建社会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B.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C.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8.(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

“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9.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备选者

年龄

生母

周王子甲

20岁

周王正妻

周王子乙

14岁

周王子丙

25岁

周王妾一

周王子丁

12岁

周王妾二

A.①B.②C.③D.④

10.据史书记载:

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尚书令

11.2016年度XX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我国秦朝就已经确立了官员监察制度。

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B.刺史C.郡守D.御史大夫

12.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A.夏朝到春秋时期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

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

13.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14.《礼记》载:

“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

15.“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

在古代中国,这一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关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D.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

16.《汉书•地理志》言:

“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

”这说明秦朝采取的制度是

A.皇帝制度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

17.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秦简的记载D.史家的研究论文

18.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

“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

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19.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

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这表明

A.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B.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

C.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D.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20.《三字经》写道: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有

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⑨分封制④皇帝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1.《左转·僖公》记载:

“冬,(鲁禧公和晋文公等)会于温,讨不服也。

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卫侯不胜……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

”材料表明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强化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2.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礼群生,告太平于天下,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古代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B.报答天地之恩C.宣扬君权神授D.祭祀天地神袛

23.下列对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扩展统治的范围B.天子与诸侯全部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诸侯在辖地仍可以继续实行分封

2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其评价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郡国并行制

25.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

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

A.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B.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D.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

26.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

西周时期按《周礼》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没资格修建,只能路祭。

民间正式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诏令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民间建立宗祠获得了合法地位。

这种变化反映了

A.生产方式的变革B.宗法伦理的淡化

C.社会发展的需求D.君主专制的强化

27.马克思指出: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言论阐明了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28.下图的古印文反映了秦朝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秦朝实行皇帝制度B.秦朝在地方设郡

C.秦朝推行郡国并行制D.秦朝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29.中国古代历时时间最长的、起源最早的政治制度是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世袭制D.宗法制

30.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31.有学者认为:

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

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

战国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

该学者认为

A.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B.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D.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

32.周人与商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战略上的布局,还重新创立了一套占卜系统,即周易。

文王按照岐山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定了八卦的方位,周公做了爻辞,而无须再通过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这说明

A.周人对思想的控制更加严密B.周人重视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

C.周易比龟甲占卜更有助统治D.周人依靠科学决策夺得了天下

二、非选择题(20+20+12=52分)

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

(5分)

(2)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状况,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5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我演变趋势。

(5分)

34.问答题(20分)

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各自的职能是什么?

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指的是什么?

有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

(10分)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

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

(10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西周,国指的是天子赐给诸侯的封地;到春秋战国时代,国指的群雄争霸的列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国乃是以皇权为核心的王朝。

……但到了近代,近代中国的启蒙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古代中国只知家族,不知国家,缺乏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意识。

为了建立近代国家,首先必须“去家化”,批判家族主义,将国家从宗法伦理中剥离,使其获得独立性。

到五四时代,家族谱普遍被视为专制主义之渊薮建立民主共和,就必须首先打倒宗法家族,儒家的三纲思想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

——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国家”的概念。

(要求:

写明论题,古今关联,史论结合。

 

清北组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4.4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看,有虞氏和夏、商、周在祭祀时,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A项错误;祭祖无法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无法体现农耕经济在各朝的地位,故D项错误。

【点睛】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C

【解析】

【详解】

里正是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

里胥为公差,里正才是乡官,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时期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主要是负责监察,相当于付丞相,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太子一般号称“东宫”,“东宫三师”是太子老师的称呼,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A

【解析】能继承诸侯位的是嫡长子,而正配生的第一个儿子才是嫡长子,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嫡子但不是嫡长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D均不是嫡长子,所以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①先后统一六国,不符合秦朝史实,表述错误,六国早已经统一了,排除①;③始建郡、县地方行政体制,不符合秦朝史实,表述错误,郡、县地方行政体制不是秦朝才始建的,在先前战国时期就有,排除③;②确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在岭南置郡,表述正确。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

5.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在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县制,所以正确的是B项;AC是在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D项在先秦存在,在秦朝以后的皇帝也是世袭,但不是秦统一以后才开始。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

6.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反映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的归纳性描述,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代表了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由分裂割据走向全面统一的历史发展方向。

故①③正确。

独尊儒术为汉代时期推行,故②不符合题意。

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已经确立,故④错误。

根据题意,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7.B

【解析】从材料来看,“陛下”从最初的含义到后来发展出来的含义是一种君主专制加强的体现,体现出专制制度下皇权的权威,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u,这种等级制度在这里描述的并不充分;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皇帝安全的问题;D选项错误,材料涉及到的是君主专制问题,不是中央集权问题。

8.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体现了很多贵族转化为封建地主,而土地的自由买卖破坏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9.A

【解析】

试题分析:

西周宗法制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表格中A是周王的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B虽是嫡生,但不是长子;C、D是嫡长子的庶母兄弟,均为小宗,无权继承王位。

故选A。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0.C

【解析】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才出现了百官甚畏之的现象,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尉是管理军事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尚书令是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1.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尉掌管军事,排除A;刺史是西汉时期设立的,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郡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排除C;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符合题意,D项正确。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被称为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

【名师点睛】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大致是大禹接受禅让建立夏朝开始的),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致春秋末期),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1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体现的思想是从疆域扩大的角度说明分封制对西周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B选项行政管理没有体现;C选项属于宗法制;D选项淡化不符合题意。

14.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故D项正确;宗法制是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与材料不符,故A项排除;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与题意不符,故B项排除;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也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故C项排除。

15.D

【解析】根据材料“君臣”“父母”等信息可知是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与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无关,排除A。

材料强调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与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关系无关,排除B。

材料强调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排除C。

16.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和对分封制的理解。

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

材料中“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据所学知秦的措施是“废分封,行郡县”。

故B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

联想已学可知《史记》是东汉班固的著作,主要记述的是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因此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A;民间传说很多带有假想的成分,不能作为详实的史料使用,排除B;秦简是秦朝当时的官方文献,是第一手资料,最具有可信度,因此C符合题意。

史学家的论文引用的都是前任的研究资料,同时带有自己认识的内容,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排除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方法论·历史资料的来源与辨别

18.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的职官制度参考了商朝的职官制度,设六官掌管不同的事务,体现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B项正确。

材料强调西周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与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不符,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西周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而是强调西周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排除C。

D项说法错误,西周属于贵族政治,而非官僚政治,排除。

19.A

【解析】

材料信息“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说明了宗法传子制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政治垄断,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继承制度,和地方控制、选拔官吏都无关,故C、D项错误。

20.B

【解析】

【详解】

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统治,因此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皇帝制度在秦朝时确立。

①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C、D项。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

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

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21.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城濮之战后,晋国征服了卫国,在恢复卫成公的国君地位后又废掉他,立卫国的公子瑕为君。

这反映了当时大国对小国事务的操纵。

这是对宗法分封制度的严重破坏,故D正确;A、B不符合材料,排除;C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

【名师点睛】

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知道基础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主要意图,抓住题干中“天命以为王”“报群神之功”的信息,可知这是要以天命来神化君权,所以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借封禅神化君权,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禅

23.B

【解析】略

24.A

【解析】

【详解】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A正确;王位世袭制指王位按血缘关系在一家一姓中世代传承,排除B;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它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础,排除C;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时间不符,排除D。

25.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并所学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故D项正确;郡县制之下,郡县长官都必须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与激发官员们的积极性无关,故排除A项;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是否长治久安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也和秦朝的官僚体系是否完善无关,故排除B、C项。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宗祠的下移,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A;材料表明宗祠建设由王侯卿士到民间百姓也能建立宗祠,这说明宗法伦理的强化而非淡化,排除B;材料和君主专制没有关系,派出D;民间建立宗祠,适应了社会发胀的需要,故选C。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的作用:

①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防止在权力的继承问题上发生纠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

③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消极的有任人唯亲、重男轻女。

27.A

【解析】

【详解】

通过“东方小农”、“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小农经济在维护封建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作用,指出中央集权制度离不开小农经济的存在,A选项符合题意。

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的说法过于绝对,自然环境是影响政治走向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B选项排除。

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

法家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材料未涉及儒家,D选项排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小农经济之间的关系。

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

28.C

【解析】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符合题意;秦朝开始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和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故ABD都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29.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王位世袭制。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正式形成于西周时期。

随着秦王朝的建立,分封制基本被结束。

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正式形成于秦朝,元代被行省制所取代。

而世袭制则是随着夏王朝建立而取代了禅让制,禹将他的王位传给了儿子启,所以中国古代历史最长、起源最早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故排除A、B、D项,故选C。

【点睛】

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最长”和“起源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