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513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学习文档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01页,主题图及整理及万以上数的认识,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数,掌握改写万以上数的方法。

2、亲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读写万以上数;会改写万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改写万以上的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册教材的内容,从今天起我们将进行期末总复习。

(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书的学习内容

1、回忆整理:

(1)请孩子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本册的教学内容。

(2)对这些知识你能进行分类整理吗?

2、汇报交流:

每一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交流的同时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图形与几何----角、相交与平行、

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不确定现象、

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数、惊人的危害、节约一粒米、

3、总结:

刚才孩子们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了整理,都清晰地反映了我们本学期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都非常不错。

接下来,我们先来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

三、整理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说说什么叫 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位数、十进制计数法。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复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900608007000700070 50708000000

①读一读。

请孩子们读出下面各数。

(先抽读,再全班齐读。

②说一说。

说说你是怎样读万以上数的呢?

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③议一议。

7000700070从右边起第一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表示多少?

从右边起第二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表示多少?

从右边起第三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表示多少?

这3个7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

(2)写出下面各数。

九千零六万零八百三百六十万零九百零三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①写一写。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两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②说一说。

说说你是怎样写万以上数的呢?

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复习万以上数的改写

(1)出示第101页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万以上数我们是怎样改写的呢?

4、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第101页第3题。

先回忆一下万以上数我们是怎样来比较大小的。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并抽生说一说比较的过程。

强调: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看数位是否相同,位数越多的那个数就越大,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四、巩固应用(多媒体出示)

(一)填空。

1、10个一千是(),()个百万是一千万。

2、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3、170203000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4、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

5、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

6、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7、1个百万是()个十万,1个千万是()个百万,()个百万是一亿。

8、在4和6之间填上()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9、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中间的3表示(),最后的3表示()。

10、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

11、591000是由()个()和()个()组成。

12、最大的九位数是(),最小的十位数是()。

(二)判断对错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

2、4321>4320万()

3、9□000≈9万,□里最小填0。

()

4、四万零五百写作:

40000500()

5、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2、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3、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4、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5、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190的数是( )。

 A、20198  B、20193  C、21000

( 四)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五)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             )亿吨  810000=(              )万

(六)求近似数。

74380≈(         )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         )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七)用4、3、7、9和3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写出最大的数 ;2、写出最小的数 ;

3、写出一个0都不读的数;4、写出只读出一个0的数

五、全课总结

回忆一下本节课复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六、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1~4题。

第2课时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02第4~7题,练习二十四第105页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2、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能运用运算定律正确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学期学过的数的运算。

二、指导复习

(一)复习口算。

1、直接说出得数。

(课件出示)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

130×50=20×380=150×60=18×300=23×400=700×13=

学生抢答,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及方法?

(二)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出示:

690×32480÷24396÷53

学生独立完成,抽三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议一议:

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方法。

通过计算你认为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复习加减法的关系。

(1)出示第102页6题。

26+()=58()-120=300960-()=520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引导学生说说原因:

26+()=58括号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因数)

()-120=300括号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

(被减数=差+减数)

960-()=520括号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

(减数=被减数-差)

(四)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复习运算定律

①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②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132-48-54=132-(□+□)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复习简便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89+19478+46+154785-184-21685+41+15+59

400÷252019÷125624-297451-202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再让学生说一说,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五)复习计算器。

1、出示第102页7题。

9658+20190-135002308×1254504÷563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辅导。

学生完成计算后,全班核对答案。

三、课堂作业

完成第105页第5~9题。

四、全课总结

回忆一下本节课复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第3课时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02页第8、9题,练习二十四练习二十四第10~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量关系式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量关系式?

(1)引导学生回忆两个数量关系式,教师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速度=时间

(2)小结:

应用上面的数量关系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指导练习

1、出示第102页第8题。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读题,指名说一说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题中要求这批电脑有多少台?

其实就是求什么?

(工作总量)要求工作总量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

(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我们知道吗?

(知道)是多少呢?

(11天)那工作效率呢?

(不知道)1天工作的有几位师傅?

(3位)那我们就要先算出3位师傅1天可以调试多少台电脑。

怎样列式呢?

算出了三位师傅1天可以调试多少台电脑,就是算出了工作效率,能不能算出工作总量了。

(能)

(3)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抽两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4)让学生简单说明解题思路。

2、出示第102页第9题。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读题,指名说一说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1次运完要租多少辆客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

(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个信息都是知道的吗?

(不是,一共有675人是知道的,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不知道)。

怎样算出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

(把135人平均分成3分就可以算出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了。

(3)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抽两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4)让学生简单说明解题思路。

三、巩固应用

练习二十四第10~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并说出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14~16题。

第4课时角、相交与平行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02第10~13题,练习二十四第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角、相交与平行的有关知识。

二、指导复习

1、复习线段、射线、直线

(1)回忆一下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

(2)说一说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分小组交流。

②小组汇报。

通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相同点是:

都是直的线。

不同点是: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是无限的;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是无限的;线段可以测量长度,直线和射线不能测量长度。

③想一想:

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无数条)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呢?

(一条)

2、复习角

(1)复习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①什么叫角?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与什么没关系?

回忆一下你都认识了哪些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谁来说说什么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你能把它们按照大小排列顺序吗?

②直角、平角、周角各是多少度?

③1平角等于几直角,1周角等于几平角?

④指导学生完成第102页10题和第103页第1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复习角的量法

①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②学生独立量出第103页第12题中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量出角的度数后,全班集体订正,并请一名学生说说是怎样量的。

③在量角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复习角的画法

①说一说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②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分别画出65°和135°的角。

学生画出角后,同桌分别用量角器量出度数,检查看画对了吗?

并请一名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③在画角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复习平行与相交(垂直)

(1)说一说:

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学生交流,进一步认识: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指导学生完成第103页1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复习画垂线、平行线。

①先说一说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②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A.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四18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对操作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

2、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用量角器画角。

35°、65°、105°、120°。

4、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画出来。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5课时条形统计图不确定现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03页第14题,第104页第15题,练习二十四第19、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找到数学信息,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复习整理能够正确的判断出哪些是确定现象,哪些是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数学语言描述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找到数学信息,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正确的判断出哪些是确定现象,哪些是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正确的判断出那些是确定现象,哪些是不确定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调查本组中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各个角色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不确定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二、指导复习

(一)复习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03页第14题。

(1)请孩子们拿出你们课前调查的数据。

把数据填在教材第103页第14题的统计表中。

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表填对了吗?

出示统计图:

①观察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一格代表多少?

②你能根据统计表的信息完成条形统计图吗?

(3)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师及时指导。

(4)展示学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评价。

(5)指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6)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复习不确定现象

1、说一说,在我们身边,哪些是确定现象?

哪些是不确定现象?

2、出示第107页第19题。

①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实时分组指导。

②小组汇报交流。

③小结:

要想摸出的一定是红球,盒子里就全部放红球;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盒子里就一个红球也不放;摸出的可能是红球,盒子里就要放有红球。

三、巩固应用

1、出示第107页第20题。

(1)小组合作交流。

①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一格代表多少?

②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③回答题中的问题,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纠正。

2、出示第104页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再说一说原因。

3、在括号里填上“一定”、“可能”、“不可能”。

(1)明天()会下雨。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太阳()从东方升起。

(3)西瓜()长在树上。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4)这次数学考试我()是100分。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四位数。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复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