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038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docx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

前级效果器的调试方法

跑调,跟不上节拍等各种现象。

那么人声如何才能和音乐很好的融合呢?

我们用两幅图片(于图像和声音的判断来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来形容一下回声和混响和音乐的融合情况。

假设音乐是图片中的背景画面,而人声是需要嵌入图片的人像。

回声是重复且不断缩小的人声,我们使用不断缩小的人像来填充画面。

混响是虚化的人声,会在人像周围产生虚化的过渡。

从两幅画面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来,使用混响时,人像周围产生的虚化过渡,可以使人像较好的融入到背景画面中,而使用回声的方式,非但不能让人像融入背景,反而让整体画面变得混乱。

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在实际调试时,使用回声也能让人声融入到音乐中?

虽然效果不太理想,并且难以控制。

实际上,在KTV这样较小的环境中,通过墙壁的反射,当使用较高的重复比率时,多次回声的叠加会产生一些较弱的混响效果出来,能够起到混响的作用,帮助人声融入到音乐中。

但是这需要较大的重复比率,带来较为混乱的音效,影响到演唱者的发音和吐词的清晰度。

这一点,资深调音师都有较深的体会。

在专业录音领域,在后期处理人声和音乐的融合混音时,都会采用略加一点混响的方式,让人声与音乐融合的更好。

除了一些特殊处理的音节以外,在后期合成时,绝对不会使用回声效果。

这里,大家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明确的体会到回声和混响对于人声和音乐融合的作用。

实验方法如下:

分别单独使用回声或者混响作为效果音(也就是每次实验时,仅打开回声或者混响),然后将音乐音量开大,尝试唱歌,即可感觉到回声或者混响对于人声和音乐融合的作用。

您会非常明确的感受到,当音乐逐渐加大,仅使用回声时,人声会越来越干涩,越来越无法和音乐融合。

而使用混响时,这种感觉就不会那么明显,在音乐很大音量时,仍然可以感受到人声可以很好的和音乐融合。

当然,使用混响的虚化音来使人声边缘虚化,融合进音乐时,对混响效果音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如果混响效果音的密度达不到边缘过渡所要求的密度时,在听感上会形成声音的突变,而产生很难融合的感觉。

例如X乐效果器的混响算法是仅仅是简单的将人声使用6个梳状滤波器进行虚化,然后再延时叠加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混响效果。

这样的混响效果,密度较小且音效不好听,很难实现虚化人声边缘,与音乐融合的目的。

这也是很多资深调音师还主要使用回声作为主音效的原因。

EFF-900效果器中的混响算法,采用超级矩阵式算法,模拟真实环境中的多次反射现象,基本能够实现仿真真实自然环境中的混响现象,实现早期反射声和高密度混响效果音的结合,很好的实现了人声和音乐的融合。

EFF-900效果器中,与音乐融合的混响参数涉及到以下几个参数:

1.1早期反射声音量和早期反射声延时:

早期反射声是指声音经过反射面第一次反射回来,在直达声以后到达的,并且对房间的音质起到有利作用的所有反射声,称为早期反射声。

简单的理解就是,人声经过第一次反射回来的有用的虚化的效果音。

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该声音理解为将直达声的边缘进行第一次虚化处理。

让直达声的边缘软化,形成第一次过渡。

早期发射声音量就是第一次反射回来的有用的声音的音量。

注意,这个声音在听感上是一个很短的且虚化的声音,仅仅会在直达声上形成一个模糊的镶边声,并不会像回声和混响那样形成强烈的听感表象,但是这个声音正是直达声的第一次虚化时非常必要的声音,让直达声和混响很好的过渡。

通常建议早期反射声的音量设置为80以上,早期反射声延时设置为10~90ms。

1.2混响延时和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就是混响音效所持续的时间,这个时间决定了混响的时长。

适当的混响时间,可以让人声和音乐更好的融合。

混响时间过短,则混响深度不够,会造成融合度不够。

混响时间过长,会造成人声延展太多,声音混乱。

推荐混响时间在3.2s~3.7秒之间。

这个区间的时长既能确保融合,也不会让人声变得模糊和拖尾。

和传统的音效不同的是,使用混响作为主音效,在空喊麦时(不开音乐),会觉得效果声场有一些多,有一点点拖尾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因为混响的持续时间是远远大于回声持续的时间的。

但是由于混响是虚化音,这个声音并不会带来不适的感觉,当叠加上音乐后,拖尾的听感会立刻消失,所以尽可放心的在推荐范围内拉长混响的时间。

2、营造较好的空间感

演唱时,音效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受是至关重要的,适当的空间效果可以让演唱者有置身于舞台,酣畅淋漓发挥的感受。

空间感的营造通常这样几个重要的感知评判点:

宽度、深度、延展度、发声位置、音效对直达声的包裹等。

事实上,混响音效正是为了营造人声空间感而被创造出来的,在现实中,当我们进入一个较大面积的封闭空间时(例如没有做过吸声处理的大厅、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等等),就会立刻发现说话或者唱歌时声场的变化。

这就是空间混响所带来的感受,而回声是需要在一个很开阔的环境中(例如山谷,密集的楼群中),用很大的声压,才能得到回声的反馈。

混响对于人声空间感的营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当我们走进一个有自然混响的空间时,就算是清唱,也能得到非常好的演唱体验以及演唱听感。

前两年很火的西单女孩,就是因为在地下通道中的演唱时,歌声混合上通道中的自然混响而形成了深深打动人的声音。

而当上了春晚时,现场的声音就让人大失所望了。

而回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空间感出来,但是需要有较长的回声延时,以及较小的重复比率,就像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喊“啊”的时候,就会听到:

“啊”……..“啊”……..“啊”……..“啊”……..“啊”这样的回声效果么,有开阔的感觉,但是如果是“啊”“啊”“啊”“啊”“啊”“啊”这样的密集回声时,不但不能形成开阔空间的感受,反而会成为较强的干扰源,影响到演唱的发挥。

而实际上,在较大空间形成的高密度自然混响中,由于高密集的反馈,也会形成类似于回声的音效,而且这个音效听感上更接近于涟漪状,并且是相对虚化的,所以更能体现出空间的感受,听感上更优于回声所形成的空间感,这也是为什么在地下通道中唱歌时的感觉一定比在山谷中唱歌时的感觉会更好的原因。

EFF-900效果器的超级矩阵混响算法,正是完全仿真真实环境中的混响音效,并且能够模拟在不同大小的自然空间中产生混响效果。

所以,能够营造出非常真实和美妙的空间感出来。

EFF-900效果器中,产生较好的空间感的调整涉及到以下几个参数:

2.1混响房间大小:

混响房间大小是指混响的音效是仿真在多大面积的自然混响空间中所产生的混响音效。

房间越小,混响音效的密集度越高,速度越快,所产生的涟漪状音效间隔越小。

2.2混响扩散效果:

混响扩散效果是指在设定的自然混响空间中,混响反射的密集程度,混响扩散效果比率越大,表示混响空间中反射面越少,则混响音效滚降越平滑。

仔细调节这两个参数,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在不同大小空间以及空间中不同反射度情况下的真实混响音效。

满足不同客户的口味需求。

通常情况下,建议在小房间中适当设定较大的混响房间大小以及扩散效果比率,以获得较大和较深的空间感受,而在较大的房间内,可适当调小房间大小以及扩散比率,让混响密度更大,再叠加上房间自身的自然混响,即可获得较好的空间效果。

3、对普通演唱者的人声增强,让演唱的声音相对饱满

上面两个章节中,我们提到,与音乐的融合以及营造空间效果,都是利用混响来处理,回声音效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那是不是回声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呢?

其实不是。

KTV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是广泛的人群,也就意味着,来到KTV中唱歌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没有受过演唱专门训练的普通人。

KTV中的音效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这些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对比普通人和专业歌手的歌声的区别时,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发现,除去各种演唱技巧以外(例如换气、咬字、节拍掌握等等),专业歌手在演唱时,可以充分利用身体的多个部位进行谐振,提升声音的密度,让声音饱满有力。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仅仅能够做到利用声带(俗称嗓子)来发声,声音比较单薄干涩。

虽然EFF-900已经内置了人声饱满度滤镜,用来提升人声的密度,但这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各种层次演唱者的要求。

回声在这里,就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助唱作用。

通过对回声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回声是我们的原声的拷贝,根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逐步衰减。

与混响的虚化声不同的是,回声是实化音。

那么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回声的实化音的特性来弥补普通人演唱时的饱满度不足的问题。

然而,回声音效有一个先天的缺陷,随着重复比率的加大,回声重复的次数会增多,衰减度减小,形成较多的重复音,会叠加在原声上,影响原声的清晰度以及演唱时的发挥。

那么如何利用回声来弥补人声的饱满度呢?

仔细观察和分析,在实际演唱会中,歌手在演唱时,会有那些助唱的方式呢?

伴唱:

每一个演唱会,都有一些幕后英雄在帮助着歌手演唱,例如比较知名的黑鸭子伴唱组。

他们通过与歌手拉开一定的时间差,重复歌手的歌词,来帮助歌声形成一个较好的声音延展性。

而实现较好的听觉延展效果。

这就是使用伴唱来获得声音延展性的方法。

但是,伴唱的声音一般只能重复一次,试想一下,如果王杰唱了一句“是否我!

”,后面的黑鸭子接上后,不停的“我我我我我我我”唱个没完,那估计王杰也就没法唱出后面的“真的一无所有”了。

我们可以里利用回声实化音的声音特征,运用一个较大的延时来拉开回声与人声的时间差,虚拟出有人伴唱的效果出来,拉出声音的延展度出来。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重复比率一定要少,最好只能听到一声或者两身的回声,太多的话,就像上面说描述的“我我我我我我我”个没完的情况了。

合唱:

普通人在唱歌的时候,声音是比较单薄的,那如何让歌声能显得更加饱满一点呢?

很显然,可以采用合唱的方法。

例如在二人合唱时,两个人的声音不可能完全同步(完全同步时,实际上就变成声压的叠加了),会形成一定的时间差,在加上音色的区别,就会形成相对饱满的声音。

在录音后期合成中,采用镶边的办法来美化人声就是这个原理。

事实上,演唱会中,很多时候,歌手在演唱时,幕后的伴唱歌手也在帮助他进行合唱。

让声音更饱满。

回声的实化音的特性正好也可以利用在模拟出合唱的效果出来,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较小的延时,来模拟出合唱的效果,产生镶边的声音。

但是同样的道理,这里我们仍然不能有太多的重复比率,一般来说,有四次左右的重复就可以形成较好的合唱镶边的声音(左图),如果重复比率太多的话(右图),那么反而会让人声变得模糊不清,产生听觉的混乱。

使用EFF-900效果器中的超级回声模块,来营造出合唱和伴唱的效果吧!

3.1使用可完全独立调整的左右声道延时和重复比率参数,来模拟出合唱和伴唱的效果:

模拟合唱:

我们可以使用EFF-900可独立调整的左声道回声来模拟合唱的音效,合唱时,合唱声和主声的时间间隔相对较小,通常延时在170~200ms之间,使用较小的40%~45%重复比率,来得到一个短促而且滚降很迅速的回声,模拟出合唱时的重叠和镶边的声音,较快的滚降可以避免重复次数过多而形成声音浑浊和拖尾干扰的现象。

模拟伴唱:

我们可以使用EFF-900可独立调整的右声道回声来模拟伴唱的音效。

伴唱时,伴唱声和主声的时间间隔相对较大,通常延时在360~400ms左右,由于延时的加大,我们更需要一个更快的回声滚降速度才能模拟出只有一声或者两声的伴唱效果,所以这时候的重复比率应该设置在7~9%之间。

(延时较大时的第一个回声,会带来较好的支撑力,俗称的回声弹性,但是由于大部分效果器不具备左右声道回声分立调整的模式,调音师们只能选择采用合唱模式的回声,也就是延时在200ms左右来作为主音效,然后采用回声预延时的方法,拉开第一次回声与主声的时间差,来获得这个回声弹性,但是带来的负面作用确实造成回声与主声脱离,又失去了合唱镶边的作用)

上面所提及的回声和混响调试模式以及参数,仅仅是我们通过科学的分析、总结后,反复进行实验而得出的一种相对比较好的音效,仅供大家参考。

各位调音师前辈在现场所调试、总结沉淀出来的各种音效模式,更是我们渴望得到的宝贵经验,诚挚的希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与我们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