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207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docx

炎陵县位于湖南东部

炎陵县位于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相邻。

总面积2031平方千米。

总人口19万人(2008年),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亿元。

县人民政府驻霞阳镇,邮编:

412500。

代码:

430225。

区号:

0733。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炎陵县

英文名:

yenling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省株洲市

下辖地区:

霞阳镇,三河镇,鹿原镇,船形乡,东风乡,策源乡,十都镇,下村乡,中村乡,龙渣乡,石洲乡,大院农场,龙溪乡,平乐乡,沔渡镇,水口镇

建立时间:

公元1211年

面积:

2031平方公里

人口:

19万人(2008年)

GDP:

20.4亿元人民币(2008年)

地理位置:

东经113°16’-114°08’,北纬:

27°83’--28°87’

著名景点:

炎帝陵,湘山公园,洣泉书院

地标:

炎帝陵

名人:

炎帝,张平化,何炳麟,郭春涛

特产:

天堂茶,香菇,竹笋,奈李

知名产业:

竹笋业,农食品加工业,旅游业

知名企业:

湖南炎陵县山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炎陵县天堂茶厂,炎陵中冠竹木制品公司,湖南皇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炎陵工厂

电话区码:

0733

邮编区码:

412500

目录

[隐藏]

1基本概况

2建置沿革

3风土人情

4经济概况

5行政区划

6自然地理

7旅游观光

8历史人文

炎陵县-基本概况

炎陵县

炎陵县原名酃县。

因华夏始人炎帝葬于此,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

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

东与江西(宁冈、井冈山、遂川)交界。

全县总面积2030.24平方公里,人口176564人,其中农业人口147990人,非农业人员28574人。

县辖15个乡镇。

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91亿元。

炎陵县建县于嘉定4年(公元1211年),原名酃县。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座落在县城之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

为纪念这位华夏文明的伟大先祖,1994年4月5日,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炎陵县公路交通发达,106国道贯穿全境,距铁路醴茶线茶陵站61公里,距京广线株洲站224公里,距郴州站172公里,距广州站620公里,距京九线井冈山168公里,茶陵火车站在县城设有办事处,可办理通往全国各地的客货运输。

炎陵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各乡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电传和无线寻呼,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电话能在全国漫游。

2001年小水电开发创历史新水平。

落实20处40台,总投资1.5亿元,总装机30995千瓦,开工新建电站9座,改造增容2处,建成后年增发电量1.56万千瓦时,相当于前50多年来开发总量的76%。

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

完成了井冈路高标准改造,湘山路一期工程建设,中心广场硬化、亮化、绿化建设,霞阳北路建设。

乡镇工业小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1年新入区企业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100万元。

 炎陵县物产资源丰富。

境内竹木资源丰富。

活立木蓄积量700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4000万根。

2001年,笋竹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围绕“扩面、提质、增效”,新造和扩面笋竹林486.67公顷,发展各类笋竹加工企业45个,采伐楠竹200万根,加工楠竹120万根,加工鲜笋1.5万吨。

笋竹产值达1.025亿元。

县内盛产香菇、木耳、茶叶、玉兰片、竹笋、魔芋、绞股兰、杜仲、厚朴等山产品以及玉环柚、柰李、高山雪晶梨等优质水果,还盛产各类名贵中药材。

炎陵县

炎陵是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州第一陵——炎帝陵,以超时空的力量,牵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跨洋过海,前来谒陵祭祖寻根探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原始、秀丽野趣吸引四方来客考察探险、避暑疗养、观光旅游;神话第一山——湘山公园,集神话传说、名胜古迹、旅游健身于一体,使游人流连忘返。

珍闻传奇,英雄业绩,光荣传统,炎帝精神,激励后辈,催人奋进。

历史和今天的交融,独特的资源优势,独有的文物名胜,自然天成造就着炎陵人杰地灵。

改革开放以来,这块土地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已成为湘东南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炎陵县工业已初步形成依托电力发展的冶金、建材、陶瓷业;以竹笋、水果、魔芋、山野菜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工业;以竹木资源为优势的高档家具、装饰材料等竹木产品加工业。

炎陵县-建置沿革

炎陵县

酃县据《水经注》:

因县东有酃湖,水可酿酒而得名。

炎陵县因“邑有圣陵”——炎帝陵——而得名。

炎陵县古属荆地,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

西汉至南朝陈为茶陵县地。

隋为湘潭县地。

唐复为茶陵县地。

南宋绍兴九年(1139)为茶陵军地。

宋嘉定四年(1211)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

明嘉靖《衡州府志》谓“取古酃县为名”(西汉时曾于今衡阳市区东郊置酃县,东晋时废);清乾隆《酃县志》谓今县城有酃泉,因以为名。

初属衡州,后属茶陵军,元属衡州路(府)。

1914年~1922年属衡阳道;1937年、1940年分别属第五、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郴州专区,同年划安仁县云秋、草坪、大鹏三乡来属。

1959年与茶陵县合并(有资料为1956年),1961年复置酃县属湘潭专区,1968年属湘潭地区。

1983年后属株洲市。

1994年4月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55号)同意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因境内炎帝陵而得名。

  

1996年,炎陵县辖4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

城关镇、王家渡镇、沔渡镇、水口镇、十都乡、下村乡、三河乡、中村乡、东风乡、平乐乡、石洲乡、龙渣瑶族乡、垅溪乡、城东乡、船形乡、塘田乡、策源乡。

炎陵县-风土人情

二十三过小年。

各地都有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

炎陵县

小年的习俗,唯独茶陵大部分地区是二十三过小年。

据史载,二十四过小年是为祭祀灶神。

那么,茶陵为什么要在二十三日过小年呢?

这也不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具有特色的习俗吗?

举办炎陵篝火晚会,是近年来随着来炎陵旅游的游客增多而新开发的一项娱乐项目。

晚会主要在风景宜人的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湘山渡假村、炎帝陵等风景区举行。

晚会的节目形式有炎陵山歌对唱;木叶、竹笛、葫芦丝吹奏;跳围猎舞、竹梆舞;敬饮炎陵米酒;参与跳竹杠舞;游客自娱自唱;狂舞炎陵三人布龙、火星龙。

这些节目形式主要展现了具有炎陵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

在炎陵浓厚的民俗文化中,农家宴是最纯朴的一种了。

炎陵朴实厚道的农家人常用这独特的方式宴请远道来而的客人,客人们品山泉茶,饮自酿米酒,烧竹筒饭,喝南瓜汤,挖山野菜,狩取猎物,自做农家宴。

席间,主人还会唱起美妙的山歌向客人们敬酒以表示欢迎。

宴毕,主人又点起熊熊篝火,邀请远方的客人们围坐在一起,唱起山歌,跳起各种民间舞蹈,尽情欢唱,展示出这里独有的农家文化。

山歌中有《欢迎您到炎陵来》、《瑶山乐》、《神农五谷瑶》、《围猎手》、《客家敬酒歌》、《炎陵情思》等,舞蹈中有竹杆舞、兔子舞、抬花轿舞、火星龙、三节龙表演等。

 炎陵客家语言有东南片之分,东片客家话保留全浊声母V和半元音J,有卷舌音,无撮口呼,南片客家话以上四个特点刚好与东片相反。

东片读“缺”如[Kiε?

³]西南片作[tiε?

³]南片读“六”如[lu?

³],东南片作[liou?

3]西片读“鸡”如[kai],东南片作[kai35]。

有些地方的客家话声韵似客家,调值象本地,人称“半山谣”。

客家话与本地话经数百年交融,除语音仍维持各自的系统外,词汇和语法已大致趋同。

炎陵客家人在谋求生存的“入乡随俗”的环境中,某些方面已适应当地习俗,但仍保留着自己的一些习俗,主要有女不缠足、重教育、不畏强暴、重情厚义、崇敬先人、多神信仰等。

炎陵客家人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验和磨练,使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的澶然自傲之气,使他们成为“民族心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

团结与革新,开拓与进取,是炎陵客家精神的核心。

从炎陵县城出发,沿106国道南行60公里,便到了株洲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龙渣瑶族乡。

这里旖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为人称道的“龙渣五绝”。

第一绝是龙渣瀑布,又称“白米下锅”,位于龙渣乡政府所在地,斜濑水上游,山崖高悬百丈,巨流直下,宛如一柄利剑直刺潭中,珠飞浪溅,彩虹高挂,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绝是湖南省第一座大跨经拱桥——红星大桥,仰视如雄鹰展翅,长虹飞渡,宏伟壮观,大桥飞跨洣水上游斜濑水65米的深谷,单孔净跨107.36米,桥身全长155.8米,高67米,扼炎资公路之咽喉。

1968年元旦竣工通车。

大桥上下河道两岸松涛阵阵,山谷流水潺潺,举目远望,酪似蓝天彩虹;桥上汽车奔驰,如空中飞舟。

第三绝是瑶族石刻壁画,在瑶乡大屋里,后厅天井壁内嵌置有清代碑刻画37方,最大的1.46×0.53米,青石质阳刻画,有龙、牛头、铜钱、孙大圣摘仙桃以及人物事故等图案。

第四绝是“女儿国”,龙渣乡的龙凤村,

炎陵县

由于女多男少,姑娘们漂亮纯情,能歌善舞,又与外界联系较少,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因而被誉为“湖南女儿国”。

这里民风纯朴,人们与世无争,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保留至今。

第五绝是瑶族歌舞,瑶族同胞虽无自己的文字,却有独特的语言和服饰,龙其是别具一格的歌舞和传统节日。

“长鼓舞”、“红旗舞”、“摇铃舞”、“打滔舞”、“钩镰舞”别具风味,“起鸟节”、“耕牛节”、“青年节”、“盘王节”各具特色。

“盘王节”是瑶胞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杀猪宰羊,隆重祭奠瑶族始祖----盘王,唱歌跳舞,尽情欢乐,持续三天三夜。

传说炎帝驾崩后,其灵柩由竹排装载逆洣水而上,行至鹿原陂,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扑面而来,一条金龙腾空而出,将炎帝灵柩卷入水底,炎帝便葬在了炎陵县鹿原陂。

如今炎帝陵洣水河畔的龙脑石,据说就是这金龙头的化身。

因为这个传说,炎陵自古龙多狮子也多,舞龙耍狮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逢年过节,婚丧作寿,亦或祭祀庆典,人们都需舞上几回,露上几手。

龙的品种有十多种,布龙、草龙、火龙、竹龙、竹叶龙、板凳龙、五节龙、七节龙、九节龙等。

据说,明清年间,曾制作过一条百多节长达二百余米的巨龙。

龙的制作或雕或画或扎,做工精细的,得花上好几个月时间,自然天成的,就地取材,随手扎制。

不论哪种龙,舞起来都虎虎生威,活灵活现。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虽然不外乎闪、展、腾、挪,但舞起来却颇有讲究,各有千秋。

既有双龙(狮)对舞,又有群舞,还有短龙串舞,更奇的是炎陵龙狮还能上桌玩起高空舞,四张八仙桌叠起来数米高,看了都扣人心弦,他们却如履平地,挥洒自如。

一种夜间起舞的“火星龙”,龙身用布扎制,且悬挂有装了火石炭屑的小铁盒,起舞之前,先点燃炭屑,然后四条龙同时舞动,夜间看起来,真个金龙腾飞,繁星点点,煞是壮观。

1995年11月,炎陵表演的三人布龙,在昆明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一等奖。

炎陵县-经济概况

近年来,炎陵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全县工业经济继续呈现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2005年1-

炎陵县

8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3463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7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6%、66.9%。

 该县以小水电开发为突破口,坚持走资源开发型与市场主导型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经济。

目前,该县培育和形成了纺织、铂金玻纤、硬质材料等年产值过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财源。

该县积极主动上门招商,相继引进了银太纺织、东信棉纺等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

今年前8个月,引进了天健磁材、钨钼材料、河北硬质材料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合同引资2.89亿元。

九龙工业小区共引进企业28家,其中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12家。

全力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为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

该县对在九龙工业小区落户的企业,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和县级“无费区”政策,优化园区环境。

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制订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和优先发展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工业门类,适度发展高耗能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67%、19%和13.6%,三次产业结构为24:

39:

37。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增长34.5%。

实现财政总收入2.06亿元,增长2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8亿元,增长22.4%。

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增长23.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250元,增长21.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50元,增长14.1%。

我县为2008年度全省8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之一。

炎陵县-行政区划

炎陵县行政区划一览 (根据《湖南省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2004年》整理)

100 霞阳镇 辖:

西门工矿、开发区、南街、北环路、东街、北门垅、西街7个居委会;山垅、石子坝、颜家、中团、春塘、塘垅、吉利、禾仓源、黄沙垅、坎坪、草坪、旱田、石玉、马道、蔬菜、沿城16个村委会。

101 沔渡镇 辖:

沔渡墟居委会;小里、上关、花园、泮坑、下关、苍背、瑞口、上老、晓阳、长江、狮头、龙巷、苏洲、洞里、石桥、大江16个村委会。

102 十都镇 辖:

西正街居委会;良田、车溪、晓东、洋歧、红南、南流、青石岗、皮坑、密花、深垅、小江、龙口、麻莱、梅冲、黄丰寨、低垅、黄上、大坪、上井、瓜寮村20个委会。

103 水口镇 辖:

水口镇居委会;桃岭、木湾、官仓下、水口、水西、水南、联坑、楂村、板桥、枣树、大塘、西垅、盐池、双山、桃源、小湾、自源、白源、浆村、下垅20个村委会。

炎陵县

104 三河镇 辖:

霍家圩居委会;深坑、石鼓、石潮、星光、龙伏、坪形、太和、团溪、西台、枧田洲、天平、龙坑、霍家、庙前村、源头、大坑16个村委会。

105 鹿原镇 辖:

鹿原镇居委会;泷湖、天星、鳌头、湖田、米西、荆山、金花、翠群、玉江、西塘、河光、水东、炎陵、南冲、柳山、新坪、霞塘、星火、澎溪、江口、天堂、田垅22个村委会。

200 垄溪乡 辖:

漕溪、江洲、三口垄、西坑、土垒、茶背、南岸、古塘、牛塘、仙坪、茶龙、秋田、坂溪、菜坪14个村委会。

201 石洲乡 辖:

石坝、青石、安坑、双江、大源、马坳、高车7个村委会。

202 策源乡 辖:

上洞、梁桥、下坪、平湖、荣塘、长兴、到坑、竹园、东岭、黄草、梨树洲11个村委会。

203 下村乡 辖:

同乐、泥湖、长远、田心、坳头、东坑、溪源、云里、鹫峰、坪坑、长溪、大横溪、横岗、青松14个村委会。

204 中村乡 辖:

中村、龙潭、深渡、罗浮江、道任、联西、龙坪、心田、梅岗、九潭10个村委会。

205 龙渣瑶族乡 辖:

龙渣、新开、龙凤、双奎4个村委会。

206 平乐乡 辖:

茅坪、乐富、棉盈、东坪、洞子、青山、井山、新山8个村委会。

207 船形乡 辖:

东河、黄洞、同睦、新生村、高路、船形、沿潭、南坪、水垅、长旺10个村委会。

208 东风乡 辖:

高山、高峰、金山、木新、太平岭、东星、西草坪、新垅、上村、三口、红星、红光、沿汾13个村委会。

炎陵县-自然地理

五百里锦锈山水

炎陵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4´54"至

炎陵县

114°07´15",北纬26°03´至26°39´30"。

南北相距59公里,东西相距51公里,环周二百余公里,俗称五百里山水。

地形大势为东南高亢,西北平缓。

最高处,湖南第一峰----酃峰,海拔2115米;最低处,洣水出境口,海拔116米,高差达1949米,平均每公里坡降44米。

地貌以山地为主,达全境的86.9%(其中低山7.15%,中低山24.8%,中山58.1%,中山山原9.85%)。

此外,丘陵占7.71%,岗地1.55%,溪谷、平地仅4.3%。

炎陵县全境为八面山,万洋山及青台山环抱,境内河溪纵横,峰峦叠翠,名山秀峰,异彩纷呈。

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49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197座。

恢宏磅礴者如团苍山、阳鹿山;挺拔峻逸者有金紫峰、鹫峰。

此外还有罕见的高山平原、草甸和奇特的峭壁、溶洞。

在湘赣和湘东南边界的古道上,由险要和隘口构成的关塞达20余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著名的有天星寨、青草寨、黄烟堡、烟竹堡、八面山哨口等。

好山蕴好水,名山出名泉。

在地势高差及山脉走向控制之下,形成蜿蜒曲折,急骤跌宕的水流态势。

全县长度在5公里以上或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9条,总长782公里,为洣水之源。

由八面山及其支脉控制的斜濑水,长92公里,流域面积778平方公里;由万洋山和八面山支脉控制的河漠水,长86.6公里,流域面积912平方公里,两水在三河汇合为洣水,长6公里,往北流入茶陵。

发源于万洋山的沔水,长56公里,流域面积508平方公里,经十都、沔渡流入茶陵汇于洣水。

此外还有东风河,长12.6公里,往西流入安仁县永乐河。

河水流经陡峭的山崖,从半空跌落,形成形态各异的瀑布,飞珠溅玉,蔚为壮观。

境内有大小瀑布千余处。

其中珠帘瀑布(高48米)、东坑瀑布(高215米),已辟为旅游景点。

山泉和地下水是居民传统生活及灌溉用水。

境内有两个向斜和三个断裂地下储水,年储量达2.95至3.4亿立方米。

山泉则星罗棋布,不胜枚举。

名泉有千年古井“龙王井”(酃泉)、目连井、晏公井,此外还有洣泉、鸣玉泉、镜泉、螃蟹山温泉等。

泉水清洌甘醇,经年不枯,历代文人留下许多名篇佳句。

炎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低温寒冷期短,春早回暖快。

不同海拔和不同区域,气温差异明显,既具立体气候特征,又有小区气候差别。

年平均气温在12.1至17.2°C之间,随海拔高度递减,故海拔1300余米的大院农场,有“小庐山”之称。

年日照1500小时,平均太阳辐射86.6至105.1千卡/CM²,平均降雨量1761.5毫米,无霜期288天。

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温暖的气候,丰沛的雨水,沃腴的土壤,为动植物生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有各类种子植物1500余种,蕨类植物2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40余种;有各类野生动物12纲(不含昆虫)、40目、92科、244种,其中脊椎动物5纲、3目、78科、211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29种。

五大优势资源

特有的地形、地貌,优越的生态环境,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造就了炎陵县得天独厚的山地、水电、矿产、药材和旅游资源。

山地资源

全县山地面积25万公颂,其中林地17万公顷,人均近1公顷,是湖南省的重点林区之一。

以松杉为主的活立木蓄积量640万立方米;楠竹1.2万公顷,蓄积量3100万根。

实行限额采伐后,每年可供商品木材8万立方米,楠竹200万根。

主要林副产品有竹笋、松脂、山苍籽、桐油、茶油等。

以优质竹、木为原料,已开发家具、竹地板等产品。

此外,尚有细木工板、活性炭、铁炭、根雕、盆景等综合利用产品。

其中竹、笋已形成产业。

炎陵县

水电资源

境内河流总长782公里,年平均径流深1049.2毫米。

较大的落差和充足的水源,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三大水系水能储量达32万KW,可开发储量24万KW,现已开发装机10万KW,年发电量历地5亿Kwh以上。

水电的开发,带动了高电耗工业的发展。

主要工业产品有铁合金、玻璃纤维、电石、溶解乙炔气、稀土金属冶炼、电窑瓷、纺织、硬质合金。

矿产资源

主要金属矿产有钨、金、锑、稀土,非金属矿产有萤石、钾长石、高岭土、石灰石、花岗石、石英、辉绿岩等。

其中离子吸附型稀土储量(金属)400万吨,并具有含量高、配分好、易采、易冶等特点;辉绿岩储量20万立方米以上。

现已开采的有钨、金、稀土、萤石、花岗石、辉绿岩等。

药材资源

炎陵县药材资源丰富,久负盛名。

县内有植、动物中草药1310种,蕴藏量8000吨。

其中,野生中草药植物隶属264科、665属、1199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46.12%,属全国重点药物品种166种,药用新中草药30余种。

除野生资源外,尚有人工种养药材7类、44种,常年栽培面积2万亩。

最高年份收购量达114种、390吨。

炎陵县-旅游观光

炎陵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不乏奇、绝、古、名。

斑斓的文化,英雄的业绩,壮丽的河山,在这里交相辉映,

主体资源炎帝陵,其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炎帝精神及其文化形象,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游客来到炎帝陵,既可观光游览,又可谒陵祭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炎陵县

作为毛泽东、朱德等伟人进行过诸多首创性实践活动的革命根据地,与这些活动相关连的历史遗存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现已对游客开放的有“中国工农红军在炎陵县革命活动纪念馆”、“名人园”、“接龙桥战斗遗址”、“叶家祠”、“周南学校”、“上洞红军医院”以及“江家试馆(红军标语)”等。

“朱毛红军会师纪念碑”和“红军标语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

国家森林公园桃源洞面积80平方公里,是以原始自然生态和多种生物资源为主体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观光、休闲、疗养、科考等功能。

环境质量之好,舒适度之高,实属罕见。

园内已开发甲水、楠木溪、桃花溪、镜花溪、平坑、田心里等景区,修建游道20公里,建有宾馆、山庄3处,床位200余个。

地处县城的湘山公园,面积6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点密集,是建设多功能旅游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的理想之地。

由以上景区(点)组成的炎陵旅游,其整体形象具有历史剖面多、文化品位高、自然韵味足、综合功能全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组合。

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正悄然崛起,其增加值已超过一、二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炎陵县-历史人文

五千年灿烂文化

炎陵县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不仅有大自然的格外垂青,而且有许多先进文化在这里发祥、光大。

                                  

民族始祖归根之地

炎陵县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

炎陵是他的安寝之地。

史载,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他“始作耒耜,教民耕播”;“遍尝百草”,“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冶陶为器”;分时立节,度地经土;‘削桐结丝,“作五弦之琴”;“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制作弓箭;重八卦为六十四卦。

此外,还首创蜡祭,傩舞。

炎帝的诸多发明,是远古时代各个氏族先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

作为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炎帝成为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认同感与凝聚力的共同标志,受到历代炎黄子孙的尊崇。

炎帝陵墓坐落在县城之西17公里处的鹿原坡。

史传,炎帝晚年来到南方,尝草采药,为民治病,曾“日遇七十毒”而不辍。

后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称炎帝为赤帝(星座名)、火神、夏神、南方之神、南方火德之帝,以此铭记他的归宿之地。

到汉代,高祖刘邦以“赤帝子”、“炎刘”自谓。

高祖五年(--202),在炎帝安葬之地设茶陵县,史书铨释:

茶者,“山谷生茶茗也”;陵者,炎帝之陵。

县志载,汉以前陵前树有铜牌,碑高数丈,铭炎帝功德。

炎帝葬地见于文字,始于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继有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均载炎帝“葬长沙”、“长沙茶乡之尾”。

宋代罗泌著《路史》,引用唐代旧记,亦谓西汉时,鹿原陂即有炎帝之墓。

炎帝陵庙建于宋代。

宋太祖于乾德五年(976)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

此后,历代对炎帝陵不失修葺,有史记载的大修达18次。

经过多次整修扩充,到清代,鹿原陂已形成以陵庙为中心,包括天使馆、宰牲亭、崇德坊、飞香亭、咏丰台、味草亭、奉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