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尺寸检测课程设计.docx
《基于PLC的尺寸检测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的尺寸检测课程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PLC的尺寸检测课程设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设计
题目:
尺寸检测和材质检测控制
专业班级:
自动化-0801
学生姓名:
孙吉波
学号:
080410117
指导教师:
刘增环、路巍等
设计周数:
2周
设计成绩:
2011年7月8日
1、课程设计目的:
学习和掌握PLC控制系统的常用编程思路、程序功能。
根据任务进行合理的硬件设计并编程,同时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进行系统的模拟试验,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课程设计正文
2.0主要任务:
当尺寸检测单元接到工件后,托料盘上升至顶端,由传感器识别工件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若“合格”,托料盘下降至中部停稳后,推料气缸工作,将工件推出,工件将沿滑槽到下一单元,当下一站单元识别工作已到位,这时停在中部的托料盘继续下降到底端,等待下一工件的到来;若“不合格”,托料盘直接下降到底端。
将不合格工件,推入废料槽。
当材质检测单元接到工件后传送带开始转动,带动工件向后运动,其间经过三个传感器,来识别工件的材质,到达检测完成位置后发出信号由下一个工作站将工件取走,传送带停止转动,等待下一个工件的到来。
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进行系统的模拟实验。
2.1尺寸检测控制
2.1.1动作要求
-托料盘上升
-托料盘到达顶部,需要延时(进行检测)
-根据测量结果,托料盘下降到中部或底部推料
-记录检测结果
2.1.2尺寸检测单元
2.1.3程序
程主序:
子程序:
中断程序:
2.2材质检测控制
2.2.1动作要求
-由变频器驱动三相交流电动机来完成工件在传送带上的运动和停止
-存储工件的检测结果,提供给加工单元和立体仓储单元
2.2.2材质检测单元
2.2.3程序
2.2.4控制符号说明:
I0.0:
启动/停止。
Q0.1:
变频器
I0.4:
复位位置
I0.5:
金属材料检测
I0.6:
磁性材料检测
I0.7:
有无工件检测
Q0.5:
金属材料指示
Q0.6:
磁性材料指示
Q0.7:
有无工件指示
3、硬件与软件设计分析
1.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
a.分析所控制的设备或系统。
PLC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外部系统。
这个系统可能是单个机器,机群或一个生产过程。
b.判断一下所要控制的设备或系统的输入输出点数是否符合可编程控制器的点数要求。
(选型要求)
c.判断一下所要控制的设备或系统的复杂程度,分析内存容量是否够。
2.I/O赋值(分配输入输出)
a.将要控制的设备或系统的输入信号进行赋值,与PLC的输入编号相对应。
(列表)
b.将所要控制的设备或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行赋值,与PLC的输出编号相对应。
(列表)
3.设计控制原理图
a.设计出较完整的控制草图。
b.编写控制程序。
c.在达到控制目的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程序。
4.程序写入PLC
将程序写入可编程控制器。
5.编辑调试修改程序
a.程序查错(逻辑与语法检查)
b.在局部插入END,分段调试程序。
c.整体运行调试
6.监视运行情况
在监视方式下,监视一下控制程序的每个动作是否正确。
4、心得体会
在此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教导和帮助。
回顾两周的课程设计,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努力地查找资料,遇到过很多问题,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分析,一起解决,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
同时,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常遇到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第一次做此类设计,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巩固。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对我今后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极大的帮助。
5、参考文献
《可变程序控制器选择设计与维护》,主编殷洪义,机械工业出版社。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教程》,孙振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吴中俊、黄永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陈在平、赵相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设计
评语
课程设计
成绩
指导教师
(签字)
年月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2
二、课程设计正文··················2
1、主要任务····················2
2、尺寸检测控制··················2
3、材质检测····················11
三、硬件与软件设计分析···············13
四、心得体会····················14
五、参考文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