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543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docx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第一章现状及需求分析

1.1我县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我县于2010年5月初将新型合作医疗系统上线,覆盖全县28家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已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同时各个医疗机构全部完成基本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

2011年初开通妇幼保健信息平台,同时也覆盖全县28家医疗机构。

1.2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以下方面制约着卫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各条线信息系统割裂,资源缺乏整合,信息资源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虽然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都已经完成,但整个区域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后续扩展工作未能及时跟进。

现有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各条线业务系统仅在独自业务范围内发挥作用,尚不能达到从整体上发挥对卫生全行业管理和医疗资源管理的作用。

(2)信息孤岛严重,资源缺乏整合

卫生信息资源整合程度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目前还不能全面管理市民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卫生信息技术利用效益不高,相互分割,形不成合力,卫生信息资源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3)信息化建设重管理,轻服务

前期系统的建设侧重在业务系统,对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的信息服务设施不足。

公共卫生信息化工作进展不大,应用水平较低,相应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国内先进地区已经启动了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医院之间调阅疾病诊断、检验、影像资料。

先进的医疗检查仪器可以实现网络共享,使区域内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服务对象的健康资料在区域内多家医院共享,可杜绝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也能够使得市民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1.3需求分析

1协同医疗服务需求

1.1电子健康档案EHR共享

电子健康档案EHR包括居民整个生命周期所有的关于医疗健康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出生证明、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次就诊的病历、报告、处方、体检结果等等。

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就是各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中心等)将各自对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业务数据采用统一的标准汇总到数据中心,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又能够方便地共享查询这些资料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1.2区域医疗协作需求

2006年2月21日,国务院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中指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这样,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

实现社区中心院前检查、观察、院后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提高床位使用率,进一步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指导与帮助社区诊疗质量的提高,以及医院对社区的有效监管并提高管理效率。

1.3医疗卫生互动服务

为了使整个卫生信息能够充分向公众共享,卫生信息平台需要在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上,对业务数据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卫生网站的形式,动态地公布各种公共卫生信息,以加强卫生政策的透明,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开展健康业务服务,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实现网上办公等等。

1公共卫生整合需求

1.1妇幼保健信息交换

目前所使用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主要都是以上级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所建立的纵向业务系统为主,妇幼卫生、婚检、新生儿等信息已形成独立的网络和应用系统,工作人员需要重复录入各种相关信息,多个纵向业务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共享数据,也无法进行了整合,不能被卫生管理部门综合采集与利用。

因此,需要在卫生信息平台的统一规划下,进行系统改造和接口的编写,逐步整合各个纵向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将必要的信息在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的同时,能够整合接入到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完成妇幼保健信息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妇幼保健业务与医疗业务,妇幼保健行政管理业务的全面整合。

1.2疾病预防信息交换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疾病控制机构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进行综合管理,主要包括疫情报告、传染病监测、疫情调查与控制。

同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类似,有上级部门统一指导使用的多个纵向业务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用来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与上报。

同样需要进行接口建设与整合,将疾控相关信息整合到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实现统一管理与使用。

1.3公共卫生应急指挥

卫生部门需要在卫生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以及医疗卫生各专业业务网络系统的基础之上,建设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体系。

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覆盖全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信息系统。

1卫生管理决策需求

信息化的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将传统工作模式复制成计算机化的技术工程,而是涉及到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在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必须配套进行对传统医疗模式和流程的改革,甚至需要对原有的管理制度、利益分配方式等进行完善和改变,增加一些原来没有的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才能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使信息化发挥其应用的效益。

1.1卫生资金管理制度

在政府的公共基金和公共财政购买卫生服务总体框架下,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绩效为依据,通过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卫生局下拨的资金总额内,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可分配总量。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工作数量(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的综合考评结果为依据,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分配资金总量。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各社区团队的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团队可分配额,实现公共卫生资金的合理分配。

1.2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卫生部要求各地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但没有详细的双向转诊的流程,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因此需要制订出相应具体的政策和制度,才能使双向转诊真正应用起来。

1.3健康保健管理制度

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建立和完善区域医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以病人服务为纽带的双向卫生服务和全程医疗关怀制度,加快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到社区,形成区域医疗中心以医疗诊断与治疗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疗康复与服务为主体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服务目标。

卫生服务的下沉将传统的疾病管理转向健康管理,通过让居民享受方便有效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服务,针对疾病危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推迟疾病的发生,改善疾病临床症状,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公共卫生健康管理与基本医疗疾病管理相结合、医生主导与居民自我管理相结合。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与团队工作相整合,将“发病管理”向“发病前管理”转变。

1.4提高决策能力需求

目前卫生管理部门的卫生宏观管理和决策还没有强大的数据给予支持。

领导迫切需要各种综合数据分析结果,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区域卫生决策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支持,通过静态、动态、图形表现等多种形式提供了科学的、准确的、快速的、直观的分析数据、图表等。

区域卫生决策支持的实现要求能够从医疗卫生数据中心获取所有数据信息,如健康档案、妇女保健信息、疾病监测信息、科教信息等。

第二章总体设计

2.1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采用先进、成熟信息技术,通过1-3年努力,建立功能完备、标准统一、系统安全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实现卫生领域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医保信息的互通互联。

建成一个系统安全、运行通畅、标准统一、应用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县、镇、村三级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医疗卫生电子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卫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安全保障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开创全人全程终身式的健康服务新模式和现代化的医疗卫生协作管理新模式,推动和支持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二)具体目标

1、建立和完善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在基层医疗机构要以健康档案为基础,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业务需求(含六位一体功能)为目的,建立集社区基本医疗、基本保健和卫生管理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在县级医疗机构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医院数据集成,为区域协同医疗和建立全县居民健康一卡通奠定基础。

2、以医疗卫生服务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为目标,构建两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业务和管理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利用,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横向、纵向的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互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本县区域内的协同医疗。

3、推行就医实名制,为每个区域内居民建立唯一的健康档案,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过程。

同时,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等相关标准,建立起以人的健康信息管理为基础的市民健康档案,实现市、区医疗卫生机构通用的市民“健康一卡通”。

4、完善公共卫生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通过采集区域内的医疗诊断结果数据,监测区域内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流行病和传染病进行监控,并可以生成疾病谱的变化、疾病趋势变化;初步建立公共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实现疾病监测和预警,建立应急预案库和应急专家库,辅助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决策调度指挥;完善区域内相关专业防治站所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5、建立面向市民健康服务,实现卫生健康信息发布及相关增值应用服务平台。

根据数据中心采集的相关信息,结合社会公众关心的健康信息需求,将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处理,动态地发布在卫生信息发布网站上,在一定的安全机制保障下,供市民和社会使用。

6、建立面向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其他监管部门的卫生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共享和有效利用,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度和指挥需要,满足社会保险等政策制定的需要,并不断满足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管理、监控要求。

2.2建设原则

(一)遵循标准规范:

项目设计和开发应符合国家及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信息化和数据标准或规范,遵循中国卫生信息标准最新研究成果,功能符合国家的医疗卫生相关管理规范要求。

(二)统一标准:

统一标准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和各级各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须强调"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

要进一步加强指导、组织协调、规范各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模型和数据编码等信息标准,逐步满足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保证安全:

安全性和系统运行保障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建立,涉及居民的隐私和健康相关信息的安全,必须坚持安全可靠原则,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四)服务为主: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满足市民对于健康信息管理的需要,通过数据共享和有效利用,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的整合,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

(五)经济实效: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实效原则,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不盲目追求技术超前,防止大起大落,力图以较少的投入,产出适宜的效果。

2.3设计思路

2.3.1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居民的卫生服务、全程健康关怀,因而在医疗卫生业务信息系统中,人作为基本对象的卫生服务对象,其在系统中的状态最为多样。

以人为中心的分析表明,个人健康信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整个数字卫生系统各子系统发生联系,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健康人,患者等信息)主要由各个信息系统产生并动态更新,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发生等状态的转移建立各种专项档案,各种诊疗信息,这些信息可供各个医疗业务部门在服务过程中都要频繁使用的信息。

建立的健康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出生信息,户籍信息,联系信息,健康信息,家庭健康信息,疾病情况,过敏药物等等,这些信息都是以个人基本资料为核心,通过统一的,唯一的个人编码联系在一起,提供一个个人健康记录的全角信息视图。

电子健康记录EHR包括居民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周期所有的关于医疗健康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出生证明、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次就诊的病历、报告、处方、体检结果等等。

电子健康记录的共享就是各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中心等)将各自对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业务数据采用统一的标准汇总到数据中心,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又能够方便地共享查询这些资料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2.3.2基于MPI与EHR架构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避免其他地区以条线业务建设带来的教训,整合项目中各个系统建设和整合必须遵循病人主索引MPI与电子健康记录EHR的总体框架。

这样不仅能保证完成医疗卫生纵向的管理业务和目标,同时又使基层的各项业务实现天然的整合。

整个如下图所示:

为了实现自然人数据及电子健康记录EHR的采集归并与整合,以及和其他子系统,区域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网络之外的系统的联系,简化行政管理手段,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系统费用,就需要实施统一标识MPI,并根据这个统一标识实现EHR的归并和整合。

基于HER,可以跨越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和降低医疗费用提供有效的手段。

MPI和EHR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整合的关键。

2.3.3纵横向业务相结合整合

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建设时要处理纵横向业务的关系:

建立纵向医疗卫生管理业务系统时,必须兼顾考虑横向业务的整合或在横向业务系统的基础之上建设;建设基层横向医疗卫生业务系统或整合时,又必须兼顾纵向管理业务的需要,通过居民主索引MPI和个人健康记录EHR的主框架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

2.4总体架构

2.4.1系统架构

根据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要求,结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化医院、数字化社区卫生和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的建设,其是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和信息主要提供者。

其次是基于健康档案的县级的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其主要是完成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采集、整合、存储与共享,是全县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最后是基于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是充分利用卫生数据中心的数据为卫生局、社保局等提供各种监督和管理支持,为市民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整个建设内容框架如下图: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内容框架

如上图所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争取在三年内基本构建起一个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综合网络体系,高效便捷的服务于政府、社会、居民,最终达到服务对象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体检、购药、预防、保健等“一卡通”。

(一)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基于健康档案,按照统一标准,建立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并与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医疗卫生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规范性建设和推广,能够大大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同时能够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方便群众就医,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落实基本药物的配备和监管,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是全县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主要包括

(1)基于电子病历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2)基于健康档案的数字化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统一推广。

(3)基于健康档案的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的全县统一推广应用。

(二)基于健康档案的县级平台

为了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高性能、稳定性和灵活性,按县级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统一标准,通过平台间的相互配置,实现平台与其他应用系统或平台间的数据交换,完成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采集、整合、存储与共享,实现全县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和互联互通,建立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库和全县卫生管理资源库。

建立统一个人身份识别和市民健康档案管理,实现全县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一卡通”、绩效考核、实时报帐、医疗协同、市民健康信息查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通、电子病历、处方共享、查询和统计等等。

(三)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

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主要是充分利用卫生数据中心的数据为卫生局、社保局等提供各种监督和管理支持,为市民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通过这些应用能够加强医疗卫生业务的监督、考核与管理,方便群众就医,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落实基本药物的配备和监管等等。

2.4.2业务模型

根据对区域卫生发展目标和需求的分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整个系统的业务模型是,在目前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同时建设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标准,有效整合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

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通过建立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实现各种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实现居民在各医疗机构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中心之间,社区中心与社区中心之间)诊疗资料全面共享和交换,包括电子处方,电子申请单,电子报告,电子医疗文书等等;实现双向转诊和双向服务,形成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EHR数据库,采集、提炼各种医疗卫生管理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等手段,辅助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在此基础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开展一站式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等等。

2.5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

个人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HealthcareRecords,EHR)是以个人健康、保健和治疗为中心的数字记录,是以人为本的数字化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人从出生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健康、保健、医疗信息。

EHR跨越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和降低医疗费用提供有效的手段。

通过个人健康档案EHR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EHR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关键;整个电子健康记录整合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疾病健康档案等的整合

2)医嘱处方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3)医疗电子申请单与电子报告的整合(实现检验检查报告互认)

4)医疗文书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5)医学影像数据的整合与共享

6)体检结果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7)……

电子健康档案主题数据库构成

2.5.1EHR时序多维空间模型

电子健康档案(EHR)以人为核心、以生命周期为主线,涵盖个人全面的健康信息的档案数据。

数据涵盖从婴儿出生,到计划免疫、历次体检、门诊、住院、以及受过的健康教育等,记录人的生命周期中重大健康事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个人终生健康档案。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在目前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居民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在数据中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

通过交换平台提供的接口向各医疗卫生机构采集相关数据形成统一的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又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电子健康档案,实现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电子病历的共享、疾病数据的共享、妇幼保健数据的共享等等。

同时还包括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如安全管理、存储管理、检索管理、认证管理、访问权限管理等,达到共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电子健康档案的效果,实现市民社区中心与医院的双向转诊的全程医疗服务模式。

个人健康信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社区卫生服务各子系统发生联系,个人健康(包括健康人,患者等)等主要由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产生并动态更新,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发生等状态的转移建立各种专项档案,这些信息可供各个医疗业务部门在服务过程中频繁。

因此,我们建立的健康信息以个人基本资料为核心,通过区域统一的、唯一的个人编码联系在一起,提供一个人健康基本资料的信息视图。

健康档案的建立不是对个人健康问题的录入,那样只会生成死的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应该是对个人健康问题进行管理的过程,通过对个人健康问题的管理,形成个人健康档案的各个专项档案。

通过对个人专项健康问题的访视、随访自然而然的对健康档案进行了更新与维护。

健康档案涵盖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利于社区医生比较全面了解居民个体及家庭的健康问题、作出正确诊断和指导,达到增进居民健康的目的。

在传统健康档案(居民基本资料、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创业软件通过建设社区数据中心,增加了诊疗记录(双向转诊记录),将其完善为电子健康档案EHR,以实现对居民的全程健康关怀。

为了使健康档案最大程度地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客观情况,我们在健康档案的设计中采用了时序多维空间结构模型,即将一个人从出生至死亡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等各个不同的时期,以此生命周期为时间轴来确定健康档案的信息内核,将人一生中各个时期发生的各类健康事件完整地串联起来,为居民的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提供全面、完整、持续的历史信息。

该模型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按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不同关注程度的主要健康问题及记录项相对重要程度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三维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逻辑性、层次性和时序性来全面反映所需关注的健康相关信息,其空间结构图示如下:

EHR时序多维空间解构模型

第一维(X轴):

生命周期的九个阶段。

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春期(12~20岁)、青年期(21~45岁)、中年期(46~60岁)、老年期(60岁以上)。

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保健人群分为:

儿童、青少年、妇女、中年和老年。

第二维(Y轴):

主要健康问题。

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所面临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不尽相同。

确定不同生命阶段主要健康问题及其优先领域,反映了居民实际的健康需要,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三维(Z轴):

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

针对特定的健康问题所开展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各种干预措施和卫生服务活动,反映了居民健康需求满足程度和连续性卫生服务利用。

在三维空间中的各对应坐标所映射出的是特定时期、特定问题的特定记录项。

如果通过从主、侧、俯这三种不同的视角分别进行观察,则其投射面所反映的依次是某一主要健康问题中的相对主要或次要的记录项(分别称为核心记录项及扩展记录项),某一生命阶段中相对主要或次要的记录项,某一生命阶段的相应主要健康问题。

由于三维空间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空间结构所表示的都是与其相对应的一系列记录项集。

所以通过对主、俯、侧三个视角的综合观察,将会形成一个立体的、整体的健康档案记录项构架,此构架可以全面地反应出社区内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环境、人文、行为、疾病的全貌。

2.6区域信息平台基础服务设计

2.6.1区域信息平台注册服务

注册服务包括对个人、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术语的注册管理服务,系统对这些实体提供唯一的标识。

针对各类实体形成各类注册库(如个人注册库、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库等),每个注册库都具有管理和解决单个实体具有多个标识符问题的能力。

注册库保有一个内部的非公布的标识符。

个人注册服务

个人注册服务是指在一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