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46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docx

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黄浦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本卷共有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㈠默写(18分)

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3分)

2.,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3分)

3.人面不知何处去,。

(《题都城南庄》)(3分)

4.草枯鹰眼疾,。

(《观猎》)(3分)

5.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3分)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分)

㈡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作者刘禹锡是(朝代)文学家、哲学家。

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人名)。

(2分)

8.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①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②王曰:

“弃之。

③曰:

“士师不能治土,则如之何?

④王曰:

“已之。

⑤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⑥王顾左右而言他。

9.下列关于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简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文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B.孟子史称“圣人”,《孟子》一书正是记录其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C.孟子的三问语气都十分平淡,且前两问都是闲笔,实际意义不大。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11.齐宣王对孟子最后一问的表现是“顾左右而言他”,原因是,从中表现出齐宣王(写出一点即可)(4分)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2分)

商陵君①豢“龙”

刘基《郁离子》

有献陵鲤②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

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

“蚁。

”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

或曰:

“是陵鲤也,非龙也。

”商陵君怒而抶③之。

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

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

夜穴壁而逝,左右走报:

“龙壮,今果穿石而去!

”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

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

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

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注释】①商陵君:

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陵鲤:

即穿山甲,喜食蚁。

③抶(chì):

用鞭、杖或竹板之类的东西打。

1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遂从而神之()⑵左右走报()

13.对画线句“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温顺地对待它。

B.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训练它。

C.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使它顺从。

D.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慢慢熟悉它。

14.阅读《商陵君豢“龙”》后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考,比较集中的启示有两点,请你概括文中得出这两点启示的相关内容。

(6分)

⑴启示一:

真假不辨,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⑵启示二:

要兼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

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

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

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

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

“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

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

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

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哈里森教授说:

“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

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

“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

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

”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5.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

(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16.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⑴;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17.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

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18.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

(2分)

当语言死亡时,。

1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

”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

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⑴;⑵;⑶。

㈡阅读下文,完成第20—25题(27分)

孤独的范本

①当下,好多人都喜欢说自己太孤独,而真正让他们说出孤独的原因,却没有一个靠谱。

在我看来,真正的孤独者是从不把“孤独”挂在嘴边的,只有当他们向世人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状态时,我们才能听见他们内心孤独的长啸,如旷野里的野兽,凌厉而又不乏唯美。

这种深藏的、隐形的力量看似微弱,却极具感染力。

②真正的孤独者必然是经过岁月的磨砺,面对生活有着足够定力的人。

③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从八十四岁开始用毛笔小楷抄写《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花费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大功告成。

老先生的壮举被报纸报道,而这份报纸恰被淮北师范学院一位七十有余的退休教师老杜无意看到。

同样喜欢写写画画的老杜看到这则报道无比吃惊,兴奋得想立即动身造访这位年长自己十几岁的老先生。

他猜想,这位老先生必定拥有极为健康的身体和超强的毅力,否则不可能完成如此令人羡慕的伟绩。

因为书法拼的不仅是笔力功底,更是意志和精神。

对于如此年迈的先生,两部加起来达百余万字的长篇巨著,要用蝇头小楷抄写,单是“坐功”就已是巨大的考验。

④没有详细的地址,也没有电话,要找到老先生并不容易。

倏忽之间,两年过去了。

⑤老杜托了很多人,最后他的一个学生辗转找到了我。

虽然学生觉得老师的举动有点莫名和荒唐,但还是希望我能通过文化界的朋友打听老先生的下落,了却老师的心愿。

几番周折后,我、老杜、老杜的学生一行终于来到了老先生所在的小区。

⑥“老先生……”老杜将旧报纸递到老先生眼前。

老先生看了看报纸,点头,抬眼看他,两位老人四目相对。

许久,老杜说:

“我两年前看了这则报道,就一直想来见你。

这次不远千里来打扰,最想看一眼您横抄的《三国演义》。

”老先生一直默默地望着老杜,不说话。

站在旁边的老先生的儿子倒着急起来,凑近父亲耳旁大声解释。

⑦老先生显得犹犹豫豫,低下头,慢吞吞地说:

“你们走吧,没什么好看的,我写得太差,拿不出手。

⑧老先生的拒绝让老杜有些尴尬,我急忙解释道:

“老杜是真诚崇拜您的壮举才来的。

找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放弃,这次坐了两天火车,还没好好休息就朝您这儿赶来了。

”老先生身边的老伴也做起老先生的工作来。

老先生不再坚持,晃晃悠悠地转过身,从房间里抱出渔网兜装起来的两个印有古代青花纹的硬纸盒,二十卷竖写的《红楼梦》和八卷横写的《三国演义》终于展现在我们眼前。

⑨老杜躬下身子,专注的眼神里满是兴奋的光彩;不一会他抬起身,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抚摸线装手抄本,用手指一页页摊开散发着墨香的宣纸,不停地说:

“太好了,太好了!

”一番细看后,老杜才不舍地移开了目光。

随后他微笑着拍着老先生的背,激动无语,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⑩我出神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

离开老先生家,我们默默地走了很长一段,谁也没有说话。

快到三苏祠门外的毛笔批发店时,老杜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说:

“不怕你笑话,我也想用中国书法抄一部长卷,但我不抄名著,我想抄我自己创作的一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写的是我周围朋友的经历,还加入了我自己的经历。

“好啊!

出版了吗?

”我惊讶地看着他。

“没有出版,但我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它抄写完毕,这比出版更有意义。

我真是太佩服那位老先生了,真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呀。

我沉默良久,似乎悟到了些什么。

老先生在抄写两本巨著时一定是孤独的,只有孤独才可能彻底地摈弃外物,沉浸其中。

老杜是懂得老先生的孤独的,当他怀抱着抄写自己作品的憧憬时一定也是孤独的,但此刻他已经找到了孤独的范本。

我猜想,现在老杜已经坐在淮北国槐摇曳的窗前,手挥紫山羊毫,开始他漫长的孤独之旅了。

他们的孤独,还有伴随孤独岁月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在我眼里,都是孤独的范本,无比神圣。

(摘录自《读者》,有删改)

20.结合上文,说说“孤独的范本”中“范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1.第①节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4分)

22.细读文本,概括出文中老先生和老杜已经历或将经历的孤独之旅。

(6分)

答:

⑴;⑵。

23.文中的“我”也有着丰富的内心感受,例如第⑩节中“我出神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此时“我”可能在想:

⑴;⑵。

(请写出两点)(4分)

24.根据上文,对“真正的孤独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孤独者是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却依然执着的人。

B.真正的孤独者是对自己的追求有着足够定力的人。

C.真正的孤独者是那些看似深藏不露却极具感染力的人。

D.真正的孤独者是沉浸在自我世界只和自己内心交流的人。

25.请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说说你会如何面对孤独。

(8分)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6.请以“我并不完美”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可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C同学”等。

(2)不能使用试卷中的材料。

(3)以记叙文为主。

黄浦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㈠(18分。

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⒈潭影空人心⒉山河破碎风飘絮⒊桃花依旧笑春风

⒋雪尽马蹄轻⒌蒙络摇缀⒍濯清涟而不妖

㈡(4分)

⒎(2分,每空1分)唐代白居易

⒏(2分)D(D项中“整首诗基调沉郁”有误,此首诗歌应是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㈢(8分)

⒐(2分)D(A项“春秋时期”有误,应该是“战国时期”;B项中说孟子史称“圣人”有误,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C项说前两个问题是闲笔,意义不大显然是错误的,三问一环紧扣一环,前两问是最后一问的铺垫,层层深入引入正题;)

10.(2分)有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他的朋友而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注意“其”、“于”、“之”、“者”的解释,以及句子的完整。

11.(4分,每空2分)他意识到这一问时针对自己的毫无退路的尴尬、胸无城府的可爱、理屈词穷却没有降罪于孟子的明理(写出一点即可)

㈣(12分)

12.(4分,每个2分)⑴跟着,跟从⑵跑

13.(2分)C(关键对“豢”、“驯”的解释)

14.(6分,每空3分)⑴商陵君将穿山甲当作龙,等到真龙来了则用穿山甲喜欢的食物喂它,结果自取灭亡。

⑵告诉商陵君这不是龙的真话的人被鞭打,而迎合商陵君的人使得他更加不辨真相。

(意到即可)(找到具体的内容2分,语言表达通顺清楚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㈠(21分)

15.(3分)D(因为第⑥段结尾有人提出了“语言本身就有优劣”的观点,而第⑦段中哈里森教授的一段话虽没有直接表示,但却以“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表明了语言没有优劣之分的观点。

选项中的A、B、C三项都是基于语言有优劣提出的,明显和下文不符,只有D项是引出下文哈里森教授的观点,所以选D。

16.(4分,每点2分)⑴印度、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濒危语言数量居前三位;⑵印度濒危语言数量最多;⑶印度、美国濒危语言数量相差不多;⑷法国濒危语言数量最少;⑸印度与法国濒危语言数量相差较多……(写出两点即可)

17.(3分)B(A项中举例子是为了说明语言生命力在于代际传承而非人数;C项中第⑧节是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消失了就如同失去了一个“人类知识库”,而非存在意义不大;D项结尾是说语言死亡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不是最可怕,而非不可怕。

18.(2分)示例,当语言死亡时,世界将变成同一而毫无色彩;当语言死亡时,就会失去很多“人类知识的宝库”;当语言死亡时,人类就会失去丰富的想象而变得单一;当语言死亡时,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也将消亡……(意到即可)

19.(9分,每点3分)⑴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而不是仅用上海话报站;⑵上海话作为地方语言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⑶即便上海人口众多,但如果说上海话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就不能实现代际传承,最终失去生命力;⑷传承地方语言的特色,能够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能写出三点即可,此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筛选和整合能力,同时能够理解选文的观点)

㈡(27分)

20.(2分)可做模范的样本,榜样,典范

21.(4分,每空2分)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真正的孤独者所具有的、内心的力量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真正孤独者的认识和钦佩。

22.(6分,每点3分)⑴老先生从八十四岁开始用毛笔小楷抄写《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花费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大功告成;⑵老杜计划用两年时间抄写自己创作的五十余万字的小说。

23.(4分,每空2分)⑴被两位老人的执着和坚持所感动;⑵羡慕两位老人的惺惺相惜;⑶感慨于老人的追求和付出……(写出两点即可)

24.(3分)D

25.(8分,其中内容3分,语言3分,条理2分)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即可,不可照搬文中内容。

例如,不要害怕孤独,要学会享受孤独带来的宁静,在孤独的时候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孤独的时候,不如反思自我;在孤独的时候,依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样才能超越孤独而实现自我。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6.

作文分项评分标准(60分)

说明:

⑴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⑵其中—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

⑶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300字,得分不超过16分。

⑷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

⑸未写题目扣2分。

⑹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⑺错别字两个或以上,则在语言分中扣除1分

 

中心与材料

(25分)

语言

(25分)

思路与结构

(10分)

A

60

53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力。

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得分

25——22分

25——22分

10——9分

B

52

43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得当。

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分项得分

21——18分

21——18分

8——7分

C

42

33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

分项得分

17——14分

17——14分

6——5分

D

32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

(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想表达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

(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分项得分

13分以下

13分以下

4分以下

 

附选择题汇总答案:

8.D9.D13.C15.D17.B2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