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341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语文上册四年级第六单元备课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黄鹤楼,故人,孤帆,远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文内容并想象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在表达方法上的别具匠心。

课文重点全诗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诗

读说结合训练点全诗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熟悉诗句。

导语: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黄鹤楼,故人,孤帆,远影,”等词语。

2、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文内容并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入题。

  2、交流搜集的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二、成果展示:

1、读诗文,矫正字音。

2、初步走进诗文,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整体把握诗意。

三、精讲点拨:

1、理解第一、二句诗:

(1)找出诗人和朋友告别的地方。

(出示黄鹤楼图片)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出示地图)

(3)以烟花三月为切口,让学生展开想象。

(体会阳春三月江南的旖旎风光)

(4)分别时诗人和孟浩然将会有怎样的对话?

(体会依依惜别的感情。

(5)为什么是下扬州?

体会“下”字的用法。

(6)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诵读这两句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体会“远影”,“碧空尽”,“天际流”。

(3)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是“孤帆”?

(4)尽了得时什么?

无尽的又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5)此时的感受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出示李白第二年写下的诗句: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再次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五、系统总结:

这首诗没有写“执手相看泪眼,欲语泪先流”的伤感,而是将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寄托于江南阳春的美景之中,这就是大诗人李白的诗文特点,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文内容并想象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歌曲《送别》

回顾上节课,再谈送别。

二、成果展示:

1、读诗文,矫正字音。

2、再读诗,交流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精讲点拨:

1、解题目,知作者。

元二、使、安西。

指导写“君”

2、指读,指导据义定音:

“朝”“舍”。

3、理解第一、二句诗:

(1)渭城是指哪?

(2)前两句交代了什么?

(地点、时间、环境气氛。

(3)这两句的诗意。

4、理解第三、四句诗:

(1)阳关是哪?

(2)体会“更”字的用法。

(3)诗人会替朋友担心什么?

他回怎样嘱咐朋友?

他回怎样激励朋友?

(体会朋友间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

5、带着感情再读诗,再次体会诗人表达的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四、拓展延伸:

音乐《送别》。

你想起了哪些有关送别的诗词?

引导背诵。

五、系统总结:

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就成了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悲人们传颂至今。

六、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七、限时作业:

教后反思:

21搭石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左中右结构的生字“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从而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义。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识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语言。

课文重点课文2——5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2——5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课文2——5段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左中右结构的生字“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语:

《搭石》这篇文章是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如果你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有得到更多的启示。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标画在课本上。

谴责懒惰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伏下清波漾漾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理所当然谴责汛期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画出有关的语句,在课文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

标一标,画一画。

(3)学完本文。

你有什么体会,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从而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义。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出示图片,这是在绿水掩映下,潺潺而流的小溪中的一排搭石。

再读课题。

二、成果展示:

1、检查字词。

谴责懒惰俗语伏下身子

协调有序理所当然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2、说一说: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精讲点拨:

1、指导书写“衡”。

2、联系上下文理解“谴责”。

3、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事搭石?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由读文,读后交流。

(1)指名说什么是搭石。

(2)没有搭石,乡亲们是怎样过小溪的?

(3)齐读写搭石的句子。

(4)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过渡:

在作者刘章爷爷的眼中,大师不仅是家乡人民的一种渡水方式,它还是一道风景。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

(1)说说对“风景”的理解,看课文哪段给你留下了这种美的印象。

(2)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到课文能让人感受到美的句子,划下来读读,用心体会其中的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句子,说说美在哪,尝试朗读相应的句子。

(2)驱遣想象,从文字中读出一幅画面,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试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3)练习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

(4)怪不得,作者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

5、“乡亲们踏石而出,踏石而归,竟然走出了一道风景。

他们是怎样走搭石的呢?

——“紧走搭石慢过桥。

(1)你怎么理解“紧”字?

(2)为什么这样走?

感受乡亲们的心中有他人和相互配合。

(3)这是一道需要用心体会的风景,请大家用心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

6、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看不见的美呢?

默读2、4自然段,看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划出来读一读,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种美。

A、“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读,谈感受。

(2)找到重点关联词,对比朗读,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3)回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B、“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大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句子,谈感受。

(2)这种谦让、敬老的情景是偶尔发生的吗?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

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4)就是这样的理所当然,让走出山村来到城市的作者不能忘怀。

作者刘章后来在文章中作用写到:

他每每回忆起家乡的搭石,心中就充满了对那片土地的思念,他深情的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

7、此时此刻,谈谈你对搭石的新认识。

四、拓展延伸:

是啊,就是搭石这道特别的风景,连接起了故乡的小路,也连结起了家乡人们美好的情感。

1、课文读到这里,文章字里行间那一幅幅或美丽、或感人的画面一定会定格在你的脑海里。

此时此刻,你认为作者是在赞美什么?

2、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喻人”。

五、系统总结:

刘章爷爷细心留意生活,从平凡的搭石写起,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了美与真情的画面。

其实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这样的美,大家应该学会发现和留意。

六、限时作业:

 

七、板书设计:

21搭石

 

摆搭石  精心  摆放

      21、搭石              (一心为他人着想)

           细心 调整

           走搭石

教后反思: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重点第2、3、4、5、6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2、3、4、5、6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假如有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导语:

我们要学习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标画在课本上。

海峡桂树移植台湾海峡彼岸袭击余震怀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亲情凋零含苞身躯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步履匆匆平安无事突如其来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边读边思考,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2)找出描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语句多读一读,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在课文做批注。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7.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桥?

有一座桥叫“生命桥”,你见过吗?

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书写:

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2、这篇文章写了个什么事?

(提示:

说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等)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精讲点拨:

  1、了解小钱的病情:

(出示彩图、文字)

读文字,你读懂了什么?

从哪看出来?

(抓住:

苍白、刚满18岁、白血病、凋零、含苞)

你体会出什么?

(小钱很可怜,急需骨髓移植。

你觉得怎样读出可怜?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小钱很幸运,十万分之一的可能呀!

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合适的人。

2、默读第3——6段,划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交流:

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手术室:

李博士、青年

(1)环境(第3段):

昨天刚遭受7.3级大地震的袭击,此刻大地正在余震中摇晃!

你体会到什么?

(他们面临墙倒屋塌的生命危险)

(2)台湾青年(第4段):

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

(想象可能出现的状况)而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为什么?

你体会到什么?

(不顾生命危险,一心为别人着想!

(3)手术(第5段):

读文字,品词语,谈体会。

“突如其来的余震”“针头脱落”“不得不停止工作”体会出:

余震很强烈,有生命危险。

“扔沉着的站在病床旁”“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暂停的间隔”“终于”体会出李博士和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从容镇静地进行手术,终于成功!

说说怎样才能读出生命危险与从容镇静,动情朗读。

(4)奔波移植(第6段):

抓住“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体会:

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需的高尚医德!

四、拓展延伸:

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五、系统总结:

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两岸人民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命桥”到底是指什么?

(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六、限时作业:

七、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反思:

 

23卡罗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文重点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人物对话

读说结合训练点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导语:

《卡罗纳》这篇文章选自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进课文,感悟人与人之间真诚可贵的爱。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标画在课本上。

遭到怜悯叮咛嘱咐嚎啕大哭端详悲哀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3.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屏息凝视恍然大悟目不转睛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5.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巨大悲痛?

画出有关的语句,在课文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身边人对他的关爱。

标一标,画一画。

(3)学完本文。

你有什么体会,写一写。

———————————————————————————

6.课后阅读《爱的教育》一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

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是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卡罗那再也没办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那》看看大家是怎么做的?

二、成果展示:

1、出示生字词,读准9个词语。

(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讲点拨:

指名交流,随机出示老师、同学、家长关爱卡罗纳的句子。

  

(一)同学的关爱

  重点研读这两句我心里不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

”卡罗纳,别哭了.”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

“卡罗纳,别哭了。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1、交流指导读

  这是怎样的放和怎样的贴?

深深的同学之情就在这一放一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手放在卡罗纳的肩上,把脸贴在卡罗纳的脸上,同时也是把关心和同情送大卡罗纳的心里.

话虽轻,却如春天和煦的阳光,融化了卡罗纳心中的悲伤.

  2、这目光里藏着千言万语,同学们那关切的目光仿佛在对卡罗纳说些什么呢?

  是啊,那关切的目光犹如春天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卡罗纳的心田.

  

(二)老师的关爱

  重点研读这两句

  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

“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

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

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

“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

但你要坚强!

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

孩子,你要坚强哟!

 1、交流出示

  2、抓住“拉”体会,重点读好老师的话,像妈妈一样轻轻地说;像妈妈一样温柔地说;像妈妈一样慈爱地说;感受老师对卡罗纳深深地爱。

  

(二)家长的关爱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

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抓住“推”“目不转睛”等体会家长对卡罗纳的关爱。

四、拓展延伸: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五、系统总结: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吧,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六、限时作业:

七、板书设计:

23卡罗那

 卡罗纳

                可怜     怜悯

                不幸  爱  关爱

 

24*给与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课文重点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全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

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标画在课本上。

羡慕不由自主湿润圣诞节宽裕喜悦给予

2.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写在课本上)

羡慕不由自主炫耀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

(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他怎样的一件事情呢?

4.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读一至六自然段思考:

读一读小男孩讲的哪一句话,使保罗惊讶?

为什么?

在课文中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读七到十二自然段思考:

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家门前时,保罗认为他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

后来,保罗怎么知道自己又错了呢?

为什么呢?

在课文旁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

(3)“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你能试着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仔细地想一想,在文章中,谁给了谁什么?

5.读读阅读链接《给,永远比那快乐》,你有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

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

(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成果展示:

1、出示词语,生读,师正音。

圣诞礼物饶有兴趣闪亮羡慕宽裕惊叹

不由自主显然神气湿润喜悦

2、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精讲点拨:

1、同学们都为小男孩感动了,当保罗第一眼见到他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从哪里看出来?

读1、2、3小节,讨论。

从衣着看:

家境不富裕。

从动作看:

非常喜欢保罗的汽车。

从表情、语言看:

可爱、直率。

2、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小男孩却两次让保罗感到意外,最终让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读课文4——11段,找到男孩两次让保罗意外的句子,反复读,想一想,他们两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从保罗观察的角度,了解到男孩的普通,和后面的他带给保罗的意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彰显其人格的高大。

3、品读第一次“意外”

出示句子: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

”保罗点点头。

男孩惊叹地说:

“哇!

我希望……”

当看到小男孩惊叹的表情,听到他说的话时,保罗是怎么想的呢?

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

    

(1)保罗: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保罗想到的是“得到”,而男孩想到的却是“给予”,这是他们两人想法不同的根本所在。

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4、品读第二次“意外”

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圈。

这时,男孩提出(出示句子)

“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这一次,男孩又让保罗吃惊了,保罗是怎么想的呢?

而小男孩呢?

(1)保罗:

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

(2)小男孩:

让残疾的弟弟坐在车里,亲眼看看好看的圣诞礼物。

保罗以为男孩想到的是自己,而男孩想到的却是他人。

(通过研究标点、体悟语言、合理想象、情感朗读等各种手段,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以对比的形式,感受男孩带给保罗的“意外”,体会“给予”的真谛。

5、车子开到了男孩门口,小男孩背出了他腿有残疾的弟弟,对他于下了承诺……

出示句子:

“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

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

到那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