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238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docx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级第二次诊断资阳市高中级二诊语文

资阳市高中2015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手工业高速发展,文化艺术复兴昌盛,在这种情况下,明代在衣、食、住、用等领域里,出现了种种不寻常的文化现象。

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型。

在全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不仅木作、漆作行业兴旺,而且出现了一批专做硬木家具的小木作行业。

店铺内不仅生产出售各种硬木家具,店主还常常根据用户需求到家中加工制造。

按不同的用材,明代家具可分为传统的漆饰家具和新颖的硬木家具,以及采用竹藤等制作的民间家具。

国内最早的漆饰家具是明宣德年间的方角双门橱,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这种被称为雕漆的工艺,比单纯填漆家具更华丽。

明中叶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黄花梨、紫檀木等优质木材为主材的硬木家具。

在另外的广大南方地区,人们就地取材,制成别具一格的竹家具,尤以斑竹所制硬木家具最为贵重。

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式家具品种丰富,用材多样,其中以黄花梨最佳。

这种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富有弹性。

由于木质坚硬且有弹性,所制家具用料的横断面很小。

因此,家具造型简练、挺拔。

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充分显示木材本身质感。

另外,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

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

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

各种宫廷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美。

其中,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刀法深锐,花纹与雕刻手法均严整细密,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这些家具的主要特征是:

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并逐步扩展成了“清式”家具的主体风格。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体已趋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繁缛的雕饰破坏了整体感。

但在民间,家具仍沿袭“明式”特色,保留了朴实简洁的风格。

中国家具艺术成就对世界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明清家具。

西方一些著名设计师将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与中国传统家具风格相互贯通,设计出既适合东方人口味又能引起西方人兴趣的创新家具。

(摘编自王翔子《浅谈中国家具的精髓——明清家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明代家具业呈现不寻常的发展态势,所以促进了手工业、文艺领域的快速发展。

B.明式家具用材多样,常以黄花梨、斑竹等为材,以这些木料所制家具造型简练挺拔。

C.在制作过程中,明式家具的形体比例既有审美层面的追求,也有实用方面的考虑。

D.清代的家具最华贵富丽,在我国家具行业、漆器领域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概述了明代家具的发展背景,随后重点论述了漆饰家具与硬木家具的特征。

B.文章论述家具特色各有侧重,明式家具详述用材做工,清式家具则详述宫廷家具。

C.文章第三段运用事例论证的论述方法,概括分析出了清代宫廷家具的主体风格特色。

D.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分述明清家具特色,是为了阐述明清家具对世界艺术的重大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木作行业出现,不仅是硬木家具业新兴的标志,也是明代家具业发展特色之一。

B.如果明式家具木料的色泽纹理不美观,就会以施漆美饰,进而促进漆作行业兴旺。

C.用料、装饰、做工都会影响到家具整体感,因而制作中不能偏倚其一而有损整体。

D.继承创新不仅让家具业积极影响了文化艺术,也成为了家具业不断发展的生命动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风刮过

邢永贵

这是一定要在春天里刮起的大风,它一定要从残雪上面,从还没有从枯草下面伸出脖子的草芽上面,从我们还在不断往外抖落寒气的身体上,刮过去。

它要刮过去,比任何一场风讲信用,比任何一场风猛烈,比任何一场风彻底,也比任何一场风更像风。

可是大风在没有变成大风之前,我只能叫它风。

此刻,风从我身旁起步。

风从我脚下启动脚步。

我脚下的大地开始不安起来,我从不怀疑脚下的大地对风充满了恐惧,不会的,大地要比我们的内心沉稳得多。

这是大地在抗拒风的诱惑。

风用远方向此地,用多维向二维,用轻向重,用抽象向具体发出了邀请。

大地终于动摇了,在二月的风里,大地微微颤动着,在宇宙里,它一定像一个刚刚点火的发动机。

它的能量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风热情的手臂。

风当然是有手臂的,它先绅士一样向大地做出了邀请,之后,它又像调皮的小孩子一样挥动起了手臂。

它的手臂摇动了地面上的草茎、麦苗,摇动了马的鬃毛和墙上的枯草。

风用手一遍遍摸过大地,去秋落下的树叶,不知什么时候丢掉的纸片,都随着风的方向去了。

风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把它们紧紧攥住,牢牢地掌握在手心里。

这些我们无从把握的事物,总有能把握它们的力量。

风就是其中之一。

风从我脚下起步以后,开始还是中规中矩的,它只是在我的身边走动。

但很快它表现得焦躁起来,它加快了脚步,想要离开我,去寻找新的栖所。

我能说什么和做什么呢?

我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因为它是——风。

它要是蜗居于一隅,它就不是风。

风是自由的,飘逸的,它也是散漫的,不受羁绊的。

风向往着天空,风要从一个新的高度上打量这个它不可理解的世界。

风开始高出地面,高出麦地,高出马背,也高出了墙头。

风的脚还在地面上,可它的身子已经在空中了。

风变得粗大,风也开始伸长,风要用自己的身体让世界更充实。

风并不认为吹动一根牛毛比撼动人心更容易。

只要想做,风从来都是一心一意的。

风攀上了树梢,树梢颤抖起来。

风越过墙头,追逐喧嚣不已的人们。

风掀动人的衣襟,它要让自以为是的人从内心惧怕。

风要把自己吹进人的心里去。

人们裹紧了衣服,关紧了门窗,从玻璃后面偷偷地看风。

风在乡村里驰骋,在高楼间巡游。

风从来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风的眼睛无处不在。

风在窃笑:

那些躲在玻璃后面的人们是多么的虚弱。

风用力拍门。

风跑过房顶,晒在房顶上的草粪跟着跑动。

风吊在电线上玩秋千,电线发出了“啾啾”的鸣叫,那是恐惧并欢乐着的声音,每一个荡过秋千的人都深有体会。

荡得越高,那种伴随恐惧而来的兴奋就越强烈。

风在空中乱蹿,它已经像一个酒汉一样不可理喻。

此时,可以叫它大风了。

大风,人们这样叫着,大风却没有答应。

大风呼啸着奔驰,大风摇摆着转圈,大风猛然间跌倒在地。

大风的脾气终于爆发了。

这个世界,没有谁可以与它对话。

大风用脚蹭起一阵阵沙土,用衣袖鼓荡着,撒向天空。

这是大风的染料,世界此时已无法避免被它任意涂抹的命运。

大地是黄的,天空是黄的,人的心里也是黄的。

但大风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恶作剧。

大风用手撕扯世界。

它捅破硬撑着的窗户纸,折断已腐朽的树枝,刮翻行将倒塌的建筑以及一切貌似强大实则脆弱之极的东西。

大风降临,世界的虚伪和软弱被撕开。

大风把那些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这就成了悲剧。

大风还把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那就不仅仅是喜剧了。

那些陈年的垃圾,那些已经忘却的伤口,那些不敢面对的丑陋,被大风一一抖落出来,摆在人们的眼前。

看吧,善于遗忘、习惯于遗忘、乐于遗忘的人们,看看你们这肮脏的、充满腐气和病毒的生活。

当大风吹过,人们才发现:

我们生活的世界,它并不如美玉般浑圆,也不像铁板似的坚硬。

它暗藏了许多肮脏,也掩饰了不少的空洞和虚弱。

这是一定要在春天里刮起的大风,它一定要从残雪上面,从还没有从枯草下面伸出脖子的草芽上面,从我们还不断往外抖落寒气的身体上,刮过去。

它还要从我们的心里刮过去,带着冬的利刃,同时也带着春天的阳光。

它要刮过去,比任何一场风猛烈,比任何一场风彻底,比任何一场风更像风,也比任何一场风讲信用。

大风吹过,世界安静下来,大地春暖花开。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6年4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写风起时,大地开始不安,抗拒着风的诱惑,但在风的热情邀请下终于动摇了;以大地的变化来反衬风势的渐强。

B.文章倒数第四段中,作者借用鲁迅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论述,并扩展其意义,巧妙地写出了大风的两面性,丰富了文章内涵。

C.文章倒数第二段并不是对首段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增添内容、变化句式,更加鲜明地传递出了作者的一种理想,凸显了文章主旨。

D.文中描摹的“大风”既指自然界之风,也指社会风气,作者希望人们能够经历一场春天的大风洗礼,进而敢于正视过往的伤口与丑陋。

5.本文中作者笔下的“大风”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5分)

答:

6.有人说:

“诗性的语言与智慧的哲思是作者散文的显著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湖北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武汉联合发布《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7)。

报告显示,我国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从文化消费者市场角度看,2015年我国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方式。

2016年6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人,网络视频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72.4%,其中手机端用户占85.6%。

文化生产市场正在大规模向网络迁徙。

2015年,我国公共文化设施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图书的增长速度高达63.9%;国内网剧真正进入“超级元年”,网络自制剧呈爆发式增长,国内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网剧近20部;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依然在增加,调查显示微信阅读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电子阅读方式,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选择用微信来吸收文化知识。

(摘编自雷宇、唐婉婷《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材料二

(摘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三

《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

“纸质书阅读率的回暖,实际上跟近来国内倡导走进书店、阅读实体书的理念有一定关系。

”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指出,长久以来,一些读者对“数字阅读”以及“纸质书阅读”的认识可能有一点误区,“二者不是相对立的、冲突的。

恰恰相反,根据我们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纸质书人均阅读量是增长了的”。

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读,其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等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大家也都能认识得到,“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此消彼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

倡导阅读纸质书,绝不只是因为情怀。

(摘编自上官云《数字阅读率攀升的当下,纸质书回暖只是因为情怀吗?

》)

材料四

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书阅读率。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书为4.65本,高于电子书,51.6%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数据印证了纸质书阅读的逐渐回暖,这当然令人欣慰。

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朋友圈中也常有人晒自己正在阅读的书。

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书市、读书会、朗诵活动等,更是成为常态景观。

这也表明,阅读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价值的诉求。

纸质书一直都在那里,阅读数据可能有波动,但它一直都很暖。

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

不仅书籍本身从装帧到排版、插图等都带给人愉悦感,而且阅读活动本身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着内在默契,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已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

不要以为这样的体验无足轻重,也不要以为这可以被随意置换,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摘编自胡印斌《纸质书一直都很“暖”》)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可以预测,未来世界里,数字阅读将会逐渐取代纸质书阅读,其中微信阅读将会成为最受公众欢迎的阅读方式。

B.材料二显示,2008年至2016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八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至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2008年至2009年则几乎未上升。

C.纸质书阅读回暖会带来电子书阅读人数的上升,电子书阅读人数增加也会带来纸质书阅读人数的增加,这二者是共赢共损的关系。

D.数字阅读和纸质书阅读各有利弊,二者间会存有较量,读者也会择其一种或两种阅读;对纸质书阅读回暖现象,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可盲目乐观。

E.以上四则材料都用列举数据的方法来说明纸质书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发展情况,其中材料一和材料二呈现出了纸质书阅读回暖的现象。

9.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纸质书阅读呈现回暖现象”的原因。

(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延孙,彭城吕人。

初为彭城王义康司徒行参军。

时索虏围县瓠,分军送所掠民口在汝阳,太祖诏世祖遣军袭之。

议者举延孙为元帅,固辞无将用,举刘泰之自代。

泰之既行,太祖大怒,免延孙官。

世祖即位,以为侍中,领前军将军。

下诏曰:

“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耻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勋树良永宁世烈,侍中延孙率怀忠敏,器局沈正,可封东昌县侯,食邑二千户。

”臧质反叛,上深以东土为忧,出为冠军将军。

事平,遣至江陵,分判枉直,行其诛赏。

仍徙为雍州刺史,以疾不行。

留为侍中。

素有劳患,其年增笃,诏遣黄门侍郎宣旨问疾。

先是,高祖遗诏,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延孙与帝室虽同是彭城人,别属吕县。

刘氏居彭城县者,又分为三里,及吕县凡四刘。

虽同出楚元王,由来不序昭穆。

延孙于帝室本非同宗,不应有此授。

时竟陵王诞为徐州,上深相畏忌,迁之于广陵。

广陵与京口对岸,欲使腹心为徐州,故以南徐授延孙。

三年,竟陵王诞有罪,不受征,延孙驰遣中兵参军杜幼文率兵起讨。

诞遣使刘公泰赍书要之,延孙斩公泰,送首京邑。

五年,诏延孙曰:

“旧京树亲,由来常准。

卿前出所有别议,今此防久弭,当以还授小儿。

”征延孙为侍中。

延孙疾病,不任拜起,上使于五城受封版。

明年,卒,时年五十二。

上甚惜之,下诏曰:

“故尚书左仆射延孙,风局简正,体识沈明,几将二纪。

考终定典,宜尽哀敬。

”又诏曰:

“故司徒文穆公延孙,居身寡约,家素贫虚。

葬送资调,固当阙乏,可赐钱三十万,米千斛。

(节选自《宋书·刘延孙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耻/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勋树良/永宁世烈

B.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耻/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勋树/良永宁世烈

C.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耻/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勋树良/永宁世烈

D.朕藉群能之力/雪莫大之耻/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思所以策勋树/良永宁世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封建爵位之一,封建爵位有五等,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B.昭穆,指的是在古代宗法制度中,依照“长幼”“上下”等标准排列的左右次序。

C.封版,指授予官职的诏书,“版”既指“用于书写的木简”,也有“授职”之义。

D.纪,记年代方式,古称16年为一纪,今一世纪指100年,文中“二纪”指32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孙平素多疾,却仍屡立功勋。

他虽然平日里健康状态不佳,但仍然为朝廷平息叛乱、甄别官员忠伪,立下了诸多功劳。

B.延孙颇受重用,担负监察之职。

虽然他不是帝室同宗,但被皇上委以重命,驻守战略要地京口,来监察防备竟陵王刘诞。

C.延孙忠于国君,不与叛臣合污。

竟陵王刘诞派遣使者,想要邀约刘延孙与其同谋反叛,延孙果断回绝,将其使者砍杀。

D.延孙深得君心,死后仍沐皇恩。

皇上眼中,他见识深沉,勤俭持家;皇上颇为其死深感惋惜,并以钱财资助其家人生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议者举延孙为元帅,固辞无将用,举刘泰之自代。

(5分)

答:

(2)卿前出所有别议,今此防久弭,当以还授小儿。

(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招王质夫①

白居易

濯足②云水客③,折腰④簪笏身。

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

忽因乘逸兴⑤,莫惜访嚣尘。

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

注:

①本诗约写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王质夫隐居于城南仙游寺蔷薇涧。

②濯足:

暗用《孺子歌》“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③云水客:

云游四方的人。

④折腰:

出自《宋书·陶潜传》: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⑤出自《世说新语》中王子猷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三句中“喧闲”二字承接首两句,直接点明两人的生活状态,“濯足”者居“闲”,“折腰”者处“喧”。

B.第四句写二人相距不过十里,却好像已分别很长时间,略有嗔怪友人久不见访之意。

C.第五句实写友人乘兴而行来看望自己,诗人内心十分喜悦。

可见,两人情谊深厚。

D.最后两句写诗人不以主人自居,希望自己在窗前栽种的竹子能够吸引朋友的到来。

E.本诗洋溢着对朋友殷勤相邀之情,情感表达间接含蓄,语言灵动飘逸、简洁隽永。

15.请分析“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学生有了疑惑,如果不向老师求教,仍会是疑惑,韩愈在《师说》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释的句子是: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穿着朴素的衣服,在迎神箫鼓中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会议上,外交部发言人强调,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的所有权问题不容置喙,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

②在一些大城市,共享单车尽管投放量大,但是在高峰时段仍然供不应求,我们都司空见惯了调度单车一到即被“抢光”的景象。

③有些人起点不高,天资较差,但若能潜下心来认真积累,长此以往,以岁月的悠长弥补天资上的缺陷,一样能够取得成就。

④《文化自信》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扛鼎之作,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具有辞典的意味、教科书的性质和研究指南的功能。

⑤青年人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历史责任,励志勤学,一曝十寒,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⑥近年来,经典诵读在校园里进行得风生水起,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融入国民教育,这是对传统文化抱持“情与敬意”的体现。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利益,中通快递决定从即日起调整快递价格。

B.如何突破纪录片的盈利瓶颈,一直是业界探讨的问题,随着纪录片行业获得越来越多关注,行业盈利模式也越发多元化。

C.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类必须顺应自然,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不在开发利用资源上走弯路。

D.开展芦山灾后重建工作,不仅我们要重视硬件上的建设,更要注重从保护文化传统、村容村貌等方面,把文化要素植入进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既然令媛各方面条件符合,且愿意到福星对外贸易公司工作,我一定玉成此事。

B.《语文报》编辑部给冯老师发来贺电:

“祝贺您的大作荣获全国一等奖,敬颂编安!

C.元化兄,素仰大名,又知兄主持编辑“孤岛文学丛书”,特介绍来访,至祈会谈为盼。

D.毕业十年了,我们全班同学一直对恩师十分垂念,今年春节我们打算登门拜访恩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美国《大西洋月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①。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式。

算盘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

许多算数家认为,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后,②;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中国人使用珠算的历史悠久,我们看待珠算,③,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21.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父与子》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70字。

(2分)

答:

(2)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字。

(3分)

答: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曾说:

“这是一个自拍还有自拍杆的时代”。

当下的人们热衷于自拍,工作时玩自拍,吃饭走路逛街无时无刻不自拍。

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各种新式自拍:

上铁路玩自拍、登高楼玩自拍;在车祸现场玩自拍……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从下面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任务一:

如果你是某报社的新闻评论员,请你围绕“自拍”现象,写一篇评论,阐述你的看法。

任务二:

请你以“自拍”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拟在本班班会上演讲。

要求: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