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215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习题检测教学简案2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 加与减

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分析

本小节是在一年级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数的连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套圈游戏图引出两位数的连加,主要解决竖式计算的对位和计算的顺序问题。

在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教学中集中解决个位上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一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全面总结。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

2.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连加计算题,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具学具

课件、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

同学们,看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2+4+9=      6+3+2=      7+17+2=

6+8+5=12+3+10=6+9+8=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结果。

2.导入新课:

同学们算得都非常棒,今天我们就利用连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

连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

有一天,淘气和笑笑一块去玩套圈游戏,每个人轮流套三次,然后把三次套的个数合起来,套的个数多的获胜,不知咋的,他们都说自己套得多,都说自己获胜。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1.师出示第2页主题图以及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师: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2)笑笑第一次得23分,第二次得44分,第三次得29分。

2.看课本:

淘气和笑笑,他们谁说得对?

3.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后。

(教师说明,要知道谁获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三次的成绩加起来比一比)

三、合作探究方法

1.小组内列出算式,讨论计算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

先看看淘气得到的分数。

算式:

24+30+41=

说说计算方法:

生1:

用口算:

20+30+40=90  4+1=5  90+5=95

生2:

生3:

师:

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请同学们观察两种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简便,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

谁来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然后,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并小结:

我们可以把第三个加数直接写在第一个竖式所得和的下面。

对齐数位,写好两个加号。

师:

用竖式算出笑笑得到的分数,请两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3+44+29=

师:

现在同学们知道谁获胜了吧。

想一想:

这道题与前面一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两个数相加后,再与所进的一相加。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3页“练一练”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2.完成第3页“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四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页“练一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

4.完成练习一第1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教学反思

复习导入,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借助情景图提供的信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增强学生探究思考交流能力。

对新知识及时进行巩固,规范竖式书写格式。

第2课时 秋游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内容,练习一第2、5、7题。

教学分析

本小节是在一年级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数的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秋游情景图引出两位数的连减,主要解决竖式计算的对位和计算的方法。

在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的教学中集中解决个位上不够减如何向十位退一再减的问题,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两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进行全面探究总结。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

2.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连减计算题,以及书写格式。

难点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教具学具

课件、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5-4=    13-6-4=    12-9-2=    12+3-5=

18-3+10=20-10-3=16-6-9=18-7-1=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结果。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连加,今天我们就利用竖式计算两位数连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

连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第4页情景图。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选一名学生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有一条船可以坐90人;有两个队要乘坐这条船去秋游,第一队有45人,第二队有25人;要求的问题是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位?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分组讨论。

三、师生共同探究方法

1.学生分组讨论,列式计算,然后请学生板演。

生1:

90-45-25=20(个)

 

师:

想一想90-45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

你是怎样解决的?

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与个位上的被减数合起来再减,原来十位上减去1之后再减。

生2:

45+25=70(人)  90-70=20(个)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

用90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还剩下的空位。

生2:

先求出两个队的人数和,再用90减去两个队的人数和,就是还剩下的空位。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简便算法计算连减,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请学生把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3.练习

完成课本第4页下面题目。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然后请学生回答。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解答的?

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

四、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交流,共同订正。

2.完成练习一第2、5、7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秋游

90-45-25=20(个)45+25=70(人)90-70=20(个)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与个位上的被减数合起来再减,原来十位上减去1之后再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3课时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练习一3、4、6、8题。

教学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前面学习了两位数的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通过“星星合唱队”情景图的出现,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本课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解决在计算过程中,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

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15-6+36=   73-40-20=   20+6-7=   18+4-10=

2.笔算。

45+25+27=   90-56-25=

我们在做连加连减时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那么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6页情景图。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校合唱队原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要解决的问题是:

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2.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后回答:

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因为新加入的人数比毕业的人数多。

请学生列式解答,并说出各式表达的意思。

生1:

15-9=6(人)

52+6=58(人)

生2:

52-9+15=58(人)

请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

先算合唱队增加了多少人,再用原来的人数加增加的人数,就是合唱队现在的人数。

生2:

先用原来合唱队的人数减去毕业的人数,再加上新加入的人数,就是合唱队现在的人数。

2.师:

在计算中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

计算时要注意加法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退一。

3.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练习。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请学生说一说;

(3)列式计算;

(4)集体订正。

四、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一练”第1~5题。

2.完成练习一第3、4、6、8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生1:

15-9=6(人)生2:

52-9+15=58(人)

52+6=58(人)

教师强调:

计算时要注意加法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退一。

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强化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达到巩固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目的。

第二单元 购物

第1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内容。

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要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识别全套人民币。

难点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懂得兑换人民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的卡片,文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要带小东乘车去买学习用品,小东说:

“妈妈,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

”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东,由小东自己买车票、买学习用品,你们看小东多高兴啊!

(教师边讲边用计算机演示小东买东西的画面)

师:

小朋友们,买东西要用钱交换呀,你知道我们用的钱叫什么吗?

师:

对,我们用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来用人民币购物。

(板书:

买文具)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

小朋友们都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

师: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2)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

谁认识这张人民币?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

师:

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随意涂写,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组合作:

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评价。

(3)归纳整理。

师:

请把学具人民币拿出来,你能给人民币分类吗?

学生介绍分类的标准。

2.人民币兑换。

教师拿出一张1元的纸币,问:

你能拿出和我同样多的人民币吗?

有的学生拿出了1个1元的硬币,有的拿出2张5角的纸币,有的拿出2个5角的硬币,有的拿出5张2角的纸币,有的拿出10张1角的纸币,有的拿出10个1角的硬币,等等。

师:

为什么2张5角和1元一样多呢?

生:

因为2张5角合起来就是10角,10角就等于1元。

师:

可见,1元就等于10角。

(板书:

1元=10角)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1角=10分。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有关人民币兑换的习题。

2.课件出示文具图,问:

(1)买一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2)用一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3)1元钱能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讨论。

3.师:

小东买完文具回到家里又做了什么?

(出示课件)

大家看:

小东把没有用完的钱交给了妈妈。

师:

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游戏:

我当小小售货员。

模拟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情景。

回到小组后互相评价交流。

5.完成课本第11页“练一练”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率关系有了直观形象的初步认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1元=10角的进位关系。

在此基础上,运用迁移规律,得出1角=10分,并适时地归纳、概括出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人民币币值,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了整体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起到良好作用。

第2课时 买衣服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3页内容。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买衣服来继续学习大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计算。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难点

掌握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小朋友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你能把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一下吗?

2.出示口答题。

1元=(  )角    1角=(  )分

3.操作:

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用人民币买衣服。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

妈妈带我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格:

长袖上衣26元,T恤31元,裙子23元,背带裤41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最后妈妈给我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2.同学们想一想:

妈妈身上只带了50元钱,够吗?

学生思考回答你们的想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妈妈带50元钱够:

因为1件长袖上衣26元,1条裙子23元,合起来是49元,妈妈只花了49元,所以50元钱够。

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50元一张的钱吗?

老师今天继续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面值较大的人民币。

三、合作探究

1.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出示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显示100元、50元、20元、10元人民币)

师:

这些人民币你们见过吗?

每组同学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注意观察每种人民币正反图案的特点。

请同学们说说他们的区别。

2.学习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师:

你们知道这些面值较大的人民币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回答:

100元=(10)个10元

50元=(5)个10元

20元=

(2)个10元

100元=

(2)个50元

……

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因为10个10是100,5个10是50……

3.师:

我们学习了面值小和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妈妈买了一件T恤,可以怎样付钱?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巩固应用

1.人民币兑换练习。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1元和(  )张5元。

一张5角可以换(  )张1角和(  )张2角。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2元或(  )张5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或(  )张20元。

10张10元可以换(  )张50元。

2.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00元=(10)个10元

50元=(5)个10元

20元=

(2)个10元

100元=

(2)个50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通过购物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形成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15页内容。

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在实践中继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2.通过购物活动,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在活动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与人合作,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难点

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商店吗?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逛商店。

去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每次去商店,你最喜欢买什么东西?

(玩具)

师:

好,现在我们先到玩具柜台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玩具图。

师:

玩具柜台上的玩具好多啊,现在请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玩具?

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

学生仔细观察柜台上的玩具和它们的价钱。

师:

现在老师来当售货员,谁来向老师买你喜欢的东西呢?

生:

……

师:

谁愿意来当售货员?

生:

我想买1架飞机和1辆坦克。

师:

请你为这位顾客算一算需要多少元。

生:

……

师:

谁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生:

就是1架飞机的价钱加上1辆坦克的价钱,就是12+9=21(元)。

师:

谁能把21元钱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

师:

如果我给你30元,你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你是怎样想的?

生:

……

三、小组合作,巩固知识

课件出示文具柜图。

师:

我们再去逛文具柜台。

请一、二名同学当售货员,请三、四名同学当顾客,在组内进行购物。

请注意:

(1)售货员要文明对待顾客;

(2)检查顾客付的钱是否正确,同时要算好账、找对钱。

生:

用20元减去买1盒彩笔15元,剩下5元,就是要找的钱数。

师:

请交换角色。

生:

……

四、巩固练习

师:

逛完文具店,我们再去体育用品店看看吧。

生:

……

师:

我用10元钱买一个呼啦圈,售货员叔叔要找回多少元?

(自主练习,集体订正)

师:

有个小朋友想买一个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请问他可以怎么付钱呢?

生:

……

师:

一个足球比一个篮球贵多少元?

生:

……

师: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自己亲手开办了一个“小小商店”,体验了购物的过程,你们感觉快乐吗?

以后,你们可以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去帮他们买东西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都注重回归生活,以现有的知识和学生经验为基础。

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1课时 有多少块糖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页内容,练习二第1题。

教学分析

本节课“有多少块糖”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通过不同的方法数有多少块糖,让学生体会相同的数与相同的个数,可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为今后学习乘法,列乘法算式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今后,它们将概括为同一个乘法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难点

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

四种不同形状的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

每一排坐几个小朋友?

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

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摆一摆,数一数。

将一堆糖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问:

要想知道这堆糖的个数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数出来?

请数好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简要整理:

有的1个1个地数;有的2个2个地数,还有的5个5个地数,还有的……

请几个学生到投影仪上数一数,其他学生注意观察。

2.师:

你们认为怎样数快一些?

为什么?

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回答。

几个几个地数快一些。

比如这堆糖有10颗:

1个1个地数,列算式:

1+1+1+1+1+1+1+1+1+1=10(10个1相加)

2个2个地数,列算式:

2+2+2+2+2=10(5个2相加)

5个5个地数,列算式:

5+5=10(2个5相加)

三、合作探究方法

1.数一数,填一填。

出示课本第二幅图,看看这幅图的两边各有多少块糖?

学生观察后,请学生在投影仪上填出来,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

横着看就是行,竖着看就是列。

2.在书上填完整,并写出加法算式。

(7+7=14 4+4+4=12)

3.请学生想一想这幅图的数数的方法一样吗?

(不一样:

左边一幅图是横着看,右边一幅图是竖着看)

四、巩固应用

1.说一说,算一算。

出示第三幅图,用两种方法数出这幅图中一共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