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881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docx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

高二历史会考基础知识复习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分封制:

1、目的:

为了对西周境内“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分封对象:

同姓亲族是主体,异姓诸侯包括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关系:

周王室最高统治者,诸侯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义务、臣属关系明确。

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3、作用:

(1)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巩固了周王的统治。

(2)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3)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二、宗法制:

P3~4页

1、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1)体系:

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关系: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

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会考说明》有大题)

中央集权制度:

P7~8页

1、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基本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

(1)皇帝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嬴政“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嬴政决定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皇帝”。

嬴政自称“始皇帝”。

(2)中央官制:

实行三公九卿制。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等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公互相牵制。

(3)地方制度:

嬴政否定了分封的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两级官吏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3、作用: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P10~11页

1、措施:

为强化皇权,汉武帝采取了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等措施。

2、作用: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P12~13页

措施: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文臣任知州,州郡属中央,置通判监督。

影响: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另一方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P14页

1、职责: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2、特点:

分工明确,互为补充,互相牵制。

3、作用:

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二、明朝的内阁:

P15页

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商讨军国大事。

三、清朝的军机处:

P16页

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它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四、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控制、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会考说明》有大题)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克里斯提尼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

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2)意义:

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在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受群众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会考说明》有大题)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维系帝国统治的作用:

P29~31页

(1)《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

它是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共四部法典。

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广泛的古代法律。

2、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突出价值在于维系社会秩序:

调节社会生活关系、解决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P35~36页

1、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英国建立了

君主立宪制政体。

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行政职责。

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英国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是国家元首,行政首长是首相。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P38~39页☆(《会考说明》有大题)

1、1787年联邦宪法,包括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确立了民主共和国家。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2、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项目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民选产生

国家元首的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的权力

掌握国家的实权

“”

政府首脑

总统

政府的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国家的权力中心

总统

 

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会考说明》有大题)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见P44)

1875年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

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

1、_立法权_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2、_行政权_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见P47)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规定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1、帝国元首是“_德意志皇帝_”。

2、_首相_主持帝国政府,只对_皇帝_负责而不对_议会_负责。

3、帝国国会对政府没有_行政监督_权。

第13课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P54)

经过:

__1840_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国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

结果:

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中英《南京条约》_。

开放_广州_、_福州_、厦门、宁波、_上海_五处通商口岸。

割让_香港岛_。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列强取得了_领事裁判_权、_片面最惠国待遇_、居住及_租地_等特权。

影响:

中国_主权_和_领土完整_遭到破坏。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_世界市场_。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P54——P55)

经过:

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_北京_,火烧圆明园。

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_《天津条约》_和_《北京条约》_。

影响:

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主张学习西方“长技”,兴起了_洋务运动_。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P57——P59)

1、兴起和发展: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在_金田_起义,建号_太平天国_。

1853年3月,定都_天京_,并进行北伐和西征。

2、达到全盛:

1856年在_军事_上达到全盛。

1853年、1859年两次颁布纲领性文件_《天朝田亩制度》。

3、由盛转衰:

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

4、后期斗争:

为挽救危局,洪秀全起用_陈玉成_、_李秀成_。

洪仁玕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_《资政新篇》_。

5、失败:

1864年7月,_天京_陷落,太平天国在__中外势力_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P60)

爆发:

1894年,日本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_中日甲午_战争。

决战:

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_黄海_展开决战。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领土;赔款;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_在华设厂_。

危害: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_内地_。

严重阻碍中国_民族资本主义__的发展。

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二、八国联军侵华

1、爆发:

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2、结果:

1901.9,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_《辛丑条约》__。

3、影响:

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在北京设立的_使馆区_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三、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_扶清灭洋_”的口号。

第16课辛亥革命☆(《会考说明》有大题)

酝酿准备:

(P63)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同盟会_在东京成立。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以《民报》为机关刊物。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核心内容)。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_武昌起义_爆发并胜利。

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定国号为__中华民国_。

革命高潮:

1、民国的建立

(1)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_孙中山_就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3月,颁布《_中华民国临时约法_》,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_资产阶级_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帝制的终结:

1912年2月,_______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

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君主专制制度__,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_民主共和国_。

使_民主共和观念_深入人心。

第17课五四运动☆(《会考说明》有大题)

一、历史背景(P67)

1、1915年日本提出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_二十一条_”。

2、1918年,在_巴黎_召开和会,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_日本_。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_外交失败_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运动概况

1、口号:

“外争_国权_,内惩_国贼_”、“废除_二十一条_”等。

2、中心:

从北京转到_上海_、上海的_“三罢斗争”_把运动推向高潮。

3、主力:

_无产阶级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结果:

北京政府罢免_曹汝霖_、_章宗祥_、_陆宗舆_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_《凡尔赛和约》_上签字。

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_爱国运动_。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_民主_和_科学_的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P77)

1、肯定了_资本主义_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_必然崩溃_的秘密。

3、宣告了_工人阶级_的历史使命。

4、昭示了_未来共产主义_社会的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_工人运动_蓬勃兴起。

如巴黎公社。

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p80-81

(1)背景:

沙皇改革促进工业化,资本主义取得一定发展;

农奴制阻碍发展,落后于西方,社会矛盾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人民痛苦和社会矛盾尖锐,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环节。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二月革命:

1917年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发动起义;结果:

推翻了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p81

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

指出俄国的形式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武装起义胜利:

时间:

1917年11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发动起义。

结果:

推翻临时政府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p82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废除了剥削制度,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一条解放道路。

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84-85

1.中共成立的条件:

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成立:

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内容:

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

3.意义: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2.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发展

(1)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条件:

京汉工人大罢工失败中共认识到必修建立统一战线

(2)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形成的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p85

国民党一大的内容:

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

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北伐战争: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3)P86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

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

标志着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1)南昌起义(1927)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

.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8、7)

内容: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1927、9、9,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意义:

p87A.走出一条工农武装格局道路。

B.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C.意义: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变。

4.红军长征p87

(1)背景: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共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红军被迫长征

(2)遵义会议:

1935年,内容:

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局面,革命形式转危为安。

(3)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根据地。

5.国共合作抗日p88☆(《会考说明》有大题)

(1)卢沟桥事变p88

A.背景:

日本侵华深入侵占东北,逼近华北,民族危机加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影响: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C.日军的暴行:

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p88-89

A.过程: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对《宣言》的谈话。

B.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4)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p90

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收回台湾。

6.两种命运的较量

(1)1945年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p90:

A.背景:

抗战胜利后两党提出各自主政治主张,中国面临光明与黑暗两个前途。

B.过程:

注意毛泽东和蒋介石重庆谈判合影图片。

C.成果:

签署了“双十协定”。

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2)1946年重庆政协。

P91

7.解放战争的胜利p91

(1)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p91

(2)粉碎全面进攻和对陕北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战略决战p92三大战役:

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精锐力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4)、解放战争胜利p92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会考说明》有大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开国大典p95

新政协:

时间:

1949年,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主要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内容:

通过了《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性质: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p95

(2)、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

1954p96

A.性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p96B.意义:

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p96

A.性质:

根本政治制度

B.建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96

C.意义:

奠定各项政治建设基础;规范政府与人民关系;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p97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性质:

是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

B.确立过程和成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做更明确规定。

最早的是内蒙古自治区.p99

C.意义:

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人民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

2.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1982年宪法》p102

意义:

1982年宪法颁布以及随后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规,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2)、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P102

(2)、《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p103

核心内容:

村民委员会主任、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由村民或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3.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A.背景:

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B.含义:

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台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

(1)、条件成熟:

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一国两制”提出

(2)、解决的过程:

p106

A.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B.中国收回澳门主权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2)、80年代两岸进一步交流:

通邮、通航、通商限制逐渐放宽;p107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恶化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

①二战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破,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p110

(2)表现:

p110-111

①杜鲁门主义:

内容: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影响:

它的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②“马歇尔计划”: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北约和华约:

为遏制苏联,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国家签定《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成立的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④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针锋相对,在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p112

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②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局面。

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

p114

①二战后,西欧地区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

③西欧各国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标志: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意义:

p115①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在政治上,欧共体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p115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影响:

p116

①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p116

(1)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举行,这标志着不结盟运动诞生。

(3)影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构成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之一。

P117

4.中国的振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会考说明》有大题)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①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