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757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docx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的。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下列对选文内容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第②段由事及理,阐述了经历磨难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第③段通过对比,阐述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经受磨难。

D.第④段总结全文,归纳出文章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本文选自《》。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列举六个事例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②段论述了只有经受磨练才能但当重任的道理。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必要性。

D.第④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⒐本文选自《》,我们还学过的课文《》也选自此作品。

(2分)

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⒒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⑴⑵段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B.第⑵段“空乏其身”意指“受到贫穷之苦”。

C.第⑶段从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

     

10.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人生轨迹发展的共同点是。

从他们的事例中获得的感悟是。

(5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作者为时期的思想家。

(2分)

9.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首先论证造就人才的条件,接着论证国家存亡的道理,最后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B.本文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既要经受客观艰苦环境的考验,也要在主观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炼。

C.本文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不警惕敌国外患,常常会遭灭亡。

D.本文运用排比设喻说理,且句式灵活,给行文增添了气势,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6)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与孔子一起都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

9.解释加点字(2分)

曾益其所不能()而后作()

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1.作者论证了的论点。

有人认为顺境也同样能成才,对这样两种成才的观点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4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选文作者是,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也是他的作品。

(2分)

9.请将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成现代文。

(3分)

10.文中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他们的经历证明了孟子的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3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上文作者是,他是家学派代表人物。

(2分)

8.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的句子。

(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3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的观点相类似。

(2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本文作者(人名)是继孔子之后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

9.唐代名臣魏征认为:

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本文选自《》。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列举六个事例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②段论述了只有经受磨练才能但当重任的道理。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必要性。

D.第④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以后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做事实论据。

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是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

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选自《》,它与《》、《大学》和《中庸》并称为“四书”。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列举历史上明君贤臣的事例,论证了人才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B.第一、二段使用排比,使文章气势咄咄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C.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入手,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作者层层论证得出的结论。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选自_____家的经典著作《_________》。

(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用六位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B.第②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C.第③段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

D.第④段的结论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我们在初中还学过孟子的课文有《》(1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10.作者认为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段列举历史上明君贤臣事例,论证了人才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B.第一、二段使用排比,使文章气势咄咄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C.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入手,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

D.本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作者层层论证得出结论。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解释加点字词。

(2分)

(1)于是人(   )   (2)征于色(    )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2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10.本段文字出自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作者孟子,是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称“”。

(2分)

11、作者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目的是

(2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6)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选文的作者是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

(2分)

9.作者认为国家要想避免“亡”,应具备两方面的条件是。

(2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本文选自《》,它与《》(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大学》和《中庸》并称为“四书”。

(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物中可见作者认为只有出生贫贱才可能历练人才。

B.第一、二段使用排比,使文章气势咄咄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C.第三段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入手,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

D.本文作者经过层层深入的论证,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论点。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本文的作者是,我们在六、七年级教材里还学过他的作品《》。

(2分)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1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B.第二段的“空乏其身”意指“受到贫困之苦”。

C.第三段从国家到个人阐述了经受磨难的必要性。

D.本文的中心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句中的词(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第三段由人到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全文的论点:

        (2分)

 

答案部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的。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下列对选文内容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第②段由事及理,阐述了经历磨难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第③段通过对比,阐述了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经受磨难。

D.第④段总结全文,归纳出文章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战国孟子

9.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关键:

使动用法,“所以”“曾益”)

10.A(简析:

第①段仅证明“人才在忧患中造就”,并没有提到“死于安乐”。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本文选自《》。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列举六个事例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②段论述了只有经受磨练才能但当重任的道理。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必要性。

D.第④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9.(2分)孟子

10.(3分)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11.(3分)A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⒐本文选自《》,我们还学过的课文《》也选自此作品。

(2分)

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⒒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⑴⑵段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B.第⑵段“空乏其身”意指“受到贫穷之苦”。

C.第⑶段从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⒐孟子/王顾左右而言他

⒑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⒒C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

     

10.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人生轨迹发展的共同点是。

从他们的事例中获得的感悟是。

(5分)

8.(2分)

(1)在国内

(2)责任、使命

9.(2分)这样以后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10.(5分)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有所作为(2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3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作者为时期的思想家。

(2分)

9.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首先论证造就人才的条件,接着论证国家存亡的道理,最后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B.本文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既要经受客观艰苦环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