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68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

《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修辞总复习.docx

小学修辞总复习

小学修辞手法1

要点串讲1

1、比喻。

2

链接:

“像”字句的四种情况不是比喻句3

例题解析:

4

课堂游戏4

游戏一:

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比喻句,用“√”表示,并说出理由。

4

游戏二:

巧用比喻的竞赛4

2、拟人。

4

3、排比。

4

4、夸张。

5

5、反问和设问。

5

例题解析5

课后练笔:

专题综合测试6

基础训练6

拔高练习7

趣闻练习8

小结:

8

预习:

习作中的修辞运用(好词好句积累)8

巧用修辞展凤头8

题眼的修辞运用9

全部知识点,包括典型例题及习题;,

修辞在阅读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

修辞在习作中的灵活运用(题眼,开头,过渡等)

小学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表达中的作用。

2、能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改写句子。

3、在习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尤其是人物描写中。

导入:

故事导入:

盐粒和柳絮

东晋时的一个冬天,北风呼呼,天气寒冷,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

当时的宰相谢安同侄儿谢朗,侄女谢温赏雪。

谢安忽然想考考孩子们的才华,他指着空中飞舞的雪花,说:

“这雪花像什么呢?

”谢朗随口答道:

“飘飘的雪花好像从空中撒下来的盐粒。

”谢温想了想说:

“飘飘的雪花好像花絮乘风飞舞。

”谢安听了后,夸奖谁呢?

为什么?

答案:

谢安应夸奖侄女谢温,她把飘飘的雪花比作花絮随风飞舞,这个比喻句比把雪花比作盐粒要准确形象得多。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常见修辞及表达效果……那同学们还记得小学阶段常用的六种修辞是什么吗?

(同学回答)

要点串讲

修辞方法是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和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能使语言文字表达得更准确、鲜明和生动,有效地提高表达效果。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主要接触到了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在平时的阅读中你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比喻。

比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像、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

比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表示的是联想,没有把两种事物做比,所以不是比喻句。

那么究竟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大家只要注意这两点就行了: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拟人。

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

如:

“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

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

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如: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夸张。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夸大形容,使它超出事实好多倍,正如电影上利用放大镜头来表现一个精彩的表情一样。

如: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故意夸大将军生气的表现,既使句子变得新奇而扣人心弦,又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它也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5、反问和设问。

反问是“问中有答”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而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它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文章还有修辞方法连用和兼用的情况,如比喻和拟人的连用,比喻和夸张的连用,排比和拟人的兼用等等。

这些情况在以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大家还会经常遇到。

1、比喻。

比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区分说明方法:

(小学主要掌握四种)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辨别:

比作与比喻为的区分。

比作是:

把本体比作喻体;

比喻是:

把喻体比喻为本体。

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把弯弯的月亮比作小船,把小船比喻为弯弯的月亮。

考题链接:

比喻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恩师

……

隔着小河,你向我们频频招手,反复叮咛;“路滑,慢点儿走,明早我来接你们……”你悦耳的声音让小河的波浪带到很远的地方。

你灿烂的微笑像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样美丽。

……

用“——”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用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比作××,更加形象生动具体的写出了××的特征。

小学所学的比喻句有两种:

明喻和暗喻。

明喻即很明显的比喻,构成形式是“甲像乙”,比喻词一般用像、好像、如、犹如、仿佛、好似……比如,“天气热得像蒸笼一样。

暗喻,即不明显的比喻,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用的比喻词是以“是”字为代表的“成为”、“成了”、“变成”等,其构成是“甲是乙,甲变成乙”,比如,

①“蓝天、白云、草原、牛羊,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美丽的图画。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借喻则是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不出现(以下两例中括号里的即为本体),也不用比喻词,如:

①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感情距离)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②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雨道),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雨帘)。

注:

介喻为中心知识点

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像、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

链接:

“像”字句的四种情况不是比喻句

很多比喻句都用“像”这个比喻词,但是不是所有带“像”字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呢?

下列几种类型的句子虽然都使用了“像”字,但它们都不是比喻句:

1、表比较

①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②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句①中将“他们”与“我”两代人作比较,希望下一代要融洽相处,不要再彼此“隔膜起来”;句②中将“这一切”(《评注图像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上的景象)和“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的景象进行比较,说两者的状貌很相似。

辨析这类句子是否比喻句,主要看句中两个事物是否同类。

比喻句中用来打比方的两个事物一般不是同类事物。

2、表想象

①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句①中把阳光斜射使薄雪色彩发生些微的变化想像成薄雪害羞了;句②中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想像成万物睡醒了。

这两句赋予“薄雪”、“一切(春天的万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其实属于比拟辞格中的拟人手法。

辨析这类句子是否比喻句,主要看是否用另类事物(或人)的特征来描述这类事物,且另类事物(或人)在句中是否出现,不出现的是比拟(拟物或拟人),出现的才是比喻。

如果句①在“害了羞”后加上“的大姑娘”,那就是运用了比喻的辞格了。

比喻与比拟都是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细心分辨。

3、表猜测

①她(把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②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下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只要仔细揣摩一下句①就不难发现,这里并没有把枣核比喻成珍珠玛瑙,而是从托在掌心的动作猜测她对枣核的珍惜程度胜过珍珠玛瑙;句②则是从树木的排布情势所作的富有情趣的一种估猜。

这类句子中的“像”是表示推测、估猜的副词,而比喻句中的“像”是动词。

如果句中的“像”可以用“大概”、“也许”、“或许”、“可能”等表猜测的词取代的则肯定不是比喻句。

4、表举例

①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

②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句①是从珍稀动物中举出一个大熊猫的例子,句②是从在北平住惯了的人中举出一个“我”的例子。

这两句显然不存在打比方的因素。

这类句子中的“像”字都是表举例的“如”的意思,辨析时只要将“例如”、“比如”等词代入,能取代“像”字的肯定不是比喻句。

例题解析:

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

对的打“√”错的打“×”请说出你的理由。

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新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

2、他像王红一样马马虎虎。

()

3、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分析】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掌握前面说的那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句1把太阳升起来的样子比作害羞的新娘,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且它们在神态上很相似的。

所以是比喻句。

句2中的“他”和“王红”都是人,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所以不能构成比喻。

句3并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里的“像”只是“比如”的意思。

【解】1、√。

2、×。

3、×

课堂游戏

游戏一:

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比喻句,用“√”表示,并说出理由。

1、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2、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3、月如圆镜。

4、他一会儿沉思,一会儿奋笔疾书,像是在认真思考。

答案:

1.√把气垫船比作烈马,形状和速度相似。

2.√把大地比作毯子,形状和颜色相似。

3.√把月亮比作圆镜,形状相似。

4.×不符合比喻句的特点。

游戏二:

巧用比喻的竞赛

敏敏和灵灵在学比喻句,他俩规定在相互对话里,每一次都要打一个比喻句。

请你为他们担任裁判。

敏敏:

许多城市的红领巾读书活动都开展得很活跃,像上海,天津,北京,福州等。

灵灵:

那里有不少红领巾,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籍上。

敏敏:

他们把问号当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把句号当作盛放知识宝藏的口袋。

灵灵:

你也是红领巾读书活动的积极分子,读书的劲头像你的爸爸一样。

敏敏:

你的劲头比我大,啃起书本好像狗啃肉骨头那样津津有味。

灵灵:

我算不上什么,我班的英英才真是个小书迷呢!

她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从中吸收营养,就像勤劳的小蜜蜂,在书丛中飞来飞去采集了各种花粉,酿造出香甜的蜜来。

敏敏:

的确是这样,她的文章写得很好。

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

灵灵:

到现在为止,我们自以为已说了比喻,到底谁是谁非,谁好谁差,那就请你像公正的法官那样裁判吧!

2、拟人。

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

如:

“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

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考题链接(见后文):

拟人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当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使××的特征更加的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3、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

表达效果:

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如: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考题链接(见后文):

排比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语气,充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或有力地说明了××的道理。

4、夸张。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夸大形容,使它超出事实好多倍,正如电影上利用放大镜头来表现一个精彩的表情一样。

如: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故意夸大将军生气的表现,既使句子变得新奇而扣人心弦,又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它也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考题链接(见后文):

夸张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更加鲜明地夸大(缩小)突出了××的特征(性格),使句子变得新奇而扣人心弦。

5、反问和设问。

反问是“问中有答”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而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它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看见有问号就得想起这两个)

考题链接:

反问和设问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

文章运用反问(设问)的修辞方法,加强语气,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启发思考。

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文章还有修辞方法连用和兼用的情况,如比喻和拟人的连用,比喻和夸张的连用,排比和拟人的兼用等等。

这些情况在阅读和习作中大家会经常遇到。

例题解析

例、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什修辞方法?

1、刺猬缩成一团,像个刺儿球。

2、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3、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分析】每种修辞方法都各有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能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

句1把“刺猬”比作“刺儿球”,因为它们在形状上都是圆圆的,很相似。

句2有点复杂,这是把“心中的压力”比作了“一块大石头”,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通过读句子,仔细琢磨,我们也不难发现。

在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这类比喻手法。

句3是《荷花》中的句子。

句中把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想成人在“舞蹈”,把蜻蜓飞行和小鱼的游走也赋予人的情感,一方面写出了荷花池动态的美,另一方面也用小动物为荷花池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句4是《长征》中的句子,把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说成是翻腾的细小的波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小泥丸在脚下滚过。

故意缩小它们是为了突出红军豪迈的气魄,让句子变得扣人心弦。

句5用四个结构相同,加强语气,内容相近的短语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解】句1和句2都是比喻;句3是拟人;句4是夸张;句5是排比。

例、你能把下面的句子按要求补充完整吗?

1、敌人的手就像(),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

(改成比喻句)

2、树上的小鸟()(改成拟人句)

【分析】这是用修辞方法改写句子的练习。

同学们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但要注意不同方法的恰当运用。

句1是《小英雄雨来》中的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敌人当时的神态,看敌人凶狠、气急败坏的样子像什么?

可以参照原文,也可以自己想象。

句2你可以把小鸟的神态、动作或叫声想象成人的样子进行描写。

【解】1、敌人的手就像(铁钳一样),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

2、树上的小鸟(快活地叫着,好像让同伴来分享它的快乐。

例、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想想每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这是伟大的奇观。

【分析】相同的句子采用了修辞方法之后表达效果明显不同,从这个范例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修辞方法的作用。

这两句话都是说这是伟大的奇观,意思一样,但表达的语气不同。

句1是用否定的疑问表示肯定的语气,语气很强烈。

句2是直接陈述的语气。

【解】句1是反问的语气。

句2是陈述句。

课后练笔:

专题综合测试

基础训练

1、读下面的句子,并完成句后的填空。

(1)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把比作。

(2)读书必须如采蜜一样,采过很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把比作。

(3)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

把比作。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中把当做人来写,它会。

(5)白杨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中把当做人来写,它有的品质。

(6)地球是无私的,它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句话中把当做人来写,它有品质。

它会。

2、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它是不是比喻句,对的打“∨”,错的打“×”。

(1)敌人竟然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2)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

像雷锋、焦裕录等。

()

(3)几朵绒毛似的白轻轻地掠过去。

()

(4)花儿好像在朝我点头微笑。

()

(5)钢琴声像开始时一样,悄然地消失了。

()

(6)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似的。

()

3、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3)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

(4)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

是为人民服务。

()

(5)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

(6)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他们的劳动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

()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8)芦苇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

(9)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纳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10)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  )

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 )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6、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

7、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

8、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

9、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

10、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1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

1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 )

1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

1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让你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

15、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16、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

()

1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18、桂子开花十里香。

()

拔高练习

1、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

(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

(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

哦,原来是积雨云。

()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

()

(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6)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枫树哪有这一手呢?

()

2、按要求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1)弯弯的月亮犹如()。

(比喻)

(2)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

(改成反问句)

()

(3)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

拟人句()

3、阅读下面这段话,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溪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呀。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

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方法,从词语()可以看出来。

(2)文中加着重号的部分是把修辞方法()和()融合在一起。

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

()这是拟人。

冒号后面既用(),又用()。

其中把()比做“绣花鞋”,同时还用“()”字赋予了人的动作。

这些修辞方法的连用和兼用,把大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活灵活现的形象美感。

趣闻练习

把方框内被比喻(本体)的事物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脸裙子脸色嘴唇脖子

心卷发脑袋发髻眼睛

1、她的()是碧蓝的,一褶一褶的,像一架拉开的手风琴。

2、他的()空荡荡的,像割完水草的草滩。

3、一副薄薄的()就像樱桃那样又嫩又红。

4、她的()纹丝不动的板者,像一块冰冷的铁。

5、他不过40多岁的年纪,头发已经秃了,()光秃得像个皮球。

6、她()大大的,一笑亮亮的像两个月牙儿,又漂亮又迷人。

7、他()又粗糙又红,像拔去毛的鸡皮。

8、他肤色黝黑,一头()黄得向亚麻似的。

9、乌黑发光的头发,梳了两个贴在脑勺青螺一样的()

10、她那双大眼睛一下子变得明亮了,()就像春天的晴空那么明朗。

小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请学生回答六种修辞的特征及表达效果

预习:

习作中的修辞运用(好词好句积累)

巧用修辞展凤头

在作文开头,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为全文增添文采,吸引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在历年的中小考满分作文中,出现了许多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例子。

1.比喻:

轻轻将嘴角上扬,脸上便会微微地泛起淡淡的笑容。

这小小的一个动作,就像是春天的樱花,在大地上纷纷绽放;就像那柔柔的清风,在水面上脉脉流淌;就像是春天里的朝阳,能照亮你的整个心房。

(《轻轻将嘴角上扬》益阳市)小作者运用比喻,把嘴角轻轻上扬这一动作比喻成“春天的樱花”“柔柔的清风”“春天里的朝阳”,喻体新奇,语言优美,突出了微笑的美丽,为文章增添了几分文采。

2.排比

语文从我身边徜徉而过,留下唐风宋韵的淋漓酣畅;

语文从我身边流淌而过,留下诗林词苑的慷慨激昂;

语文从我身边飘然而过,留下美文小说的婉转悠扬。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盐城市)

以排比构段,句式整齐,语言酣畅,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进行诗意化的概括,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3.引用(中学知识点)

○1引歌词: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唱着韩磊的歌,我感到“逃亡”不是悲壮而是浪漫。

(《心灵的回声》淄博市)

○2引名人名句:

王国维描述过古之成大事者,必经历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山西省)

例○1引韩磊的歌开头,以音乐入心,全文写了不同音乐下对生命的不同体验,引起心灵深处的不同回声,紧紧扣住了文题。

例○2从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起笔,体现了小作者善于思考的精神和一定的文化积淀,引人注目。

4.拟人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

那些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走近那张“牛皮癣”》益阳市)用拟人手法描写雪景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