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841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docx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

考研政治模拟试试题及答案解析73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得到成熟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3题: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

A.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B.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C.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D.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4题:

实现我国全面奔小康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是

A.国企改造

B.解决就业问题

C.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D.科技创新发展问题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5题: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时,就敌我力量对比而言______.

A.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与装备上已接近国民党军队

B.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与装备上仍占明显优势

C.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超过国民党军队

D.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与装备上处于明显劣势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时敌我力量对比的情况。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时,没有遵照战争的一般规律进行,即必须在力量对比上明显地超过对方,才能实施战略进攻。

当时,人民解放军并没有在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国民党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仍然占有明显的优势。

毛泽东作出这一战略选择,是基于不把眼光局限在数量与装备的对比上,而是放在更坚实、更广阔的人心向背上等各个方面作出综合考察的结果。

由此B项正确,其他项均不符合题意。

 

第6题:

时空会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以及物质形态的改变而改变,这表明

A.时空的客观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具体事物的时空特性是可以变化的

C.人们的主观感觉也会影响时空的特性

D.时空和物质运动都是可以变化的,没有确定性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中的说法正是时空相对性的含义,它表明了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以变化的,但不能说明时空的客观性会改变,C和D明显不对,A中说的是时空的客观性,不能选。

因此,正确选项是B。

 

第7题: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线是

A.改革开放

B.调整经济结构

C.振兴农业

D.国有企业改革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8题: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因为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只同可变资本联系,加速资本周转后,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一年的剩余价值量也增加。

 

第9题:

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是识记性试题,C选项正确。

第10题:

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D.一切质变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考查点是发展的实质。

和运动、变化等概念相比较,发展是最深刻的概念。

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性的质变,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据此,B为应选项。

A、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所表述的并不必然包含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

D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一切质变包括了倒退性的质变。

第11题:

恩格斯指出:

“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

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

A.地理条件

B.人口条件

C.资源条件

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三大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A项)、人口条件(B项)、生产方式(D项)。

它们各自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中物质牛活资料的生产方式(D项)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经济关系、社会政治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生产方式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

考生解答该题难点在于,理解恩格斯这段话上。

其实,对于恩格斯这段话懂不懂都没关系。

既然题干已经说明是恩格斯的论断,这就意味着题干的观点是正确的。

最后问的是恩格斯所说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什么?

一般考生都会清楚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所以考生会轻松地选出D项为正确选项。

第12题:

山东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某种改变会使得宁夏境内黄河水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而这又影响到宁夏当地

人的一系列决策。

这个现象表明

A.所有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因果联系

B.原因和结果都是确定的

C.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复杂多样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原因和结果这一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存在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形式。

所以,B项被排除。

前后相继是因果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因在前果在后),但并非所有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因果联系,因此A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的问题,C项也被排除。

山东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变作为“因”产生了宁夏境内黄河水的变化和宁夏地区决策的变化两个“果”,体现了因果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因此,D项符合题干要求。

 

第13题: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当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讲全了。

”对这一命题的科学理解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也可能出现不可克服的矛盾

C.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对抗性

D.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可能受到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严重束缚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4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

B.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C.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D.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5题:

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就意味着坚持了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考查点是世界的统一性。

一元论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故而必然主张世界是统一的。

否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学说是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本原(物质、精神)的二元论。

据此,D为应选项。

A、B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所表述的内容涉及到世界统一于什么,即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辩证法揭示的乃是世界的状态,不涉及世界的本体亦即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第16题:

“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多元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此题是通过对信息的理解考查对世界本原的把握。

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概念。

什么是信息,哲学家、自然科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有的解释说,信息是“非物质的精神实体的特征”,即信息是精神;有的解释说,“信息是物质与意识之外的第三个广泛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信息是一种反映,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所以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将信息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存在的概念,等于否认世界有一个物质本原,主张世界有多个本原,属于多元论的观点。

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

A项(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是物质,显然不符合题意;B项(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是精神,也不是题中所犯的错误;D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是否认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和题干所犯的错误无关。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17题: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是

A.新科技革命的发展

B.商品输出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C.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D.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三、分析题

参考答案:

AC

答案解析:

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的掌握。

经济全球化是在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新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的新阶段。

这是在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以及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A、C项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B项是经济全球化的形式,D项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基础,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第18题:

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

值就越小。

相反地,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

因此,为了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我们要尽量降低劳动生产率。

这一观点

A.混淆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B.承认了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衡量标准

C.否认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正确地理解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参考答案:

AB

答案解析:

题干的观点似是而非,关于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的关系的分析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却让人啼笑皆非,其错误的要害就在于混淆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认为生产者降低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就能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实质上,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既定的情况下,商品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通常会想尽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不是相反。

题干的观点承认了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衡量标准(只不过混淆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因此,选项B也是正确的。

题干的观点并没有否认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只是误解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这种竞争关系,因此,C、D都是错误的。

 

第19题: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促进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B.加速资本的集中,促进股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C.可能造成生产和流通方面的虚假繁荣,引起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

D.造成社会资本生产比例的严重失调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形式。

资本主义信用有两种: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而发生的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贷款方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

信用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