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360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docx

生物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资料

生物复习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长和繁殖

3新陈代谢: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

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

2.生物圈:

(1)范围:

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6、生物因素:

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

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

捕食(最普遍)、合作、寄生、竞争。

7、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8、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如:

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9、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

(1)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

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沃森和克里克;

10、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14、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举例: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

对照实验。

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一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如光照与黑暗,潮湿与干燥;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第二单元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

见书34---35页。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4观察5收放

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光线过强时:

小光圈,平面镜;光线过弱时:

大光圈,凹面镜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多细胞生物

3.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三个基本结构:

(见课本42---43页)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和保护作用。

细胞质: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

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线粒体: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是细胞呼吸作用场所。

4.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

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叶绿体: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

内有细胞液,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5.细胞分裂:

细胞一分为二,产生新的细胞的过程。

6、细胞分裂过程:

(见书本53页图)

动物细胞:

细胞核分裂→细胞膜凹陷→2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裂→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2个新细胞

7、细胞分裂特点:

细胞分裂前,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加倍,分裂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原来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8、细胞分裂的意义: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与繁殖新个体有关,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

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0、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主要分布位置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体表或体内管腔的内表面

保护、分泌

皮肤上皮、小肠上皮、气管内表面

结缔组织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

骨、韧带、脂肪、血液等

肌肉组织

附着在骨骼上,

心脏及内脏器官

收缩、舒张的功能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脑、脊髓以及

神经中

接受剌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脑、脊髓

11.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化器官系统人体或动物体

细胞组织

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

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产物:

淀粉和氧气;条件:

光;场所叶绿体。

3、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4、光合作用中的两种变化:

(1)物质转变:

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淀粉);

(2)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光合作用的意义:

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6、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方法:

合理密植,立体高效种植。

7、叶的结构:

(1)表皮:

保护组织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外壁还有角质层(透光不透水)

气孔:

由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叶肉:

营养组织

栅栏组织,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紧密和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3)叶脉:

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属于输导组织,有输导、支持作用

8、所有的活的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9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线粒体

10、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的去向:

(1)各种生命活动;

(2)转化为热量散失。

11、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力)。

12、吸收作用:

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3、根吸水的原理:

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14、蒸腾作用的定义:

在温暖有阳光的环境下,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15、蒸腾作用的意义:

降低叶面温度,促进水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对环境的意义:

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气候。

16、植物气孔的分布:

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一般较多。

17、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由下往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由上往下)。

18、生活史:

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胚芽:

发育成茎和叶

19、双子叶植物:

胚胚轴:

连接茎和根的部位

(大豆、花生)胚根:

发育成根

子叶:

2片,储存营养物质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胚芽:

发育成茎和叶

20、单子叶植物:

胚胚轴:

连接茎和根的部位

(玉米、小麦)胚根:

发育成根

子叶:

1片,输送营养物质

胚乳:

储存营养物质

 

21、种子萌发的条件:

(1)内部条件:

有生命力完整的胚;有足够的营养物

质;非休眠期

(2)外部条件:

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2、根系:

直根系:

主根侧根组成(双子叶植物)

须根系:

由不定根组成(单子叶植物)

23、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

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

细胞分裂能力强,产生新细胞

根冠:

保护作用

24、芽的结构:

(1)芽轴:

发育为茎

(2)叶原基:

发育为幼叶,幼叶发

育为成叶;(3)芽原基:

发育为侧芽,侧芽发育为侧枝;

25、花的结构:

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主要结构)组成。

26、雄蕊:

包括花丝和花药;雌蕊:

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

27传粉:

花药里的花粉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28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9受精过程:

花粉落在柱头上,形成花粉管,伸长达到子房,子房内有胚珠,胚珠里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了受精卵。

30完成受精后,受精卵发育为胚,珠被发育为种皮,子房壁发育为果皮,整个

胚珠发育为种子,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

3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3)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32、植被:

覆盖地表而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

33、我国植被主要类型: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

34、我国的珍稀植物:

银杉(植物“大熊猫”)、水杉、珙桐(鸽子树,活化石)、桫椤。

35、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2)地理分布不均衡;(3)土地沙漠化严重;(4)人为破坏严重,利用不合理。

36、我国的重大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绿色长城”

37、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

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2.其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贮备能源的是脂肪;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

3.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4.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蛋和奶、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肥肉、花生、芝麻类和植物油。

植物性食物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VA。

5.夜盲症—--缺VA;坏血病—--缺VC;脚气病—--缺VB1;口角炎、皮炎—--缺VB2;佝偻病—--缺V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

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

消化管的功能是:

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

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

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

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水、无机盐、维生素。

9.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通过胆汁的乳化,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10.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11.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12.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

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

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3.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4.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5.红细胞男:

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女:

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

贫血病

白细胞(4—10)ⅹ109个/L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

炎症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

流血不止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16.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7.动脉血:

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18.静脉血:

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19.血浆:

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20.血清:

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21.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和CO2、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2)防御保护3)体温调节作用

22.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

输同型血

23.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分布出血状态止血方法

动脉厚大快分布较深喷射状近心端止血(鲜红色)

静脉薄小慢有的浅,有的与动脉伴行平缓远心端止血(暗红色)

毛细血管最薄最小最慢分布最广,全身都有慢慢渗出消毒后包扎(红色)

24.毛细血管的五最:

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25.心脏可分四个腔,四腔关系是:

同侧房室相通,异侧房室不相通。

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见书38页图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26.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向心室开心房→心室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向动脉开心室→动脉

静脉瓣在四肢静脉内向心脏方向开静脉→心房

27.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28.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Х心率

29.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30.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3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3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33.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4.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

小结: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35.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

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其数值通常用千帕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

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36.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3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

提倡无偿献血。

一次献血200---300ml。

38.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39.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

脂肪38KJ/g,蛋白质23KJ/g,糖类17KJ/g。

40.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

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41.呼吸作用:

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

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呼吸道的作用是:

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43.肺的作用是:

气体交换的场所。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44.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它具有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45.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

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

呼吸时会使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46.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47.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

48.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

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4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

它们的区别如下:

50.概念实现方式表示方式结果

51.肺的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呼气与吸气

52.肺的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CO2的交换气体扩散静脉血变动脉血

53.组织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CO2的交换气体扩散血液组织细胞

CO2动脉血变静脉血

5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55.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56.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

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57.人体排泄的途径:

排汗(皮肤):

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呼气(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排尿(泌尿系统):

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58.排泄的意义:

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9.泌尿系统的组成:

①肾脏:

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

输送尿液③膀胱:

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

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脏可分为:

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书61、62页图

60.尿的形成1)肾小球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61.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62.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

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6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64.尿液排出的途径: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65.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尿量多→肾小管

66.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67.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

68.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无血管。

角质层—保护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

69.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70.附属结构:

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71.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

72.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

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73.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

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74.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75.它可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7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树突:

短,是树状分支;轴突:

长,分支少神经元的功能:

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77.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结构:

包括①感应器:

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

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

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

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⑤效应器:

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78.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

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79.神经中枢:

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

80.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

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比较高级,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两者的比较如下表

81.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形成过程生来就有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大脑皮层

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可由任何可以感受的无关刺激转化而来

神经联系固定不变的暂时的、可变的

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大,可适应多变的环境

82.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83.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眼球的结构书81

84.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85.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

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