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30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

《《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概论》教案.docx

《财政学概论》教案

《财政学概论》是财政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主要阐述财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吸收财政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财税改革的最新政策和实践。

该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体制、财政政策、财政管理。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了解财政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应用财政基本知识,分析归纳有关实际财经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政学概论》教案

前言

一、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

1.增加知识、了解社会;(财政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知识时代;

(2)作为社会人;

(3)走出认识误区——知识实用主义;

2.财政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3.树立宏观思维观念。

二、如何学习。

1.勤于思考;

2.善于观察;

3.自觉接受;

4.灵活方法;

 

第一章财政与财政学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用。

——王安石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种种财政现象,对财政的产生、发展有清晰的了解,明确财政与国家的关系,掌握财政的构成要素、一般概念和特征,并通过现象把握财政的本质,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为学好财政的基本理论和财政管理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考核要点〗

财政的概念;

财政要素与特征;

财政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

财政是国家调控经济及干预社会生活的经济手段;

财政与国家的关系;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财政现象

(一)财政就在我们身边;

(二)财政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经济分配活动

二、财政的产生

(一)剩余产品的出现为财政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社会公共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财政产生的重要条件

(三)国家的产生是财政形成的必要前提和根本标志

三、财政的发展

(一)奴隶制国家财政

(二)封建制国家财政

(三)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四)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四、财政的定义

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集中性分配。

第二节财政要素与特征

一、财政分配的构成要素;

(一)分配主体——国家。

国家是社会的正式代表,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权代表社会

(二)分配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M

(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四)分配形式——力役、实物、货币

二、财政分配的特征

(一)国家主体性

(二)强制性

(三)无偿性

(四)社会集中性

第三节财政与国家

一、财政是国家存在及实现其职能的经济基础

二、财政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

三、财政是国家调控经济及干预社会生活的经济手段

(一)国家利用财政作用于经济基础

支出、公债、补贴

(二)国家利用财政调节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1)税收;

(2)支出(转移支付)

第四节财政与经济

一、经济决定财政

(1)经济决定财政分配的对象—社会产品—收入

(2)经济体制决定财政分配体制。

二、财政影响经济

(1)财政作为生产要素——经济的一部分决定经济;

(2)财政作为社会需求的一部分,调节供求关系;

(3)财政作为政策工具,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第五节财政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一)财政学研究财政分配活动

(二)财政学研究财政分配关系

(三)财政学研究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

(四)财政学研究财政管理极其方法

二、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个拥有主权的政府的崇高意图或目的便是最大可能地增进人的幸福。

——奥斯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公共需要的特征及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混合物品的区别,重点掌握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并且要把握本章的分析思路。

〖考核要点〗

公共需要的特征;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

现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和内容;

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和内容;

经济稳定职能的财政措施。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内容〗

上一章主要讲解了财政的种种现象以及与国家、经济的关系。

本章重点是讲解财政的三大职能问题,同学们应重点掌握。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一、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一)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二)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集合性

2.共同享用性

3.外部性

4.非市场竞争性和非营利性

5.客观性和历史性

6.层次性

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一)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二)混合物品

三、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

(一)公共物品

(二)外部效应

(三)自然垄断

(四)信息不充分

(五)收入分配不公

(六)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四、现代政府职能

(一)政治统治职能

(二)社会管理职能

(三)经济与发展职能

第二节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一)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

1.人力资源——劳动者;

自然资源:

土地、矿产、森林……

2.非人力资源

人造资源:

厂房、机器设备、农田水利设施……

(二)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资源

(三)资源配置方式

1.市场配置——需求制约价格,价格引导投资;

2.政府配置——财政收支活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

其中,安排支出——直接配置;

财政税收政策——间接配置。

二、资源配置职能的客观必然性。

1.社会公共需要的客观存在,需要财政配置资源——满足其需求;

2.弥补市场缺陷——盲目性——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制约。

三、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配置;

(比例)F/GDPF/V+M

2.在政府部门内部合理分配资源;

社会公共需求的内部结构——财政收支结构——各种比例(支出)

3.在不同地区之间配置资源;(调节)

财政补贴、财政投资、税收及财政政策,调节资源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向。

4.调节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即在竞争与非竞争的产业部门之间调节。

第三节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成员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分额的影响。

其目的,是要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内,以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客观必要性

1.市场分配机制——以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决定。

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和分配规则。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劳动能力、财产占有量、就业机会、竞争环境、条件均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收入多寡悬殊。

其结果导致:

(1)挫伤劳动积极性;

(2)生产效率下降;

(3)社会不稳、动荡不安。

2.政府分配机制——矫正市场分配机制缺陷、调节分配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三、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2.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

3.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

4.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

四、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途径

资源税:

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形成的级差收入

1.税收差别税率:

不同行业的盈利水平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个人收入

中央——地方

对地区

地方上级——下级

2.转移支付退休保险、失业救济、

对个人特困、医疗保险等、

福利……

3.购买支出——政府部门人员工资、津贴。

第四节经济稳定职能

一、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

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调整财政政策,运用税收、公债、投资等财政手段,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求平衡,以实现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95%左右就业;

(2)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率为3%——5%;

(3)国际收支平衡:

影响国内总供求平衡;

(4)适度的经济增长;

生产资料—原材料等

逆差:

支出多—进口多

▲国际收支生活资料

顺差:

出口多—国内物价减少

(收入多)

二、客观必要性

市场机制的缺陷:

(1)物价与就业的总水平由总需求水平确定,并与当时的生产能力有关,而总需求水平是难以估计的。

(收入水平)

(2)生产的盲目性、自发性——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的偏差,引起经济稳定;

(3)政策的原因;

(4)国际原因;如:

俄罗斯的改革:

1991年150%通货膨胀率;

1992年1354%通货膨胀率;

我国:

1998年通货膨胀率27%;

1994年通货膨胀率25%左右;

1997年通货膨胀率-%;

1998年通货膨胀率0%;

1999年通货膨胀率0.2%;

2000年通货膨胀率2%;

2001年通货膨胀率-%;

2002年通货膨胀率-0.6%;

2003年通货膨胀率3%;

2004年通货膨胀率3.9%;

预计2005年通货膨胀率1.8%;

三、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

(一)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

需求过大时,紧缩政策;

需求不足时,扩张政策。

(二)调节社会总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关键是调节社会总供给结构。

四、实现经济稳定职能的财政措施

(一)相机抉择机制需求<供给 减税需求=供给 均衡财政政策 需求>供给 增税

(二)自动稳定机制

累进税制:

纳税额与收入(应税所得额)正相关关系

转移性支付:

经济高涨时,领取社会救救济人数减少,失业率低;反之,亦然。

(三)其他措施。

投资、补贴、税收等对调节社会总供给结构起重要作用。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

世人莫不怀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望,要使支出超过收入,此乃一切进步的动力。

——勃特勒·S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财政支出的内涵与外延、基本分类方法以及支出形式;理解和掌握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和原则等基本理论;能够结合我国财政实践,灵活运用公共需要和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理论,探讨提高我国财政支出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途径。

〖考核要点〗

财政支出的内涵与外延;

决定财政支出形式的经济前提和具体因素;

优化我国支出结构的途径;

解析我国财政支出比重变动的轨迹;

衡量政府规模的合理而有效的指标。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两个过程和阶段,是财政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章主要讲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知识(分类、形式、规模、结构)。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

1.一定数量的资金(国家集中掌握);

2.过程和行为——对国家集中的资金的分配(一个预算年度内)。

3.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政府)国家职能范围及其变化的集中反映。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不同归纳方法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研究和认识财政支出的性质、范围、结构和方向,从而有利于管好、用好之。

(一)以政府职能为标准分类

现代社会政府职能:

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

与之相适应,财政支出一般可分为:

国际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文教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建设支出。

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法。

(二)以政府机构为标准分类

中央——部……

地方——厅……

此法便于将财政支出与实际使用部门联系起来,有利于对支出效用的考核。

此法亦可看作是第一种分类的派生或具体化。

(三)以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为标准分类

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

生产性基建支出

企业改造支出

流动资金支出

生产性支出(积累)科技文化费用

地质勘探费用

简易建筑费

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

非生产性基建支出

文、教、科、卫事业费

国际支出

非生产性支出(消费性)行政管理费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武警部队支出

公、检、法支出

(四)以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为标准分类

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五)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

购买性支出——直接获得等价补偿(市场性再分配);

转移性支出——无偿性支出或补助支出(非市场性分配)。

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中,以支出法计算GNP时,政府财政购买支出直接构成GNP,而转移性指出排除在外。

此法便于研究宏观经济效应,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供求关系。

(六)在复式预算下,还可有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行支出或资本性支出之分。

第二节财政支出形式

财政支出形式是指采取何种方法和途径将资金使用出支,是就其自身形态而言的。

形式——经济效益、财政效益——职能实现问题。

一、财政支出形式的选择

(一)财政支出的基本形式

拨款(无偿)

两种基本形式

贷款(有偿)

(二)选择财政支出形式的决定因素

1.用款单位的所有制性质

2.用款单位的还帐能力或经济性质

必需的——拨款

3.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可有可无的——有偿

4.财政的承受能力——教育……

二、财政支出的具体形式

(一)拨款形式:

无偿——社会公共需要(社会职能、政治职能)行政管理

各种周转金

专项资金

(二)贷款形式(有偿)政策性投资贷款:

粮、棉、粮储备贷款等

农业开发贷款、科技开发贷款与抚恤金贷

(三)补贴形式:

(1)列预算支出

(2)抵补形式——以收入抵(上缴)

(3)减免税

(4)财政退库

(5)财政贴息(代管付息)

(6)其他承受等(住房租金……)

第三节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反映着政府参与社会财物(GDP、GNP)的状况,反映着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程度。

(体现着政府职能的范围和程度),也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程度。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理论界定

(一)最低界限

(二)最高界限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两类

(一)绝对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的货币价值总额。

如:

1995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为6823.72亿元人民币,其中:

经济建设2855.78亿

社会文教1756.72亿

国防636.72亿

行政管理996.54亿

其他577.96亿

这一指标能直观地、具体地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是国家政府部门编制财政预算和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相对量指标

相对量指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F/GNP)(F/GDP)

GNP——一国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GDP——一国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二者的关系为:

GDP+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GNP

如:

1995年,我国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

GNP为57494.9亿元人民币

GDP为58478.1亿元人民币

财政支出相对量指标:

F/GNP为11.87%F/GDP为11.67%

相对量指标的益处:

1.不同时期比较;2.不同国家的比较。

但两类指标也有矛盾:

一方面,绝对量反映不能扩大,如:

从1978年的1122.09亿元——1995年的6823.72亿。

另一方面,相对量指标不断下降,同期;1978年,F/GDP=30.96%,1995年,F/GDP=11.67%。

(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

同时,绝对量指标也有误导现象,如:

与上年相比,财政支出增长了5%,但同时通货膨胀率亦为5%,则说明,财政支出规模实际并未扩大。

因此,有必要对二类指标进行修正:

对绝对量指标:

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对相对量指标:

(1)经济不断增长或不变条件下,相对量指标上升,表明支出规模扩大;

(2)经济衰退或不变时,相对量指标下降,表明支出规模缩小。

1、F/GDP↑;2、F/GDP↓;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不断增长)

四、瓦格纳法则

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政治因素

(三)社会因素 

第四节财政支出结构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下,各项支出在总额中的比重构成状况。

如:

一个班50人,男女各半(50%)。

按政府职能标准分类,财政支出一般分为

1980—1999同组F

经济建设支出10.85%13.32%-2.45%

国防费9.42%-3.88%

社会文教支出16.52%+3.20%

行政管理费18.88%+5.56%

其他支出

(见教科书3-3表)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购买性支出(经济建设、行政、文教、国防)

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财政补贴)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发达国家小大

发展中国家大小

原因:

(1)经济发展水平

(2)经济发展模式(市场与计划)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

2.加大科技与教育投资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财政支出原则

一、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

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

三、厉行节约、提高效益的原则

四、公平原则——受益能力原则

经济公平——要素贡献与要素收入相一致。

不同情况同等对象

社会公平(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不同对待同等对待

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

(1)社会保障制度;

(2)政府间转移支付。

第四章财政支出内容

国家可以通过任何法律,甚或进行单独行动,只要它的最终结果可以增进人类幸福之和,就不失为正当的。

——杰文思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手上有点钱的人认为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而穷人则明白世界上最重要的是金钱。

——布伦南·G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财政补贴、社会保障支出和税收支出;理解和掌握加强支出管理的意义和办法;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一国准公共需要的主要项目和财政支出的重点。

〖考核要点〗

我国公共消费支出的范围;

我国政府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财政补贴的功能;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

对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财政支出究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这时第四章重点要讲述的问题。

第一节公共消费性支出

一、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含义与性质

二、公共消费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外交支出、公安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国家安全支出等;

(二)国防支出:

国防、国防科研、民兵建设、其他;

(三)文教、科卫、事业费:

文化、出版、文物、体育、卫生、计划生育、地震、海洋、通讯、广播等;

三、公共消费性支出的管理

(一)逐步规范公共消费支出的范围

(二)推行定员定额管理,改进预算分配办法

(三)改进财务管理办法

第二节投资性支出

一、投资性支出的含义和性质

二、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

(二)政府投资的范围:

公益性、基础性、竞争性;

三、政府投资的重点

(一)公用事业:

电讯、自来水、供电、工交等;

(二)基础产业:

农业、能源、交通、邮电通讯等;

(三)新兴产业:

遗传、航天、电子信息等。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三节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及社会服务、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二、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

抚恤及社会福利救济、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第四节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概念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企事业单位或居民的某些指定项目所提供的补助。

二、财政补贴的特征

(一)政策性

(二)灵活性

(三)时效性

(四)无偿性

三、财政补贴的分类

(一)按财政补贴的性质分类

可分为价格补贴、亏损补贴、职工福利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支出。

(二)按财政补贴的对象分类

可分为对生产者的补贴、对经营者的补贴、对消费者的补贴。

(三)按财政补贴的方式分类

可分为明补和暗补

(四)按补贴的渠道分类

可分为退库、列支、抵补和税式支出。

四、财政补贴的功能

(1)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

(2)弥补价格体系的不足;

(3)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4)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五节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性质

税收支出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税收法律条款,以主动放弃部分税收收入的形式而向特定纳税人提供的无偿性资助。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一)税收豁免

(二)纳税扣除

(三)税收抵免

(四)优惠税率

(五)延期纳税

(六)盈亏相抵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一)对税收支出进行预算控制的意义

(二)税收支出预算控制的方法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支出预算

 

第五章财政支出效益

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

要了解政府的政绩只需要观察民情。

——JuniusUnidentifiedletterwriter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基本途径和我国财政决策科学化的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我国财政支出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具体措施;能够运用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支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考核要点〗

决定财政支出效益的环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部门预算管理办法;

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决策科学化。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要了解财政支出的效率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有何影响,就必须分析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决定财政支出效益的环节

一、财政支出效益及其意义

二、决定财政支出效益的环节

(一)确定适当的财政支出规模

(二)建立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

(三)保证财政支出的有效使用

第二节国外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一)政府投资项目效益与成本的确定

(二)贴现率的确定

(三)时间期限的确定

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三、公共定价法

第三节我国财政支出制度改革

一、部门预算管理办法

(一)部门预算改革概述

(二)部门预算管理方法

1.定员定额管理办法

2.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3.综合预算管理办法

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概述

1.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者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备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开性是政府采购的基石。

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占GNP的比率叫多,一般为10%—20%,美国20%,欧盟15%—20%,日本10%。

2.政府采购制度的程序,一般为三个阶段:

(1)确定采购要求;

(2)鉴定采购合同;

(3)管理、执行采购合同。

(二)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政府强化支出管理,硬化政策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的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支出使用效益;

(2)通过招标竞价,优中竞选,提高商品、服务质量;

(3)引入招标、投标、竞价机制,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