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222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损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脊柱损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脊柱损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脊柱损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脊柱损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脊柱损伤.docx

《脊柱损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损伤.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脊柱损伤.docx

脊柱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简介

脊柱脊髓伤的伤情严重复杂,在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及自然灾害情况下均可发生,不仅可危及生命,且常合并严重的的并发症,处理上难度大,预后差。

脊柱脊髓损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脊柱骨折,

病人感受伤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有局限性后突畸形,

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二)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均受到损害。

脊柱脊髓损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脊柱骨折分类,

1.根据受伤时暴力作用的方向可分为:

屈曲型,伸直型,屈曲旋转型和垂直压缩型,

2.根据骨折后的稳定性,可分为:

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3.Armstrong-Denis分类:

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类,共分为:

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后柱断裂,骨折脱位,旋转损伤,压缩骨折合并后柱断裂,爆裂骨折合并后柱断裂,

4.按部位分类:

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折或脱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横突,棘突骨折等,

5.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患者,特点是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

(二)脊髓损伤病理及类型,

1.脊髓休克,

2.脊髓挫裂伤,

3.脊髓受压,

上述病理所致的脊髓损伤临床表现,根据损伤程度可以是完全性瘫痪,也可以是不完全瘫痪。

脊柱脊髓损伤应该做哪些检查?

1.X线检查:

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

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磁共振检查:

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体感诱发电位:

是测定躯体感觉系统(以脊髓后索为主)的传导功能的检测法。

相关文章

∙脊柱脊髓损伤应急措施

∙脊柱脊髓损伤如何急救

∙开放性脊柱脊髓损伤清创术

∙脊髓与脊柱的位置关系

∙修复脊髓损伤的新方法

∙脊髓损伤患者的胆石症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病人的性问题

∙脊髓损伤后女性的性功能

∙脊髓损伤病人的性问题

脊柱脊髓损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脊柱骨折,

病人感受伤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有局限性后突畸形,

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二)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均受到损害。

脊柱脊髓损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并发症包括:

(1)防治褥疮

(2)防止泌尿系统感染(3)关节僵硬和畸形的防治(4)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便泌。

第三节 脊柱损伤

  脊柱损伤(injuriesofthevertebralcolumn)是脊柱骨及其软组织的损伤。

一串椎骨顺次连接而构成脊柱的椎管。

脊髓位于椎管内,并且自每一椎间孔发出一对脊神经。

脊柱周围有许多大小不一、长短不等的肌肉及韧带。

脊柱骨损伤包括骨折与脱位;软组织损伤包括脊髓、韧带及肌肉组织等损伤。

一、病因

  

(一)直接外力的作用 如火器伤、尖锐物体刺入、配种时因公畜过大或其它母畜爬跨。

  

(二)间接外力的作用 奔跑、跳跃时扭闪、高处坠落、滑跌、撞击、不正确的保定引起颈或腰背部肌肉的强烈收缩等。

  (三)诱因 骨骼疾病,如脊椎炎;骨组织代谢紊乱,如骨质疏松症、骨软病、妊娠后期或高产乳牛泌乳期、老年及营养不良、慢性氟中毒等。

二、症状

  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受伤组织的种类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按损伤的性质和部位,可区分为轻度腰部损伤、脊柱骨折和脱位、脊髓损伤。

  

(一)轻度腰部损伤 仅为椎间韧带或肌肉的过度牵拉,通常受伤部位外形变化不明显,偶见皮肤有擦伤,表现为后躯无力,尾部活动不灵活,运步时腰部僵直,两后肢强拘或摇晃,后退及转弯困难。

患部触诊或叩诊有时有疼痛反应。

  

(二)脊柱骨折和脱位 多发生于后部胸椎和前部腰椎。

脊柱骨轻度损伤可发生椎骨的横突、棘突或椎体骨裂,重度损伤则可发生完全骨折甚至脱位,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

棘突或横突的骨裂,通常患部出现肿胀、增温,疼痛,背腰部强拘紧张,起卧困难;全骨折时,患部症状比较明显,呈现椎骨变形,触诊疼痛,病畜站立不能持久,起卧极为困难,运步时后躯摇晃。

椎体发生骨裂时,有的病畜尚能站立,仅出现轻度腰损伤的症状;若发生全骨折并有错位或同时伴有关节脱位,临床上除了患部肿胀疼痛外大多可见棘突的排列出现升高、变低或转折。

由于脊髓被错位椎骨所损害或被椎管内出血压迫,可呈现脊髓损伤的各种症状。

牛的荐髂关节损伤,常在病理性分娩或久卧不起时采用拉尾强行抬牛而发生。

轻度关节捩伤时,病牛不愿站立,起立困难,运步时后躯摇摆。

脱位时呈特征性的荐骨塌陷而髂骨凸出的症状,两后肢运动不充分,触诊髂骨和直肠时出现疼痛,有时伴发骨盆腔器官的麻痹。

图8-3-01

图8-3-02

图8-3-03

  (三)脊髓损伤 症状随损伤程度和部位而定。

通常分为横贯性损伤和部分损伤。

  脊髓的横贯性损伤常表现为损伤节段以后两侧对称性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病畜突然出现截瘫,卧地不起,痛觉迟钝或丧失,阴茎垂脱,尾弛缓,尿潴留,便秘或排粪、排尿失禁。

严重时全身状况恶化,呼吸、脉搏频数,可很快死亡。

脊髓损伤时还表现反射异常。

(图8-3-01)

  脊髓损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结合处,并常发生希——谢二氏反映,即强直性扩展到两前肢,麻痹性无痛扩展到两后肢,但两前肢仍有正常的随意运动,并能完成所有的体位反应而感觉正常。

(图8-3-02、图8-3-03)

  第六颈椎到第二胸椎节段的脊髓损伤,将导致两前肢的脊髓反射降低和后肢的完全麻痹。

当第三胸椎的脊髓发生损伤时,将出现霍纳氏症:

动物的瞳孔缩小,第三眼睑脱出,眼裂缩小,眼球向眼眶内回缩,第七颈椎处脊髓发生损伤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诊断

  根据病史、病因、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作出诊断。

四、治疗

  

(一)限制损伤部位的活动 对脊柱损伤的病畜,应避免脊柱屈曲、伸展或扭转,移动病畜时要十分小心,疼痛不安者可使用镇静剂或镇痛剂。

对脊柱不完全骨折或脱位者,采用适当的方法固定,或将病畜置于吊具上。

对于完全骨折或脱位,并伴有脊髓严重损伤的家畜,应考虑淘汰,特别贵重的动物可在早期试行手术。

  

(二)手术治疗 如已确定脊柱骨折或脱位、脊髓受到压迫,临床表现严重瘫痪和进行性神经机能障碍时,应尽快手术。

手术的目的包括减压、复位和固定。

减压是指通过椎板切除,取出骨片,清除血凝块,解除脊髓的压迫。

复位可在减压之后进行。

为确保脊柱的稳定,还需考虑作内固定。

  (三)药物治疗 对于脊髓震荡、挫伤而没有脊髓受压的动物,可静脉注射20%甘露醇或皮质激素,以减少脊髓的水肿。

  (四)防止并发症 脊柱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有尿潴留与尿道感染、便秘和褥疮。

  1.防止尿道感染 多数病例脊髓损伤后很快发生膀胱麻痹和尿潴留,引起膀胱张力的丧失,易发生膀胱感染。

因此,应经常挤压膀胱或导尿,促使尿液的排出,防止尿潴留。

导尿后膀胱内注入抗生素或泌尿道消毒剂冲洗膀胱。

  2.便秘的处理 脊髓损伤的动物常发麻痹性肠梗阻和粪便停滞。

每日用温水灌肠,对小动物还可服果导片或灌注开塞露等促使粪便的排出。

  3.防止褥疮 截瘫动物皮肤失去感觉,卧地不起,常多处皮肤发生褥疮。

应将动物放在软垫上,并常改变体位。

灌肠排便或挤压膀胱排尿后,应及时清理会阴或包皮,使其保持干燥,骨骼隆起的部位防止潮湿。

可使用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脊柱的损伤

 

脊柱损伤有骨折和脱位,往往累及脊髓及马尾神经。

临床分为无神经损伤和有神经损伤两种类型。

无神经损伤常见于单纯椎体压缩骨折或附件骨折,偶见于劈裂骨折;有神经损伤者,在脊柱骨折脱位平面以下呈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瘫痪或马尾及神经根损伤。

应在不加重损伤的前提下,全面系统检查,及时摄片,以进一步明确损伤部位性质和程度。

(一)脊柱胸腰段压缩骨折(无神经损伤)

胸腰段(胸椎11、12和腰椎1、2)是胸椎和腰椎两个生理弯曲的交界部位,对维持脊柱的支柱和平衡作用尤为重要。

胸腰段活动范围之大仅次于颈椎,所以易于损伤。

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受伤部位活动受限,腹胀。

早期由于椎体受伤引起腹后壁血肿,刺激交感神经所致;晚期由于交感神经麻痹,而引起肠蠕动功能减退所致。

单纯压缩性骨折的后遗症为“腰痛”,系由于受伤后小关节紊乱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和软组织萎缩粘连所致。

积极正确地治疗新鲜骨折可预防和减轻腰痛。

目前最好的治疗措施多采用积极的功能疗法,具体做法是让病人仰卧于木板床上,在伤椎后凸畸形处垫一枕头,逐日增高,使之逐渐伸展。

受伤2日后疼痛减轻,即可开始仰卧位背伸肌锻炼:

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腰部,即“五点支撑背伸肌锻炼”。

1周后,改用头及两足支撑的“三点支撑背伸肌锻炼”;再过1周改为俯卧位背伸肌功能锻炼,方法是将上肢放在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使头和下肢都能翘起离开床面,如燕子起飞,故也叫“飞燕式背伸肌锻炼”。

每日反复做几次,每次坚持5~l0分钟。

观察和护理重点:

1.卧位 患者需睡木板床、平卧、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病房的床如系钢丝屉,可在屉上加放一块木板,要向病人详细讲解卧硬板床的原因和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2.指导病人自己翻身 要保持受伤的局部固定,不弯曲,不扭转,故称“轴位翻身”。

例如,给一个伤在胸腰椎的病人翻身时,要用手扶着病人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

如果肩、髋分别先后翻动,就可以造成腰部的扭转。

如伤在颈椎,则须保持头部和肩部同时翻动,以保持颈部固定不动。

病人自己翻身时,也要掌握这个原则。

其方法是;挺直腰背部再翻动,以绷紧背肌,形成天然的“固定夹板”,不要上身和下身分别翻转。

侧卧时,背后要用枕头将全背部顶住,避免上、下身的卧位不一致,造成胸腰部脊柱的扭转。

伤在颈椎的病人,也不要随意低头、仰头或向左右扭转。

对于脊柱骨折患者不可随意给枕头,例如颈椎及高位胸椎损伤者,宜平卧不用枕;要根据病情需要,有时在颈部或肩下加枕垫,使颈部后伸。

3.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和腹胀情况:

患者早期因椎体位置的改变和血肿的刺激,局部会有剧烈疼痛,此时应注意有无神经继发损伤的情况,疼痛难以忍受时可遵医嘱给止痛剂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压缩骨折的病人受伤后可出现腹胀、便秘症状,患者腹大、肠鸣音亢进,再加腰痛,因而痛苦异常。

此时护理人员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可行肛管排气;或中药大承气汤急煎内服;或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便秘者还可给番泻叶代茶饮。

可配合五点支撑练习,症状均可逐渐缓解。

4.使用便盆法:

压缩骨折病人,臀下放便盆也是一难关。

因抬起臀部会引起胸腰段的脊柱向前屈曲。

病人多不能接受。

有条件的医院最好给病人使用带洞木板床或睡三截褥子床。

如果没有条件还可以用一简易方法:

把整个上身垫高,然后将便盆垫在病人的臀下,双腿自然屈曲舒适即可。

这样也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5.指导、督促病人做腰背肌锻炼: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是治疗的需要,也是预防腰背疼的好方法。

锻炼背肌的方法如前。

要循序渐进,每次练习不可过多,过累。

6.对于年老体弱者应注意预防肺炎、褥疮等合并症,具体措施包括:

在床上做上肢及扩胸运动,增加胸部的活动及肺的功能锻炼。

为预防褥疮,在骨突部如尾骨部位加用海绵软垫及气圈,使尾骨悬空。

(二)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有神经损伤)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是一种很严重的创伤。

它是由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造成的,不仅使运动、感觉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丧失,还可使植物神经系统发生障碍而引起内脏器官的功能紊乱。

1.并发症的观察

(1)排尿障碍 截瘫早期,受伤平面以下的一切反射均消失,膀胱壁的收缩反射也消失。

膀胱在此期间可膨胀很大而病人感觉不到有排尿的需要,直到膀胱壁的张力阻止它再扩张时,尿才溢出来,这一情况称为充盈性尿失禁,是最普通的最先发生的排尿障碍。

伤后几周或几个月后,如果是骶髓或马尾神经完全损伤,膀胱由于失掉了骶髓中枢的控制,只能依赖膀胱壁的微弱收缩,这种膀胱称为“自主脊髓膀胱”。

这种微弱收缩,仍然不能引起自动排尿,只有靠腹壁和膈肌用力,用手辅助按压或导尿来帮助排尿。

如果脊髓损伤在骶髓以上,那么伤后半年到一年,膀胱由于尚有骶髓排尿中枢的控制,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就可反射性自动收缩,引起排尿。

这种膀胱称为“自动反射膀胱”。

病人虽不能随意控制,但要排尿时病人有一些预兆,例如下肢抽搐、身体感到发冷发热或出汗等。

这种情况可不必再留置导尿管,但排尿后膀胱仍然有数十毫升的残余尿。

由于排尿障碍所致尿潴留、残余尿和长期反复放置导尿管的原因,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或膀胱结石。

(2)—褥疮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全身代谢紊乱及发烧的消耗引起低蛋白、消瘦;截瘫平面以下神经营养障碍;尿液浸渍皮肤而降低皮肤抵抗力;翻身不及时使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床单不平整或有渣滓等;都可以压迫或刺激皮肤而发生褥疮。

(3)呼吸系统并发症:

主要是肺内感染和呼吸道梗阻。

引起肺内感染的原因有二:

1)长期卧床,咽喉的粘液不易咯出,支气管内分泌物引流不畅。

2)高位截瘫引起呼吸肌肋间肌、膈肌瘫痪,气体交换量下降,肺内分泌物增多。

因无力咯出气管内分泌物可发生窒息。

高位脊髓损伤波及延髓呼吸中枢时,可引起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

(4)消瘦和水肿 截瘫后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欲不振,摄入减少,如果再合并褥疮大量丢失蛋白,或感染发烧的消耗,病人的营养状态很快低下,体重下降。

病人在截瘫1~2周内因通过葡萄糖氧化释放热量的一系列生化作用被抑制,进食和静脉注入的葡萄糖大多数不能被利用,于是主要代谢作用依赖蛋白质和脂肪,远远抵不住消耗,所以病人很快出现明显消瘦或浮肿。

(5)中枢性高热 颈椎骨折脱位损伤颈髓造成高位截瘫时,常可因病变波及延髓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节障碍,而出现持续性高热。

常在伤后一周出现,可高达40℃~41℃,且比较顽固。

出现这种高热的病人,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2.截瘫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 病人多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伤害,思想上不能接受生活起居、饮食都需要别人帮助料理的现实,思想顾虑大,不能安心休养。

护士应针对这些情况给病人进行主动、周到的护理,抽时间与病人谈心,鼓励病人与疾病做斗争,使病人产生身残心不残的乐观主义思想,而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保护皮肤预防褥疮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避免大小便浸湿。

每2小时翻身一次,或根据皮肤的耐压情况确定翻身时间,夜间可适当延长。

骨突部位用50%酒精按摩,并可采用棉垫分置减压法(上三角、下三角、井字形)。

一旦发生褥疮时,更应减少局部受压。

轻者可加强按摩局部促进循环;如已有坏死组织,应予切除,每日清洁创面直到痊愈。

(3)泌尿系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正确地进行截瘫后的泌尿系统护理,不但可以制止感染和结石,还可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伤员截瘫后,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插粗细适宜的尿管,因为太粗可压迫尿道粘膜,时间长了会发生溃疡或炎症;太细又会被尿沉渣阻塞,引流不畅。

伤后1~2周内,尿管应持续开放。

这样膀胱里不积存尿液,可使膀胱休息,减少膀胱壁受损伤的机会。

当患者肌张力开始恢复,反射出现,可将膀胱的持续开放改为定时开放,以避免长期没有尿液在膀胱内积存,膀胱由于肌肉萎缩而逐渐缩小形成挛缩膀胱。

一般白日每2~4小时放尿1次,夜间每6小时放尿1次。

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应在早晨拔除导尿管,拔除前将尿放尽;6~8小时后重新插入新的、消毒好的导尿管。

拔管期间,伤员应少进流质饮食,以免膀胱过分充盈。

如果尿液引流通畅,尿中沉渣不多,不混浊,则不必冲洗膀胱,只单纯引流即可。

膀胱冲洗法:

膀胱冲洗的目的是为了把膀胱里积存的尿沉渣冲洗出来,尿沉渣长期积存在膀胱里可引起感染、发烧。

常用的冲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密闭式膀胱冲洗法,另一种是用迨金冲洗器或注射器冲洗法。

用密闭式冲洗法污染机会少、方便,但是这种方法的冲击力和吸引力都比较缓和,遇有过多沉渣时,不能彻底冲洗干净。

用迨金冲洗器或注射器冲洗时,可以用比较大的压力把冲洗液注入膀胱内,随即把冲洗液抽吸出来,这种方法多配合密闭式膀胱引流,在沉渣多时使用;其缺点是比较容易感染。

.常用的冲洗液有3%硼酸溶液、0.2%呋喃西林溶液或外用生理盐水。

其作用是清洗并改变尿的酸碱度,抑制细菌生长。

排除残余尿:

俯卧位有利于引流残余尿。

俯卧撑是排除残余尿的一种措施。

病人最好睡三褥子床,便于俯卧时排尿。

俯卧的位置很累人,要用枕垫将上身垫高,且时间不可过长。

截瘫晚期病人可以自由在床上翻动者,感到累了自己可以更换体位时,每日督促病人俯卧两次即可。

不能自己俯卧者,护士须帮助病人翻身俯卧,但时间不可过长,20~30分钟就要翻回来。

高位截瘫病人不宜俯卧,因为这种体位不利于呼吸,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每日3~5升,以便于冲出尿中沉渣,预防泌尿系结石。

(4)大便失禁和便秘的护理:

脊髓损伤后,肠道的神经机能和膀胱的情况一样,受到破坏而发生机能失调。

护理这样的病人,关键是帮助病人建立起反射性排便,定时排便,方法如下:

1)饮食管理 饮食要定量,不可忽多忽少,吃的过少时,大便就要减少。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质量,粗纤维可以刺激肠蠕动,所以每餐应给病人加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品和水果,有助于排便。

多饮水可以防止大便干燥。

2)药疗法 临床上常用的缓泻剂有双醋酚酊、麻仁滋脾丸、麻仁润肠丸、番泻叶等。

每种药的作用因人而异,反应也不一样。

需要在用药后密切观察疗效。

当试用某一种药物无效或效果不好时,可以改试另一种。

这些药物一般都是首日服,次日可解大便。

如果服药后发生腹泻或大便失禁,则应立即停止服药,以后可改换药物,或拉长服药间隔。

3)训练反射性排便 带上手套,在病人海日早饭后,定时给病人扩张肛门,利用刺激肛门括约肌的作用,反射性引起肠蠕动。

反射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第一次做就能奏效。

坚持做一个阶段,反射可建立起来,那时当用手指按压肛门后,就会有大便排出。

4)按摩 顺着结肠走向,自上而下地在腹壁上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5)大便失禁和腹胀的解决处理法 经常有大便流出来浸泡在臀部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也容易诱发褥疮。

遇此情况,最好用清洁灌肠法,连续灌肠1~2次,使大便一次排净。

肛管要比正常人插得深些。

如有腹胀,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新斯地明皮下或穴位注射、热敷等都有一定效果。

6)肺炎的预防和护理;为防止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应按时翻身、捶背以协助排痰。

痰粘稠不易咯出时,可服祛痰药或蒸气吸入。

如发生窒息可行气管切开术。

7)功能锻炼 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保持瘫痪的肌肉、关节活动,以使软组织不萎缩、关节不硬,促进血循环,预防畸形。

对于没有瘫痪的肌肉,尤其是上肢和背部的肌肉,要认真积极地锻炼,为将来扶拐下地打基础,做准备。

通过锻炼也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肺部及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并增强病人的信心及热爱生活的积极情绪。

3.脊柱损伤合并截瘫病人的康复措施:

(1)心理康复 外伤截瘫的病人,在疾病康复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应着重心理的康复,使他们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主动配合。

医疗人员要将康复计划,治疗及锻炼方法都应向病人耐心解释,对他们指导和督促。

其手段有与病人谈心、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做一些公益性工作,如有文化的病人,可辅导病儿的学习等等,使他们看到自己还有所为,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2)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目的是预防因长期卧床引起关节僵直和挛缩。

方法包括:

1)体位变换 可防止发生褥疮、关节挛缩和呼吸道感染。

利用水平旋转床、体位变化床进行体位变换。

每隔2小时改换一次。

对胸腰椎骨折的病人可采用体位休整法:

①准备4~6个聚氨酯大泡沫块,垫在体下,留出褥疮好发部位取仰卧位。

②用1~3个小软枕或浴巾垫在骨折部下方,保持脊柱在生理弯曲基础上呈过仰位,以便尽快恢复脊柱的正常弯曲度。

③骨折部位贴上标志以示确认。

④受伤后6周内,每隔2小时按仰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左侧卧位的顺序变换体位。

⑤仰卧位时下肢轻度外展,踝关节保持90º,双下肢间垫软枕保持外展。

⑥6周后逐渐延长体位变换时间为3~4小时一次。

10~12周可移到一般软床,但仍要进行体位变换。

⑦坐位体位变换。

脊髓损伤导致截瘫,不宜同一姿式长期就坐,坐骨结节部位很容易发生褥疮。

乘坐的轮椅的顺序为挖空板、泡沫和羊皮坐垫。

每坐15~30分钟要支撑抬起上半身并左右挪动,以避免同一部位持续负重过久。

2)夹板的应用 目的是防止足下垂,保持肢体功能位。

常用的有箱形足夹板、足板、石膏足夹板、保护足跟式石膏。

若没有条件也可用砂袋预防垂足,注意砂袋要将全足支起,否则足的前部仍向跖侧屈,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被动活动 被动活动是指靠医护人员的手法、患者的健康部位,借助器具的力量,使相关的肌肉在松弛状态下所进行的运动。

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关节的活动度。

在给脊髓损伤病人做被动活动时要注意时间、部位,以免造成负损伤。

如:

早期不宜做髋关节的活动,会妨碍损伤部位的稳定。

大约6周后即可开始做被动活动,先是轻轻地活动远心端,逐渐活动近心端,活动量要逐渐加大。

4)伸展法 伸展法主要用在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挛缩,促使挛缩肌肉松弛。

对于截瘫患者而言,主要是预防屈肌挛缩和足下垂,其措施为倾斜台和踝关节矫正站立板,为日后的站立打基础。

(3)体力恢复训练 为防止全身体力下降,促进血液循环和保持心肺功能,增强体力而进行的活动。

它包括:

1)上肢的伸屈、内收外展活动。

2)随着病变局部活动受限的改善,可做卧位体操活动上半身。

3)用自己的力量或靠背架坐起来,做坐位体操。

(4)增强上肢、躯干肌肉肌力的训练 瘫痪患者中等度以上的损伤,下肢肌力恢复希望不是很大,故应加强上肢肌及肌力的锻炼,为将来使用软椅及拐杖步行做准备。

架拐步行所需的上肢肌及肌力见表20—1。

现在轮椅普遍使用之后,多少有些忽视了上肢及躯干的肌力增强训练。

其实上肢及躯干肌力增强,对轮椅操作特别是对保持平衡和增强耐力大有俾益,不应放弃训练。

1)初期 脊髓损伤时,在不给损伤部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在静卧期即可开始使用拉力器训练;后期可拿哑铃、铅球、杠铃、砂袋等重物练习。

2)慢性前期 随着损伤椎体稳定性增强可利用骨科牵引床上的支架、滑轮、重锤来进行练习。

首先练习肩关节的外展、内收、屈曲,伸直肘关节。

3)慢性后期 恢复到任何体位不受限时,即可在床上做抗阻力训练。

脊髓损伤的起步,特别是下肢的起步,需要背阔肌的运动,这一肌肉的强化可以使骨盆做一定强度的运动。

以上是胸10平面脊髓损伤引起近似全瘫病人的上肢、躯干肌力的增强训练。

如损伤平面较低,肌肉损伤轻微,则训练较之简单。

(5)下肢肌力、肌肉功能恢复训练 截瘫病人下肢条件与上肢明显不同,因而在临床上不能采用上肢的训练方法。

应以被动运动为主,并把再训练结合起来,逐渐由被动运动过渡到功能再训练。

1)先采用被动运动方法缓冲肌张力亢进。

2)使病人有意识地注意到欲恢复活动的肌肉和部位,用手触及该部皮肤或用力压迫。

在充分唤起病人注意力下进行训练。

3)进行言语刺激和视觉追踪,医护人员同时可用自己的肢体来带动病人活动。

4)强化臀部的腰方肌,利用其上举骨盆的功能使下肢迈步。

(6)复合基本动作训练

1)依靠倾斜台或支架被动坐起 从每日练坐1小时为基点逐渐延长时间。

2)坐位基本动作 坐位平衡动作,首先是两腿伸直坐位训练,如果有可能,病人前面放一面镜子,让病人自己看着倾斜状态来自我矫正。

稍一倾斜时,医护人员立即喊“歪了!

起来!

”倾斜时不立即扶他,宜轻轻地向反方面推他,以期诱发姿式反射而直立。

无论如何总向侧方或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