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723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所填字写在下面田字格中,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我在图书馆的书架间chángyáng,如同童话里的小女孩走进了仙宫。

我情不自jīn地取出一本诗集,轻声朗读,把优美的诗句juān刻在心上。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过去几天,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一直牵动着大众关注的目光。

12月5日,许多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警方找到了孩子,并且确认平安无事。

不过,整起事件只是孩子母亲为测试丈夫是否在意自己和孩子,蓄意策划制造的虚假警情。

目前,孩子母亲已被刑拘。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

当看到失联信息时,大部分人都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及时介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消息,动员网友扩散信息、参与寻找。

这一点,从许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

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都被诸如《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第五天了!

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的文章刷屏了。

还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志愿者投入到实际搜寻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

大众的关爱不难想象,真正想不到的是事件本身的虚假。

这竟是孩子母亲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

5天的全城搜寻、5天的牵肠挂肚,等来的却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事实的真相被揭穿,始作俑者向公众道歉,但事件的严重性绝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消解的。

从法律上看,报假警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从道德上看,对公众情感造成了伤害,对社会诚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说,道德层面的危害更大,“狼来了”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

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网友没有因为被欺骗而指责谩骂孩子母亲,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一片善心付之东流。

这样的宽容弥足珍贵,这样的善良更值得呵护。

必须承认,人性也有善恶两面,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的伪善所蒙蔽,也很有可能被“狼来了”的故事所愚弄。

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

如果再次看到“失踪”求助消息,相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转发,依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

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

人性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

(选自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阐释的?

4.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

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

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

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

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

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

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当然,我也会悄悄想:

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

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

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

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5.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6.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7.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

请具体谈一谈。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

(2)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

(4)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

(5)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①式:

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

真是,实在。

③舅:

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2.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C.渔人甚异之/忽啼求之,父异焉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5.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甲文中,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C.乙文段中妇人宁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是因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

D.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

四、句子默写

16.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朱熹)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苏轼)

(4)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门太守行》李贺)

(5)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花阴》李清照)

(6)《〈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激励人们在逆境和挫折中不必悲观,不要抱怨,应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

(《〈行路难〉其一》李白)

五、综合性学习

17.综合活动题。

学校正开展“二十四节气与我”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据新华社电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广为流传的节气歌将二十四节气按照时间顺序串联了起来。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锁定四季,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则得名于气候变化,而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将物候现象反映得富有诗情画意。

(1)结合(材料一)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

(2)依据(材料二)写出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用“既……又……”句式,限30字以内)

(3)《春韵》文学社决定在9月8日下午2点举办“二十四节气”知识讲座,并拟写了通知。

通知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通   知

同学们:

校《春韵》文学社将在西报告厅举行“二十四节气”知识讲座,欢迎同学们积极参加。

2018年9月7日

《春韵》文学社

通   知

同学们:

校《春韵》文学社将在西报告厅举行“二十四节气”知识讲座,欢迎同学们积极参加。

2018年9月7日

《春韵》文学社

(4)阅读故事,用节气名补对联。

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士,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

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

直至近代,才由浙江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     时雨到清明。

六、作文

18.(任选一题)

(1)以《     的赞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600字)

(2)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些来倾吐你的心声。

题目自拟。

(600字)

参考答案

一、字词书写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综合性学习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