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石家庄技术学院.docx
《河北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石家庄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石家庄技术学院.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石家庄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二0一一年十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负责人:
王趾成
专业建设小组成员:
张恒杰、任晓鹏、何利娟、田文英、吕延岗、白会肖、张红瑞、张春平、王丽华、吕秀鉴、徐雪鹏(企业)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专业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服务增势突出,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如火如荼,每一个应用将产生千亿元以上的产值。
2010年6月,河北省获批建设“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石家庄地区被确定为京南软件与信息服务聚集区。
三年时间内河北省高密度出台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政策规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指导意见》等13个政策性文件,支持信息产业发展。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将以提升信息网络产业整体地位和竞争力为目标,统筹市域信息网络产业及人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第十三研究所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运营商的网络集成应用优势,着力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通信信息系统等产业链,积极争取国家“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建设试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信息产业带和高新信息网络产业功能区,着力打造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现代电子信息谷”。
努力构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以高端电子产品制造业为支撑,高度集聚、链条完善、特色突出的信息网络产业发展新格局,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信息网络产业基地。
2.人才需求分析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
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都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该专业人才存在大量缺口。
为进一步满足石家庄区域发展规划的需要,2010年底,我系成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调研小组,以石家庄金石工业园、天山科技工业园、振新工业园等为重点,对石家庄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网络管理及维护工作的高职毕业生比例最高。
调查结果见表1-1。
表1-1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现状统计表
调查范围
学历状况
工作岗位类型
本科
高职
中职及以下
网络项目管理
网络
管理
网络安装与调试
网站
建设
网络安全维护
石家庄金石工业园
32%
48%
20%
6%
37%
32%
8%
17%
天山科技工业园
35%
45%
20%
8%
35%
25%
12%
20%
振新工业园
32%
46%
22%
7%
40%
30%
8%
15%
调查过程中,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提出更高职业素养要求,并帮助分析网络技术人员由低到高的工作层面。
如图1-1所示。
图1-1网络技术专业从业岗位
(1)省内相关院校专业开设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走访了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多所开设相似专业的同类院校,就其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情况进行了调研,采集数据如表1-2所示。
表1-2院校相关专业招生就业情况以及合作企业
学院名称
所在地
2011年招生人数
就业区域
特色做法及合作企业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秦皇岛
70
秦皇岛、北京
以“职业道德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思想。
合作企业:
东大软件公司
唐山青铜时代
中国网通秦皇岛分公司
中国电信北戴河分公司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张家口
50
京津冀
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承担部分企业工程项目,校企共赢。
合作企业:
上海大数集团
苏州软件工业园等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
120
(计算机大类)
京津冀
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在学校学习,最后1年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
合作企业: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
110
京津冀
“1+2+X”人才培养模式“1”指一个办学主体(学院);“2”指依托两个网络行业主流设备厂商(华为与H3C),“X”指依托行业主流设备厂商用户方及上下游企业的巨大资源,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和行业就业。
合作企业:
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廊坊爱特教育有限公司
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大连
40
大连、沈阳
专业基础扎实,具有稳定的校企合作背景。
合作企业:
九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恒新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宏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奥远电子有限公司
大连新创世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2)毕业生质量与就业情况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办学质量逐年提升。
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9%以上,其中,90%以上的学生在石家庄本地及京津冀经济圈内就业,具体数字见表1-3示。
表1-3三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份
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2009
100%
83%
2010
99.43%
85%
2011
100%
84%
(二)建设基础
1.专业定位
根据信息类职业岗位要求,参照计算机网络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通过深化政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培养立足省会,面向“京、津、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可分为网络应用、网络管理和网络建设三个领域,其中网络管理人员的社会需求量最大。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领域为IT行业,经历操作岗、运维岗、工程技术岗、管理岗几个层面的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本专业毕业生的首次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岗位如表1-4所示。
表1-4首次就业及职业发展岗位列表
首次就业岗位
熟练者
职业发展较高阶段岗位
有能力者
职业发展更高阶段岗位专家
办公文员
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
企业信息主管
网页制作员
网络管理工程师
IT经理
网络数据库管理员
网络规划设计师
项目经理
系统管理员
系统集成工程师
高级网络测试工程师
网络管理员
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
网站编辑
网络工程监理
网络测试工程师
网络安全工程师
其他相关就业岗位包括计算机销售及维修、办公设备销售及维修、IT营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2.现有专业基础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2年开办并招生,2003年被确立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到目前为止,已经向省内外信息行业输送毕业生1400余人。
目前,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26人。
(1)校企合作
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服务省会及京津冀信息化建设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产学对接、校企共赢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2006年与思科网络公司合作创办“思科网络技术学院”,2008年与锐捷网络公司合作创办“锐捷网络学院”,共建网络工程实训室。
2011年与神州数码合作共建信息安全实训室。
通过合作,可以参考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聘请企业工程师授课,创建真实实训环境,为当地培养了实用高技能人才,促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2)教学团队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队伍。
现有专业专任教师15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
该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多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目前,该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兼课教师10余人,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100余人。
(3)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目前,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2门校级精品课程。
近三年,专业教师出版、发行教材15部,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
自2009年起学生连续三年参加全省网络技能大赛,获个人、团体一、二等奖多项,多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0年在河北电子信息技能大赛中,获“园区网构建与服务实现”项目团体二等奖和三等奖,4人获个人二等奖,3人获个人三等奖,3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2011年全国高职信息安全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取得河北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等奖“零”的突破。
根据企业对岗位(群)及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多门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内容调整,把锐捷网络、神州数码、趋势科技等IT龙头企业的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
(4)校内外实训基地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专业实训室五个,分别是“网络技术实训室(锐捷网络学院)”、“网络(信息)安全实训室”(神州网络数码大学河北地区网络学院)、“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集成实训室”、“智能识别实训室”,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备台套数达500余件,总价值达400余万元。
实训基地承担了锐捷网络RCNA、锐捷网络RCNP、思科网络CCNA、神州数码DCNE、趋势科技TCSP等企业(行业)培训认证和全国高职信息安全技能大赛、河北省网络技能大赛等职业技能大赛的培训工作。
为了加强实训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制订了《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条例》、《实训教学耗材管理办法》、《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使校内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建立了十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河北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鼎新电脑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软件园志诚科技有限公司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开展项目课程开发和实践,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本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机制,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仍有待提高,还需要加大专业内涵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增强为石家庄及周边地区经济服务的能力。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中央财政支持为契机,以内涵建设和提升质量为重点,以建设信息化社会为背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构建与信息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专业建设总体规划和培养目标
依据学院和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校生人数稳定在400人左右。
专业建设在继续深化系统集成和网络管理方向的同时,大力拓展网络安全方向,努力把该专业建设成校企合作机制健全,职教理念先进,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条件、教材建设等方面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点,国内一流、具有区域引领示范作用的高职专业。
深化政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政府引导,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与当地网络公司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
通过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或外派师生到企业顶岗等多种方式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为提升专业办学实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供良好的支撑;将企业项目、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校园和企业双元文化中成长,在实际工作中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和完善优质核心课程;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职业素质;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二)建设目标
在两年的建设期内,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紧密依托石家庄IT产业及网络应用类科技企业集群,以政校企合作为途径,培养“满足石家庄地区IT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网络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创新“政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根据教育部“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高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特点,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四方参与”开展合作教育,注重对社会的开放,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在利益认同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共建共管新机制。
设立校企合作“三级双轨”模式管理机构。
2.形成“两加强两巩固一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与企业的全程合作,优化工学结合的培养机制。
在此过程中,加强通识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巩固校内、校外两个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专业与行业对接程度,逐步形成“两加强两巩固一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3.建立一支善于传授和应用网络技术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要依靠,以专业技能大赛为推动力,建立一支多层次、宽领域、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在两年建设期内,专业教师90%通过职业资格能力培训或测评。
4.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与优质核心课程相配套、符合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特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特色教材5本。
围绕项目教学创建专业特色资源库、专业信息资料库、专业教学素材库、技能大赛资源库等,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带动专业群的发展。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互惠互利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争取与专业有关的企业合作建设,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行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专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不断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努力构建合理、高效的就业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7.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合作”的原则,扩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教育创新,开展职业培训、技术咨询,拓展服务功能;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吸引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机构积极参与终身职业教育。
8.带动专业群建设
以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的发展。
专业群建设重点考虑专业群师资队伍和相关实训基地建设,可作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补充和完善。
9.探索高职与中职衔接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教材体系、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招生考试制度、评价模式、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职教集团建设等方面与中职相互衔接。
三、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根据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目标,从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第三方评价体系、社会服务、专业群建设以及高职与中职衔接等九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推进政校企对接
根据校企“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政府主导下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对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以协议文件的方式作明确规定。
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探索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
设立校企合作“三级双轨”模式管理机构。
“三级双轨”模式由政、企、校三方共同参与,体现政府主导、校企主体的地位。
开展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授课、企业提供岗位等多种形式的育人合作,如图3-1所示。
在建设期内,以新建“神州数码网络技术学院”为抓手,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
包括签订合作协议,确立组织机构和人员,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互派师资、共同开展培训认证、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制度等。
图3-1校企合作“三级双轨”模式管理机构图
(二)形成“两加强两巩固一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行业企业并对相关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调研,明确以项目为切入点,实施“用网”、“管网”、“建网”的阶梯式能力推进的思路,在此过程中,强化通识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巩固校内、校外两个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对接程度,逐步形成“两加强两巩固一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加强通识教育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本专业着眼于职业岗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强调其对岗位变化和职业变化的适应性。
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制订教育计划,从通识课程入手辅以讲座、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研究校园景观、学习校风校训等内容启动教育工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相关职业和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分解工作以工作对象为逻辑线索进行,与行业专家共同完成。
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专业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融入教育教学工作。
2.巩固校内、校外两个教学环节
构建细致合理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探索校企联合教学,融入职业标准,并依据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对原有内容重新序化,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成效。
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互惠互助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在巩固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寻求并扩充2到3个新的合作伙伴,系统制定实训计划,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高水平职业竞赛,快速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通过“顶岗实习平台”、“企业指导教师制度”等措施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3.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对接程度
“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生源市场进行分析,优化专业规模及内涵,不断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强化信息安全理念,逐步融合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提升网络技术的应用层面,拓宽应用领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IT产业的发展,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
(三)建立一支善于传授和应用网络技术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到企业挂职锻炼,职业技能培训、国内进修等措施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工程师参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
全体专业教师须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形成一支德才兼备、业务优良、老中青结合的优秀网络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
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争取在建设期内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带领教师进行专业建设;同时聘请1名在IT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熟悉本行业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项目开发能力,而且具有本行业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作为带头人。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
到国内大专院校、企业学习考察,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的研发工作;发表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培养;另外对聘任的专业带头人进行职教能力培养,提高其教学水平。
2.骨干教师
建设期内培养4名校内骨干教师,同时从企业一线聘请2名专业技术骨干作为骨干教师。
鼓励骨干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深入企业一线,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
把行业的最新动态信息和技术带入课堂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到国内先进高职院校考察学习或做访问学者,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主持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的研发,发表高质量论文。
3.兼职教师
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师,其中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20余人,企业顶岗指导教师200人左右。
实践技能课程由高级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并建立兼职教师的评估与反馈体系,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规范聘用与使用行为。
对兼职教师进行职教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训,建设一支业务优良、技术过硬、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专任教师
定期派专职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顶岗实习等方式,到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专业教师完成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把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深入实习实训基地一线,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
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往届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情况和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最新变化,确定专业技术岗位及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过程及岗位职业能力;对岗位工作过程及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产生知识模块,明确岗位技能,从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如图3-2所示。
图3-2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课程建设思路,全面调查研究计算机网络管理及技术应用类岗位,综合分析各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未来典型工作岗位及岗位群。
进一步按照“用网”、“管网”、“建网”的能力和学习过程进行课程模块化的细分,构建更为细致合理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如图3-3所示。
图3-3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并考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
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学生在学如上岗”的课程开发模式。
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对现有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调整和实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以行业发展为背景,开设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新课程,如图3-4所示。
图3-4课程开发模型
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多元性智能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适应生产一线的高技能要求。
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由学院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共同建设“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数据库”、“动态Web技术”、“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站综合开发”等5门优质核心课程。
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制订融入职业标准的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实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内容与网络工程师职业标准对接、“网络数据库”课程内容与数据库管理员职业标准对接、“动态Web技术”和“网站综合开发”课程内容与网站设计工程师职业标准对接、“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内容与系统工程师职业标准对接;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与优质核心课程相配套、符合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特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校本教材,并开展网络课程建设。
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带动其他专业基础技术课程建设,制订“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技术”、“网页设计技术”、“计算机网络”、“Linux系统操作与管理”等专业基本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实现“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技术”课程内容与“计算机装配调试员”职业标准对接、“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与网络安全员职业标准对接,并开展网络课程建设。
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员、行业专家合作共同制订适应工作岗位的新课程“局域网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3.以技能大赛为纽带,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以技能大赛为纽带,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思科、锐捷、神州数码、趋势科技”等企业/行业认证,开展双证书教学。
通过专业学习,学生可以考取思科网络CCNA认证、锐捷网络RCNA、神州数码DCNE认证、趋势科技TCSP认证、计算机调试员以及网络安全员等劳动部信息产业部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质量。
4.教材建设
引入行业职业标准,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能够满足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需要。
在教材内容的组合、编排上,以学生易于掌握、教师易于传授、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为原则,打破专业界限,推出模块式、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材。
根据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要求,完成6门课程的特色校本教材编写,如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