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613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兆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薛兆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薛兆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薛兆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薛兆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薛兆丰.docx

《薛兆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兆丰.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薛兆丰.docx

薛兆丰

利率是谁制定的

PostedonWednesday,May9,2007at1:

05pm利率也是价格中的一种,它是由无数人的“不耐(impatience)”共同决定的。

由于不耐,也就是急躁,人们总想早点享受,于是出现了“现货”与“期货”的交换;也正是由于不耐,离今天越远的“期货”,其价值就越低。

因此,若要达成“现货”与“期货”的交易,“期货”的数量就必须比“现货”的数量大,其中的差额便决定了利率的高低。

利率是谁制定的?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薛兆丰

2005年10月11日星期二

为了解释利率的形成,就先要重温价格究竟是谁制定的。

上期解释过,价格是由无数人的供求共同决定的。

供求是支配着每宗交易的强大经济力量;与其说有谁“决定”了价格,不如说买卖双方“汇报”了被那股强大经济力量决定了的价格。

利率呢?

利率也是价格中的一种,它是由无数人的“不耐(impatience)”共同决定的。

由于不耐,也就是急躁,人们总想早点享受,于是出现了“现货”与“期货”的交换;也正是由于不耐,离今天越远的“期货”,其价值就越低。

因此,若要达成“现货”与“期货”的交易,“期货”的数量就必须比“现货”的数量大,其中的差额便决定了利率的高低。

有人认为利率现象存在,是因为社会在进步,投资会有回报。

这种理解不对。

一个社会即使没有进步,投资即使没有回报,资源即使日见贫乏,利率也仍然存在。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前景黯淡,朝不保夕,“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盛行,真实利率就因此上升,而不是下降。

反过来,投资回报即使提高,也不会推高利率。

设想有人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能让每斤饲料增产十倍猪肉。

回报率高了十倍,试问利率会因此上升吗?

不会。

只要“不耐”程度不变,利率就不变。

变的是“期望”与“现值”。

新技术会改变人们对未来猪肉产量的“期望”,这改变了的“期望”,会以不变的利率折现为新的“现值”,加到新技术所有者的腰包里去。

只有“不耐”增加,才会提高利率。

“不耐”增加,意味着社会上更多人需要“现货”,更少人愿意接受“期货”。

一幢刚盖好的使用期为50年的房子,假如社会变得急躁了,那么这幢房子往后49年能提供的服务,其价值在今天看就下降了。

使用期越长的物品,由于利率升高而产生的贬值就越严重,这是因为该物品大部分价值都分布在未来,而不是集中在现在。

有人说利率升高会打击买房子的热情,那是对的。

但这不是因为按揭供楼得多交一点货币利息的缘故。

要是货币利率上升是因为“通胀预期”而不是“不耐加剧”引起的,那就更应该买房才是。

利率升高之所以会打击买房子的热情,是因为房子这种耐用品,其价值大部分分布在未来,其现值会因利率升高而跌得厉害。

不耐程度决定了期货的现价,从而决定了真实利率。

美国短期国库券(treasurybill)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它生动地表明,正是市场的不耐程度——而不是某个人或组织的意愿——决定了期货的现价、从而决定了真实利率的高低。

美国国库券的到期日和届时能兑现的金额是事先确定的。

一张半年期的1,000元国库券,表示持有者26周后能从美国政府手上换回1,000美元。

那它今天值多少钱?

答案是:

低于1,000美元,具体数目由市场套利行为决定。

市场越急躁,这份“期货”——26周后的1,000元美钞——的现价就越低,较大的差价反映了较高的利率;反之,市场越耐心,其现价就越高,即越接近1,000美元,较小的差价反映了较低的利率。

不管怎样,正是市场的炒买炒卖决定了债券的现价、从而决定了市场利率。

一般地说,利率是无数人在买卖他们的“现在”和“未来”所共同产生的结果。

我们比照一下“汇率”和“利率”。

各国中央银行可以主宰货币发行量,结果是各国汇率参差不齐。

例如,英镑兑人民币是以一当十、兑日元则是以一当百的水平。

但利率是比率,它不受货币量水平的影响。

事实上,市场上各种借贷的利率非常接近。

若把条款和风险考虑进去,全球利率时刻都趋于相等!

那美联储是怎么回事?

具体地说,美联储为什么要根据债券市场的走势,调整罕有人借用的联邦基金的利率?

财经评论员时不时就要发表意见,建议格林斯潘应该如何调整利率,难道这个永恒的主题是不着边际?

我们下回分解。

格林斯潘的利率

PostedonWednesday,May9,2007at12:

54pm美联储宣布调整其利率,是大新闻,因为它汇报了最近的市场走势。

我们也可以对造成这个最新市场走势的背后原因作出分析。

我要说的是,是那些认为美联储“应该这样调”或“不应该那样调”的评论,还有那些认为格林斯潘调整利率是“为了这个结果”或“为了那个结果”的评论,都是不着边际的。

格林斯潘的利率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薛兆丰

2005年10月25日星期二

在上期文章《利率由谁制定》中,我谈到利率起着信号灯的作用,指导着人们在今天、明天、明年、大明年的资源分配。

如果人们很耐心,等得起大明年,那么利率就低,从而推动人们多生产大明年才完工的产品,而那往往是较好的产品;反过来,如果等不了那么久,大明年才出来的东西今天看不够值钱,那么利率就高,从而推动人们多生产今天就能消费的商品。

引入货币后,利率的形成机制不变,但货币利息变得复杂。

原因之一,是“利率”一词的含义更广了。

除了前面所谈论的“不耐”因素外,还包括了预期通胀率、投资风险费用和金融服务费用三大块。

换句话说,我们日常所说的“利率”,往往是“一揽子(package)”的指标。

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是5%,那么名义利率就增加5%;如果是一个低收入的“问题青年”要借钱,银行收取的利率会再增加5%的风险费用;如果借款的手续简单,填个表就可以拿钱,那利率要再增加5%的便利服务费。

当我们提到“利率”的时候,它往往笼统地指代这一揽子费用的总和。

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利率”,在同一时刻也总存在差异的原因。

再来看美国联邦储备局。

联储局有两项并不相同的任务。

其一是调节美元的货币总量。

其具体做法,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发放或收回“现钞”,从而间接控制美国的货币总量。

“现钞”也叫基础货币,它仅仅是全部货币总量的一部分。

但只要控制“现钞”的多寡,就能间接而粗略地控制货币总量。

美联储的另一项任务,是为商业银行提供紧急流动现金。

由于商业银行向外反复贷款,从而“增创”了货币。

一般情况下,现金的提取量是稳定的,这样“增创”货币没问题。

但是,一旦出现不测,市场对现钞的需求激增,某些银行发生“挤兑”现象,那么银行系统就会雪崩式地陷入债务危机。

要指出,发生挤兑的银行未必是不健全的。

健全的银行也会发生挤兑。

银行需要流动现金,这是很正常的。

联邦储备银行就提供这种帮助,它是商业银行籍以抵抗这种风险的“最后靠山(lastresort)”。

联储向有需要的银行提供流动现金,并收取一定的利息,这就是格林斯潘老是在调的那个利率。

实际上,商业银行每当需要流动现金时,一般都是向同行商业银行借,而不向格林斯潘借。

这是因为,尽管商业银行之间的借款利率略高,但手续简便;而向老大哥格林斯潘借钱,虽然利率略低,但手续比较烦琐。

事实上,商业银行向联邦储备银行的借款,仅仅占了它们本身现钞储备的微小份额,这些钱对经济的影响根本微不足道。

在这个问题上,格林斯潘是被动的:

他盯着“商业银行之间的贷款利率”的变动,相应调整“联邦储备银行贷款利率”的高低,使后者保持略低于前者的水平。

为什么?

因为如果联邦储备银行的贷款利率太低,人们就会把联邦储备银行当成提款机,向它廉价地借来资金,再以市场的高利率借出去套利;反过来,如果联邦储备银行的贷款利率太高,那么它就不能发挥为商业银行提供紧急流动现金作用。

格林斯潘宣布调整“联邦储备银行贷款”的利率,只是跟在市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只是汇报市场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相反,不是决定市场的走向。

这跟本栏连续三篇文章的主旨相符:

利率是一个最终由社会上每个人的“不耐程度”共同决定的汇总指标,即使把风险、服务、通胀等交易费用加上,也仍是一个不可由某个官僚恣意调整的市场结果。

美联储宣布调整其利率,是大新闻,因为它汇报了最近的市场走势。

我们也可以对造成这个最新市场走势的背后原因作出分析。

我要说的是,是那些认为美联储“应该这样调”或“不应该那样调”的评论,还有那些认为格林斯潘调整利率是“为了这个结果”或“为了那个结果”的评论,都是不着边际的。

 

岑科与薛兆丰关于利率的通信

2005年10月15日

【针对薛兆丰最近一篇《利率是谁制定的》(查看请点击此处),岑科与薛兆丰展开了一场邮件对话。

这场对话可能要告一段落,但留下了记录。

经两位通信者同意公布如下。

欲阅读费雪《利息理论》英文原文相关部分的读者请点击此处。

欲发表意见,请点击此处。

 

-----OriginalMessage-----

From:

“岑科”

Sent:

Wednesday,October12,200511:

09AM

兆丰:

你最近的专栏文章谈利率,说利率仅取决于“不耐”,我觉得要慎重。

我认为,“不耐”仅决定资金的供给,而资金的需求取决于投资的意愿,应该是两方面共同决定利率。

岑科

-----OriginalMessage-----

From:

“薛兆丰”

Sent:

Thursday,October13,20057:

28AM

不耐与资金供给无关。

利率是即使在没有货币的社会下仍然存在的经济现象。

只要有人有未来,就有利率。

货币的出现,把利率概念弄复杂了。

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兆丰

-----OriginalMessage-----

From:

“岑科”

Sent:

Thursday,October13,20055:

19AM

没有货币的社会,利率仍然由两个方面决定。

如果借东西不能生利,不能增值,利率就可能不存在。

在一个没有经济增长的社会,你借我10斤粮食急用,未必要收利息,因为下次你也可能有急事向我借。

10斤对10斤,虽然没有利息,但能解决彼此的问题。

你既说利率是价格,又找不到影响价格的供求因素,不是有漏洞么?

“不耐”影响借贷物的供给,但其需求取决于借贷的增值机会。

-----OriginalMessage-----

From:

“薛兆丰”

Sent:

Thursday,October13,20057:

26PM

不。

不耐有差异,就足够了,有些人耐一些,有些人没那么耐,而且比较不耐的人有明天,就可以拿他的明天来换点今天。

把增值机会考虑进来,是普遍的错,这个错开始是比较小的,都这么说,听来也可信,但由这个错更引发了把利率看成回报率的错误,错误就放大了。

你那十斤十斤的例子,本质是我把你本来该给我的利息存在你那里,下次我就不用给你了。

理解利息,最好从不要货币、也不要社会进步(由此产生横财windfallprofit)开始。

-----OriginalMessage-----

From:

“岑科”

Sent:

Thursday,October13,20059:

27AM

那么你准备用什么来描述利率作为价格的变动呢?

这个价格是否同时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如果是的话,难道供给和需求都是由“不耐”决定么?

如果“不耐”是影响利率的唯一因素,当“不耐”增加时,供给和需求如何变动?

利率又如何变动?

如果你回避这些问题,你的观点对现实世界还有多少解释力?

望慎重考虑。

-----OriginalMessage-----

From:

“薛兆丰”

Sent:

Friday,October14,200512:

26AM

不耐有差异,就足够了。

有些人耐一些,有些人没那么耐,而且比较不耐的人有期货,就可以拿他的期货来换点现货。

比较耐的人,就拿点现货换点期货。

这就产生了交易,我不知道谁是供给,谁是需求,没什么好分的。

卖黄瓜的卖主也可以看作是买钞票的买主。

关键是只要有交易,就有价格。

今天一瓶可乐,与明天一瓶可乐,是不同的两个商品,不同,不同,不同!

这是理解利率的起点。

两个囚犯,一个忽然知道自己明天要死了,就会拿自己的一张女人照片(期货、耐用品)换别人的一根香烟,价格就体现在这里,利息就从而折算出来。

这里不需要引入什么货币,也不需要什么增值。

利息的概念,衍生出去,解释了为什么战乱的国家要把文物出口,解释了人们为什么需要草寮,而不需要瓦房。

解释了演员为什么急功近利,而医生为什么慈眉善目。

等等等等。

更深的一点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Investmentisthebalancingofpotentialconsumptionovertime.(投资是把消费分摊在不同的时间段上——费雪)。

增值是不在考虑之中的。

只要能预见的未来收入流,就会折现到现值中;不能预见的就是利润,是意外之财,是横财,不在考虑中。

你说“如果借东西不能生利,不能增值,利率就可能不存在。

”这是错的,其他的错误都可能从这句话衍生出来。

兆丰

-----OriginalMessage-----

From:

“薛兆丰”

Sent:

Thursday,October13,20051:

03PM

甲拿牛奶换乙的面包,是否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即甲将来的牛奶会增加,或乙将来的面包会增加呢?

不需要这样的前提的。

没有这个前提,一样会产生交易,从而呈现出比价。

兆丰

-----OriginalMessage-----

From:

“岑科”

Sent:

Thursday,October13,20052:

00PM

既然你连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框架都放弃了,那就只能暂时讨论到这儿了。

不过,我不知道你仅用“不耐”的概念,而不考虑技术和创新带来的投资机会,如何去解释市场上活生生的资金利率的变化。

既然你引了费雪的话,我也引一段熊彼特的话吧:

“利息是现在购买力对未来购买力的一种贴水。

这种贴水有几方面的原因。

其中许多原因是毫无疑问的。

消费性贷款的利息就是关于这点的一个实例。

任何人处在意外的困境(例如,假设火灾毁坏了一家企业),或者正在预期未来收入的增加(例如,假设一个学生是他的一位富有而体弱的姑母的继承人),对现在一百马克的估价要更高于对未来一百马克的估价,这是不需要解释的;在这些场合,利息可能存在,那也是不言自明的。

各种类型的政府信用需要,都属于这种情况。

经常存在这种情况的利息,即使在没有发展的循环流转中,它们也会显然存在,但是,这样的利息,并不构成需要解释的重大的社会现象。

而后者是由生产性贷款的利息构成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到处都可以发现这类利息,而不只是在新企业中才会产生它们。

我只是要揭示生产性利息的源泉在于利润;生产性利息本质上是利润的派生物;并且,生产性利息,象我称之为收益的“利息方面”的东西那样,会从成功地实现了生产要素新组合而得来的利润,发展到对整个经济体系,甚至挤进旧的工商企业领域,在那里的生活中如果没有发展,利息就不是一个必要的要素。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静态经济不知道有生产性利息”的全部含义——这无疑是我们洞察资本主义的结构及其运行的基础。

在以上的分析中,这难道不是几乎不言而喻的吗?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正如商业形势决定利息率的变动一样——而商业形势通常仅指现行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不考虑非经济力量的影响——为此,创新所需要的货币就构成了货币市场上产业需求的主要因素。

希望你在写美联储与利率的时候有所参考。

-----OriginalMessage-----

From:

“薛兆丰”

Sent:

Thursday,October13,20053:

18PM

他显然也是认为社会有进步才能有利息的人。

彻底错了!

他是不是认为有资本主义才有利息?

或者认为有资本主义利息才能提高?

我们把以上通信整理,帖出去让大家观摩学习好不好?

兆丰

-----OriginalMessage-----

From:

“岑科”

Sent:

Friday,October14,20051:

14AM

你怎么如此轻易说熊彼特错了,这是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关于“资本的利息”的论述。

他没有说只有社会进步才有利息,而是说消费性借贷的利息“并不构成需要解释的重大的社会现象”,而生产性利息才是“洞察资本主义(意指经济发展的社会)的结构及其运行的基础。

熊彼特承认消费性利息——类似你所说的“不耐”利息存在的普遍性,但认为这对研究现实经济社会的意义不大。

我比他走得更远,我认为消费性利息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存在生产性利息,借贷有机会成本,所以不能白借。

如果照你所说,“只要有人有未来,就有利率。

”,我想问一下,在漫长的原始社会过程中,利息如何体现?

“不耐”如何影响利率?

特别是在今天,除了“不耐”之外,就没有别的因素影响利率么?

-----OriginalMessage-----

From:

“薛兆丰”

Sent:

Friday,October14,20052:

07AM

你的问题“在漫长的原始社会过程中,利息如何体现?

‘不耐’如何影响利率?

”问得好!

看看读者中有没有人回答吧!

兆丰

-----OriginalMessage-----

From:

陈志武

To:

岑科

Sent:

Friday,October14,20059:

25PM

Subject:

RE:

志武老师,如果可能的话,你能否对以下争论作一个评判

CenKe,

Youarerightinstating:

这是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关于“资本的利息”的论述。

他没有说只有社会进步才有利息,而是说消费性借贷的利息“并不构成需要解释的重大的社会现象”,而生产性利息才是“洞察资本主义(意指经济发展的社会)的结构及其运行的基础。

”熊彼特承认消费性利息——类似你所说的“不耐”利息存在的普遍性,但认为这对研究现实经济社会的意义不大。

我比他走得更远,我认为消费性利息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存在生产性利息,借贷有机会成本,所以不能白借。

Interestratesaredeterminedbyboththeimpatiencelevelandthegrowthopportunitiesoftheeconomy.Ifthereisnogrowthprospect(whetheritisgrowthwithcertaintyorwithuncertainty),thenitisjustimpatiencethatdeterminesinterestrates(i.e.,interest-bearingsecuritiesorcontractsonlyservethepurposeofconsumptionsmoothingovertime).Otherwise,thefollowingdetermineinterestratestogether:

1.impatiencelevel;2.expectedeconomicgrowthrate;3.riskoruncertaintylevelinfutureeconomicgrowth;4.curvatureandotheraspectsoftheutilityfunctionorpreferences.Iamattachinganoldpaperofmineinwhichequation(8)or(11)givesamoreexactequationfordetermininginterestrates(Ihavetoemphasizethatsomepeoplemaysaythisisjustspecifictotheexpectedutilityframework.Butactuallyitdoesnotneedtobesoasasimilarexpressioncanbederivedundermoregeneralutilityspecifications).

Thanksforshowingmeyouremailexchange.

Zhiwu

-----OriginalMessage-----

From:

"ZhaofengXue"

Sent:

Friday,October14,200511:

13AM

Subject:

Re:

兆丰,这是陈志武的评论

我认为他混淆了回报、回报率、利率的关系。

这正是我文章事前就正面指出的。

他是说,增长率越高,会导致利率越高吗?

兆丰

-----OriginalMessage-----

From:

"ZhaofengXue"

Sent:

Saturday,October15,200512:

41AM

很高兴志武教授也参与讨论,你可以征求他同意把他的评论也帖出来,让大家参考。

但一定要征求他同意,不要象上次那样。

从志武教授罗列的好几个利率决定因素来看,他没有想通,没有打通经脉。

因为那些因素好些都是互相重叠的,说完又说。

有些是错的,例如增长率影响利率。

推荐你们都参考费雪《利息利率》第三章“几个常见的谬误”,尤其是其中第4节“幼稚的生产力解释”。

有趣的是,费雪也是耶鲁的教授。

至于你问的那个好问题,是我们博士资格考试常备试题之一,大致意思是说,在禁止收取利率的社会,如何衡量利率的变化?

而alchian也问类似的问题:

在没有货币的社会,如何衡量利率的变化?

这个问题,我不回答你了,你来答。

我在过去有奖问答中也出过这个题目。

如果志武教授同意把他的回应帖出去,那我也请把我的上面评论一并贴出。

兆丰

-----OriginalMessage-----

From:

"岑科"

Sent:

Friday,October14,20052:

22PM

费雪的《利息理论》我没有看过,但从张五常《经济解释》的转述来看,费雪并不认为“不耐”是利息存在的唯一原因,还要加上投资的机会。

以下摘自其中“利息的概念”一节:

“费沙认为利息高于零,是正数,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消费者不耐烦,急于享受,急于消费。

他称之为impatiencetoconsume。

这好比男人遇到自己心爱的女人,急不及待,或一个影迷听到一出好电影上映,要先睹为快也。

为什么一个人会不耐烦而急于享受呢?

费沙的解释是人要先吃才可以生存的。

将来才享受,可能已经一命呜呼,无补于事,还是早点享受为佳也。

要优先享受,我们愿意出一个价,也是价高者得。

这个优先享受之价,就是利息。

是的,利息是一个价,不是物品之价,也不是时间之价,而是提早消费之价,优先享受之价是也。

是的,在落后之邦,民不聊生,生命短促,利息率会比较高。

就是不管通胀或交易费用,穷人愿意付较高的利息,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前路茫茫,来日无多,于是愿意付出较高的早一点享受之价,虽然那享受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费沙的第二个利息高于零的原因,是投资的机会(opportunitytoinvest)。

投资是有回报的。

你将一桶新酿的葡萄酒放在一个山洞内,过了几年,酒味醇了,价值的增加就是回报。

你植树,植后完全不管,树还会自己生长,若干年后,成了木材有市值,是投资的回报。

在物品或资源(resource)缺乏的情况下,利息是提前享用或预先投资的价,跟任何价一样,是在市场竞争下决定的。

这个价是因为时间有先后而起,而物品或资源的现值(p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