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551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三语上册第一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颜宏流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三

(1)班语文教案颜宏流

教学要求: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

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

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

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

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

昌、昂、跤”四个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

读清楚。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

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

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小结:

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

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

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

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 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

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

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

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

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

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

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

”一句的作用。

  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

——“!

”,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

书声)    

(3)、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

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

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

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结合本课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2.金色的蒲公英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三

(1)班语文教案颜宏流

教学要求: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

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

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图片,拿给学生看。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

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观察蒲公英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

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

直接读第三段。

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

着重用书上的语

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

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

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4.讨论:

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

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

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

”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

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5.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

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

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

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

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3.爬天都峰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三

(1)班语文教案颜宏流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

拿不定主意。

奋力:

充分鼓起劲来。

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

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

“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

”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

“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

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

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4.学生分组讨论。

5.全班交流、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

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6.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

“我”怎么爬天都峰的?

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

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

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

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

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一起爬奋力手脚并用终于

老爷爷

教学反思:

  三年级是过渡阶段,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师还应该注重字词的教学。

在揭题环节,我就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写题目中的生字“爬”、“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

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我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

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效率。

比如抓住“笔陡”这个词语进行理解,“发颤”结合语境通过换词进行理解。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和句群,乃至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会给他的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运用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4.槐乡的孩子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三

(1)班语文教案颜宏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熟读自己

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

动的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实物或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

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

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

(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

(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

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

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

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

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

为什么?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

引导小结:

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

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语文园地一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三

(1)班语文教案颜宏流

教学要求: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

  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在背诵中积累。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

言能力。

教学重点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二、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三、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四、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

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交流练笔指导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第三课时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

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

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四课时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

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

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五课时-------第六课时

一、单元测试

二、试卷评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