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394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晋中讲课文稿MicrosoftWord文档

各位同行、朋友上午好!

今天,面对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新朋友老相识,我特别高兴。

咱们电视新闻人工作都非常辛苦,尤其是县级台的同仁们更是少有休息的时候,所以今天大家能抽出时间来到这,我首先感谢晋中台给我提供了一个和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感谢晋中的朋友们。

我到省电视台工作20年了,前十年都是做的《山西新闻联播》节目,近10年来,我基本都是做的对外宣传工作,一直配合中央电视台,为《新闻联播》等重点栏目和新闻频道、国际频道、财经频道采制新闻和提供稿件。

所以今天,我想根据我长期做《山西新闻联播》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体会,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借用工作的便利,我重点介绍一下中央电视台的做法,大家一起分享。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近日在辽宁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的积极进展,在全社会唱响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的主旋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信心,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可以说今年剩下的几个月,我们的宣传一定是以正面宣传为主。

“十八大前”请大家务必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觉悟。

因此,我在这重点谈三个认识:

一:

什么是正面报道?

二:

怎样做好正面典型宣传?

三:

我们合作的空间是什么?

我们电视媒体担负着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

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热情歌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要新闻立台、导向第一、人民至上,不断改革创新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使广播影视宣传更好地赢得群众、赢得人心。

去年,央视进行了以“新闻立台”为宗旨的新一轮新闻改革,提出要“建立正面报道机制”,更好地提升主流媒体的新闻品质。

一、怎么理解“正面报道”?

我们要在宣传中把握好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宣讲成就,既要把成绩讲充分,又要注意把握分寸、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

分析形势,既要充分说明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又要实事求是讲清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展望前景,既要给人信心、给人力量,又要阐明为实现奋斗目标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

对改革发展重大举措、重大政策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报道,一定要符合中央精神,全面准确、科学严谨,防止片面性,避免简单化。

正面报道的内容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

a重大成就宣传b重要典型宣传

c重心工作宣传d重点自选题材(如:

黑龙江最美女老师张丽莉杭州最美司机吴斌托举哥等)

提升正面报道的品质,不是唱廉价的赞歌,不能单方面地讲成绩,而让老百姓听不进去。

所以要把正面报道做出水准,做得有说服力,观众看得进去,更考验我们的功力。

我们需要为此建立一个长效的正面报道机制:

每个时期确立几个系列正面主打新闻;“正面主打新闻的系列策划”,加强策划并定期投放,用“制度化”的建设来保证正面报道“品质化”的追求。

建立正面报道机制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1)一方面要让省委省政府放心、领导满意,另一方面还要做到观众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有影响力和引导力;

(2)一方面要按照中央要求做好新闻的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又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国家重大政策,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确保导向正确;

(3)一方面要利用网络、关注网上舆情,另一方面又要有主流媒体的定性和清醒判断,不被其情绪所传染、不被其言论所左右,对其炒作的伪热点要及时质疑和调查,公布真相。

目前,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已经做了“正面主题报道机制化操作规范”,从提高意识、加强策划、提高水平、突出编排、监控报道质量五大方面,初步建立起了正面主题报道机制框架。

《新闻联播》是全国地方电视台共同参与的、与全国卫视每天同步转播的唯一栏目,是我国电视界历史最长的栏目,是央视新闻节目的“旗舰”和“新闻立台”的标志性栏目。

中国人民大学对这个栏目的最新跟踪研究表明,它目前的现状是:

在权威性上,《新闻联播》仍握有品质和信息源的优势,但在“民生类主题”和“电视化语态”方面有待改进。

去年《新闻联播》做了微调,调整的基本思路是:

遵循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坚持重大性、权威性、贴近性、服务性,显著提升单条新闻的报道质量,提高版面的编排和包装质量,突出电视特色,进一步增强时效性,从而提高《新闻联播》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一共提出了29条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改进、提高规定性报道和自选报道”。

这两类报道,都是正面报道,存在着新闻性不强、语态老化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新闻写作中习惯用形容词和文件语言,习惯下结论,习惯用抽象化、概念化的话语体系,新闻事实不鲜活、不具体、不生动。

重要的改进措施有这样9个方面:

(1)确保重点新闻压缩一般性新闻

把充足的版面留给重点报道,去年春节期间,“新春走基层”就给予了充分的版面空间,有的长达5分钟,现在正在进行中的“走基层”也一样。

不大幅压缩一般性报道,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2)增加民生新闻强化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说百姓身边事,道百姓心里话。

(3)强化服务性。

包括:

提示服务,比如遭遇地震、核泄漏时,为公众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提示。

解读服务,比如重大政策发布时,从群众关切的角度增加“政策解读”的内容。

资讯服务,比如灾害天气等交通影响、生活提示等。

新知类信息,比如文化新创意、科技新发明、体育新视野、时尚新知识等。

(4)深入挖掘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性、深刻性和前瞻性的新闻点。

比如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重大反常现象进行展示、原因分析,并探计对策,为经济发展提前预警。

(5)加大典型宣传力度。

比如郭明义这样的真实人物。

(6)及时跟进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和主张。

比如“抢购碘盐”、“毒香蕉传闻”等突发情况,联播也要及时跟进,回应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关切,传递党和政府对解决问题的明确态度和有力措施。

(7)每周至少播出一个来自基层的感人故事。

(8)更多使用现场报道和同期场,进一步强化电视化表达。

(9)提高时效和质量门槛,改“国内简讯”为“联播快讯”。

强调快讯必须是当天的消息,不用隔日新闻。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通过不断调整,全面提升正面报道品质。

二:

怎样做好正面典型宣传?

我下载了六条片子,一会给大家看一看。

两条是经济报道类的,两条是先进人物的宣传,还有两条是走基层专栏的佳作。

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片子?

首先我们看看新闻联播的构成:

不管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还是《山西新闻联播》,或者是《介休新闻》,节目主要是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主题报道、动态消息和社会新闻几部分。

时政新闻是各级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承担宣传的功能,时政新闻要增强可视性,在这我就不说了。

经济新闻是《山西新闻联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的经济新闻往往还局限于简单的成就报道,数字堆砌等现象还比较严重,浅尝辄止,报道模式僵硬,对经济热点进行分析、对经济现象调查思考的报道还比较少。

我们来看一下中央电视台2011年7月份在《新闻联播》中播出的五集系列报道《年中经济观察》,

我抽出了其中一集:

大家看一下(放片子)经济新闻类的

首先,《年中经济观察》这种经济类的题材,是做了精心提前策划的,围绕重大的、热点的或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经济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多层次报道,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深度。

精心的策划是经济报道做出彩来的前提。

二是,运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经济新闻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尝试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一个新闻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挖掘出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感染力的内容。

三是,经济新闻要增强分析性,带着问题做采访,强化调查分析,使经济新闻有深度、有高度,应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是,做经济新闻,任何经济现象都有具体的表现,都有终端和出口。

通胀、紧缩、汇率变化、利率变化、景气等都有具体的表现形态,我们记者的第一步应该是从报道这些具体的表现开始,或者是从报道最小的公司开始,如创业公司等。

还可以从更小的更直接的方面去做,比如自己家里的事情也可能就是一种体现,汇率、家电业的变化等等的最初感性认识,就从这里来。

要做有心人。

我们看另一条片子,是主题报道类的。

(放片子)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我国荒漠治理世界领先,这是

2012-06-28中央台《新闻联播》的头条。

其特点是:

形式多样,视野开阔,有新闻事件切入,有鲜活生动的案例,采访到位。

现在,中宣部要求在主要媒体如《新闻联播》统一开办“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栏,现在已经开播。

宣传重点我给大家说一下:

1.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

2.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强大指导作用。

3.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的一些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

比如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工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制定“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问题作出的决策部署。

4.大力宣传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比如中央强农惠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三农”投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内需得到有效扩大。

5.大力宣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6.大力宣传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

比如优秀文艺作品大量涌现,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人民精神食粮更加丰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7.大力宣传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和谐社会取得积极成效。

比如教育、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医药卫生事业、保障房建设、社会管理等。

8.大力宣传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相关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得到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投入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9.大力宣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那么,我们各个台都要做这样的主题报道,我认为在选题方面有几个重点;

1、必须是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领域中这几年中最具代表性、最具有报道价值的突出成就和正在进行时的有益探索。

2、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取典型样本进行解剖,以反映这几年的变化。

3、必须有动态事件作新闻由头。

4、必须突出民生色彩,成就的最后落点是改善民生。

5、必须有能够提炼成一句话的核心新闻事实,杜绝工作总结式的“取得积极进展”。

采制方面:

1、必须有新闻现场,记者有机地出现在新闻现场中,新闻现场与阐述主题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2、必须从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典型的人物切入,具备有感染力的细节。

3、必须突出时间的概念,通过前后对比反映成就。

4、必须用生动贴切、有信息量、有故事性的同期采访,坚决抛弃群众采访当符号、官员采访是表态的套路。

5、必须抛弃大段的文字贴画面的成就叙述,要提炼包装得简洁、打眼、振奋人心。

总之,主题报道※要加强策划,使每一轮主题报道都做到定位明确、重点突出、阶段清晰、题文相符、善始善终。

※要增强新闻性,使每一条主题报道都做到有新闻由头、有有效信息、用事实说话。

要在传播信息中实现宣传功能,有效引导舆论。

※要增强贴近性,少点大话套话,多点鲜活语言;少点抽象概括,多点精彩细节;少点直白叙述,多点生动情节;少点原始制作,多点现代包装。

接下来我们看看典型人物的报道

1、作为典型人物,一定是社会优秀成员,党的优秀成员

2、作为典型人物,一定是社会的正面浓缩,一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

看两条片子:

2011年5月25日朝闻天下四川甘孜崩科城的安全守护神

2011年6月15日新闻联播红旗飘飘青海玉树党旗在废墟上飘扬

这两个片子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红旗飘飘”的人物,人物是中宣部指定的,时间非常紧,路也很远,能花在采访拍摄上的时间非常少

所以主题报道的选题如何确定。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定要研判清楚,主题是什么?

这个系列要达到什么目的?

完成什么的任务?

形成什么样的风格、气质?

或者说,一个主题报道的系列,主题词是什么?

就像每年的这个日那个日,每个纪念日都有当年的主题。

只有把这些先想清楚,才能知道选题要什么不要什么,采访用哪种手法,方法论的那个关键点是什么?

他再去拍摄也好,采访也好,他是胸有全局的,不管是同期的追问,还是细节的捕捉,方向会更明确。

所以

第一步找到以前播出的片子

第二步提前预采并形成拍摄思路

第三步用好视频资料。

简单地说:

1条主线(只能有1个)

2-3个起伏

1-2个细节

1段纪实(至少1段)

1-2句“反话”(质疑、意外)

一、1条主线

主线就是尼玛在炉霍县不断普及消防知识,有效地保护了人民财产安全。

不要面面俱到的道理已经说过多次了。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结构。

开头一小段纪实,讲的是尼玛现在的工作状态,就是送消防宣传品。

然后救火,救火不是要突出他英勇,而是为了普及消防知识作铺垫。

因为能救一次不能救一辈子。

为什么要普及,因为消防基础太差,那个以为消防是人名的笑话。

连消防都没听说过,普及有多难,来看尼玛如何不辞辛苦,尤其是雪地上放血的现场。

动力是什么?

感恩的心态。

完了。

很简单很清楚。

而且环环相扣,没有一个层次是旁出一枝。

那个玉树的片子,也很简单,玉树一年多了,那么多党员,而且要求也是做党员群体。

但是最后的片子里其实就是放大了一个人,才哇。

他第一个插党旗,他为什么插党旗,他做了什么,他起到了什么作用,说到作用的时候,又加了一个配角,就是那个新入党的尕玛昂文,他为什么要入党,他建立了什么目标,他一个人就是所有新党员的代表。

才哇和尕玛昂文两个人就是玉树所有党员的代表。

二、3个起伏

三、1-2个细节

这个话题特别要强调的是数目。

1-2个,记得住的细节,其中放大一个,配合一个。

不用多,也不能多。

如果五分钟的片子能说上4、5个细节,那我相信一个都记不住,也就是说一个细节都建立不起来。

当地人以为“消防”是个人,就是一个细节,拿树枝扎脚那也是个细节。

才哇插红旗就是个细节,还有省委书记强卫落泪那段也是个细节,一个能够建立鲜活感受的细节一定是需要篇幅来放大的,而且前面要有铺垫,后面还要有强化。

一个特别好的细节甚至值得整篇报道都回绕它来进行。

我听中央台记者讲过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哈尔滨瞒报矿难的片子,记者王跃军抓的细节,矿上的人说浴室早就不用了,可是跃军现场就指出毛巾还是湿的,身份证还在。

特别好,既是细节更是证据。

而且这个段落他是现场抓,现场伸手去摸毛巾,现场问,特别有力,如果是用正文,再插画面就差远了,这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很牛的记者,

大公报重视对细节的描写也是一个传统。

在2005年4月29日的下午3点,胡锦涛和连战在人民大会堂见面。

胡锦涛站在红地毯上等着连战过来后同他握手,世界各大媒体都报道了国共两党在时隔56年后又一次握手,但是谁能说出握手的时间?

大公报做到了。

大公报是这样报道的:

五十六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红地毯上又一次握手,握手时间26秒。

没有任何一个报纸写出握手的时间。

这个细节被大公报捉住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1986年采访邓小平时,中间录像带用完了要更换,他请邓小平先休息一下。

邓小平很礼貌地问可以抽烟吗?

他说当然可以。

华莱士看见邓小平抽的是那种中央领导人抽的特殊的香烟叫熊猫牌,他问可以给我一支吗?

邓小平就给他一支,华莱士看着看着看出问题来了,他把这支烟掰断了,发现过滤嘴的长度超过烟丝的长度,他的摄像师很机敏,把这个镜头也拍上了。

邓小平笑着说他们为了对付我,让我少抽烟,专门特制的这种香烟。

这样我们才知道中央领导人抽的香烟是特制的。

国内这么多报道都没有报过这个,这么好的花絮却让华莱士发现了,后来我们很多报纸也都报了。

英国的泰晤士报总编辑每当召见新来的记者时,都要问他到总编办公室来共爬了多少级楼梯,答不上来的要下楼重新走过。

这种注意培养记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猎取细节的本领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四、一段纪实

这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真诚的办法,只要做了,就能有收获。

关于走基层的报道看两条片子(放片子)

《皮里村日记》的报道,选题怎么来的?

就是何盈在新疆采访时,听到一个小村子里人说的一句话:

“我们这里上学还不算艰苦,还有比我们更艰苦的呢!

”就顺着这一句话,何盈带领他们那个小团队,步行三天,走了200多公里,一直走到我们国家和塔克斯坦交界的边境线上,我们的记者如果再走走就出境了,连县里的人都很少去,村里人说,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来中央的记者。

如果记者不是有心人,如果记者不肯吃那么大的苦,深入那么偏远的现场,哪来皮里村这样的报道?

中央推出“走转改”、要求记者要接地气,抓活鱼。

实际强调的也是记者深入现场的能力。

一个点少则蹲十几天,多则蹲一个月。

说明什么?

好新闻不会凭空而来,不下功夫,不动脑子,就不会有好的收获。

记者扎扎实实融入到百姓生活中去,认清媒体责任,提高了报道水平。

对沉下心、踏踏实实做事的工作态度的表达。

这正是我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理解——去掉浮躁,做老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真新闻,做出有品质的新闻。

——“最烦人”交警杨华民采访

一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代纪玲路过老杨执勤的花园路农业路口,看到他认真的给行人开罚单,20块钱,还一通讲道理,我觉得挺奇怪,这样一次偶遇,让我对杨华民这个名字有了初步印象-----一个给行人开罚单的交警。

决定拍摄老杨,并且要放在走基层里播出,没开拍之前,我查阅了杨华民的相关报道,并且连续三天到他的岗上去观察,我发现了两个特别之处,第一:

特别帅,只要老杨往路口中间一站,身姿挺拔、手势标准,透着一种精气神儿。

看他指挥是一种享受。

第二,特别啰嗦,脚不停,嘴不停。

管你是不是听见、是不是接受,我必须得说。

这是现实中的他。

在网上,杨华民的实名微博粉丝不算多,一万出头,但似乎很有影响力。

除了路况信息,他的一句话,就可以让粉丝变成行动,经常可以看到“杨哥辛苦”“杨叔好样的”,我特别好奇,这样一个烦人较真的人,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敬佩喜欢甚至崇拜他?

带着问题和质疑我开始正式走近杨华民。

老杨在当地小有名气,经常接受各种采访,按说对着镜头应该没有障碍,但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

首先这是央视采访,从市局到支队到老杨个人都有一种兴奋,同时也有一种莫名的戒备,这可是中央台采访的,一定要说好,表现好。

于是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不对着镜头什么话都没问题,一旦对着镜头,那层玻璃就成了障碍。

如何去掉这层障碍?

实现从走近到走进?

于是,真正的走进从从踏踏实实跟着老杨站岗开始,早上七点上岗我们提前赶到,晚上夜查到十一点,我们坚持到收工,他在岗我们在岗,他吃饭我们吃饭,他吃地摊我们吃地摊,不做任何安排,不做任何设计,就是真实的记录。

拍摄的时候,正值季节交替,冰雹、大风、下雨、烈日我们都和老杨一起站在路口。

真正触动他是在一个雨天。

因为没有提前准备雨鞋,执勤换班时,老杨的手套、袜子、鞋垫都可以拧出水来了,在临时休息室里,老杨试图用电暖气把它们烤干,因为一个小时后,他还要站高峰岗。

我和他聊着天,一边很自然地帮着他翻鞋垫和袜子,老杨说:

一个中央台女记者,一个记者站站长,帮他烤鞋垫,说实话他自己都嫌味道不好闻。

就是这一个细节,让老杨觉得我们是真正关心他的人,什么话都可以说。

其实,事后我想起这个场景,并无特殊之意,每天和他一起执勤,自然体味到他的辛苦,雨天,设身处地的想,自然希望脚下能穿一双干鞋子,这样的一伸手也就顺其自然了。

我们常常埋怨没有遇到好的采访对象,说他在镜头前紧张,不自然,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自己应该先问问自己,你自然了吗?

如果记者始终处于一种我要采访的状态,就只能呈现出采访态,而非交流态、原生态。

这时候,我也才渐渐明白蹲点日记中时间量的涵义,没有一个量的积累,不可能有交心的状态,不可能敞开心扉。

“最烦人”交警的故事,有报纸把节目文稿一字不差地刊登出来,网络、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也迅速聚焦,在当地形成了一个热点。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通过秘书长给记者站打电话:

这个节目做得很好,动了脑筋和心思。

宣传部长、副省长等省内主要领导对这个节目做出批示,感谢央视推出鲜活、可爱可敬的普通劳动者形象。

节目播出后,老杨的粉丝很多都粉代纪玲。

三:

关于合作:

1、提升正面报道品质与地方利益一致

从联播的核心竞争力来说,应当是“权威性、重大性、推动力、影响力”。

地方性、区域性的重大地方政经动向,经济民生领域里的创新突破、有益探索应当给予更加充分的版面。

兄弟台从基层发掘的新实践、新做法,应当进入联播视野,来帮助社会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这些鲜活的尝试、苗头、故事在基层,“走基层”也不光是访贫问苦,不光该走老少边穷,“走基层”是个方法论,应该是个常态,在中国当下矛盾突发期,在经济社会领域中地方性、局域性的重要突破、经验与尝试,更应当是联播的重头戏,这才是联播的核心价值,重大性、推动力与影响力所在。

再者,中国已整体迈入小康社会,基层的新实践、新作为,应该成为联播的重点、亮点。

这类报道,地方台有原始的冲动,会不遗余力地发现、挖掘。

这样的新闻一旦被联播采用,地方台才有真正的成就感,比起跑指标、打招呼,这不是凭关系而是以质取胜。

当然,这样的报道现在特别要注意事实的真实、采访的扎实,记者、编辑要真懂行、真有眼光,从大局、时机的把握到细节的抓取、拿捏心中有数。

2、反映群众关切

GOGO小萨

一只被广大网友称呼为“励志狗”的流浪狗“小萨”,连续两天在新闻频道多档栏目中滚动播发,成为各栏目追捧的热点。

“一支沿着川藏线向拉萨骑行的骑友小分队,在途经雅安时偶遇了一只流浪小狗,正是这偶然间的缘分,使得这只小狗执着的跟随骑友队伍,一路相伴奔跑着向拉萨进发。

”正是这样一条本不起眼的线索,引发了值班主编们的讨论热潮,并最终由一条线索,变成一条约题。

很快“【西藏】奔跑一千多公里“GOGO小萨”到拉萨”的报道在频道新鲜出炉,一路上骑友用数码设备记录的小萨奔跑轨迹,再加上记者生动朴实的叙事风格,使这条报道成为当天频道的收视高点。

之后继续关注“小萨”的最新动向,并采制了后续报道“【西藏】GOGO小萨做体检预计下周‘回家’”,再度成为频道的亮点。

3:

线索合作:

“走基层”目前就在大力提倡与地方台进行线索合作,通过地方台广撒网,海选好线索,《走基层》是新闻频道长期的报道任务,至少要延续到十八大前;从另一个层面讲,走基层是一种方法论,是中央电视台“新闻立台”的重要抓手,我们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发展创新。

兄弟台有很多最鲜活的基层选题,尤其是在你们下面的台手中,更是有大量的接地气、贴地飞的草根新闻、百姓话题,希望能都提供过来,我们共同把《走基层》节目办好。

4:

“央视突发事件公众短信平台”内部启用

“央视突发事件公众短信平台——106981230123”为全国覆盖,全网覆盖的公众短信接收平台。

目前,平台基本搭建完成。

为了保证平台的平稳运行,面向记者站、全国省台、城市台、县级台、消防、边防通讯员等公布,可以报送新闻线索,尤其是突发新闻线索,近段时间请重点关注各地汛情。

短信发送方式:

编辑信息,发送到“106981230123”,信息中包括时间、地点、事件。

我们将对您发送的信息进行及时回复。

“央视突发事件公众短信平台——106981230123”自6月13日内部启用以来,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