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286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开课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开课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开课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开课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笔记.docx

《公开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笔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笔记.docx

公开课笔记

吉林大学公开课:

中国传统处世智慧概说

第一课:

中、和。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曹雪芹)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妇朋友。

(五伦)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张》

4.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5.才不可露尽,财不可散尽,力不可耗尽。

6.孔子五德:

温良恭俭让。

7.五美: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第二课:

宽·恕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北京师范大学公开课:

《史记》人物形象

1.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刘鹗: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

鲁迅: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李斯:

仓鼠哲学。

4.秦王车驾路过,项羽道:

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道:

5.悲剧命运是自由意志唯一的同路人。

6.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7.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郑板桥《悲项羽诗》

8.弥勒佛: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9.智者四言:

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把自己当成自己。

中央名族大学《人人美学》

题都城南庄

朝代:

唐代

作者: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2.对于桃花的盛开:

科学的态度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商业的态度是一种厉害的盘算;审美的态度是一种心灵的了悟。

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4.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5.人生境界真善美——真的世界引导我们求知,生活因为有了真才明亮;善的世界引导我们向善,生活因为有了向善才温暖;美的世界安顿我们生命,生活因为有了美才永恒。

6.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只有艺术才是永恒的。

7.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英国诗人济慈

8.破坏了真,背弃了善,美也就离你而去。

9.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0.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1.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的赞颂。

12.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知足常乐,韬光养晦。

13.日月交辉,儒道互补。

——中国智慧

14.儒家和道家的相互补充就像太阳和月亮交替运行。

乾坤一体,阴阳互摄。

刚柔相济,虚实相生。

儒家风骨和道家气象,入世和出世,有为和无为,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慷慨悲歌和愤世嫉俗,身在江湖和心存魏阙,宛若灿烂心空,既空灵又充实。

15.喜剧的笑是尖刻的讽刺,是轻蔑的嘲弄,是犀利的揭露,是火辣的抨击,也是轻松的化解和善意的警醒。

16.喜剧的笑源于紧张的期待归于消失,另类的回答,出其不意。

——康德

17.喜剧的笑还源于机械、僵硬、教条的反应。

例如军人端盘子,突然命令立正,盘子被扔,全部摔碎了。

18.喜剧的审美价值在于机智和幽默,喜剧给我们的美感就是笑,成功的喜剧让你在机智和幽默,积极的开怀大笑中领略人生。

19.中国俗话:

笑一笑,十年少。

西方俗话:

一个丑角进城,赛过十个医生。

 

南京大学公开课: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第一讲:

文化类型与中国文明的形态

1.两大文明:

一、农业文明,社会学意义上叫做乡土社会,在文化形态上称为农耕文明。

二、工业文明。

市民社会或者现代化、工业化和市场化。

2.农业文明的本质特点:

1、人对自然的亲近感2、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且存在着敬畏感3、人的生活节奏及其生活方式随着自然的节奏和速度而变化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的自身和自然的关系。

3.工业文明的特征:

1、人远离了自然,活在人造的小环境中;人的大多数生活资料来自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

2、人在不断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甚至是破坏自然,让自然向人低头;人不在依赖于自然。

3、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

4、人的智慧在于发明创造,让自然中本没有的东西,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

4.中国人在文明进程中的心态:

:

中国自从晚清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1840年)真正的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

晚清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办实业,继而学习西方政治与社会制度,最后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思想。

整个过程体现了对落后于挨打的焦虑、赶超的急迫心情一级洗刷屈辱的决心。

(主题:

落后就要挨打)迅速的工业化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

过于追赶,过于强调速度,由于这种变化给现代的中国人在心理上造成了一些问题。

5.中国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问题:

农村的空巢化。

农业土地的侵占与侵蚀。

生活环境的污染(土地,水源、空气的污染)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

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个人偏好发生深刻的改变。

6.认识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几种途经:

一、人文取向:

通过哲学的、伦理的、历史的。

2、国民性的研究,国民性的批判,代表人物:

鲁迅,80年代有回潮,及文化热,台湾人为代表,《丑陋的中国人》二、国学取向典籍解读与诠释价值导向与思想探讨及混淆了思想领域和心理和行为的差异。

三、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汉学与史学的研究:

西方人对敦煌文化典籍的研究人类学的比较:

西方人与东方人社会科学的地域性研究:

方法不变,对象改变,通过调查取得。

四、本土化的研究。

上世纪三十年代兴起中国化,让西方的社会科学与中国国实际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

 

第三课:

中国传统社会的构成要素(上)

中国传统社会的构成要素(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要素一:

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一)对大自然的依赖、敬畏与感恩。

(二)土地是不能移动的,安土重迁。

(三)农业灌溉所养成的节俭与储蓄的心理,以备不测的心理,(四)地缘观的形成:

对熟人,方言、老乡有天然的亲切感。

现在的社会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后,地缘观破坏了。

要素二:

小农经济中国最主要的合作关系是亲情关系,到了商品经济最难合作的关系是伙伴关系。

(一)劳动使家庭成员自然组合,家庭是中国人合作的基本单位。

(二)生存、生活、生产、生育融为一体。

(三)生产与生活的一体化导致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经济基础。

(四)为自己、自私自利、实用性等成为生活中基本心态。

要素三:

家乡共同体。

(一)家作为生存、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单位,几乎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唯一归宿。

家乡随之成为最能激起中国人情怀的地方。

中国人生活的一切归宿都在家上。

而这个“家”的概念可大可小,可以视为各种形式的团体。

要素三:

家庭生活的唯一性和重要性,导致了家庭功能的全方位扩张。

1、中国人必须以结婚组建家庭来开始你的生活,几乎没有其它可能。

2、家的扩张导致了社会无法建立,人们也不寻求社会秩序,而是以家庭秩序代替社会秩序。

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以家的形式而存在的团体,如老乡会,商会,哥老会等。

在古代中国不强调社会分工,如孔子曰:

君子不器。

4、社会边界不清,专业、分工不显著,思维的综合性增强。

5、中国人的伦理道德的作用比法律更有效。

在中国这样一个一家为单位社会中,伦理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要素四:

官僚体制1、早期的中国采用的分封制、血缘制、宗法制,秦后采用郡县制。

2、选拔制、推举制,一家为单位推举、选拔。

但受到了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干扰,后来形成了科举制。

科举考试对中国人的意义:

1、中国的权贵不是来自遗传而是来自社会的各种通道,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行业,2、使读书在中国变得十分有意义,所以中国人的读书是为了改变个人乃至家族的命运,读书具有工具性,3、形成了生子的意义。

因为在古代的中国儿子才去读书,女子不读书,生了儿子才有机会通过读书去改变家族的命运,所以中国人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要素五: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家和社会中建立了秩序。

小家稳定了社会就稳定了;儒家确定了五伦思想,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

五轮关系中有四伦不对等,只有不对等关系才能有稳定的秩序,等级不对等关系,所以,中国社会是靠权威建立起来的,权威是靠先天性权威和后天性权威而建立起权威性来,传统中国社会先天性权威占有先机,现代中国社会受西方影响,是后天性权威占有先机。

 

农业文明关于天、地、人的架构

敬天思想导致:

1.中国人的婚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用缘分来体现的。

在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机会是很少的。

2.相识之后能过成什么样的生活,他们认为不是跟两个人的努力有关,而是跟缘分有关。

就这个观点来分析,中国古代婚姻偏重于缘分。

3.爱不爱并不是多么重要。

4.爱情式的婚姻无形中给婚姻带来了更多的感受幸福。

但是也带来了苦恼,带来了不稳定。

5.对中国人来说,是先结婚后恋爱,也就是日久生情。

中国人在婚姻生活中比较倾向于“稳定”。

爱情的婚姻质量比较高。

重缘分的婚姻比较稳定,但也有可能分开的,那就是缘分已尽。

6.相识之后能过成什么样的生活,他们认为不是跟两个人的努力有关,而是跟缘分有关。

就这个观点来分析,中国古代婚姻偏重于缘分。

敬地思想导致:

7.家》族》宗》。

中国人的根基在血缘及地缘关系上。

表现在家乡美。

也就是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地缘关系。

第六课中西社会关系格局的比较

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用于比较中西不同社会关系的两个经典概念。

团体格局代表了西方的社会关系结构,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个体的行为靠组织中的契约来约束。

而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使得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更看重关系的亲疏远近,关系的亲疏远近却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伸缩性,这使得中国人很难区分出公和私的明确界限,从而出现公私不分、假公济私、自我中心和没有组织性的特征,这也是人情、面子和关系仍然能够在当今中国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第七课关系的四种向度与比较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决定了中国人的人际交往模式在时空特征上表现出了长久性和无选择性之固定型关系。

关系的长久性造成了中国人做人原则的长时效性,如“来日方长”“日久见人心”等;而交往的无选择性使得空间上的交往对象具有封闭性,进而使交往中的理性受到限制,感情因素获得增长。

由此,礼尚往来和“人情”成为中国人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

中国人人际交往在时空维度上看似矛盾,其实开放性和封闭性的有机结合,恰恰是中国人关系的发生、发展、持续、包容、转换、排斥、结盟等的动力所在。

朋友过渡到感情型交往,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强烈的人情关系。

第八课中国人的关系运作

一、中国人关系运作的特点1、捆绑性纽带固定的非自由选择情理并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称性同学朋友同志中国强调非对称性,师兄师姐等2、在不对称关系中建立秩序。

3、空间上的同一性一再强化同乡同学。

关系同域化

二、中国人的人情观念:

人情中国人的社会交换。

A、工具性与感情性的互相包含帮助与感情互相证明互相体现互补:

中国社会不强调人的个体性、个体化。

西方提倡个体化,经济人利益最大化。

中国捆绑化,维持维护关系偏向人情维护关系则会

B、维持关系比利益最大化更重要捆绑使关系更加牢固

C、欠是维持关系长久的基本原则报大于施交换过程中是存在一直对称性

D、报的观念及其行为取代了一般性互惠

3、共同体中的两类关系交换是指两个不同性质之间的物的交换,能激发人们去追求工具性异质性交换1、工具性2、理性3、利益性同质性交换在于感情的培养投桃报李四、人情关系的递增A、感恩戴德恩:

价值的无限性情义无价雪中送炭B人情投资当别人已经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时进行人情投资价值工具理性比较强C、礼尚往来一种品德礼貌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