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
2019高考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之三、比较类选择题
(解析版)
【题型特点】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
【解题技巧】
(1)三步法。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
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坚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高考真题】
1.(2018·海南卷,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
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
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
【解析】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项错误;1959年越南战争,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B项错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时期的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共关注“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停战主要是中朝和美国的事情,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8年江苏卷,17)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
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
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
【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经典力学体系诞生,与材料中“1927年”不符,故A项错误;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与材料中“物理学家”“通过光来观测电子”不符,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的出现是19世纪后期,与材料中“1927年”“通过光来观测电子”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初量子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材料中“1927年”“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7北京卷,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
二者都有( )
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
【解析】雅典文明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实行民主政治,不是皇帝制,故A项错误;雅典实行民主,设陪审法庭,罗马重视法律,有司法陪审,故B项正确;罗马有完备的法典,而雅典没有,故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制的内容,罗马没有,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7北京卷,23)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
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
A.华盛顿B.孙中山C.凯末尔D.甘地
【解析】华盛顿领导了北美的独立战争,采取了暴力革命行为,与题目中的“非暴力”不符,故A项正确;孙中山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类似,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7·海南卷,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
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7·江苏卷,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
“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与“亚洲及世界各地”不符,故A项错误。
日内瓦会议涉及的印度支那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涉及的是中国与苏联签定的条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B
7.(2017·江苏卷,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
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解析】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脱离常规建筑风格,属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故B项正确;《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6全国Ⅱ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解析】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最重要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因此选择D。
C错在排除上,不应该是排除而是避免垄断。
B选项是九品中正和察举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
A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D
9.(2016全国Ⅲ卷,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析】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技术,故C项错误;“‘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到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10.(2016上海卷,32)根据右侧《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国特点的是( )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B.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
C.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D.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不是“松散的联盟”,故A项错误;德意志有选举产生的议会行使立法权,保留世袭的君主,实现君主立宪制,因此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最能反映其特点,故B项是最佳选项;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但还存在秘密选举,不够全面,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反映出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没有反映出议会的产生方式及地位,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B项3分,C、D项1分,A项0分
11.(2016天津卷,1)司马迁说: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解析】题干司马迁的观点是以史为鉴,但不能完全效仿,应以实际情况为准,但没有提及历史可以重演,故A项错误;司马迁主张“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也就是以史为鉴,故B项错误;司马迁主张“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也就是还是要学习古人,故C项错误;司马迁说: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意思是说应该以史为鉴,但也不能照搬历史经验,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6海南卷,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
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解析】推广铁农具导致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东晋”等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在魏晋、唐朝后期官府组织官府组织的屯田主要表现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大量土地荒芜,与“江南”不相符,故B项错误;东晋,唐朝后期至五代都是战乱频繁的时期,统治者不会用减税这种方法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江南的开发与历史上魏晋时期,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
13.(2016海南卷,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和福建省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B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十四大确定的,于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与1979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14.(2015全国Ⅰ卷,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中,通过1935年《社会保险法》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故A项错误;1935年《社会保险法》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故C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故D项错误。
【答案】B
15.(2015安徽卷,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
“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
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
”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
A.史学即史料学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解析】史料学只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史学即史料学”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侧重从历史研究的价值功用方面表达,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个体差异,正是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才构成历史的精髓,历史学研究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并进而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故C项正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强调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当世,这与材料所述主旨不合,故D项错误。
【答案】C
16.(2015北京卷,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解析】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国与革命党人变革发饰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与西方文明对接,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变革发饰,以推翻清政府统治,革命党人变革发饰,以“除满清之藩篱”,反满革命,二者都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并未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变革发饰并不是为了表明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答案】B
17.(2015北京卷,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
“敌人说:
‘广东共产’,我们说:
‘请看事实’……敌人说:
‘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
‘请看事实’。
敌人说:
‘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
‘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D项错误。
【答案】B
18.(2016海南卷,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出,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
【高考模拟】
1.(2017·沈阳质检)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
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 )
A.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
B.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
C.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
D.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
解析:
根据题意,在东汉和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班固和胡适对儒家思想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认识,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属于王朝更替,故B项错误;C项的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题目中描述的是东汉和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对儒家思想不同的认识,故D项错误。
答案:
A
2.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两者都( )
A.冲击了传统教育B.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受外来文化影响D.再现孔子思想精髓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两者的著述目的都不是针对传统教育,故A项错误;康有为编写的《孔子改制考》则因触及封建统治思想基础而很快遭到清政府的查封,故B项错误;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明显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而以《孔子改制考》为代表的康梁维新思想则明显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篡改了孔子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C
3.有学者认为,希腊哲学家和演说家构建的民主与法制理念在罗马能够被轻易接受。
这反映了古希腊与古罗马( )
A.有相同的政治理念B.两国国情基本相同
C.有类似的经济生活D.都尊重公民的权利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哲学家和演说家重视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公民的民主权利,这些理念正是罗马法要规范的内容,即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尊重公民的权利,故D项正确。
答案:
D
4.TheBeatles即披头士,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奏“离调”,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
下列与这一风格吻合的作品是( )
A.《离骚》B.《西风颂》
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
解析:
“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体现了现代主义音乐的特点。
《离骚》和《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风格,《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风格,故D项正确。
答案:
D
5.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尽管“完美”的竞争是不存在的,但竞争的优势不取决于它的“完美”,甚至是相对不完美的市场所产生的结果也要比任何所知的替代物要好。
下列措施与之相吻合的是( )
A.加强金融管制B.增加民众福利
C.减少财政支出D.扩充国有企业
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哈耶克倡导的是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而反对政府过多的宏观调控,故A项错误;增加民众福利,同样属于政府对社会分配领域的宏观调控,故B项错误;减少财政支出属于政府放松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这与哈耶克所倡导的自由主义理念相吻合,故C项正确;扩充国有企业属于政府以政权力量直接投身经济运行,是一种对经济运行的最高程度的宏观调控,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8届高三·长春六校联考)冯友兰讲:
“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钱穆说: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
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
解析:
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太平天国的成功是历史“倒退”和“失败”,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平天国运动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能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中国的社会经济不能体现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空想性并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列强的镇压是外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故D项错误。
答案:
A
7.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二者都( )
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
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影响
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
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
解析:
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8.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省”,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
A.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
C.重视教育D.人性本善
解析:
孔子主张“仁者不忧”,即有仁德的人不会因为心虚而忧虑;朱熹主张“居敬察省”,即对任何义理郑重其事,经常进行自省。
两者都强调德性修养,锤炼品德,故B项正确。
答案:
B
9.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
明清这两种分封( )
A.背景相同 B.目的相同
C.对象不同D.内容相同
解析:
明代分封吸取元代地方割据势力给朝廷造成威胁的教训;清代分封避免外臣掌权,皇帝失权,保证皇族对其他家族的巨大优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明清两朝统治者分封皇子,根本目的都意在维系、巩固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分封对象均为皇子,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明朝皇子须离开皇城“不临民,不治事”、清代皇子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两者分封内容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
解析:
张载的理想在于为天地、生民、万世等,顾炎武为天下呼吁,这都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故选A项。
答案:
A
11.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革命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革命重心主要在南方
C.工农群众积极参加革命
D.在南京建立革命政权
解析:
从第一幅图中的“武昌”可知是辛亥革命,第二幅图的“国民政府”和“吴佩孚”可知是国民大革命,从图片可知,两次革命斗争的主要活动地区都是在南方,故选B项。
答案:
B
12.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都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战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B.分别由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
C.都是国共合作的经典战例
D.都是华北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解析: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A项。
答案:
A
13.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
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 )
A.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
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解析:
日内瓦会议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万隆会议是亚非国际会议,这两个会议都体现了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努力和交流。
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故选A项。
答案:
A
1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