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045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

《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中基测 国文科 考前五分钟.docx

国中基测国文科考前五分钟

國中基測國文科考前五分鐘

周 詳老師 提供

  本考前五分鐘之內容針對易考之重點分為六大部份:

  

(1)字形、音、義的比較

  

(2)詞性:

同義、反義、偏義複詞、聯

詞、詞性分析

  (3)書信、柬帖重點

  (4)修辭重點:

轉化、映襯、對偶、譬喻

  (5)句型判別

  (6)韻文知識

  老師認為洩題不可能,但命中卻辦得到,只要各位同學堅持到底,就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最後五分鐘也可以是關鍵。

祝大家

金 榜 題 名

周 詳 老師

※字形、音、義的比較

一、同字異音

 1.「禁」不起:

ㄐㄧㄣ/「禁」止:

ㄐㄧㄣˋ

 2.「養」育:

ㄧㄤˇ/奉「養」:

ㄧㄤˋ

 3.「傳」道:

ㄔㄨㄢˊ/「傳」記:

ㄓㄨㄢˋ

 4.「稱」讚:

ㄔㄥ/「稱」職:

ㄔㄥˋ

 5.「藉」口:

ㄐㄧㄝˋ/聲名狼「藉」:

ㄐㄧˊ

 6.「暈」船:

ㄩㄣ/月「暈」:

ㄩㄣˋ

 7.「悶」熱:

ㄇㄣ/解「悶」:

ㄇㄣˋ

 8.「比」較:

ㄅㄧˇ/「比」肩:

ㄅㄧˋ

 9.神「祇」:

ㄑㄧˊ/「祇」是:

ㄓˇ

10.倔「強」:

ㄐㄧㄤˋ/勉「強」:

ㄑㄧㄤˇ

11.「暴」君:

ㄅㄠˋ/「暴」露:

ㄆㄨˋ

12.「畜」牧:

ㄒㄩˋ/牲「畜」:

ㄔㄨˋ

13.「冠」軍:

ㄍㄨㄢˋ/皇「冠」:

ㄍㄨㄢ

14.唱「和」:

ㄏㄜˋ/攪「和」:

ㄏㄨㄛˋ

15.「勞」軍:

ㄌㄠˋ/辛「勞」:

ㄌㄠˊ

16.士「卒」:

ㄗㄨˊ/倉「卒」:

ㄘㄨˋ

17.「勝」利:

ㄕㄥˋ/「勝」任:

ㄕㄥ

18.嘮「叨」:

ㄉㄠ/「叨」擾:

ㄊㄠ

19.「否」認:

ㄈㄡˇ/「否」極泰來:

ㄆㄧˇ

20.「吐」痰:

ㄊㄨˇ/嘔「吐」:

ㄊㄨˋ

二、同音異字(錯別字訂正)

 1.收「穫」/「獲」得:

ㄏㄨㄛˋ

 2.交「代」/等「待」:

ㄉㄞˋ

 3.「袒」護/「坦」白:

ㄊㄢˇ

 4.「燦」爛/璀「璨」:

ㄘㄢˋ

 5.年「輕」/「青」年:

ㄑㄧㄥ

 6.切「磋」/「蹉」跎:

ㄘㄨㄛ

 7.「貿」然/「冒」昧:

ㄇㄠˋ

 8.寒「暄」/「喧」嘩:

ㄒㄩㄢ

 9.「克」服/「刻」苦:

ㄎㄜˋ

10.「娛」樂/「愉」快:

ㄩˊ

11.和「諧」/「協」力:

ㄒㄧㄝˊ

12.「摩」擦/「磨」鍊:

ㄇㄛˊ

13.忙「碌」/奉「祿」:

ㄌㄨˋ

14.報「答」/「達」觀:

ㄉㄚˊ

15.「摧」殘/「催」促:

ㄘㄨㄟ

16.背「叛」/「判」刑:

ㄆㄢˋ

17.取「締」/真「諦」:

ㄉㄧˋ

18.「堅」定/「艱」難:

ㄐㄧㄢ

19.「儘」管/「僅」有:

ㄐㄧㄣˇ

20.安「詳」/「祥」和:

ㄒㄧㄤˊ

三、形近字音(字形辨正)

 1.剛「愎」:

ㄅㄧˋ/回「復」:

ㄈㄨˋ

 2.「徒」步:

ㄊㄨˊ/遷「徙」:

ㄒㄧˇ

 3.針「灸」:

ㄐㄧㄡˇ/「炙」熱:

ㄓˋ

 4.疆「場」:

ㄧˋ/農「場」:

ㄔㄤˇ

 5.「肄」業:

ㄧˋ/放「肆」:

ㄙˋ

 6.「杳」然:

ㄧㄠˇ/雜「沓」:

ㄊㄚˋ

 7.「誹」謗:

ㄈㄟˇ/「緋」聞:

ㄈㄟ

 8.「崇」高:

ㄔㄨㄥˊ/作「祟」:

ㄙㄨㄟˋ

 9.「撫」養:

ㄈㄨˇ/「嫵」媚:

ㄨˇ

10.「惹」事:

ㄖㄜˇ/應「諾」:

ㄋㄨㄛˋ

11.「纖」細:

ㄒㄧㄢ/「殲」滅:

ㄐㄧㄢ

12同「儕」:

ㄔㄞˊ/肚「臍」:

ㄑㄧˊ

13希「冀」:

ㄐㄧˋ/羽「翼」:

ㄧˋ

14.「咆」哮:

ㄆㄠˊ/冰「雹」:

ㄅㄠˊ

15.「瞌」睡:

ㄎㄜ/「磕」頭:

ㄎㄜ

16.「縝」密:

ㄓㄣˇ/嬌「嗔」:

ㄔㄣ

17.「庇」護:

ㄅㄧˋ/「媲」美:

ㄆㄧˋ

18.阻「撓」:

ㄋㄠˊ/「驍」勇:

ㄒㄧㄠ

19.「椿」萱:

ㄔㄨㄣ/「舂」米:

ㄔㄨㄥ

20.貪「婪」:

ㄌㄢˊ/「梵」音:

ㄈㄢˋ

四、六書判斷

 1.獨體為文(不能分解)

 象形→具體,例:

日、月、子、人、口、心、山、水、…

 指事→抽象,例:

上、下、本、末、刃、…

 2.合體為字(可以分解)

 會意:

形符+形符(有意義的關聯)

    例:

武、信、社、解、祭、男、婦、占、牧、…

 形聲:

形符+聲符(有聲音的關聯)

    例:

鰻、傳、酒、話、軒、牲、雞、忠、圃、聞、辯、…

注意:

(1)歷來多考象形及形聲。

   

(2)判斷時先依該字字形可否拆解。

   (3)判斷形聲時,凡同音、雙聲、疊韻皆可,必要時用閩南語唸看看。

※詞性:

同義、反義、偏義複詞、聯

詞、詞性分析

一、一字多義

  ㄏㄤˊ:

名詞,店鋪;列。

例:

鐘錶「行」。

  ㄏㄤˋ:

形容詞,剛強的樣子。

例:

「行」行鄙夫志。

 1.行 ㄒㄧㄥˋ:

名詞,品德。

例:

百「行」孝為先。

  ㄒㄧㄥˊ:

動詞,動作;執行;行走;出巡。

       例:

執「行」警員的勤務-做

         正在修「行」-執行

         上「行」出中渭橋-出巡

         三人「行」-行走

       副詞,又。

例:

「行」拂亂其所為。

  ㄨㄟˋ:

介詞,因;被;替。

      例:

項「為」之強-因

 2.為       二蟲盡「為」所吞-被

        「為」大眾謀幸福-替

  ㄨㄟˊ:

繫詞,當作;是。

      例:

以叢草「為」林-當作

        士「為」四民之末-是

      動詞,有;堆積

      例:

「為」人者五-有

        譬如「為」山-堆積

      助詞:

乎;無義。

      例:

何以天下國家「為」?

-乎

        奕之「為」數-助詞無義

  介詞:

到、向、在、從、對於、被、比

  例:

至「於」犬馬-到

 3.於   孟孫問孝「於」我-向

    留蚊「於」素帳中-在

    舜發「於」畎畝之中-從

    (得之「於」人者太多)

    不汲汲「於」富貴-對於

    法不信「於」民也-被

    高「於」農夫一等-比

  動詞:

建造、遮住。

     例:

「蓋」房子的-建造

 4.蓋     「蓋」上秧苗-遮住

  助詞:

原來是、實在是。

     例:

「蓋」大蘇泛赤壁云-原來是(「蓋」-癩蝦蟆也)

       「蓋」因不得已而用之(「蓋」為貴國人民之性命)

  動詞:

往、逼近。

     例:

心之所「向」-往

 5.向      磨刀霍霍「向」豬羊-逼近

  介詞:

朝向。

     例:

便下襄陽「向」洛陽

  副詞:

將近。

     例:

「向」暮的天空

二、一義多字

夙夜匪(非)懈/綑(捆)住手腳/禱(搗)米/菜餚(肴)/啣(銜)觴賦詩/瀏(流)覽/上天的賜予(與)/漫卷(捲)詩書/可愛者甚蕃(繁)/不亦說(悅)乎/夕露沾(霑)我衣聞者為沾襟(衿)/屬(囑)之延尉/一暴(曝)十寒/為(謂)是其智/弗(不)若與(歟)/婉(宛)轉/新竹壓簷(檐)/螢入幃(帷)/口啗(啖)芻豆/爺孃(娘)/理紅妝(

)/冊(策)勳十二轉/衡(橫)於慮/法家拂(弼)士/巷衖(弄)/叔遠甫(父)/俛(俯)而讀/亡(無)以應沒(歿)世/出則弟(悌)/修身見(現)於世/亢(抗)懷千古/制(製)器利用/貪得無厭(饜)/告誡(戒)/徬(彷)徨/悉聽而(爾)歸/蟬則千轉(囀)不窮/用舍(捨)失宜/蹧(糟)蹋/民安所錯(措)其手足/詘(屈)右臂

三、聯

詞(衍聲複詞)

 定義:

(1)兩個字合成一個詞,表示一個意義。

(2)兩字拆開或個別字音無義,或沒有從屬這個詞的意義。

    例:

磊落-形容人的心胸光明正大

拆開:

磊:

水中的大石

   落:

部落,落下

   故「磊落」即是聯綿詞

 △聯綿詞分以下三類:

(1)雙聲:

崎嶇、躊躇、叮噹、彷彿、惆悵、參差、枇杷、蜘蛛、鞦韆、琉璃、

   吩咐。

(2)疊韻:

螳螂、荒唐、婆娑、徘徊、逍遙、伶仃、窈窕、蜻蜒、須臾、蹣跚、

   嘮叨。

(3)非雙聲非疊韻:

葡萄、鸚鵡、蚯蚓、玻璃、蜈蚣、疙瘩、釋迦、蘿蔔、蝴蝶、

       牧丹、婀娜、滂沱、珊瑚。

四、同義、反義、偏義複詞

 1.同義複詞:

同義字的重覆。

例:

疾病、歌唱、朋友、看顧、整理、喜悅、美麗、思想、幼稚、善良、遭遇、

  描繪、慚愧、焦急、痴呆。

 2.反義複詞:

兩字意義相反,不可去其一。

例:

上下、高低、勝敗、長短、反正、美醜、好歹、冷暖、是非。

 3.偏義複詞:

兩字意義相反,可去其一而不影響詞義。

例:

「大小」聲、不知「好歹」、歸「去來」兮、「忘懷」得失、危急「存亡」、

 「恩怨」已深、「捨得」、「國家」、「忘記」、「睡覺」。

五、詞性分析(語法結構)

 1.形容詞+名詞

副詞+形容詞(+名詞)

副詞+動詞        各詞性在句子中的位置關係

動詞+名詞

名詞+動詞

 2.同一詞彙在語句中位置不同,牽涉到「轉品」,需仔細判別其詞義是否轉換。

例:

「歸」鳥,歸本是動詞,放在名詞前修飾,故轉為形容詞。

 3.從上下文的語意來判斷。

例:

為「勞動」(名詞)而「勞動」(動詞)、「火」紅、「雪」白

  

由名詞轉為副詞。

 4.放在「的」前面除主語之外,皆為「形容詞」,「的」後面十之八九是「名詞」。

例:

她的「漂亮」(名詞)實在是太「漂亮」了(形容詞)。

 △範例:

(1)「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名詞」:

昏天黑地、巧言令色、竹籬茅舍、殘年餘力、盤根錯節。

(2)「名詞+形容詞+名詞+形容詞」:

海闊天空、山高水長、任重道遠、花好月圓、船堅砲利。

(3)「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開天闢地、叩石墾壤、悲天憫人、焚膏繼晷、乘風破浪。

(4)「名詞+動詞+名詞+動詞」:

膽破魂奪、雨過天青、水落石出、魂牽夢縈、劍及履及。

(5)「副詞+動詞+副詞+動詞」:

先憂後樂、先苦後甘。

(6)四個字都是形容詞:

剛毅木訥。

(7)四個字都是名詞:

車水馬龍。

(8)四個字都是動詞:

抑揚頓挫。

六、數量詞

 解析:

實數:

數字中凡是具體而有實際意義,不能有絲毫含糊者。

   例:

「三」顧茅廬/家徒「四」壁/「五」體投地/七情「六」欲/

    「十二」地支。

虛數:

反之,凡是無實際意義者。

   例:

「三姑」六婆/學富「五車」/「七嘴」八舌/「九死」一生/

     駑馬「十駕」。

倍數:

數目相乘而得實際之數者。

   例:

「二八」佳人/「三五」之夜/「五五」之喪/「六六」雁行連

    「八九」(6×6+8×9=108)/「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

     慶,更多一度春秋」(60×2+3×7=141;70×2+1=141)。

數量詞:

凡是能夠表示人、事、物的數量、單位的詞。

    例:

一「手」好字/一「幀」照片/一「道」手續/一「方」手帕

      /一「輪」紅日/一「盤」散沙/一「門」忠烈/一「縷」輕

      煙/一「派」胡言/一「帖」膏藥/一「發」子彈/一「列」

      火車/一「味」中藥/一「堵」高牆/一「齣」喜劇/一「彎」

      新月/一「尊」佛像/一「番」滋味/一「抹」浮雲/一「幢」

      樓房/一「襲」旗袍/一「陣」朵紅霞。

※書信、柬帖重點

一、稱謂用語

 範例:

(1)稱呼對方一律用「令」或「賢」,如「令尊」、「令弟」、「賢兄」、「賢妹」。

(2)自稱長輩用「家」,如「家父」、「家兄」,過世則改用「先」;晚輩用「舍」

 ,如「舍弟」、「舍妹」,過世改用「亡」。

(3)稱人父子為「賢喬梓」,稱人兄弟為「賢昆仲」、「賢昆玉」,稱人夫婦為

 「賢伉儷」。

(4)對人自稱為「愚父子」,對人自稱為「愚兄弟」,對人自稱為「愚夫婦」。

二、題詞

 範例:

(1)文定吉祥(訂婚)   

(2)緣訂三生(訂婚)   (3)花好月圓(結婚)

(4)琴瑟和鳴(結婚)   (5)妙選東床(出嫁)   (6)宜室宜家(出嫁)

(7)椿庭長青(男壽)   (8)樹茂椿庭(男壽)   (9)寶婺騰輝(女壽)

(10)萱茂北堂(女壽)   (11)福壽全歸(男喪)   (12)遽返道山(男喪)

(13)彤管流芳(女喪)   (14)音容宛在(女喪)   (15)桃李興悲(師長)

(16)師表千古(師長)   (17)弄璋誌喜(生子)   (18)態夢徵祥(生子)

(19)弄瓦徵祥(生女)   (20)明珠入掌(生女)   (21)美奐美輪(新居)

三、信封

 解析:

中式(直式)和西式(橫式)信箱書寫方式不盡相同。

 範例:

 注意:

(1)不可用敬啟(收)或恭啟(收)

(2)不可只用三行字(三凶四吉五平安)

(3)信封中路最尊敬寫法:

 姓+職稱+名(字或號)

       側寫

 注意:

(1)收信人和寄信人地址之位置

(2)不可用敬啟(收)或恭啟(收)

(3)注意郵票的位置在右上

四、工具書

 解析:

必須先扣除部首的筆劃,才能正確找到。

判斷部首時要小心。

 範例:

(1)威(女);

(2)內(入);(3)幾(ㄠ);(4)初(刀);(5)甲(田);(6)泰(水);

(7)烏(火);(8)正(止);(9)東(木);(10)為(爪);(11)好(女);(12)民(氏);

(13)次(欠);(14)承(手);(15)每(母);(16)周(口);(17)顰(頁);(18)牢(牛);

(19)舉(臼);(20)鳳(鳥);(21)鴻(鳥);(22)夷(大);(23)恥(心);(24)王(玉);

(25)灰(火);(26)肯(肉);(27)膚(肉);(28)勞(力);(29)留(田);(30)奮(大);

(31)幽(ㄠ);(32)香(香);(33)龍(龍);(34)辛(辛);(35)魚(魚);(36)而(而);

(37)黃(黃);(38)齊(齊);(39)穴(穴);(40)高(高)。

※修辭重點:

轉化、映襯、對偶、譬喻

一、轉化

所謂轉化,是指在語文中,敘述人、事、物的時後,轉變其原來性質,化成另一種本質迥然不同的人、事、物,加以形容描寫的一種修辭技巧。

轉化,可分為三種:

 1.擬人化:

如:

粉紅的海棠,含著幸福的微笑枝頭上青澀的果子,靜靜地等待成熟。

  舊的路衰老了、毀壞了。

 2.擬物化:

如:

在枯寂的心靈,插上一隻生命的花朵。

  請陶冶我的兒子。

是他不要以願望代替實際作為。

  她的記憶之門,終於開了一條縫,有光亮照進去了。

 3.形象化:

如:

你的嘆息,應該被快樂絞殺。

  晚景的溫存卻被我這樣偷嘗了不少。

  好銳利的喜悅刺上我的心頭。

二、對聯、對偶、對仗

 解析:

對偶成立的三條件如下:

    1.詞性相同

    2.意義相關

    3.平仄相反

 △對聯則必需注意:

上聯末字為仄聲,下聯末字為平聲

 △對偶的判斷,常考詞性相同及意義相關的觀念。

  範例:

(1)暢談中外事,洞悉古今情(報社聯)

   

(2)花開春富貴,竹報歲平安(春聯)

   (3)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4)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書齋聯)

   (5)笑我如觀雲裡月,憑君能辨霧中花(銀鏡行)

   (6)翰墨圖書皆成鳳采,往來談笑盡是鴻儒(書局)

   (7)鐵筆誰操功成刻鵠,金章可琢藝進雕蟲(刻印店)

   (8)願世人皆能容忍,唯此地必較短長(鞋店)

   (9)還我廬山真面目,愛他秋水舊丰神(照相館)

  (10)刻刻催人資警省,聲聲勸爾惜光陰(鐘錶行)

三、譬喻

譬喻,是指在語文中,用彼物比喻此物的一種修辭技巧。

 1.明喻,具備喻體、喻詞、喻依,如:

過去的日子(喻體),如:

(喻詞)輕煙(喻依)被微風吹散了,如(喻詞)薄霧(喻依)被初陽蒸融了。

 2.隱喻,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準繫詞(如「是」、「為」)代替,如:

那河畔的金柳(喻體),是(喻詞)夕陽中的新娘(喻依)。

 3.略喻,省略喻詞僅有喻體、喻依,如舊恨(喻體)春江流不盡(喻依)、新恨(喻體)雲山千疊(喻依)。

 4.借喻,將喻體、喻詞省略,僅賸下喻位,如:

種瓜得瓜(喻依),種豆得豆(喻依)、曇花一現(喻依)。

四、映襯

映襯,是指在語文中,將兩種相反的人、事、物或觀念,對立並列,互相參照,以增強語氣,使意義更明顯的一種修辭技巧。

如敗草裡的鮮花/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力足以舉千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我是個極空洞的窮人,我也是一個極充實的富人/創業的人會自然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

※句型判別

一、句型判別

 解析:

本類考題除了考四大句型之外,同時又會單問「主語」、「表語」、「述語」、

「賓語」,請同學熟記四大句型,判別時要特別注意「動詞」。

 1.敘事句:

主語(N)+述語(V)+賓語(N)(賓語可省略)

 2.有無句:

主語(N)+有、無(V)+賓語(N)

    例:

學校有三棵榕樹。

    注意陷阱。

例如:

賈人搬有運無,這是敘事句。

    例如:

學校有三棵榕樹。

 3.表態句:

主語(N)+表語(Adj.)

    例:

草木青青綠綠。

    注意N+Adj.才是表態句,如果相反Adj.+N

    例如:

良辰美景,就不是句子。

 4.判斷句:

主語(N)+繫詞

+斷語(N或詞或句子)

    特別注意陷阱,以下皆非判斷句。

(因判斷句的斷語通常為名詞或代詞)

    例如:

他總是笑口常開→敘事句。

       夏夜的景色真是美極了→表態句。

二、語氣判別

 解析:

詳讀前後文,作出正確的判斷。

 範例:

 1.命令語氣:

還站在那裡不動,快下來幫忙啊/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2.叮嚀語氣:

穿上吧!

涼了/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記住,飯碗裡一粒米都不許賸。

 3.責備語氣: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

好用來說嘴!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4.反詰語氣: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何陋之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

 5.推測語氣:

莫非諸葛亮無軍/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假設語氣:

若有願留者/上使立誅之/行之苟有恆/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談者/牛要渴了,就在湖邊飲水/入則無法家拂士。

 7.期望語氣:

惟陛下察之/願借明駝千里足/但使願無違/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咨爾多士,為民前鋒。

 8.輕蔑語氣:

娘(涼)什麼!

老子都不老子呀/無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汝輩焉知。

 9.肯定語氣:

今天,我就要你作主。

10.感嘆語氣:

我的天,怎麼這麼酸?

/噫!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韻文知識(韻文流變)

 解析:

可由字數、句數、押韻、格律嚴格與否、平仄、對偶…等各項條件來判斷

之。

 範例:

其順序如下:

樂府詩→古詩→近體詩→詞→曲

 1.格律之嚴格始於近體詩。

(講平仄、不換韻、字數固定、句數固定)

 2.不可換韻-近體詩、曲(詞例外)。

 3.字數、句數固定-近體詩、詩(曲例外)。

 4.分平仄-近體詩、詞(曲分平、上、去)。

 5.對偶只出現在近體詩中的律詩-頷聯及頸聯。

 6.全部都要押韻(韻文)。

 △個別解說如下:

 1.古體詩:

(1)古詩之名,始於唐。

(2)句法整齊,句數不限,不講平仄,可換韻,不配樂僅可誦。

 2.近體詩:

(1)又名今體詩。

(2)指唐以後之五、七言絕句、律詩。

(3)一韻到底,平仄不可通押。

(4)派別:

浪漫派、社會派、自然派、邊塞派。

(5)律詩限平聲韻,絕句可採平聲韻或仄聲韻。

(仄聲韻以五絕為主,如柳宗元〈江

 雪〉)

 3.宋詞:

(1)又名詩餘、樂府、長短調。

(2)分小令、中調、長調。

(3)婉約派(正宗)如周邦彥、李清照。

(4)豪放派(別調)如蘇軾、辛棄疾、陸游。

 4.元曲:

(1)又名詞餘、樂府。

(2)分散曲(小令、套數)和劇曲(雜劇、傳奇)。

(3)劇曲有科(動作)、白(對白)。

(4)句式長短不一,可加襯字,一韻到底,北曲入聲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