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007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

《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变复印 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docx

复旦变复印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

复旦变复印中国大学这是怎么了?

 留校长   2015-06-01

先抄日本再抄德国复旦抄袭门始末

近日,中国大陆顶级名校上海复旦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而原本应该喜气洋洋、彰显名校实力的当口,却被网友发现其对外公布的校庆宣传片《TOMYLIGHT》涉嫌抄袭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宣传片《Explorer》。

而面对各大媒体的曝光、质疑,复旦大学矢口否认,并坚称《ToMyLight》是复旦大学原创创意,并不存在抄袭行为。

随后,网友纷纷上传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宣传片《Explorer》于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事件发酵

最终,在事实面前复旦大学被迫承认该校建校周年宣传片确系抄袭日本东京大学的宣传片,并在官方微博上致信道歉。

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就此要告一段落的时候,事情又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最新视频仍然是抄袭,抄完日本抄德国,复旦变复印。

原来,早在5月28日,复旦大学校方就已经将公布的周年校庆宣传片《ToMyLight》全部删除,并重新上传了新制作的宣传片。

新版宣传片通过网络被传播开后,很快,又有网民指出,该校新版宣传片涉嫌抄袭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校庆宣传片《TypischTUM》。

更有网友指出,复旦大学校庆表示和苹果公司TouchID图标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只是方向被左右颠倒了一下而已。

国家顶级名牌大学的校庆视频接二连三的闹出抄袭丑闻,国内网民纷纷表示无法理解,并认为中国创造型人才已经缺失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

甚至有网民直接讥讽“复旦大学”不如改名为“复印大学”更符合该校校风。

@老玉米 丢人现眼,一所国内著名大学居然搞不好一个小小的宣传片,还有脸办下去吗?

我看关门大吉!

@谁言寸草心 抄了日本先嘴硬,眼看瞒不住了就象征性的道个歉……结果放个新视频又是抄德国的——这脸丢的可不是一般的大。

真不知道学校领导是干什么吃的。

日本网民评论出亮点 赞赏复旦大学承认错误的勇气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复旦抄袭东大校庆视频的新闻,很快也被日本媒体翻译、转载,复旦的脸这一不小心丢到国际上了。

日本最大综合新闻门户网站YahooJapan转载复旦抄袭门事件后,日本网民作出如下评论:

@网民A 今天早上新闻上播了对中国大学生的采访,最让我吃惊的是竟然有学生说“相信(复旦)没有抄袭.”我心说这么明显的抄袭你还嘴硬,脑子没进水吧?

而且被采访那中国大学生好像也是中国哪所名牌大学的在校生。

把两段录像一比较,分分钟就能看出来那是抄的吧,就这还中国名牌大学呢。

@网民B (复旦大学)一点儿想象力都没有吗?

与其抄袭别人的,不如把宣传视频委托给自己学校的学生,甚至外包给日本的广告设计师也行啊。

况且中国肯定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的……虽然不敢说质量肯定很好,但是现在这互联网时代,你抄袭别人的东西分分钟就会露馅儿的……

原以为日本网民会清一色的对中国冷嘲热讽,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不少日本网民对复旦大学勇于承认错误的做法表示赞赏。

@网民C 虽然抄袭的行为的确令人不齿,但是最近中国国民(版权)意识提高了不少,经常能看到民众讽刺、攻击抄袭者的新闻。

这点中国比寒国强太多了(编者按:

日语寒和韩发音相同,此处寒国意在讽刺韩国)。

@网民D 勇于承认错误的话,多少还能原谅点儿。

这对中国来说不正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吗?

@网民E 中国的山寨文化又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这次能老实承认错误很不错了。

抄袭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事实上有没有构成抄袭,其次是抄袭有没有违法。

著作权法并没有直接规定“抄袭”,在法律解释上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五)禁止的“剽窃”和抄袭基本相同。

保护有形的表达而不保护抽象思想是著作权法的基本法理,简单的说过多使用他人作品的具象或细节可能构成抄袭侵权,如果是沿用主题、脉络或其它精神层面的相似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1 合理借鉴,如迪斯尼动画片《狮子王》借用《哈姆雷特》的构思和关系图谱,构架出神似而故事情节却实质不同的动物卡通;

2 侵权,如于正《宫锁连城》与之琼瑶的《梅花烙》;

3 其它诸多已经构成抄袭但还没有达到违法程度的情形。

回顾抄袭事件爆发以来,有几个细节特别值得思考:

首先,卷入抄袭的有复旦大学中层干部也有复旦校友。

官方代表和前学员都不约而同的抄袭,让人感觉抄袭已经成为集体习惯;

其次,从抄袭者在事件爆发前对“创意”的经验总结和被追问后第一时间对抄袭的推脱否认与辩解,似乎对抄袭已习以为常;

再次,抄袭事件爆出后复旦制片人家属居然接到威胁全家生命安全的恫吓电话,如此极端的暴力言行恐怕不是为了抄袭而是因为抄袭的是日本作品;

再次,复旦大学官方微博今天就抄袭事件向公众道歉并称将启动调查和严肃处理。

道歉是纠正错误的开始,不过复旦大学应该首先向东京大学道歉,其次才是关心复旦的中国公众;

最后,似乎唯一幸运的很多复旦校友比学校官方更早的承认有侵权嫌疑,要求校方尽早调查和给合理解释。

从事发的27日到全面失控的31日;从最初对校宣片涉嫌抄袭的批评,到全民都调侃“复制大学”;从《ToMyLight》一条抄袭嫌疑,到从校宣片到校庆Logo全面涉嫌抄袭。

当复旦校方终于想到承认错误并启动调查,“复旦大学”的声誉和形象已经全面崩溃,在2015年高等教育年鉴里面,复旦抄袭门是一个绕不开的耻辱印迹。

为什么作为国内顶尖高校之一的复旦大学在面对一个本不算太糟糕的错误前,会一再用愚蠢、颟顸的应对处置方式将其演变成一场失控的公共关系灾难?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从整个事件的反应方式,看不出复旦校方有治学的“严谨”、“求真”的风范,从头到尾展现给公众留下的是“诿过”、“卸责”的印象。

消极处理,应付舆论,恐怕这才是复旦抄袭门最大的错误。

即便是5天后的认错并启动调查,从公关形象上更像是事情闹大后被上级勒令所为。

从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角度,那些心中没有对“公众”起码尊重的官僚,他们无论用怎样的方式来应对公共关系危机事件,都将是错的。

为何高等教育学府频现抄袭丑闻?

中国大学的全球排名的确一直在上升,清华、北大、复旦、南大、浙大等一度跻身或正位居全球前100所大学排行榜。

但做一下比较会发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速度还没到令人鼓舞的地步。

先看横向比较,中国大学排名上升速度和中国GDP的全球排名相比是落后的。

中国GDP已经甩开日本和德国、英国,但无论从大学排行榜还是从诺贝尔奖排行来看中国无法和这些在经济规模上已经被超越的国家相比。

再看横向比较,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尤其是重点高校经费的增加速度比中国大学科研与教学实力增加的速度更高,换句话说讨论很多年以来有大楼无大师的问题还将望不到头的讨论下去。

个人认为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进步缓慢,和抄袭事件是鸡和蛋的关系。

一方面校方制片人和校庆LOGO设计者对抄袭所表现出的随意,说明抄袭并不是偶然而且已经为很多人所依赖。

对抄袭的麻木必然导致学术研究的堕落。

另一方面现行体制下学术研究在大学的边缘化正是使抄袭被有意或无意容忍的核心原因。

大学有两个根本,教育和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需要独立、自由和宽松,这些诉求与行政系统以级别和权力为基础的价值系统是对立的。

大学的高度行政化使得物质资源和学术资源包括学术机会都过度集中在行政管理者手中,权力成为可以兑换学术认可和头衔的硬通货,级别比学术重要的多的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术本身不再是目的,而是通向权力和级别的手段。

如果抄袭能更快的达到目的,那么抄袭就成为值得认可的理性选择。

学术的边缘化使得学术道德乃至大学体制内全部道德被同步边缘化。

文科的研究不再是探索未知的社会规律而是为了维护既定主题的准确性,证明代替了争鸣,主旋律取代了旋律。

理工科从教学到研究都如此功利,以致很多导师变成了老板中的老板(这里还请允许我对所有执着良知和学术的老师致敬)。

复旦在110周年校庆陷入抄袭争议是一个悲哀。

对抄袭的集体无意识不再是单纯的法律意识不高而是基本的学术道德失守,而学术道德失守也不再是复旦大学一家学校可以担当和必须反思的。

(综合自@花生网公众号、虎嗅网、新京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