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955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x

0601《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

教学大纲

 

系(部):

食品化工系

教研室:

食品教研室

日期:

2006年06月06日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72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QP06001

2.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3.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

4.先修课程:

高中化学

5.面向对象:

06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

食品与化工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无机化学》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它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质及其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和还原、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平衡等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通过定性实验操作,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特点及研究新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和动脑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十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括号内的数字表示相应章节供参考的学时数)。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4学时)

教学内容:

1.物质的聚集状态及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教学要求:

1.学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气体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和压力

2.掌握分压定律及有关计算

3.了解液体、固体的性质

4.了解量守恒定律、了解反应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

5.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6.学会利用黑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7.学会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4学时)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碰撞理论、活化能

4.化学平衡

5.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了解有效碰撞与活化分子的概念

3.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概念及外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熟练掌握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的有关计算

5.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理在生产中的综合应用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8学时)

教学内容:

1.强电解质溶液

2.溶液的酸碱性

3.弱酸、弱碱的离解平衡

4.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盐类的水解

6.酸碱质子理论

7.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要求:

1.了解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和难溶电解质的特点

2.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电离平衡的有关计算

3.熟练地掌握有关溶液PH值计算

4.理解同离子效应及缓冲溶液的意义,并熟练掌握有关计算

5.定性地了解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及水解度、水解常数的物理意义

6.掌握溶液积概念、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

7.掌握沉淀的生成、溶解及转化的条件

8.了解酸碱质子理论要点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6学时)

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3.电极电势

教学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2.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掌握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关系

3.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利用能斯特(H.W.Nernst)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学会应用电极电势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或程度

4.学会根据元素电势图判断歧化反应进行方向及有关电对标准电极电势计算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4学时)

教学内容: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和一般规律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教学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点、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2.熟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规则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和一般规律,能熟练书写常见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4.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系的内在联系及周期、族、分区的划分。

5.理解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元素的氧化值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六章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6学时)

教学内容:

1.价键理论

2.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几何构型

3.分子间力和分子晶体

4.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5.离子的极化

6.其他类型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型晶体)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

2.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本质和特征

3.理解共价键理论的要点,了解杂化轨道理论

4.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并说明其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

5.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6.了解离子极化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解释

7.初步学会从分子或晶体的结构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6学时)

教学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结构

3.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

4.螯合物

5.配合物形成体在周期表中的分别及配合物的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配合物的组成及其有关基本概念。

了解配合物命名的原则,并能对简单配合物按化学式命名,或按名称写出化学式

2.理解配合物结构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

3.理解溶液中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学会应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配位平衡与溶液中其它的平衡共存时的相互关系

4.了解螯合物及其特征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3学时)

教学内容:

1.碱金属

2.碱土金属

教学要求:

1.了解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掌握钾、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用途

2.了解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掌握镁、钙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用途等,掌握硬水的软化方法

第九章主族金属元素

(二)铝锡铅砷锑铋(3学时)

教学内容:

1.P区元素概述

2.铝及其化合物

3.锡、铅及其化合物

4.砷锑铋及其化合物

教学要求:

1.了解P区元素的原子结构,掌握铝、锡、铅、砷、锑、铋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制法、用途等

2.了解含铅、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

第十章非金属元素

(一)氢稀有气体卤素(2学时)

教学内容:

1.氢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2.稀有气体

3.卤素

教学要求:

1.掌握氢的性质、制法,了解其用途

2.掌握卤素单质的性质,了解其用途

3.掌握卤化氢及氢卤酸的性质,了解其制法及用途

4.掌握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了解其用途

5.了解氰的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含氰废水的处理

第十一章非金属元素

(二)氧硫氮磷碳硅硼(2学时)

教学内容:

1.氧、臭氧、过氧化氢、氧化物

2.硫及其化合物

3.氮及其化合物

4.磷及其化合物

5.碳、硅、硼及其化合物

教学要求:

1.掌握氧、臭氧、过氧化氢、氧化物的性质,了解其用途

2.掌握硫单质、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硫化氢和硫化物的性质,了解其制法和用途

3.掌握氮、氨及铵盐、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重要性质,了解其用途

4.掌握单质磷、磷的氧化物、磷的含氧酸及其盐、磷的氯化物的性质,了解其用途

5.掌握碳、硅、硼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其用途

第十二章过渡元素

(一)铜副族和锌副族(3学时)

教学内容:

1.过渡元素的通性

2.铜族元素

3.锌族元素

教学要求:

1.理解ⅠA、ⅠB、和ⅡA、ⅡB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2.了解铜、银、锌、汞的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掌握铜、银、锌、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重要盐类的性质

4.掌握Cu(Ⅰ)和Cu(Ⅱ)、Hg(Ⅰ)和Hg(Ⅱ)之间的相互转化

5.了解镉和汞的污染和防治

第十三章过渡元素

(二)铬锰铁钴镍(3学时)

教学内容:

1.铬及其化合物

2.锰及其化合物

3.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教学要求:

1.掌握铬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铬(Ⅲ)的还原性和铬(Ⅵ)的氧化性以及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的互变性

2.了解锰的多种氧化态,掌握它们的氧化还原、以及溶液酸碱性对氧化还原性的影响

3.理解铁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以及配位性

4.了解铬、锰、铁、钴、镍单质的一般性质和应用,重要离子的鉴定方法

四、实验(实训)内容和基本要求

1.实验(实训)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实验》是理工类与化学相关的各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掌握无机化学的各种基本操作,系统地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实验作风。

做无机化学实验是学好无机化学的必要手段,并为后续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学生日后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实验的基本要求有:

(1)掌握常用的无机化学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2)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分离、提纯方法,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

(4)培养正确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现象,分析、综合、归纳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必须记录在实验本上,不得涂改。

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记录,正确处理数据,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实训)内容

实验(实训)一: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

实验(实训)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实训)三: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实训)四: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实验(实训)五:

铁、钴、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实训)六:

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

实验(实训)七: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选做)

实验(实训)八:

一些常见离子的鉴定和分离(选做)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合计

第一章

4

 

 

 

 

4

第二章

4

 

 

 

 

4

第三章

8

 

 

8

第四章

6

 

 

 

 

6

第五章

4

 

 

4

第六章

6

 

 

 

6

第七章

6

 

 

 

 

6

第八、九章

6

6

第十、十一章

4

4

第十二、十三章

6

6

课程总结

 

 

18

 

 

18

总计

54

 

18

 

72

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学、积极创新的精神及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

考试

2.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等)占10%,平时实验操作和期末实验测试占2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70%。

 

撰写人:

席会平  制定日期:

2006年06月06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席会平   审定日期:

2006年06月28日

系主任审核签字:

 蔡花真            审定日期:

2006年06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