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93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docx

精选人教版历史必修1政治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政治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后练习四十

第1题【单选题】

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成为日不落帝国

B、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

C、成为“世界工厂”

D、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

”“当时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

A、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议会改革扩大民主权力

D、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0年5月,戴维?

卡梅伦作为200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入住唐宁街10号,并应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是统而不治

B、内阁成员与首相保持共进退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现代英国的政体属于()

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C、议会制共和制

D、总统制共和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

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但发动战争最后还需要

A、首相的批准

B、国王的批准

C、内阁的批准

D、下院的批准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托马斯·阿奎那与詹姆士一世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披着神学外衣

B、都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C、都认为教权大于君权

D、都认为神权高于世俗权力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政治体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A、英王丧失了国家元首的地位

B、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由此确立

D、议会成为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

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

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根据材料,简述英国议会改革的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

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绝对皇权”在明清时期的主要表现。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美国革命分别创立了什么政体?

分析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

……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

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

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

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

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英国的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做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由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

?

而且,没有行政机构的同意,立法机构亦不得剥夺目前行政机构依法获得的任何权力。

?

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

材料二(英国)威士敏士达寺是十一世纪爱德华忏悔王创建,到今将近千年,累代皆有增修。

最奇的是把各时代的款式,合冶一炉,几乎成了千年来建筑术的博览会。

……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矛盾。

——梁启超等著《他城》(中国文化名人眼中的外国名城)

材料三美国宪法以共和主义为政体框架,试图超越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主张政府权力尤其是司法权保持与民众的适当距离,反对政府与公共权力的正当性对于民意情绪的过度依赖;倡导全体公民美德的培养,强调政治精英领导责任、审慎理性下的共和主义政治观。

共和主义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主张社会各阶层共享政权的混合政府思想体系与国家政治设计方案。

——摘编自万邵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世纪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在近代政治制度创新上是如何“一部分一部分地蜕变”的?

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共和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中美国的民主政体有何显著进步?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重视医学,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

宋初设翰林医官院,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也随之建立,如宋初所设东、西福田院,用以“养京师老疾穷丐者”。

同时政府建立了将翰林医官院中医官剩员派往地方行政单位服务的“驻泊医官制度”。

政府还经常性地施药济民,尤其在疾疫流行时,更是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诊治灾民。

如“淳化三年,汴京疾疫流行,命太医局选良医十人,给钱五十万为市药之资,给以病者汤药、诊视之。

”此外,政府重视医官考核和医学人才培养,如“乾德元年,命太常寺考翰林医官技艺,黜其不精者。

”为总结前代医学经验,政府也多次下令征集医书、方论,对之进行校订、编辑和刻印出版。

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大都市,医药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闹市摆摊卖药、走街串巷行医者、医官药铺数量众多。

总之两宋时期,经过政府和民间各阶层的努力,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知识得到普遍推广。

——摘编自朱瑞熙等著《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18世纪初,英国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大都由教会或救济院完成,虽然有医生得到政府的公共基金照顾贫民,但法定的医疗政策仍未提出。

医疗保健主要还是自由市场和民办组织的事情,但无论教会还是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都是相对有限的。

这一时期,人们可能把多数医疗描述为“等级社会的市场”。

内科医生得到贵族信任,外科医生是有权有势者的随从,也可能为当地贫穷病人或者伤员提供服务的修补工,药剂师出售药物也附带看病。

18世纪后期,医疗制度渐趋完善。

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

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

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医学开始像牛顿的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性。

在此基础上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

——摘编自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医疗状况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医疗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原因。

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状况改善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载体,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又都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官制,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汉、唐那样的地方分权时代,抑或明清那样的的高度集权时代,都没有改变帝王的独裁专制性质。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

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

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

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姊妹革命:

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官制的主要特点。

结合史实,列举汉唐“地方分权”、明清“高度集权”的表现。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根据材料三,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

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答案】观点:

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

说明:

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