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909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docx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桃源胜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

 

2、导练结合,充分体现“练为主线”,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诵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就出自本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对学习中的疑问作出标记。

 

2、听课文范读,注意字音、断句,理清课文思路,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3、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吗?

 

(美、乐、奇)

 

(解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在导语的铺垫和撩拨之下,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文,体现自主精神,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检测,如字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帮助学生在自读中理解大意,扫除障碍;通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桃源作出初步评价。

 

三、分步品味

 

(一)想象桃源之“美”

 

1、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2、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你能选一个景点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吗?

 

句式:

这里的------美,你看(听)------

 

3、教师点拔,发现描述者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指正,对有创造性的予以肯定,注意以下字词:

鲜美、开朗、交流

 

4、小结:

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风景秀丽,美在静谧祥和,更美在民风淳朴。

 

(解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着眼于想象力、表达力和培养、训练。

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进行创造性的描绘,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联下,点拨字词。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理解桃源之“乐”

 

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那么“乐”表现在什么地方?

 

2、自读2、3段,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那些人为什么乐?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对桃源内社会生活的描写,并调动历史知识,得出桃源之乐的根本原因。

 

4、学生小结:

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解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桃源之乐,并结合古代社会的黑暗现实,理解桃源之乐的社会根由。

力求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特征,加深理解课文,进行思维训练。

 

(三)评读桃源之“奇”

 

1、桃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

桃源厅在何处呢?

 

2、评说桃源之“奇”,指导朗读。

 

评:

桃林之奇

 

山洞之奇

 

人们之奇

 

结局之奇

 

读:

读出惊奇语气,读出重音。

 

3、小结:

全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桃源似有而无,似真而幻。

作者的描绘令人心驰神往。

 

(解说:

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发现和评论,将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繁密结合。

由评读桃源之奇到探索诗人引人入胜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四、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1、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2、归纳:

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中华大地的千年世态变,怎能不豪情满怀?

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如果陶渊明地下有知,不知欣喜为如何?

 

(解说:

本环节也是学习目标之一,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的教育。

 

五、课堂练习

 

(一)字词

 

12

 

 

1、注音:

豁然俨然阡陌垂髫邑人诣太守骥

 

2、解释下面词的古义和今义:

交通妻子绝境无论鲜美

 

3、解释多义词:

舍寻志为乃

 

(二)阅读后做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填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意思是(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一个样式,很相象。

 

B、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为桃源的美好作烘托、铺垫。

 

C、“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D、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6、“黄发垂髫”指,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三)阅读后做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7、将“渔人”“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8、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桃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9、翻译“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六、拓展延伸

 

1、欣赏:

影视歌曲《神奇的九寨》。

 

2、课外阅读:

《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源行》(王安石)、《桃花溪》(张旭)、《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总说:

本教案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结合课件,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引导自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教学中以“美、乐、奇”为切口开始全文的学习,又紧扣“美、乐、奇”收束,课堂练习力求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后延伸,开阔视野,提高理解、鉴赏水平,了解陶渊明的艺术魅力对后世的影响。

挺实用。

 

附:

板书设计

 

美乐奇

 

桃花源记陶渊明

 

寄托理想反衬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