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897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1 大小:15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1页
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1页
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

《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2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 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docx

新中医内科要点速记资料

中医内科速记    

一、感冒:

感冒四时风邪袭,

咳嗽头疼流鼻涕,

恶寒发热身不适,

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

风寒风热暑湿岐,

尚有气虚参苏施,

加减葳蕤滋阴虚。

寒荆热银暑新加,

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6.“寒包火”(表寒里热):

解表清里-双解汤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供;

薄荷少许姜三片,

益气解表有奇功。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煎汤服,

祛寒除湿功效宏。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附)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

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荆芥、防风各4.5g,甘草1.5g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荆防达表汤

荆防达表苏芷苓,

姜葱神曲橘杏仁,

辛温疏表宣肺卫,

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辛凉平剂用时多。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发热咽痛服之瘥。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金银花15-30g,连翘15-30g,桔梗10-18g,薄荷10-18g,牛蒡子10-18g,竹叶6-12g,荆芥穗6-12g,淡豆豉8-15g,生甘草8-15g。

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匆过煮,肺药取轻清。

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现代用法:

散剂:

每服6-12g,白水送下。

汤剂没提苇根。

君:

银花、连翘。

臣:

薄荷、牛蒡子。

荆芥穗、淡豆豉。

佐:

芦根、竹叶、桔梗。

佐使:

甘草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

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

新加香薷治阴暑。

新加香薷朴银翘,

扁豆鲜花一起熬;

暑温口渴汗不出,

清热化湿又解表。

香薷6g、银花9g、鲜扁豆花9g、厚朴6g,连翘6g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参苏饮内陈皮草,

枳壳前胡半夏从;

葛根木香桔梗茯,

气虚感寒最宜用。

紫苏叶、葛根、半夏(姜制)、前胡、人参、茯苓(各10-15g),桔壳、桔梗、陈皮、木香、甘草(各5-10g)。

用法:

加姜7片、枣1枚,水煎服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加减栽蕤用白薇,

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

滋阴发汗此方魁。

玉竹10-15g,葱白6-9g,桔梗5-8g,白薇3-5g,淡豆豉10-15g,薄荷3-5g,炙甘草3-5g,红枣2枚

2、咳嗽:

咳为肺病气上逆,

外感内伤两大纲,

风寒三拗止嗽用,

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

内伤痰热清金方,

肝火泻白黛蛤合,

肺亏沙参麦冬尝。

寒三热菊燥桑杏,

湿陈热清肝火泻,

凉燥杏苏肺阴沙。

1.风寒咳嗽: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虚证: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宣肺平喘效不低。

麻黄杏仁甘草各30g

止嗽散

止嗽散内用桔梗,

紫菀荆芥百部陈;

白前甘草共为末,

姜汤调服止嗽频。

百部、白前各1000g、甘草375g、陈皮500g、汤剂,按原方比例酌减。

君:

紫菀、百部。

臣:

桔梗、白前。

佐:

荆芥、陈皮。

佐使:

甘草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叶8-15g,菊花5-10g,杏仁6-10g,连翘6-10g,薄荷3-5g,桔梗5-10g,苇根5-10g,甘草3-5g。

君:

桑叶、菊花。

臣:

薄荷、杏仁、桔梗。

佐:

连翘、芦根。

使:

甘草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温燥)

方歌一

桑杏汤中浙贝宜,

沙参栀豉与梨皮;

外感温燥伤肺阴,

辛宣凉润此方医。

桑叶3-5g、杏仁5-8g、沙参6-10g、象贝3-5g、香豉3-5g、栀皮3-5g、梨皮3-5g

杏苏散(凉燥)

杏苏散内夏陈前,

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

咳止痰化病自痊。

功用:

清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

苏叶9-15g、杏仁9-15g、半夏6-10g、茯苓9-15g、橘皮6-10g、前胡9-15g、苦桔梗6-10g、枳壳6-10g、甘草3-5g、生姜3片、大枣3枚。

君:

苏叶、杏仁。

臣:

前胡、桔梗、枳壳。

佐:

半夏、橘皮、茯苓、生姜、大枣。

佐使:

甘草

(二)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

二陈汤用半夏陈,

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气祛痰兼燥湿;

湿痰为患此方珍。

半夏9-15g,陈皮9-15g,茯苓6-9g,甘草5-7g。

加生姜3片,乌梅1个,水煎服。

君:

半夏。

臣:

橘红。

佐:

茯苓、生姜、乌梅。

佐使:

甘草

二陈汤用半夏陈,

苓草梅姜一并存;

燥湿化痰兼理气,

湿痰阴滞此方珍。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

平胃散用朴陈皮,

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

调胃和中此方宜。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滞脾胃证

苍术15-25g、厚朴9-15g、陈皮9-15g、甘草5-10g。

散剂,每服6-10g,姜、枣煎汤送下。

汤剂,加姜、枣水煎服。

君:

苍术。

臣:

厚朴。

佐:

陈皮。

佐使:

炙甘草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三子养亲祛痰方,

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姜。

白芥子9g、苏子9g、莱菔子9g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治,

芩草蒌仁与山栀;

桔梗云苓广橘红,

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

知母+贝母)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杏瓜蒌,

茯苓枳芩胆星投;

陈夏姜汁糊丸服,

专治肺热咳痰稠。

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5-10g),胆南星、制半夏(各10-15g)。

姜汁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

汤剂,煎加生姜5片。

君:

胆南星、瓜蒌仁。

臣:

制半夏、黄芩。

佐:

杏仁、陈皮、枳实、茯苓。

使:

姜汁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

青黛+蛤蚧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泻白甘草地骨皮,

桑皮再加粳米宜;

泻肺清热平咳喘,

又可和中与健脾。

地骨皮10-15g,桑白皮10-15g,炙甘草5-10g

泻白桑皮地骨皮,

甘草粳米四般宜,

肺中伏火失宣降;

泻肺平喘此方宜。

7肺阴亏虚证——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

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

咽涸干咳最堪尝。

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4.5g、麦冬9g、生扁豆4.5g、花粉4.5g。

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g

三、肺痈:

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

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发热咽痛服之瘥。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发热咽痛服之瘥。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金银花15-30g,连翘15-30g,桔梗10-18g,薄荷10-18g,牛蒡子10-18g,竹叶6-12g,荆芥穗6-12g,淡豆豉8-15g,生甘草8-15g。

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匆过煮,肺药取轻清。

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现代用法:

散剂:

每服6-12g,白水送下。

汤剂没提苇根。

君:

银花、连翘。

臣:

薄荷、牛蒡子。

荆芥穗、淡豆豉。

佐:

芦根、竹叶、桔梗。

佐使:

甘草

2.成痈期:

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苇茎汤:

伟人搬桃。

苇茎汤方出千金,

桃仁薏苡冬瓜仁;

瘀热在肺成痈毒,

泻热排脓新自生。

苇茎汤方千金存,

桃仁薏苡冬瓜仁;

瘀热在肺成痈毒,

热泻脓除新自生。

苇茎汤:

苇茎60-100g,薏苡仁20-30g,瓜瓣20-30g,桃仁9-15g。

(甜瓜子偏化瘀,冬瓜子偏利湿。

均清热消痈)。

君:

苇茎。

臣:

瓜瓣、薏苡仁。

佐:

桃仁。

3.溃脓期:

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桔梗汤:

桔梗30g、甘草60g。

4.恢复期:

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甘草承;

更加粳米同煎服,

清热益气津自生。

 

四、哮证:

哮冷射干热定喘,

寒包青石风痰亲,

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

  1)寒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

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

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

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

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

紫菀半夏加五味。

射干9g、麻黄9g、生姜6g、细辛6g、紫菀6g、款冬花6g、大枣3枚、半夏9g、五味子3g

小青龙汤桂芍麻,

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

散寒蠲饮效堪夸。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

麻黄10-15g,桂枝10-15g,白芍10-15g,干姜10-15g,细辛3-6g,半夏10-15g,五味子3-6g,甘草10-15g

2热哮证——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

宣肺平喘效力彰。

白果21枚9-15g、麻黄6-10g、苏子3-5g、甘草3-5g、款冬花9-15g、杏仁9-15g、桑白皮6-10g、黄芩6-10g、制半夏9-15g。

君:

麻黄、白果。

臣:

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佐:

桑白皮、黄芩。

使:

甘草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

咳喘而烦效更佳。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来借书:

莱菔子、白芥子、苏子)

三子养亲祛痰方,

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姜。

白芥子9g、苏子9g、莱菔子9g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五味参,

冬虫夏草酌坎脐;

胡桃沉香灵磁石,

款冬半夏合橘红。

附:

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和生脉饮加减

回阳急救汤:

四、五、六,姜香肉(四逆汤,五味子,六君子,生姜、麝香、肉桂)

生脉饮: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

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

人参9-15g、麦冬9-15g、五味子6-10g。

君:

人参。

臣:

麦冬。

佐:

五味子

(二)缓解期

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四君子+陈皮、半夏:

六君子

参苓术草四君汤,

益气健脾养胃方;

食少便溏体赢瘦,

脾胃气虚服之良。

益以夏陈名六君,

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祛。

四君子汤

参苓术草四君汤,

益气健脾养胃方。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6-10g)。

君:

人参。

臣:

白术。

佐:

茯苓。

使:

炙甘草

六君子汤

益以夏陈名六君,

健脾化痰又理气。

异功散加半夏。

人参3g、白术4.5g、茯苓3g、甘草3g、陈皮3g、半夏4.5g。

煎加生姜3片、大枣2枚

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

除去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祛。

四君子汤加陈皮各等份。

煎加生姜、大枣

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砂仁、木香、去大枣。

人参3g、白术6g、茯苓6g、甘草2g、陈皮2.5g、半夏3g、砂仁2.5g、木香2g。

煎加生姜6g

7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

二陈汤+熟地、当归

当归、半夏、茯苓各6g、熟地9-15g、陈皮4.5g、炙甘草3g、生姜5-7片。

五、喘证:

喘寒麻黄里热石,

热桑浊陈气闭五,

肺虚生脉肾虚匮,

气阴两竭生脉散。

1.实喘

  1)风寒袭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

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

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

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虚:

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

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一)实喘

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无汗而喘服之宜。

麻黄9-15g桂枝6-10g杏仁6-10g甘草3-5g

君:

麻黄

臣:

桂枝

佐:

杏仁

佐使:

甘草。

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

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

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杏仁、紫苏子、陈皮、桑白皮、茯苓(各30g)甘草15g每服6g

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外寒内热)

麻杏甘草石膏汤,

四药组合有专长;

肺热壅盛气喘急,

辛凉疏泄止法良。

麻杏甘草石膏汤,

四药组合有专长;

肺热壅盛气喘急,

辛凉疏泄此法良。

麻黄12-20g,杏仁5-10g,甘草6-10g,石膏25-40g

君:

麻黄、石膏。

臣:

杏仁。

佐:

使:

甘草

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方歌一:

桑白皮内芩杏浙,

知母瓜蒌桔梗麦;

石膏腥草甘草全,

清热化痰并宣肺。

方歌一:

桑白皮汤痰热了,

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

贝母半夏用之巧。

方歌二:

桑白皮汤夏苏子,

贝母杏仁芩连栀

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

苓草梅姜一并存;

燥湿化痰兼理气,

湿痰阴滞此方珍。

二陈汤用半夏陈,

苓草梅姜一并存;

利气祛痰兼燥湿;

湿痰为患此方珍。

半夏9-15g,陈皮9-15g,茯苓6-9g,甘草5-7g。

加生姜3片,乌梅1个,水煎服。

君:

半夏。

臣:

橘红。

佐:

茯苓、生姜、乌梅。

佐使:

甘草

三子养亲祛痰方,

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姜。

白芥子9g、苏子9g、莱菔子9g

5肺气郁闭证——五磨饮子

四磨汤:

槟榔、沉香、乌药、人参

五磨饮子:

乌郎只是木沉香:

乌药、槟榔、枳实、木香、沉香

四磨饮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沉香槟;

四味浓磨煎温服,

破气降逆喘自平。

人参6g、槟榔9g、沉香6g、天台乌药6g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理气力非轻。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

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

人参9-15g、麦冬9-15g、五味子6-10g。

君:

人参。

臣:

麦冬。

佐:

五味子

补肺汤

方歌一

补肺汤中人参芪,

熟地五味紫桑皮;

气虚劳嗽咳不止,

固本益肺邪自去。

方歌一

补肺要紧好参芪,

紫菀五味桑白皮;

妙在一味黑熟地,

金水相生病自离。

方歌二

补肺汤用参芪地,

紫菀五味桑白皮

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附子、肉桂)

肾气丸治肾阳虚,

地黄山药与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

引火归元热下趋。

肾气丸

肾气丸补肾阳虚,

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

水中生火在温煦。

干地黄24-40g、山药、山茱萸(各12-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15g),桂枝、附子(各3-5g)。

蜜丸,每服6-9g,日2-3次,白酒或淡盐汤送下。

汤剂,水煎服。

君:

炮附子、桂枝。

臣:

干地黄、山茱萸、山药。

佐:

泽泻、茯苓、牡丹皮

济生肾气丸

济生加入车牛膝,

通调水道肿胀祛。

炮附子15g、茯苓、泽泻、山茱萸、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各30g、肉桂、川牛膝、熟地各15g

六味地黄丸:

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六味地黄山茱萸,

山药泽泻苓丹皮,

滋阴补肾功独擅,

肝肾阴虚可建功。

熟地24-40g,山萸肉、山药(各12-20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15g)

君:

熟地。

臣:

山茱萸、山药。

佐:

泽泻、茯苓、丹皮

知柏地黄丸

再加知柏成八味,

阴虚火旺可煎餐。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各6g

都气丸

六味再加五味子,

丸名都气虚喘安。

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6g

麦味地黄丸

地黄丸中加麦味,

咳喘盗汗皆能挽。

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麦冬各15g

杞菊地黄丸

六味再加杞与菊,

目视昏花治可痊。

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9g

参蛤散=人参+蛤蚧  

人参蛤蚧散

罗氏人参蛤蚧散,

专治痰血与喘满;

桑皮二母草杏苓,

肺痿服之症可缓。

蛤蚧1对,炒甘草、炒杏仁各5两,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各2两

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合黑锡丹加蛤蚧粉

参附汤=参、附+姜、枣

参附汤

又有参附合为剂,

回阳救脱挽危亡。

人参9g、炮附子15g。

煎加生姜10片

黑锡丹中蔻硫磺,

桂附楝木沉茴香;

芦巴故纸阳起石,

降逆平喘镇浮阳。

医门黑锡丹

又有医门《黑锡丹》,硫黄黑锡制成丸;

功能温肾又定喘,

两方治证各有专。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真武汤壮肾中阳,

苓芍术附加生姜;

少阴腹痛寒水聚,

悸眩润畅急煎尝。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

1、阳虚水泛证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茯苓9-15g、芍药9-15g、白术6-9g、生姜9-15g、炮附子9-15g。

君:

炮附子。

臣:

茯苓、白术。

佐:

生姜、白芍

五苓散治太阳腑,

白术泽泻猪茯苓;

桂枝化气兼解表,

小便通利水饮逐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蓄水证2、水湿内停证3、痰饮

猪苓10-15g、泽泻20-30g、白术10-15g、茯苓10-15g、桂枝6-9g。

水煎服,多饮暖水,取微汗。

君:

泽泻。

臣:

茯苓、猪苓。

佐:

白术、桂枝

3)痰浊壅肺:

涤痰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亦泻肺,

行水祛痰喘自息。

葶苈子9g、大枣4枚

4)痰热郁肺:

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

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

水道通调肿自消。

5)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

参术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

主治风痰迷心窍。

南星姜制、半夏(各10-15g),枳实、茯苓(各6-10g),陈皮4-6g,石菖蒲、人参(各3-5g),竹茹2-3g,甘草2-3g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

月华丸方擅滋阴,

二冬二地沙贝苓;

山药百部胶三七,

獭肝桑菊保肺金。

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草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

百合6g,熟地、生地、当归(各9g),白芍6g、甘草3g、桔梗6g、玄参3g、贝母6g、麦冬9g。

君:

百合、熟地、生地。

臣:

麦冬、玄参。

佐:

当归、白芍、贝母。

佐使:

桔梗、生甘草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高

(超)。

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超。

地骨皮、柴胡、鳖甲各9g、秦艽、知母、当归各5g。

散剂15g,与青蒿5叶、乌梅1个同煎

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保真汤:

保真治痨功不小,

二冬八珍川芎少;

莲心知柏骨陈皮,

柴胡朴芪五味枣。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

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行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莲子肉9-15g、薏苡仁9-15g、砂仁6-10g、桔梗6-10g、白扁豆12-18g、茯苓15-20g、人参10-15g、甘草10-15g、白术15-20g、山药15-20g。

散剂:

每服6-10g,大枣煎汤送服。

汤剂:

加大枣3枚,水煎服。

君:

人参、白术、茯苓。

臣:

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

佐:

砂仁。

佐使:

桔梗、炒甘草

4阴阳虚损证——补天大造丸

补天大造丸:

补天大造参术芪,

归芍山药远志随,

枣仁杞子紫河车,

龟鹿茯苓大熟地。

(子:

诃子)

补天大造运天机,

龟板地黄补肾虚,

二冬黄柏阴水济,

人参杜仲怀牛膝。

八、痰饮:

脾苓肠夏胸柴枳,

胁枣络香阴沙参,

溢支寒饮小青龙,

饮退正虚肾气丸

1.痰饮

1)脾阳虚弱:

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苓桂术甘化饮剂,

健脾又温膀胱气;

饮邪上逆气冲胸,

水饮下行眩晕去。

茯苓15-2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甘草6-10g。

君:

茯苓。

臣:

桂枝。

佐:

白术。

佐使:

炙甘草

小半夏汤

半夏20g、生姜10g。

君:

臣:

佐:

使:

2)饮留胃肠:

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

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

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十枣逐水效堪夸,

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水留胸胁痛,

大腹肿满实证佳。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

每次1-2g,于清晨空腹时10枚肥大枣煮水送服。

君:

甘遂。

臣:

大戟、芫花。

佐:

大枣

控涎丹

控涎丹用遂戟芥,

攻涤痰涎力不差。

甘遂、紫大戟、白芥子各等分研末。

食后,临卧,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5-10丸

3)络气不和:

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沙参麦冬扁豆桑,

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

咽涸干咳最堪尝。

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4.5g、麦冬9g、生扁豆4.5g、花粉4.5g。

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g

泻白甘草地骨皮,

桑皮再加粳米宜;

泻肺清热平咳喘,

又可合中与健脾。

地骨皮10-15g,桑白皮10-15g,炙甘草5-10g

3.溢饮    

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

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

散寒蠲饮效堪夸。

麻黄10-15g,桂枝10-15g,白芍10-15g,干姜10-15g,细辛3-6g,半夏10-15g,五味子3-6g,甘草10-15g

4.支饮    

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

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

散寒蠲饮效堪夸。

5.饮退正虚:

温补脾肾、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