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794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政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政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政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政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史试题.docx

《政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史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史试题.docx

政史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中国封建社会始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

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觐B.朝会C.巡狩D.巡查

4.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

A.郡县制B.行省制C.巡抚制D.国鄙制

5.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

A.三老B.游徼C.亭长D.党长

6.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

A.御史台B.尚书台C.中书省D.门下机构

7.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路B.羁縻府州C.道D.北庭都护府

8.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

A.告归B.休沐C.致仕D.丁忧

9.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

A.三司使B.中书门下C.尚书省D.枢密院

10.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

A.常科B.制科C.武科D.文科

11.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

A.东面官制B.西面官制C.北面官制D.南面官制

12.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

A.枢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中书省

13.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

A.批红B.票拟C.奉诏D.制诏

14.清朝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是【】

A.军机处B.宗人府C.都察院D.大理寺

15.清政府正式下令“立停科举”从而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的时间是【】

A.1900年9月B.1901年9月C.1904年9月D.1905年9月

16.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中变革最不彻底的一级政权是【】

A.中央政权B.省级政权C.县级政权D.军政分府

17.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

A.议会监督制B.司法院制C.分权制衡制D.监察院制

18.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各个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以及具体的管理方式都有较大变化,但各派军阀统治的共同特点是【】

A.实行军事独裁B.建立责任内阁C.总统总揽大权D.实行地方分权

19.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和【】

A.门荫B.甄用C.流外入流D.入幕府

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发源机关是【】

A.国民党中政会B.军事委员会C.国防最高委员会D.国民参政会

21.1948年“行宪国大”后,名义上的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总统B.立法院C.行政院D.国民大会

22.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实行【】

A.首长负责制B.合议制C.委员会制D.混合制

23.工农民主政权中央各部的副部长、局长以及事务工作人员均采用【】

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荐任制

24.抗日民主政权的边区最高行政机关是【】

A.边区参议会B.边区行政公署C.边区人民委员会D.边区政府委员会

25.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是【】

A.大解放区人民政府B.城市各界代表会议C.军事管制委员会D.人民执行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

A.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

B.大臣利用“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

C.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D.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E.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作用

27.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的中枢官员主要有【】

A.国尉B.廷尉C.主客D.御史E.相

28.金代录用女真人为行政官员的途径有【】

A.科举B.荫补C.世选D.军功E.察举

29.明代的入仕途径有【】

A.荐举B.学校C.科举D.承荫E.由吏而官

30.为了便于叙职和给俸,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按其资历和所司职务分为【】

A.特任B.简任C.荐任D.委任E.选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内外服制

32.三公宰相制

33.磨勘制度

34.百日维新

35.超责任内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清末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3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显著特点。

39.简述宋代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40.简述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中西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差异。

42.试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发展趋势。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   )

A.封建制时期B.奴隶制时期C.氏族部落时期D.大一统时期

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   )

A.保甲制度B.监察制度C.理事制度D.纳谏制度

3.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军事首长的制度称为(   )

A.继承制B.世袭制C.禅让制D.科举制

4.中国古代的内外服制度起始于(   )

A.商朝B.夏朝C.秦朝D.西周

5.在西周时期实行的“乡遂管理体制”中,“乡”具体指的是(   )

A.农村地区B.国都内及其近郊C.诸侯国领地D.城镇市区

6.在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经济基础的举措是(   )

A.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C.颁布法律,以法治民D.废除世袭制,以军功取仕

7.秦汉时期,为了灵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在郡下设立的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域是(   )

A.道B.乡C.里D.亭

8.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

A.丞相B.六部C.尚书省D.门下省

9.隋唐时期的六部隶属于(   )

A.尚书省B.门下省C.政事堂D.枢密院

10.宋代在府、州之上增加的一级行政区划是(   )

A.道B.路C.省D.市

11.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是(   )

A.南面官制B.北面官制C.枢密院制D.理藩院制

12.明代对京官的考察称为(   )

A.京察B.外察C.考满D.都察

13.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废除少数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的政策称为x

A.左郡县政策B.旗民分治政策C.改土归流政策D.宗主督护政策

14.1861年1月20日,清政府在抚夷局的基础上正式设立的地位与各部院平行甚至在各部院之上的机构是(   )

A.总理衙门B.外交部C.军机处D.资政院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设计的行政体制属于(   )

A.总统制B.议会制C.委员会制D.责任内阁制

16.北洋军阀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

A.大理院B.总检察厅C.平政院D.肃政厅

17.夏、商、西周时期的“七十致政”指的是官员的(   )

A.爵位制度B.退休制度C.管理制度D.考核制度

18.国民政府于1940年冬设立的作为行政决策技术系统的重要机构是(   )

A.国防最高委员会B.中央设计局C.军事委员会D.国民大会

19.1948年“行宪国大”后,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弹劾、纠举、审计及(   )

A.大赦案权B.媾和案权C.同意权D.立法权

2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除接受共产党的监督外,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工农检查机关的监督、主管部门的监督和(   )

A.民主党派的监督B.审计监督C.监察监督D.军事监督

21.在陕甘宁、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等根据地,根据边区政府的命令设置、作为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在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督察和领导所辖各县行政工作的机构是(   )

A.行政公署B.区公署C.专员公署D.特区公署

22.1948年“行宪国大”召开后,处于南京政府行政决策中枢地位的是(   )

A.行政院B.国防最高委员会C.军事委员会D.总统

23.抗日民主政权的边区和县两级政府中进行集体决策的机关是(   )

A.政府委员会B.人民委员会C.军政委员会D.执行委员会

24.我国少数民族区域建立的第一个民主自治政府是(   )

A.新疆自治区政府B.内蒙古自治区政府C.广西自治区政府D.宁夏自治区政府

25.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的时间是(   )

A.1865年10月B.1875年10月C.1885年10月D.1895年10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矛盾主要包括(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宰相与一般官僚的矛盾

C.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D.军人与文官的矛盾E.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27.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主要包括(     )

A.徭役改革B.田税改革C.军赋改革D.盐税改革E.人头税改革

28.明朝省级三司分别为(     )

A.布政B.大理司C.巡抚司D.按察司E.都司

29.广州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与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有(     )

A.“以党治国”的原则更为明确B.采取委员会议制

C.实行党政合一的“一权制”D.实行国务总理负责制E.总统处于权力核心地位

3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贯彻落实,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有(     )

A.改委员合议制为首长集权制B.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C.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D.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E.建立军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部落酋长议事会

32.停年格制

33.弼德院

34.《划一令》

35.考试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奴隶社会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的表现。

37.简述汉代“三公宰相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38.简述清朝官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39.“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实施了哪些主要改革措施?

40.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主要发展趋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42.试论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主要特点。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   )

A.封建制时期B.奴隶制时期C.氏族部落时期D.大一统时期

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   )

A.保甲制度B.监察制度C.理事制度D.纳谏制度

3.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军事首长的制度称为(   )

A.继承制B.世袭制C.禅让制D.科举制

4.中国古代的内外服制度起始于(   )

A.商朝B.夏朝C.秦朝D.西周

5.在西周时期实行的“乡遂管理体制”中,“乡”具体指的是(   )

A.农村地区B.国都内及其近郊C.诸侯国领地D.城镇市区

6.在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经济基础的举措是(   )

A.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C.颁布法律,以法治民D.废除世袭制,以军功取仕

7.秦汉时期,为了灵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在郡下设立的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域是(   )

A.道B.乡C.里D.亭

8.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

A.丞相B.六部C.尚书省D.门下省

9.隋唐时期的六部隶属于(   )

A.尚书省B.门下省C.政事堂D.枢密院

10.宋代在府、州之上增加的一级行政区划是(   )

A.道B.路C.省D.市

11.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是(   )

A.南面官制B.北面官制C.枢密院制D.理藩院制

12.明代对京官的考察称为(   )

A.京察B.外察C.考满D.都察

13.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废除少数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的政策称为x

A.左郡县政策B.旗民分治政策C.改土归流政策D.宗主督护政策

14.1861年1月20日,清政府在抚夷局的基础上正式设立的地位与各部院平行甚至在各部院之上的机构是(   )

A.总理衙门B.外交部C.军机处D.资政院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设计的行政体制属于(   )

A.总统制B.议会制C.委员会制D.责任内阁制

16.北洋军阀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

A.大理院B.总检察厅C.平政院D.肃政厅

17.夏、商、西周时期的“七十致政”指的是官员的(   )

A.爵位制度B.退休制度C.管理制度D.考核制度

18.国民政府于1940年冬设立的作为行政决策技术系统的重要机构是(   )

A.国防最高委员会B.中央设计局C.军事委员会D.国民大会

19.1948年“行宪国大”后,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弹劾、纠举、审计及(   )

A.大赦案权B.媾和案权C.同意权D.立法权

2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除接受共产党的监督外,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工农检查机关的监督、主管部门的监督和(   )

A.民主党派的监督B.审计监督C.监察监督D.军事监督

21.在陕甘宁、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等根据地,根据边区政府的命令设置、作为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在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督察和领导所辖各县行政工作的机构是(   )

A.行政公署B.区公署C.专员公署D.特区公署

22.1948年“行宪国大”召开后,处于南京政府行政决策中枢地位的是(   )

A.行政院B.国防最高委员会C.军事委员会D.总统

23.抗日民主政权的边区和县两级政府中进行集体决策的机关是(   )

A.政府委员会B.人民委员会C.军政委员会D.执行委员会

24.我国少数民族区域建立的第一个民主自治政府是(   )

A.新疆自治区政府B.内蒙古自治区政府C.广西自治区政府D.宁夏自治区政府

25.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的时间是(   )

A.1865年10月B.1875年10月C.1885年10月D.1895年10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矛盾主要包括(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宰相与一般官僚的矛盾

C.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D.军人与文官的矛盾E.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27.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主要包括(     )

A.徭役改革B.田税改革C.军赋改革D.盐税改革E.人头税改革

28.明朝省级三司分别为(     )

A.布政司B.大理司C.巡抚司D.按察司E.都司

29.广州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与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有(     )

A.“以党治国”的原则更为明确B.采取委员会议制

C.实行党政合一的“一权制”D.实行国务总理负责制E.总统处于权力核心地位

3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贯彻落实,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有(     )

A.改委员合议制为首长集权制B.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C.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D.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E.建立军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部落酋长议事会

32.停年格制

33.弼德院

34.《划一令》

35.考试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奴隶社会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的表现。

37.简述汉代“三公宰相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38.简述清朝官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39.“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实施了哪些主要改革措施?

40.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主要发展趋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42.试论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主要特点。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

A.保甲制B.乡遂管理体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

A.太守B.家臣C.御史D.国尉

3.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

A.卿B.大夫C.相D.节度使

4.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

A.县B.郡C.州D.里

5.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

A.手迹B.制书C.诏书D.诰

6.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

A.世卿世禄B.重用家臣C.惟才是举D.门阀取士

7.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

A.路B.都护府C.左郡县D.羁縻府州

8.宋代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是()

A.察举制度B.磨勘制度C.推举制度D.流外入流制度

9.除六部外,元代还有一系列负责某项具体业务的事务性职能机构,其中掌管佛教事务的是()

A.宣政院B.理藩院C.大理寺D.都护府

10.明代诸寺中权力较前代有所增强的是()

A.太常寺B.光禄寺C.大理寺D.太仆寺

11.明代对乡村管理采取的并行的统治方法是乡老人制和()

A.保社制B.保甲制C.里社制D.里甲制

12.清朝总理全国政务的职能部门是()

A.理藩院B.大理寺C.军机处D.六部

13.清末东北地区的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的转变始于()

A.地方督抚权力的加强B.建立行省制度C.特派员制度D.盛京改制

14.清政府新政改革的核心决策机构为()

A.军机处B.督办政务处C.总理衙门D.责任内阁

15.从形式上看,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后,实行的行政体制是()

A.总裁合议制B.大元帅一元制C.临时大总统制D.责任内阁制

16.袁世凯为分散省权而强化起来的一级行政区域是()

A.省B.府C.道D.县

17.北洋政府时期,在行省内部自成单位的一个特例是()

A.京兆特别行政区B.川边特别区C.东省特别行政区D.西康特别行政区

18.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A.操行、能力、工作成绩B.出勤、操行和工作表现C.操行、学识和能力D.平日工作、学识和操行

19.抗战时期国民党调整党政机关的原则之一是()

A.在中央采取党政融化的形态B.在省及特别市采取党政联系的形态

C.在县、市采取以党统政的形态D.在县以下采取以党代政的形态

20.1948年“行宪国大”后,处于行政决策中枢地位的是()

A.总统B.行政院C.国民政府委员会D.中央政治委员会

21.苏区行政监督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D.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2.边区专员公署是边区政府的()

A.一级政权组织B.职能机关C.派出机关D.参谋机关

23.陕甘宁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方式主要采用()

A.选举制、委任制和考任制B.委任制和考任制C.选举制、委任制和聘任制D.委任制和聘任制

24.解放战争时期,各大区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政府委员会B.军事管制委员会C.各大区人民政府D.各大区人民代表大会

25.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选任干部的原则是()

A.任人唯贤B.又红又专C.德才兼备D.年轻化与革命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宋代会议制度可分为()

A.内阁会议B.军机处常会C.例行常朝D.便殿议政E.临时朝议

27.秦至西汉初年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A.草拟法律权B.最高军事权C.弹劾百官权D.处理日常政务之权E.参与决策权

28.曾经作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的有()

A.国议B.内阁C.宗人府D.南书房E.军机处

29.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层级结构包括()

A.国民政府B.国民政府委员会C.五院D.五院所属各部E.国民政府直辖机关

30.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

A.民主党派的监督B.共产党的监督C.参议会的监督D.行政系统内部监督E.群众民主监督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宗主督护制

32.二府三司制

33.北洋政府的甄别制度

34.幕僚长制

35.各界代表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37.简述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

38.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9.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主要困难。

40.简述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多样性。

42.试述苏区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

 

2007年10月中国行政史自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C2.B3.C4.B5.C

6.C7.B8.B9.A10.C

11.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