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703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

改扩建(农田水利建设)

(3)建设单位:

*****有限公司

(4)工程范围:

****经济开发区****

(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主要实施农村农田水利工程,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等),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项目工程费用42181万元,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10155万元,河道治理工程31136万元,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90万元。

(6)建设期限:

18个月,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

(7)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49119.43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4218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27.98万元,基本预备费2245.45万元,建设期利息1965.00万元。

(8)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9119.43万元,由溧水宁南水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自筹19119.43万元,银行贷款30000万元。

其中自筹资金:

19119.43万元,占总投资的38.92%。

银行贷款:

3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1.08%。

1.2项目建设单位

公司名称:

*****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

有限公司(法人独资)内资

法人代表:

*****

注册资本:

20000万元人民币

实收资本:

20000万元人民币

注册地址:

***********

经营范围:

许可经营项目:

一般经营项目: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污染源治理、农村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建设及养护。

1.3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7)《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2】51号)

(8)《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9)《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南京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1)《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12)****发展战略(总体)规划

(1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4项目提出理由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等,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设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也十分强调水利建设问题,明确要求“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这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为了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要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2012年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2〕51号),要求加强和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政策资源的有效模式,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合理调配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改进和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多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农村农田水利设施损坏缺失、年久失修,灌溉水源河道淤积污染、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等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现象依然很严重,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特提出实施****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以解决上述问题,进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5问题与建议

(1)加强工程的建设管理,采用规范化市场运作,以公开招投标形式组织各项工程的施工建设和施工监理等工作,并严格验收,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2)本项目建设投入较大,应做好资金的落实工作。

(3)在确保整治质量和不产生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以降低项目实施期间对周围居民、企业、环境等一系列影响。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对建设完成后的长效管理,尽早落实灌溉水源河道及农田水利实施等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养护资金,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注重条块政策协调和机制牵引,明确事权划分和责任分工,保持建设效果。

第二章项目建设理由

2.1项目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项目区现状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经济开发区,区内河道众多,散落于区域范围内。

2.1.2存在问题

1、农田水利设施缺失,损坏严重。

项目区灌排设施较为落后,无完整的灌排系统。

水田基本采用坑塘蓄水,并采用流动机泵分散提水灌溉,或沿河提水,灌溉成本高。

区内渠道基本上为土质,河两岸主要依靠农户自备流动机泵灌溉,局部地块采取泵站灌溉,由于年久失修,泵站效率偏低,且取水条件较差,供水能力偏小,部分灌溉站已不能满足工程区的灌溉要求。

2、河道存在问题

(1)水域面积减少,河道淤积严重,调蓄能力下降近年来,随着区域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原有的沟、塘等水面被堵塞、填埋;水面积减少,水面率和水网密度急剧下降,从而大大降低区域内调蓄水能力,给本来标准较低的排涝能力增加了压力,防洪减灾能力大大下降。

此外,由于该区域地势低洼,除涝压力较大,对排水河道行水能力要求较高,而内部河道均多年未整治,河床淤积普遍,平均淤深达0.8-1.3m左右,严重影响区域灌溉、排水能力,亟需进行清淤整治。

(2)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内水环境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工业、生活等污水的排放较多,而相应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加上河道本身河床淤积、水体流动性较差,区内河道水质均为V类水。

总之,项目区防洪除涝能力、水环境质量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的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以保障****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和城市各项建设的协调发展。

3、小型水库年久失修,漏水严重

目前,****水库大部分修建于50年代到70年代,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由于水库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水库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而且随着水库运行时间延长,水库设施和各种设备不断老化,有些水库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水库不能正常运行,“汛期不敢蓄水,汛后无水可蓄”,这些水库不得不低水位运行,达不到调蓄水资源的目的,严重影响水库工程效益的发挥,亟待进行除险加固。

2.2项目符合性分析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规划纲要第二篇“强化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到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快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配套改造,在水土资源丰富地区适时改建一批灌区,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

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水污染综合治理。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

本项目的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

2.2.2《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为了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关于水利建设政策要求。

2.2.3《南京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水利发展主要任务“农村水利”中提到以下几点:

紧紧围绕现代农业“1115”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着力为100万亩高标准粮田提供优质灌排服务,为100万亩高效养殖畅通水系、改善水质,为100万亩经济林果强化水源保障,为50万亩标准化菜地配备高效节水灌溉体系,并为郊县整体生态品质的逐步提升努力改善水土环境。

主要突出两大重点:

一是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源,连片推进,建设农田水利重点****,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利基础;二是继续实施农村河道河塘疏浚整治,改善村庄水环境,促进郊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农业“1115”工程水利重点****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主要通过整合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蓄水塘坝扩容、泵站更新改造、河道疏浚、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资源,并与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建设等有机整合,整体提升****内农田水利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全市重点打造高淳县淳东灌区片、****湫湖灌区片、环山河水库群灌溉片、江宁区横溪河灌区片等4个丘陵山区重点****以及高淳县永胜圩、永联圩,江宁区周岗圩、东阳圩,六合区新集圩、东沟圩、龙袍圩,浦口区七联圩、张圩等9个圩区治理重点****。

主要建设内容:

重点实施6个大中型灌区改造,9个圩区治理,5个节水灌溉项目及灌排能力提升、成片农田水利配套等工程,受益农田面积约150万亩。

2、农村河道河塘疏浚

按照全市农村河道河塘疏浚规划,继续开展农村河道河塘疏浚整治工程,进一步沟通水系,改善水质,恢复和提高农村河网水系引排调蓄能力,增强农田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和农村水环境面貌。

至2012年,完成全市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建设内容,疏浚清淤土方总量5715万m3,其中:

疏浚县级河道5条,总长34.4km;疏浚乡级河道510条,总长998.2km;村级河道、村庄河塘4323座。

2013年开始,启动农村河道轮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轮浚制度,不断巩固整治成果。

积极开展村庄水环境治理,紧密结合生态县建设、新农村建设,通过清除河塘淤泥、沟通水系、调活水流、清洁水源,并与村庄绿化、村庄道路建设、垃圾收集、排污系统建设等其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有机整合,着力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水环境特色的典型示范村。

本项目围绕基本农田水利、河道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开展工作,项目实施符合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

2.2.4《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0-2020)》

规划在建设重点中提到: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规划区原有灌排系统、道路、农田格局比较合理,框架已经形成,在不改变原有灌排系统走向的基础上,对现有灌排系统进行整修及建筑物配套,达到高产稳产农田标准。

桥、涵、闸站、和涵洞全面配套,达到排得出、引得进、灌得上、降得下。

(1)全面推行节水灌溉。

对现有沟渠系统进行全面疏浚,使其达到原有设计标准,满足灌排要求。

对灌溉比较困难和灌溉泵站连接的渠道实施砼衬砌,缩小渠道断面,缩短输水时间,减少渠道渗漏量,防止渠道边坡冲刷、坍塌变形,提高用利水效率。

(2)加强渠系建筑物配套,形成良好节制,改善灌溉条件,防止漏水、跑水,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3)改建灌溉站提高灌溉保证率;对部分地势低洼不能自排的地区,改建排涝站排水,增强农田抗御涝灾的能力。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

2.2.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

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整治村庄320个。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升,开挖疏浚县乡河道、大中沟71条,改扩建、疏浚骨干当家塘399座,第一轮河塘清淤通过省级验收,二干河综合整治二期、中山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成。

本项目为农村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区域环境的整体提升,符合****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

2.3项目建设理由

2.3.1是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严重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水旱灾害频繁,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要想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尽快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

2010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其中重点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以及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新世纪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后,一号文件的主题首次指向水利问题。

本项目就是按照中央精神,进行区域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其建设符合当前水利形势,是将文件要求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是确保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

2.3.2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是规模小且分散在田间地头,维护和运营比较困难,但是其运行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产权的非排他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或不是主要的,但间接经济效益明显。

尽管一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某些特定的农民服务,但它的效益并不仅仅是增加特定农户的收入,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如实现农业用水高效利用、缓解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

由此可以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农民而是国家。

二是效益享受的非竞争性。

受益者的增加不会引起其他受益者所享受到的效益的减少。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受政府保护的弱势产业—农业。

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业经营分散、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对灌溉依赖性强。

灌区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服务受水资源、地形、地理条件限制,供水范围和服务对象也限定在有限的地域内,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一般的私人资金因为利润回报或回报周期长不会投向灌溉基础设施。

受天然降水分布不均的情况影响,灌区供水服务与经营管理有一定的自然风险性,加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农民个体无法或不愿进入公益型水利资产的领域单独投资,需要依靠政府公共投资予以保障。

“十一五”期间****水利部门以水利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线,以农村防洪除涝、河道疏浚整治、长效管护、圩堤达标建设、塘坝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泵站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民生水利为重点,全力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对照****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实际要求以及水利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还有明显差距,水利发展与改革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农村农田水利设施损坏缺失、年久失修,灌溉水源河道淤积污染、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等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现象依然很严重,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

本项目立足于****农田水利现状,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业的稳产高产。

2.3.3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达,城市化速度快,可用于经济建设的用地和可用于整理开发的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日趋减少,严重制约了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耕地资源约束日益增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大。

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农田的沟、渠、路、林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而且有利于****农业用地的保护,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协调高效农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关系,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2.3.4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城市化战略是江苏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也是南京市今后农村工作推进的重点之一。

但土地资源偏紧,人均耕地少,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矛盾突出。

近年****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发展势头较好,但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农业效益没充分显现,规模化程度不够。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合理规划用地,合理布局农村居民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化用地矛盾。

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农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终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3.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

基于财力的提高,近年来中央逐步加大了支农惠农的力度,近几年连续出台了指导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制定了“两减免、三补贴”等支农政策。

这表明,建设新农村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依然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比如,农业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脆弱、体制障碍等问题,农村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农民面临着致富能力弱、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等问题。

同时,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巨大的反差。

如果听任这些问题发展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稳产高产,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改造,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

3.1项目选址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南京市****经济开发区****,东与东屏镇接壤、南至溧水新河、西与禄口镇毗邻、北至二干河,工程总面积41.588平方公里。

****距南京城区32公里,南距禄口国际机场仅2.7公里,为机场的核心区。

境内有宁高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102省道以及即将动工兴建的北通镇江、南接芜湖的高速公路纵横交汇,环镇而过的百里秦淮直达长江,水、陆、空交通方便快捷,是连接沪、浙、皖等地的重要通道。

2008年4月20日,根据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溧水经济开发区扩大范围优化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整体并入开发区。

3.1.2建设用地

本项目不涉及占用建设用地。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地处茅山山脉突起绵延区,地势东高西低,以石臼湖、秦淮河两大水系分水岭为界,北部秦淮河水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石臼湖水系地势从东北两个方向由高向低倾斜,汇交于湖区。

总地形为丘、岗、冲犬牙交错,缓丘漫岗绵延,并呈明显的阶梯分布。

最高一级阶梯由海拔100米以上的低山组成;第二阶梯由海拔50米以上的低矮平缓丘陵组成;第三阶梯由沟谷地及滨河湖圩区组成。

第一、二阶梯是县内林业生产基地,第三阶梯是县内农业生产及经济林果的主要基地。

2、水文地质

****地域主要分属石臼湖水系和秦淮河水系,仅东南角有2.73平方公里山区地属太湖水系的湖西地区。

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东西向横贯县境中部。

走向:

从东方水库上游句容县境内九里岗起,经王家棚到本县境内朱家边,沿袁白公路(高岗地)到县茶场、七里岗、贺家山、官塘、栀子岗、路子山,串秋湖山、双尖山、马鞍山、平安山主峰,经西旺到胭脂岗,到天生桥闸跨天生桥河,到燕子口入小茅山主峰,再经彭家、马上山、翟家、左山、王家店,过罗家进入安徽境,又折而向西北入西横山。

分水岭将县境内河流流势分为南北两向,北水流归秦淮河,南水汇入石臼湖。

3、气候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6℃,平均相对湿度79%,平均降雨量1079.4毫米。

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0年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略偏少,与往年相比,气象灾害发生相对较少,危害程度较轻。

年平均气温16.6℃,比常年偏高1.0℃;年降水量1255.6毫米,比常年偏多16%;年日照时数1921.6小时,比常年偏少5%;年日照百分率为43%,比常年偏少3%。

无霜期194天。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2月降水量147.9毫米,9月降水量227.5毫米,分别创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

6月降水异常偏少,仅35.9毫米,刷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记录。

6月17日入梅后,降水异常偏少,大部分地区出现旱象,直至7月3日才出现明显降水。

气象意义上梅雨特征不明显。

7月18日出梅,梅雨期长达31天,梅雨量261.9毫米,梅雨期降水呈局地性、间歇性、过程性、短时降水强度大的特点。

8月份多强对流天气。

3.2.2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1、南京是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华东地区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