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69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4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

习题十二

58.简释下列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答:

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

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

答:

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答:

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答:

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习题一第78页共143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国民生产总值

答: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

个国民概念。

最终产品

答:

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的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

答:

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总投资

答:

是一定时期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包括净投

资与重置投资。

净投资

答:

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的投资。

重臵投资

答:

是用来重置资本设备或用于补偿资本消耗的投资。

存货投资

答:

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答: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

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

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

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

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习题一第79页共143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净出口

答:

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后的余值。

间接税

答:

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

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国民生产净值

答:

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国民收入

答:

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

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

答:

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

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就得到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

指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储蓄—投资恒等式

答: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一个恒等式,指经济社会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

储蓄,而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59.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

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

地产。

答:

上述项目都不计入GDP,理由如下:

习题一第80页共143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1)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

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

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2)一辆用过的卡车在这辆卡车生产出来的当期已经被计入GDP了,因此购

买用过的卡车不再计入GDP;

(3)人们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一种产权转移活动,不属经

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经济学上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

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活动,因而购买股票不能被计入GDP,只有经济学意义

上的投资支出才能计入GDP;

(4)购买地产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既不是投资,也不是消费,不计入GDP。

60.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

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为什么?

答: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

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

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

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

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

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

入DPI。

61.举例说明国民生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

区别在于: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

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例如,美国商人在华投资开厂,其经营利润应计入

中国GDP,但不计入中国GNP,因为它是在中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但不是中

国拥有要素创造的收入;同时应计入美国GNP,但不计入美国GDP,因为它是

美国拥有要素所创造的,但不是在美国领土上创造的。

习题一第81页共143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6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答:

产出指GDP的生产,亦即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各经济部门的产品价

值总和,例如长期以来我们所讲的社会总产值。

假定某纺纱厂1年产出成品(棉

纱)值20万元,其中包括消耗棉花价值为15万元(我们用棉花代表棉纱生产过

程中耗费的全部中间产品价值),则创造的价值只有5万元,而不是20万元。

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呢?

如果我们暂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那么,新创造的

这5万元价值就被认为是生产棉纱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

家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要转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

和利润。

其中,利润是产品卖价20万元扣除原材料价格、工资、利息和地租后

的余额。

假定工资是2万元,利息是1.5万元,地租是5千元,则利润就是1万

元。

正由于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成本后的余额,因此,

总产出总等于总收入。

总产出总等于总支出是指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

出。

例如,假定一件上衣卖500元,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时支出500元,而这

500元又是许多与之有关的生产经营者(如棉农、棉纱厂、织布厂、制衣厂、售

衣商等)创造的价值即产出。

上衣是如此,千千万万最终产品也是如此,因而就

全社会来看,总产出就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63.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单位:

10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356.4

1866.3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习题一第82页共143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253.0

402.1

64.4

105.4

374.5

1991.9

答:

(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866.3+264.9+34.1+164.8+120.8

=2450.9(10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2450.9+266.3

=2717.2(10亿美元)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2717.2+356.4

=3073.6(10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

=2450.9-(164.8+253.0)+105.1+374.5+66.4

=2579.1(10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579.1-402.1

=2177(10亿美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2177-1991.9-64.4

=120.7(10亿美元)

64.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下表所示。

(单位:

亿美元)

习题一第83页共143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

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答: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

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

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

-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

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

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

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D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65.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

(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

工,开采了50磅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2)银器制造商支付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试解答: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

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自总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

算GDP。

答:

(1)由题设,知项链为最终产品,故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的GDP为40

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40-10),这

习题一第84页共143页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样增值法计算的GDP,即为两个阶段增值额,为10+30=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美元)

故用收入法计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66.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生产5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