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692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docx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资料一

《虚拟课堂》每周一练,有两种答题方式:

1.    不看答案,一道题、一道题地做下去,直到这一组题全部做完,最后与老师的答案进行交流反馈,看看本周的练习准确率给自己作出一个实际的评价。

2.    从第一道题开始,每做完一道题马上核对答案,然后再做下一道题,直到最后一道题。

遇到不懂的题请仔细阅读老师的例题分析,经过独立思考直至把疑点解开。

小朋友,你看懂老师提出的要求了吗?

请你选择一种做题方式,开始做题吧!

 

例1计算:

178+146+122

分析:

“凑整”和“改变运算顺序”,是主要的简算方法。

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改变运算顺序就是为了“凑整”。

本题就是应该利用178+122=200,来达到速算的目的。

解:

原式=178+122+146

=200+146

=346

 

例2计算:

8×34×125

分析:

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利用8×125=1000进行合理计算

解:

原式=8×125×34

=1000×34

=34000

 

例3计算:

37×21+79×19+79×18

分析:

本题若直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话则运算量很大,容易产生差错,如利用分配律,先把后两项合并起来就可少做一次乘法,然后再将前一项合并起来运用分配律,那么就可凑成100这个整数,是运算变得十分简便,正确率也随之提高。

解:

原式=37×21+79×(19+18)

=37×21+79×37

=37×(21+79)

=37×100

=3700

 

例4计算:

71×125

分析:

直接计算两位数乘以三位数较为复杂。

简算的方法可以合理地拆开某一个数,如:

因为125×8=1000,把125改变为乘以1000再除以8。

解:

原式=71×1000÷8

=71000÷8

=8875

另一种方法是考虑把71改成(72-1),因为72=9×8是8的倍数,用这种渗透思维有利于解此类习题。

解:

原式=(72-1)×125

=72×125-125

=9×8×125-125

=9000-125

=8875

 

例5计算:

14×44×104

分析:

看到本题,马上想到想到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困难,找不到突破口,但如果我们对数的运算比较熟悉、比较重视,勤于实践我们就会掌握7×11×13=1001这个规律,而1001乘以一个三位数只要把这个三位数连写两遍就可以了。

同时张老师提醒小朋友象3×37=111,6×17=102等都属于可以考虑的特殊的数。

解:

原式=(2×7)×(4×11)×(8×13)

=7×11×13×(2×4×8)

=1001×64

=64064

 

例6计算:

(78×4+76×2+89)÷7

分析:

小朋友你发现了吗?

在计算平均数应用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类题目,首先应考虑到除数是7,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设法将括号内的数都变化成7的倍数乘以某数再加上一个数的形式。

解:

原式=(77×4+4+77×2-2+77+12)÷7

=(77×7+14)÷7

=77+2=79

 

例7计算:

99999×77778+33333×66666

分析:

此题的数据很大,用竖式计算极容易出差错。

但是如果将其中的某一个因数变化一下,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解:

原式=99999×77778+33333×(3×22222)

=99999×77778+99999×22222

=99999×(77778+22222)

=99999×100000

=9999900000

 

例8计算99999999×99999999+199999999

分析:

猛一看,差一点儿会被吓倒,怎么会是一组这么大的数进行的计算。

冷静一下,你还是能找出解题的规律来。

比如:

9×9+19

=9×9+9+10

=9×(9+1)+10

=9×10+10

=10×(9+1)

=10×10

=102

同理:

99×99+199

=99×99+99+100

=99×(99+1)+100

=99×100+100

=100×(99+1)

=100×100

=104

规律一下就找到了,因数中有一个数位数字是“9”,得数中“0”就有两个,因数中有两个数位数字是9,得数中“0”就有四个……,算式中“9”的个数扩大2倍就是“0”的个数。

解:

原式=99999999×99999999+1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100000000

=99999999×(99999999+1)+100000000

=99999999×100000000+100000000

=100000000×(99999999+1)

=100000000×100000000

=10000000000000000

=1016

数字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计算正确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今年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明年将跨入毕业班学习,在这承上启下的重要时刻,认真学习可是最重要的。

除了要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简便方法。

在计算时利用一些技巧,如凑数、改变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定律等,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可以避免或减少计算中可能产生的差错,达到迅速、准确的目的。

练一练:

1.    485+488+491+494+496

2.    800800800÷75

3.    638-112+124-136-176-188

4.    25÷7×14÷11×132

5.    324×187+99×27-324×154

6.    199995+29996+3997+498+99

7.    7777777×3333333÷1111111

8.    9999992+1999999

 

和差倍数问题

一.引入知识

期中考试结束了,李大田的语文和数学总分是190分,其中数学比语文多10分,问:

李大田的语文、数学成绩各考了多少分?

小朋友们,在我们学习中如果遇到已知两数之和及两数之差,要求这两个数,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先画一个图来说明问题:

数学:

语文:

10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数学去掉10分,就和语文成绩相等了,这时的总分为190-10=180分,正好是语文成绩的2倍,所以语文成绩是180÷2=90分,数学成绩只要用语文的成绩加10分即可;如果语文成绩再增加10分,那么总分就是190+10=200分,正好是数学成绩的2倍,所以数学成绩就是200÷2=100分。

这类数学问题就是典型的和差问题。

知道了两数的和与差,要求这两个数,可以用这样的数量关系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小朋友,掌握数量关系最重要了,分析时还有必要通过线段图辅助帮助,一定会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例题传授

1.   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95,其中甲数比乙数多8,求甲、乙两数各是几?

分析:

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95,那么甲、乙两数的和是95×2=190,又已知甲数比乙数多8,这样就知道了两数之和是190,两数之差为8。

解:

甲数(95×2+8)÷2

=198÷2

=99

乙数(95×2-8)÷2

=182÷2

=91

答:

甲数是99,乙数是91。

 

2.   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这三个数之和为996,减数比差大38,求减数是多少?

分析:

在减法中有这样的数量关系:

被减数=差+减数

题目告诉我们,被减数+减数+差=996,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

减数+差+减数+差=996,

那么:

减数+差=996÷2=498,即减数与差的和是498,又已知了减数与差的差是38,根据和差问题的方法可以求出减数。

解:

(996÷2+38)÷2

=(498+38)÷2

=536÷2=268

答:

减数是268。

3.   两个自然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是85,求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分析: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是85,因为85=17×5,所以两个数的和应是17,差应是5,这两个数就是(17+5)÷2=11与(17-5)÷2=6。

解:

85=17×5

(17+5)÷2=11

(17-5)÷2=6。

请你注意:

85还可以写成85=85×1,即两个数的和是85,差是1,这两个数还可以是多少?

你会解吗?

来,请你动手试一试吧!

 

4.   一列快车长280米,一列慢车长20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20秒,若两车在平行的轨道上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在后,从两车相遇(快车车头追上慢车车尾),到两车相离(快车车尾与慢车车头相离)经过2分钟,求快、慢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

两车相向而行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的距离是两列车身的长度之和,这是两车在20秒内共同完成的,所以两车的速度和为:

(280+200)÷2=24米/秒;

当两车同向而行时,实际上是快车追慢车,从两车相遇到两车相离所经过的距离也是两车车身的长,也是两车在2分钟内所行的路程差。

所以两车的速度差为:

(280+200)÷(60×2)=4米/秒

运用和差问题的方法即可求出两车的速度。

解:

(280+200)÷2=24米/秒

(280+200)÷(60×2)=4米/秒

(24+4)÷2=14米/秒

(24-4)÷2=10米/秒

答:

快车的速度是14米/秒,慢车的速度是10米/秒。

练一练:

 

(1)  哥哥和弟弟共存款560元,哥哥比弟弟多存60元,哥哥、弟弟各存多少元?

(2)  小丽语文、数学两门功课平均成绩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数学各多少分?

(3)  甲、乙两校平均人数是1560人,已知甲校比乙校多300人,甲、乙两校各多少人?

(4)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100人,若从甲班分给乙班4人,则两班人数相等,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5)  甲、乙两个图书馆共存书24000册,如果甲图书馆拨给乙图书馆3000册,则两个图书馆的册数相等,甲、乙图书馆原来各有书多少册?

(6)  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63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乙班比丙班多5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7)  某市有三个粮库,支援洪水灾区,共支援粮食280吨,甲粮库比乙粮库多支援40吨,乙粮库比丙粮库多支援60吨,三个粮库各支援粮食多少吨?

(8)  甲、乙两筐苹果共97千克,从甲筐取出14千克放入乙筐,结果甲筐的苹果比乙筐还多3千克,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9)  四

(1)班有学生48人,暑假中有5人学会了游泳,这样会游泳的比不会游泳的同学多16人,原来会游泳的有多少人?

(10) 小华和小敏共有铅笔25支,如果小华用去4支,小敏用去3支,那么小华还比小敏多2支,小华和小敏原来各有铅笔多少支?

(11)  有一块长方形蔬菜试验田,它的长比宽多12米,周围的篱笆共长92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米?

(12)有一1000米长的圆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若同方向跑1小时后,甲比乙跑一圈,若以相反方向跑4分钟二人相会,求甲、乙二人速度。

 

图形的计数

数学竞赛中常遇到数图形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要寻求规律,而后按照这个规律去数图形。

数图形时要有次序、有条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因此一般步骤应是:

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运用规律。

运用规律往往能使解法简便。

学习题1

下面两根线段中有多少条线段?

 

AB●●C●DE

解:

(1)由一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B、BC、CD、DE,共4条;

由两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C、BD、CE共3条;

由三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D、BE,共2条;

由四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

AE1条。

因此共有线段:

4+3+2+1

=(4+1)×4÷2=10(条)

解:

(2)可以采用上题的解题方法来进行分析、计算:

由一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6条,

由二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5条,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4条,

由四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3条,

由五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2条,

由六条线段组成的线段有1条,

共有线段:

6+5+4+3+2+1

=(6+1)×6÷2

=21(条)

答:

(1)中有10条线段。

(2)中有21条线段。

这种先分类,再排序的方法称为分类排序法。

这样排序,不易遗漏和重复。

由以上例子可以推知,如果线段上有五个点,就构成了四个基本线段,总线段数为四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4+3+2+1。

如果有N个点,线段总数为(N-1)+(N-2)+…+3+2+1=N×(N-1)÷2条。

找到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公式来解答这类问题。

学习题2

在∠AOB内有8条从O点引出的射线,可组成各种大小不同的角一共有多少个?

分析:

这问题类似于上一题。

8条射线加上∠AOB的两条射线,一共有10条基本线,从而进行计数训练。

B

 

 

OA

 

 

解:

10×9÷2=45(个)

此类计数可用公式:

S=N(N-1)÷2来解题。

如:

N=10,S=10×(10-1)÷2

=10×9÷2

=45

答:

图中一共有45个角。

学习题3

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几个长方形?

 

 

 

 

 

 

分析:

图中共有横向的线段共有:

4×(4-1)÷2=6(条)

纵向的线段共有:

3×(3-1)÷2=3(条)

解:

6×3=18(个)

答:

图中共有18个长方形。

 

学习题4

如图:

1.   如上图这样的形状,如果最底层有11个三角形,那么这堆小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2.   现在有169个小三角形,按上图排列,那么最底层三角形有几个?

 

分析:

根据图示可以得到规律,底层与总数的关系有:

底层2、总数4;底层3、总数9;底层4、总数16……。

而22=4、32=9、42=16……,就是:

底层的个数正好等于的平方正好等于小三角形的总数。

解:

(1)下层有11个三角形,共有

11×11=121(个)

(2)因为13×13=169,所以169个小三角形如上图排列,底层有13个三角形。

 

练一练:

1.   线段AB上除两端外有49个点,问这条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

2.   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3.   把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硬纸片按照下图一层层叠起来。

(1)如果叠成5层,周长是()厘米。

(2)如果周长是120厘米,共有()层。

 

 

 

 

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就是用比较简便、巧妙的方法来计算,也称为巧算。

简便计算常用的技巧有“拆”与“凑”。

在这一讲,我们先举例说明整数、小数计算中应怎样“拆”和“凑”。

提到“拆”和“凑”,你一定想到“凑整”或拆成的两部分中含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比如,要求59998+499995+2998+506+69的和,可把每个加数分别拆成“60000-2”、“500000-5”、“3000-2”、“500+6”、“70-1”,然后再算出(500000+60000+3000+500+70)-(2+5+2+1)+6的结果。

这当然就简便多了。

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以及特殊数的分解(比如100=4×25,1000=8×125,111=37×3,1001=7×11×13等)对审题很有好处。

[例1]计算38×25×6

[分析]38和6都含有因数2,把它们拆开后,再使两个2和25相乘,就能得到100。

[解]38×25×6

=19×2×25×2×3

=19×(2×25×2)×3

=19×100×3

=5700

[例2]计算1999+999×999

[分析]由“+”后面有两个999相乘,应想到把1999拆成“1000+999”;又由这里的1000,容易想到把999作为公因数提取出来(把乘法分配律反过来用)以把1与999凑成1000了。

[解]1999+999×999

=1000+999+999×999

=1000+(1+999)×999

=1000×(1+999)

=1000000

[例3]计算11.8×43-860×0.09

[分例]观察题目中的每个数,我们发现:

860=43×20,把860拆成43与20的积以后,20与0.09结合(乘法结合律)起来,得1.8。

由于“-”前后都出现43,所以,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巧算。

[解]11.8×43-860×0.09

=11.8×43-43×20×0.09

=11.8×43-1.8×43

=(11.8-1.8)×43

=430

上面几个例子说明,什么情况下“拆”(或“凑”),怎么来“拆”(或“凑”)。

不能只看某一个数,而应根据算式中的运算符号、数据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

这就需要仔细观察,总体考虑。

“拆”和“凑”的方法很多,请同学们自己在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

对于计算题,能够简算的要尽可能简算。

但计算题不一定都可以简算。

这就告诉同学们,不能只重视技巧而忽视基本题或过程稍繁的计算题。

要练好计算基本功,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还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切实消灭差错,提高正确率。

由于基本的运算法则和定律课本上已作介绍,一般计算题同学们也练得较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1)

(1)   1994+997×997

(2)

(2)   10476+748+524+252

(3)(3)   7.5×27+19×2.5

(4)(4)   1993+199.3+19.93+1.993

(5)(5)   7.7×19870+1001+25

(6)(6)   76×125×68

(7)(7)   957+792-(431+392)+39

(8)(8)   (998+379+158)-(997+378+157)

(9)(9)   9-0.9-0.09-0.009-0.0009

(10)(10)   41.2×8.1+11×1.25+537×0.19

2、已知12+22+32+……+92+102=385。

求1×2+2×3+3×4+……+10×11

 

算式谜

(一)

 

算式谜,一般是指那些含有未知数字或未知运算符号的算式。

这种不完整的算式,就像“谜”一样,要解开(“猜出”)这样的谜,就得根据有关的运算法则、数的性质(和差积商的位数,数的整除性、奇偶性、尾数规律等)来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

 

[例1]把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填入下面的小方格中,使三个等式都成立。

□+□=

□-□=

□×□=□□

[分析]在0—9这十个数字中,0是个特殊的数,它具有这样的性质:

①a+0=a②a-0=a;③a×0=0。

所以,0不能出现在前两个等式中,也不能出现在第三个等式的“=”左边,只能在第三个等式“=”右边的个位上。

从而,可推知第三个等式左边有一个因数是5,这样,第三个等式可能是:

5×2=105×4=205×6=305×8=40这四种情况。

下一步是根据上面四种情况,一一试验。

比如,第一种情况下,5×2=10用了0、1、2、5四个数字,剩下3、4、5、6、7、8、9,这六个数字不能组成前两个等式。

同样道理,可排除掉5×6=30、5×8=40这两种。

[解]3+6=98-1=75×4=20

 

[例2]9○13○7=10014○2○5=□

把+、-、×、÷分别填入上面两个等式的4个“○”中,并在“□”内填上适当的整数,使上面两个等式都成立。

[分析]9、13、7都比100小得多,它们的和也比100小。

看来,在第一个等式的两个“○”中要考虑填一个“×”。

但9×13-7不等于100,只有9+13×7=100。

下面剩下“÷”和“-”,因为“□”中的数是整数,所以,“÷”只能填14与2之间的“○”内。

[解]9+13×7=10014÷2-5=2

 

解算式谜,一般是人某个数的首位或末位数字上寻找突破口。

推理时应注意:

(1)   算式谜中的文字、字母或其它符号,只取0—9中的某个数字;

(2)   要认真分析算式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找出尽可能多的隐藏条件;

(3)   必要时应采用枚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试验法);逐步淘汰掉那些不符合题意的数字;

(4)   算式谜解出之后,最好验算一遍。

 

练一练:

1、将1、2、3、4、5、6、7、8、9九个不同的数字分别填在○中,使下面的三个算式成立。

○+○=○○-○=○○×○=○

2、将0、1、2、3、4、5、6填到下列只有一、两位数的算式中,使等式成立。

○×○=○=○÷○

3、将1—9九个数字填入下面九个“○”中,使等成立。

(第⑵式中已填两个数字)

(1)   ○○○×○○=○○×○○=5568

(2)   ○×○-○=⑨⑥÷○○+○=○

 

算式谜

(二)

 

我们接着上一讲举例说明解复杂的算式谜的方法。

[例1]解算式谜

285

×□□

1□2□

□□□□

□9□□

[分析]设乘数为xy,根据285×y=1□2□,可推知4≤y≤7,也就是说,y可能取4、5、6、7这四个数中的一个。

但是,285×4,285×6,285×7所得的积的十位上都不是2。

因此,只有y=5。

这样就填出了第一个部分积(1425);

又因为285×x≤999,所以,x≤3,当x=1、x=2时,第二个部分积与第一个部分积相加,和的百位上不是9。

因此,只有x=3。

[解]原式为

285

×35

1425

855

9975

[例2]解算式谜: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分析]设除数为abc,商为xy8mn.。

从上面竖式中容易看出:

y=m=0,并且有8×abc<1000,从面推知:

abc<125。

这样,7×abc<900(7×125=875)。

但是,除式中第一次减法所得的差只是一个两位数,这就说明x×abc>900,但x×abc<1000。

这就是说7<x≤8从而,x=8。

以因为8×abc<1000,而n×

abc≥1000这就推得:

n=9。

所以商为80809。

再从整个除法竖式可以看出:

80809×abc>10000000推得:

abc>10000000÷80809也就是abc>123。

而上面已推知abc<125,只有一种可能:

abc=124。

[解]简写成横式:

10020316÷124=80809

[例3]“迎春杯”三个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

请根据:

迎+春2=迎春(迎+春)2=迎杯

这两个等式,推出“迎春杯”三字代表的数字之和是。

[分析]由第二个等式可以估计:

两位数(迎杯)可能是4,5,6,7,8,9的平方。

逐个试验后,得:

(8+1)2=81。

再由第一个等式可推知:

72≤春2≤81。

[解](留给同学们自己完成,答案是18)

 

解较复杂的算式谜经常需要试验,但这种试验很有讲究,也就是要尽可能缩小试验的范围。

这就需要运用我们曾经介绍的估算方法。

要注意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或推出有关的隐藏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