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373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docx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

引言

在高等学校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10年后,于2004年初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接受MPA教育,这对于自己既是一个转折点,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把工作的经验与系统性的知识学习结合,探索有价值的、可操作性强的应用性研究课题,这是MPA学习的主旨。

2004年在人大暑期集中学习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讲座中,界定了就业不充分的概念,所谓就业不充分就是劳动者不能充分地使用其所拥有的劳动力而出现的劳动能力闲置现象,同时指出我国长期面临的是就业不充分问题,而不是失业问题。

因工作缘由,我想到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后自己完成了《大学生就业不充分的理性探析》的文章,从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角度去探析大学生就业不充分的矛盾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教育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的对接与融洽也可以说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衔接与统一,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成长为职业人才,也可以说是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现实问题体现出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个大学生高质量完成大学生活,解决就业不充分的问题,对青年大学生的未来,对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都非常有意义,目前高校和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晰。

2005年在人大暑期集中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课程期间,自己不断思考如何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是中国未来社会知识型职业化人才的主要来源,兴衰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在上课期间,我与任课教师李超平博士有了几次沟通,共同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是一项有挑战性的新课题,李老师鼓励我结合工作经验,探索适合中国高校实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方式和方法,于是我开始了论文的准备工作。

爱因斯坦说:

“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定型专家。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宏观经济环境问题,有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大学生自身是否具有高价值,是否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中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社会职业化能力极需加强,在中国高校推行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第1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价值

格林豪思认为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做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诸多学科的崭新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途径,也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课题。

广义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它包括了教育、就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内容。

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把人的潜能开发出来,如我们共知,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是它恰恰是社会的——人不是孤立地生存,他们是相互关联的。

譬如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1.1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大学生就业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求就业两大问题以外的一个新的关注焦点。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需求、供给、供求匹配三个纬度观测的现实情况是:

第一,需求包括数量和结构两个观测点,数量方面相对大学生扩招数量用人单位需求数量相对滞后;结构方面矛盾突出,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人才”,学生“无业可就”。

第二,供给折射出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从个体的行为角度来看,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意味着个体获得、保持和利用某种资质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倾向。

个体不仅要具备职业能力(如专业知识、元认知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具备软性技能(Softskills)。

第三,供求匹配的关键是高层次的就业服务。

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有四项:

经济增长(GDP)、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充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政府、社会、高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大学生就业。

我国从2003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03年也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就业难与高校扩招并没有直接联系,而且现实中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或者说并不是大学生数量已经过剩了。

例如2003年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1998年工业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则为26%,一方面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增加大学生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并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触动了高校应对外部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速度和能力,也对大学生产生了直接和重要影响。

罗素说,“选择了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就业就是择业的过程,就是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先就业再择业并不科学,既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又让个人走弯路。

当大学生自主择业时代到来,大学生的就业出现了许多问题,一部分大学生游离在劳动力市场之外,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一部分大学生被市场残酷淘汰,并不是表面显露的简单“就业难”问题。

看一下2001——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

(见表1)

年份

就业情况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大学毕业生数量(万)

110.41

141.82

212.2

280

338

公布毕业生就业率

70%

80%

83%

84%

85%

当年未就业大学生数量(万)

34.5

28.3

36

44.8

50.7

表1:

2001年——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通过以上表可以看出高校和大学生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不足,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不佳,整个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

从大学生角度来看,大学生的择业心态需调适,大学生个人就业能力需强化,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应对就业包括以后的职业发展主要涉及的因素有:

●个体参与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因素(性别、年龄、专业、

工作经验、家庭、学习、工作地点)和心理因素(个性倾向性、自信、自我观)。

●社会支持因素,包括信息支持、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等因素。

●其他应对辅助因素,主要是求职过程中的自我优势评估。

大学生就业出现较多问题归因主要有:

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知识陈旧,转化较慢;准备不足,目标模糊;理念滞后,能力危机;选人用人少标准不清晰(用人单位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不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市场配制手段粗放(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有差距)。

其中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不当和盲目选择表现的非常突出,显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明显不足。

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与存在必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更多依赖外界,自己说了不算。

市场经济下自主择业后,职业选择日趋复杂。

曾经在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在他的著作《选择一份职业》中为职业选择需要帮助的人介绍了他的计划:

◆对自身的兴趣、技能、价值观、目标、背景和资源进行认真的自我评估。

◆针对学校、业余培训、就业和各种职业,考察所有可供选择的机会。

◆鉴于前两个阶段所发掘的信息,仔细推断何为最佳选择。

这样的生涯选择步骤对今天的大学生同样有意义,1957年,萨帕在他的《职业生涯心理学》一书中使用了“职业生涯”这一概念。

但是在国内研究者做的调查中,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占47%,有规划但缺乏指导的占30%,有较清晰规划的占17%左右,总计没有规划的占近77%。

因而大学生很可能出现求职盲目,如招聘会上乱投简历、选择公务员不适合自己也去赶潮流等现象,造成人为竞争激烈,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失败的概率,不仅出现了大量学生没有岗位就业,而且出现了短时期内高流动率,一项调查表明,50%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给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个人都造成了影响,用人单位聘用大学生产生了困惑,大学生也易产生焦虑、浮躁的心态。

B•C•福布斯说:

“殚精竭虑地安排你的人生,为你自己确定一个前进方向。

狂风巨浪,显然会有的,它会迫使你暂时离开你的航道,但是有一个前进方向比随波逐流、无目的的漂泊要好得多’’。

 按照Super的生涯时空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期,主要任务是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在各类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做出尝试性的职业决策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大学生完成这些需要指导或辅导,而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容乐观,差距较大。

中国人民大学姚裕群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中指出:

就业指导工52.9%从大四开始,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很满意的有1.8%,比较满意的有23.2%,关于就业指导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有2.2%,比较了解的有28.2%。

结论是:

就业指导的定位问题有待解决;就业指导机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工作基本处于低层次。

职业生涯是一种复杂现象,由行为和态度两方面组成。

职业生涯的形成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决定,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内在特征是价值观念、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性格等,而来自社会环境、家庭、组织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自身主观和环境客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为开始和获得与职业相关因素而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实施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一个有机、逐步展开的过程。

大学生开始自主求职择业,也明显感受到职场竞争的压力,这是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入了高校。

组织是个人职业生涯存在与发展的载体,大学生的学生特殊角色定位,如何认识与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是进行研究须清楚的问题。

首先,大学阶段是个人职业化能力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毕业面临选择职业的人生问题,因而大学阶段是“一生中所有与工作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的密切有关的重要阶段。

其次,价值观念、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性格等表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主观内在特征的“内在职业生涯”是连续性的经历过程,而且对职业成功更为重要,显然,大学阶段是这些内在因素形成的关键特定时期,这些因素也是一个人在人生中长远、持久、深层次发挥作用的素质,这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有关的连续经历,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工作经历的内容,大学阶段不能排除在这连续经历之外。

职业生涯规划是与大学生学习、成长紧密联系,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并不能说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过早。

1.3大学生建立科学、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3.1有利于大学生成功就业和成功走向社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发展的空间加大,每个人都想施展才华、成就事业、体现人生价值,但同时竞争加剧,环境多变,造成一些学生不知何去何从,心理紧张,如果主动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己,并不断开发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样大学生的学习有动力、少盲目性,而且在规划建立过程中,提高了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增强了能力,必然有利于大学生成功就业和成功走向社会。

1.3.2有益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大学生就业成为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普遍希望以职业为平台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充分发掘个人发展潜能,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业不精、敬业奉献精神不足、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淡薄、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艰苦奋斗意志薄弱的现象,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渠道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亟待提高。

高校可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充分调动学生成才积极性,指导学生清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3.3有助于社会获取优秀的人力资源

未来社会人力资源是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2005年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这可能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更先进的产业。

这一研究表明,中国在努力从以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向服务和研究产业转变的过程中,在人才选用上,尽管大学毕业生数量巨大,但招聘高质量员工面临更多困难。

Ventor(2003)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研究也表明,在毕业生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关键思考”和“软技能”,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被忽略了,他建议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弹性”等软性技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立就是面向未来开发和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源的过程。

 

第2章文献综述与研究状况

2.1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在人才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吸引和留住优秀的职业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和现实难题。

这其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与研究不断呈现它的价值。

当代职业生涯理论趋向在组织核心化雇佣、高人员流动、组织扁平化、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升值和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以员工自我开发为主的职业生涯开发。

自我开发是基础,组织起支持作用。

职业生涯开发包括有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员工自我职业生涯开发。

有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是指通过有组织的开发行为,帮助员工进行职业定位、建立职业通道和攀登职业阶梯,实现职业发展的过程。

员工自我职业生涯开发是员工个体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职业定位,攀登职业阶梯,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真正成为具有自主性的市场主体——自主择业、自主流动、自己管理自己的职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但是,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岗位,都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具备特定的条件,如教育程度、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体质状况、个人气质及思想品质等,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适应任何一项职业的,这就产生了职业对人的选择。

一个人在择业上的自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而个人的时间、精力、能量毕竟是有限的,要使自己拥有不可替代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就应该根据自身的潜能、兴趣、价值观和需要来选择适合自身优点的职业,将自己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这就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和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大学生是泛指,重点指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个体的行为设计,由于大学生还没有真实的职业经历,规划侧重在目标和方向的确立,是为将来形成与职业相关的基础能力、基础知识和基础素质,更倾向“内在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建立要把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结合起来。

2.2国外研究状况

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且具有成熟的生涯辅导体系。

生涯辅导的前身是职业指导,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帕森斯于1908年在波士顿为就业困难的社会青年提供帮助时提出的‚后由职业指导理念向职业辅导转变,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协调一致的过程。

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校,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辅导工作的成熟,生涯辅导模式由以“指导者为中心”向“以咨询者为中心”转变,生涯辅导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些高校都设有职业发展中心或职业生涯辅导中心,基础设施好,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高,并且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化能力培养‚一般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起就要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开始帮助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的专题训练,帮助学生了解需求信息,接触就业市场。

西方学者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有:

霍兰德的个人特征和职业选择理论;克鲁姆波特的社会学习理论;萨帕的社会发展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等等。

近几年,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譬如Sampson教授,他创立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职业发展中心,后转入了教学和研究工作,他现在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技术主任和教育心理学的教授,他在理论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他和几位教授提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现在职业理论发展领域当中最为前沿的、也是最为新兴和热门的理论之一,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计算机技术在职业辅导上的应用,在这方面也是美国最顶级的专家。

2.3国内研究状况

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提议与支持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引进了美国公司出版的<

AComprehensiveApproach>>即<<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引起研究者和高校的关注。

在这之前,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于2004年6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出如何面对即将步入的现实社会,如何在竞争的压力下自我成才并进而走向成功,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的共同课题,并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主旨是提高自己、建设自己和超越自己。

近几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时髦话题,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要义,社会上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也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关注。

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在中国刚刚进步,但近两年一些研究者做了有成效的探索。

2004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与推进”(项目编号2004SK154)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刘晓君在《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中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是:

正确评估、职业锚探索、合理制订目标、可行的措施和及时调整。

兰州大学周玲、李雄鹰在《论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中提出实施的三个步骤:

第一,开设生涯辅导课程;第二,实施职业生涯心理测验;第三,开展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及相关活动。

湖北大学郭志文提出高校建立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长沙理工大学卜再元、黄自力在2005年9月《当代教育论坛》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性指导的思考》提出具体建议:

通过职业心理测评、生动活泼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

湖南大学彭文军在《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的思考与尝试》中归纳了实践的操作模式:

生涯辅导的组织架构、组合型导师制和“金字塔”辅导模式、“三点两线一盘棋”运行机制、示范激励机制与点面效果跟踪机制。

并于2005年5月编著出版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详细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问题。

2.4研究方法

对这样一个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开创性和研究意义。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指导大学生应对就业的策略,高校也没有充分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认为意义不大,相反社会一些管理咨询公司表现出兴趣,并开发出测评软件,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性非常强,与个体内在成长紧紧相关,脱离高校育人环境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有局限性,高校应当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搭建服务平台,特别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高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和辅导体系,这必将推动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的发展。

遵循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原则,在拥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鲜活案例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的一般方法,对有关书籍、资料、统计数据、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综合,科学运用到研究中,紧紧围绕提升大学生职业成功,阐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构架原理和要素,并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架构模式,以期对现实操作起到积极指导意义,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力量,推动高校此项工作的发展,开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成功研究的崭新前景。

 

第3章提升大学生职业成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视角

3.1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成功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职业成功的实现越来越需要职业生涯的规划。

第一,职业成功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个体成功从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攀登转向心理成就感的满足,后者更大程度上是自我主观感觉,不像前者仅仅是组织对员工的认可(如晋升、加薪)。

第二,雇员心理契约发生了变化,传统职业生涯是以工作安全感为主的心理契约,而新的心理契约以增强员工的受雇佣能力为基础的。

组织的忠诚不仅仅是奖励、晋升,员工更加关注是在组织中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可雇佣性的提高。

第三,职业生涯流动发生了变化,传统流动在特定直线路线中上升,在新的组织环境,流动模式趋向多样,不稳定性明显。

因而员工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负起责来,增加自己终身雇佣的可能性,增强职业敏感性,提高职业素养,提高学习能力,以应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选择合适的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第二是职业生涯的调整和改进,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因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找工作,不仅仅是就业前的培训学习和技巧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是一个动态、分阶段、系统的过程,不是靠“捷径”很快完成的,如大学校园里的盲目的“考研热”、“考证热”、“出国热”。

职业生涯基于个人特定的历史和情景,人们可能有相似的兴趣和技能,从事相同的职业,为相同的机构工作,但他们的生涯仍然可能不同。

生涯并非我们准备达到之事,如其那只是一个职业或一份工作,生涯而是我们所生活、经历,并已深处其成长过程之中的事情。

成长是社会的实际需求、人生发展规律和个人经历相互作用的过程,但自我作用是内因,成长历程富有个性化。

在高校开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不系统的认识和实施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起点定位是否准确、规划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成功的路径。

同样大学生怎样认识自己的职业成功,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可行和有针对性,因而提升大学生职业成功的理念是实际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与辅导的好的视角,也是核心环节和基本保证。

将提升职业成功的素质能力作为有力的切入点,渗透到大学生活中,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效运行。

3.2职业成功的定义和评价

职业成功就是找到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促使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共同发展,个人进入自我实现状态,达到职业发展的理想境界。

每个人都可以,而且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成功进行明确的界定,包括职业成功意味着什么,成功是发生的事和一定要拥有的东西。

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正如反映个人的职业锚或内心深处的职业定义。

定义职业成功有客观和主观标准,客观的纬度有威望(Prestige)、权力(Power)、金钱(Money)、晋升(Advancement);主观的纬度有身份(Status)、属于自己的时间(Timeforself)、挑战(Challenge)、安全(Security)、社会地位(Social)。

而且一个人在进行判断时同时存在以自己为参考(Self-referent)和以别人为参考(Other-referent)两个方面。

职业成功的判断是多纬度作用结果,一个人如果在职业成功的状态,他就有高的工作满意度,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强烈,就更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相反,在现实中有些人金钱富足、地位高、权力大,但这些人并没有很好的成功满足和愉悦。

定义和评价职业成功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切入点。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即选择自己的价值观,采用正确的态度和主动的行动。

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的最根本衡量标准是:

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