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356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论文

2014届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001班

指导教师郑江

完成日期2014年6月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浙江省劳动力丰富,但是资金和土地不足,所以对外劳务的输出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中尤为重要。

本论文前三章围绕对外劳务输出的理论进行研究,阐述浙江省的实际情况。

第四章针对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国际安全和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不利影响,国内相关立法有待完善,行业内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在文章的最后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前景展望,并从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福利部门和法律部门四方面着手提出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浙江;劳务输出;问题;对策

ZHEJIANGTEXTILEANDAPPARELEXPORTSTOTHEECONOMICGROWTHANALYSIS

ABSTRACT

LaborinZhejiangprovinceisabundantinourcountry,butthemoneyandthelackofland,particularlyimportantoutputofforeignlabortotheeconomicdevelopmentofZhejiangProvinceinso.Researchonoverseaslaboroutputtheoryinthefirstthreechaptersofthepaper,expoundstheactualsituationofZhejiangprovince.Inthefourthchapter,laborexportofZhejiangprovincethroughtheanalysisoftheproblem,mainlyintheharmfuleffectsofinternationalsecurityandpubliccrisis,domesticlegislationneedstobeimproved,industryviciouscompetitionphenomenon.Attheendofthearticleinviewoftheaboveproblemsareprospect,andfromthegovernment,theDepartmentofeducation,fouraspectsofsocialwelfaredepartmentandthelegaldepartmentto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thedevelopmentofZhejiangprovince'sexportoflaborservices.

KEYWORDS:

Zhejiang;laborexport;problems;strategie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对外劳务输出的概念及理论基础1

1.1对外劳务输出的概念1

1.2对外劳务输出的相关理论1

2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的动因2

2.1宏观角度分析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2

2.1.1经济全球化的压力2

2.1.2科技国际化的动力3

2.1.3浙江劳动力过剩的推力3

2.2微观角度分析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4

2.2.1追求国际机会利益的内在经济动力4

2.2.2学习知识和技艺、增长才干的内在心理动力4

3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分析4

3.1浙江省内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历程4

3.2浙江省内对外劳务输出的特点6

4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7

4.1国际安全和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不利影响7

4.2国内相关立法有待完善7

4.3行业内恶性竞争现象严重8

5浙江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与前景展望8

5.1政府部门角度对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9

5.2教育部门角度对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9

5.3社会保障部门角度对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9

5.4执法部门角度对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10

6总结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1对外劳务输出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由于对外劳务输出是国际无形贸易的内容之一,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

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用来解释商品贸易的起因及影响的有关理论,同样也适用于解释和说明劳务输出这种劳动力要素国际贸易的动机及影响。

1.1对外劳务输出的概念

所谓“对外劳务输出”,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企业或个人通过某种形式向另一国(或地区)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各类劳务,并按合同要求进行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是劳动力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具体表现。

并且一般均指的是中短期的国际劳动力流动。

它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国民经济创造外汇,促进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成长和发育,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正式给对外劳务输出下定义的是陈诗达和陈凌教授,他们认为对外劳务输出不仅属于劳动力流动范畴,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

所谓对外劳务输出,是指一国向他国输出活劳动以满足社会和他人某种需求并索取相应报酬的行为。

对外劳务输出行为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首先对外劳务输出以就业和获得经济收益为目的;其次对外劳务输出者是在国外从事劳务活动;第三,对外劳务输出者不拥有雇佣国的国籍。

三者缺一则不能称为对外劳务输出。

本文主要是指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在各国或地区间进行的短期的暂时性的劳动力流动,即陈诗达和陈凌教授所说的对外劳务输出[2]。

1.2对外劳务输出的相关理论

劳务合作理论与国际经济合作理论是一致的,所以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包括国际分工理论、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是劳务输出的理论基础。

国际合作经济理论主要有:

(1)AdamSmith(1904)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

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都具备各自所特有的优势,只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就能获得贸易的利益。

分工不仅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也适用于各国之间,因为“只要一国具有了这种优势,而另一国不具此优势,对于后者来说,向前者购买总比自己生产要有利得多”[3]。

各国如果按照各自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本国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资源向其最擅长的产业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不管一个国家是因为自然禀赋原因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如果其劳动力绝对成本偏低,而其他国家的成本相对较高,通过比较,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就应专门向成本偏高的国家出口劳动力。

绝对成本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当今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价格偏低,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因而成为向劳动力价格偏高的发达国家输出劳动力的劳务大国。

(2)DavidRicardo(1911)的“比较优势理论”:

使用价值不是衡量交换价值的标准,商品的交换价值应当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付出的相对劳动量。

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必须先找准自己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有利之处,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

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这样的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4]。

(3)EliF.Heckscher(1933)和BertilOhlin(1919)提出并建立了要素禀赋理论:

各国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的相对差异决定了不同生产要素的使用方法和价格,因而决定了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的成本差异,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利益,成为各国贸易的原因。

说明了劳动力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根本原因及贸易走向。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丰裕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那么它无论是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供出口,还是直接向劳动力资源稀缺的国家输出劳动力,均可获得比较利益。

2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的动因

2.1宏观角度分析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

2.1.1经济全球化的压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劳务合作越来越频繁,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对外劳务输出已成为我省“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在世界贸易的急剧增长。

近二十几年来,全球贸易的增长率始终高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大。

国际贸易分为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1984年以来,国际劳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比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2006年,全世界劳务贸易总额已经达到12000亿美元。

可见,国际贸易的增长是促使服务贸易产生的重要前提并将最终导致劳动力流动的产生。

其次表现在跨国公司的发展。

全球目前有6万家跨国公司及其50万家分支机构,它们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2/3的贸易,70%的对外直接投资和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5]。

跨国公司是国际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产品流动的载体,它的发展带动了当代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

其三表现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加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据西方材料预测,今后5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继续增加,超过上世纪最后5年总额近1万亿美元。

不仅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在增长,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长。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和信息知识等的转移,从而促进当代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浙江经济需要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从而密切与世界各国的产品和要素流动。

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我省急需加快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2.1.2科技国际化的动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开始兴起。

90年代,信息技术、克隆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各国政府越发重视对科技的研究开发和科技人员的引进。

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以来,航天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国家需要技术劳务,就连发达的工业化大国也需要技术劳务和专家。

当今世界科技研究呈现出复杂化,跨学科的特征,各国间的科技研究合作越来越频繁,加速了科技人员的跨国流动。

科技研究国际化趋势必然导致签订大量双边或多边政府之间国际科技合作协定。

总之,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各国鼓励引进科技人才,加强科技交流,从而推动了国际技术劳务合作的发展[6]。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不得不积极参与科技研究的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交流。

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支隆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进行了频繁的合作,而且在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

2.1.3浙江劳动力过剩的推力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还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省主要采用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工业化未能有效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上人多地少的特殊省情,我省劳动力严重过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一大批经济性裁员,这些人要么年龄偏大,要么技能偏低(见表2.1)。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进入低技能、低收入的就业市场,加剧了我省城镇失业状况(见表2.2)。

我省剩余劳动力急需寻找出路,除了在国内寻找就业机会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眼光投向国际劳务市场,劳动力过剩的状况推动了我省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

表2.12004年浙江省城镇失业人口构成情况

表2.2浙江省城镇失业人员变化情况单位:

万人

2.2微观角度分析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

2.2.1追求国际机会利益的内在经济动力

劳动者进行流动一般是为了获取机会利益,机会利益指的是放弃现有工作进行流动后所能得到的收益,通俗地讲,就是有机会得到的收益。

流动的机会利益可以分为国内流动机会利益和国外流动机会利益。

根据上一章节中的劳动力国际短期流动的经济界限,我们知道国外流动比国内流动的成本要高的多,风险也更大,因此,只有国外提供比国内高的多的工资收入,劳动者才有出国就业的动机。

应该说大部分劳务人员出国务工是受到利益的驱动出国工作的[7]。

一般来说,劳务出国收入要比国内高,2003年,一般劳务人员出国的工资收入是国内工资印3-5倍,巨大的国内外工资差距形成了劳务人员出国就业的经济动力。

2.2.2学习知识和技艺、增长才干的内在心理动力

境外就业一般情况下的确能够获取比在国内工作时更高的收益,然而并不是所有劳动者都是为了经济利益而选择境外就业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抱着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心态到境外从事工作的,他们更看重境外就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功能。

我们知道,发展对外劳务输出,不仅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高输出国人民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能有力地推动输出国人力资源开发。

境外就业人员往往能够学到各种先进技术并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为能在国内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他们常常把境外就业当作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用于自我增值。

3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分析

3.1浙江省内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历程

我省的对外劳务输出起源于对外经济技术援助,50年代末,浙江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国家统一安排下,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各类技术人员,参加建设和提供技术服务项目80多个,累计派出各类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3700多人次。

这一时期派遣出国工作的人员在思想、品行、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是省内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代表。

他们为所在国的经济建设、技术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所在国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我省在国际上赢得了信誉[8]。

这个时期的活动属于经济援助性质,与日后开展的对外劳务输出有很大的区别,但为以后开展的对外劳务输出积累了经验,为发展我省对外劳务输出事业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有了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无偿援助变为有偿服务,己经成为我省开展对外服务贸易中的一个优势项目。

从1983年到2006年,浙江省劳务输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阶段性增长明显。

根据历年波动情况,大致可以将我省二十几年的劳务输出发展分成四个阶段(见图3.1)

3.11990-2006年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与年末在外人数增长状况

1983-1992年为起步时期。

198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组建了中国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这是浙江省间接型劳务输出发展和管理中的标忘性事件。

这一时期,我省劳务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如伊拉克、科威特、北也门、摩洛哥等国。

1988年,在全省对外劳务输出中占重要地位的对台渔工劳务开始起步[9]。

这一阶段,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规模小,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较低(图3.1中1992年以前段斜率较小)。

1993-2000年为快速增长时期。

1993年浙江省被劳动部列为国内首批境外就业服务试点省份,我省直接型劳务输出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

截至2000年底,全省有外经权企业达107家[10]。

经营主体得到了调整,以专业外经公司等窗口公司为主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在107家有外经权的企业中,窗口公司为24家,其余均为实体企业或设计院,包括建筑公司或设计院所。

这一阶段,我省对外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完成营业额97374万美元,2000年劳务输出营业额突破2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达到了27827人。

劳务输出增速加快,年均增长率较高(图3.1中1993-2000年段斜率较大)。

2001-2004年为动荡期。

这一时期,受商务部、外交部等中央六部委全面暂停对台远洋渔工劳务和“非典”疫情的影响,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年末在外人数和完成营业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4年我省劳务输出完成营业额跌至20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2005年至今为转型期。

这一时期,相关主管部门和机构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利,将对外劳务合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加快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适应性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素质,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资源优势,深度开发传统市场,扩大我省外派劳务在海员、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比重[11]。

推行对外派合作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完善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保护劳务人员正当权利。

200年我省对外劳务输出急剧反弹,该年完成营业额一度高达2.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比2000年增长10.5%,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6年是极富戏剧性的一年,该年营业额小幅下调,同时,年末在外人数直线下滑,比上年同期减少1万余人,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仅有4651人次。

从人均营业额看,2005年首次突破1万美元,2006年这一数字达到1.53万美元[12]。

可见,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开始出现了停滞现象,转型特征比较明显。

3.2浙江省内对外劳务输出的特点

首先,劳动规模比较小。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商品出口、引进FDI所取得的成就及影响相比还远远不够。

2005年全省出口额为76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61%,引进FDI77.2亿美元,占全球FDI流入总额的0.84%。

截止2005年底,全省在外务工人员还不到3万人,占全国的4.5,仅占全球份额的0.03[13]。

上述差距显示浙江省在国际劳务市场上竞争力较弱,没有能够充分地将劳动力比较优势通过对外劳务输出转化为比较利益。

其次,外派劳务素质不高。

当今国际劳务市场对高技术劳务的需求不断增多,并逐步取代普通劳务需求。

而浙江省高级人才比例偏少,计算机技术、设计监理、经营管理、高级海员等行业的人才储备不足。

我省潜在的外派劳务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数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非技术性工作[14]。

从工资角度看,由表3.2,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在浙江省属于低收入行业,年均报酬均在2万元以下,低于全省平均值2.3万元。

低收入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行业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劳动力市场处于绝对买方市场,这些行业的低收入者更易萌发外出务工的动机。

3.2浙江省对外输出行业分布

最后,劳务输出渠道灵活。

当今国际劳务市场的实际情况是:

民间、个体的劳务输出灵活分散,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的限制少。

目前,浙江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建立境外营销网络;设立境外加工生产企业;进行境外资源开发;创建境外研发机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15]。

根据浙江省外经贸厅、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分局等单位做出的研究分析,浙江境外投资对境外就业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

2003年底,在境外的浙江人(含华侨)共约110万人,据测算,其中的境外创业人员数约为7.8万人,因境外投资而就业的也有一定的比例。

另外,以亲带亲也是劳务输出的一种重要渠道。

对外劳务输出每份合同平均外派人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劳务输出的渠道。

2006年,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每份合同平均外派15.35人次,在沿海各省中处于中间水平,可见浙江省境外大量华侨浙商所形成的强势境外企业和人文网络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4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的问题

4.1国际安全和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不利影响

当今世界格局不断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凸现。

恐怖主义威胁各国安全,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战后重建、局势紧张,导致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

与此同时,大量新技术的采用在带来生产力爆炸式发展的同时也使人类日益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冲击。

从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到本世纪初震惊世界的美国纽约“911”恐怖事件,直至2003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非典”疫情,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而且其破坏性和持续性都呈上升趋势[16]。

当前,浙江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正是危机管理中所谓的“危机频发期”,如何有效进行国内外危机事件的处理也就成为浙江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4.2国内相关立法有待完善

劳务输出的相关法律法规是浙江对外劳务输出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劳务派遣工种、派遣期限、派遣合同、派遣组织责任、用人单位责任都没有明确规定。

在浙江现行《劳动法》中也没有关于海外就业的相关规定。

劳务输出主要由原外贸部和现在的商务部颁布的行政规章来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是1993年由原外经贸部颁布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暂行办法》)。

现有的行政规章涉及面较窄,执行和处罚力度也明显不够,难以有效地遏制非法经营活动,这就势必会造成浙江在劳务输出方面无法可依、无法可循的局面,最终必然会阻碍对外劳务输出的良性发展。

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就谈不上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执法措施来匹配[17]。

这些都表明浙江的劳务输出尚未被纳入法制的轨道,仍然处于行政管理的模式中。

由于劳务输出从宏观上要涉及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部门的协调,中观上要涉及外经公司或劳务公司的管理与监督,微观上要涉及到劳务的招募、培训、工资、社会保险等众多问题,对外还要涉及到对外关系及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惯例。

为确保劳务输出工作持久、有序和健康地发展,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劳务输出法规。

4.3行业内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浙江对外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增长较快。

1989年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的企业仅有70余家,截至2005年底,可向境外输送各类劳务人员的企业达到1900家左右。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同行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日益突出。

恶性竞争使得外派劳务人员的月工资和经营公司向外方收取费用都大幅下降,既损害了经营公司及劳务人员的利益,也对中国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后果[18]。

一些公司不管招标项目是否为自己优势,也不顾及自己的实际能力,有标必投,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大大压低了浙江公司的中标价格。

在对外包揽生意竞争中,曾经出现过浙江几家公司为争夺市场、争夺客户而削价竞争的事情,这样不仅使浙江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也在政治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此外,除经商务部批准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外,还有一些单位未经商务部批准便擅自经营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它们拒不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参与低价竞标。

低价竞标可能导致国外业主担心无法保证工程质量而拒绝授标,从而对浙江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造成不良影响。

5浙江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与前景展望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浙江对外劳务输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我们应该正视目前对外劳务输出中存在的不足,主动适应国际劳务市场变化的特点,加大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拓力度,进一步提高浙江劳务的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让更多的劳务人员“走出去”。

5.1政府部门角度对对外劳务输出的对策

对外劳务输出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涉及外事、经济、技术、国际政治及其它众多的社会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走向,各国的劳务发展近况及需求,才能更好地向国外输出劳动力。

首先,政府要积极开展对国际劳务市场和我国对外劳务输出行业的分析研究,以及时把握国际劳务市场发展动态。

其次,劳务输出应该与外交部门积极配合,综合运用各种外交手段,尽量减少国外对我国外派劳务的种种限制措施,为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阻力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