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15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单元备课】

一、《课程标准》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4)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单元知识结构

(一)核心概念解读:

世界格局?

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二)单元线索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的变化?

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

2、二战后(雅尔塔体系):

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线索

二战之后的世界格局

新中国外交

二战后

四五十年代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建国之初的外交成就

六七十年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

冲击两极格局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八九十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标领会:

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特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大阵营对峙。

通过分析战后形成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的根本原因是由美苏两国的对外战略所决定的,使学生提升对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原则的认识。

通过分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必然性及其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

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

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

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

苏联人民欢庆二战结束

师: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世界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在全世界人民在憧憬和平的时候会这样预言:

“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凯南所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是什么含义,其中的“战争”指的是又是什么样战争呢?

而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展示课题课课标要求。

vs

标题解读:

1、什么是“极”?

“极”是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

不同历史时期,作为“极”的国家对国际事务产生影响的手段不同,使“极”的概念有所区别。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2、“两极”分别指谁?

对峙的方式?

两极:

美苏

方式:

冷战为主,热战为辅

知识回顾:

1、美、苏各是怎样成为一“极”的?

①美国成长史:

1787年宪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凡—华体系;二战。

②苏联成长史: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二战。

2、美、苏关系史

①英、法、日、美武装干涉苏俄革命;(敌对)

②1942,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合作)

③战后,(1947)开始对峙。

(对峙)

设计意图:

先把握核心概念,并理清本课主要线索,再深入探究,更好地达成学习效果。

一、美苏对峙兴起的原因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师:

材料反映出两国关系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生: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材料二: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1945年)

师:

杜鲁门的话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

生: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材料三: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

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师:

材料表明了苏联战后的什么意图?

生:

二战后,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师:

这说明什么问题?

其出发点又是什么呢?

生:

国家利益。

史料: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英国首相巴麦尊

师:

二战后各国实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二战后的美国、西欧、苏联对比

美国

注:

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率

工业生产

黄金储备

出口贸易

53.9%

74.9%

32.4%

军事

重型轰炸机

 

战舰

核武器

武装部队

 

11065架

1200艘

原子弹

 

1210万

 

苏联

军事

10014架

 

1065艘

1140万

政治

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

西欧

 成为战争的废墟

生:

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苏联:

拥有世界上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

结论: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史料: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1943年德黑兰会议

师:

二战后传统大国的英国变成了可怜的小毛驴,这说明西欧衰落,而美苏崛起,这也为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材料四二战后,社会主义跨出一国范围,在东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则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

——高一历史必修1岳麓版P106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

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师:

材料看出,美苏两国相互敌视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生:

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

教师投影总结:

美苏对峙兴起的原因

1、直接原因:

二战后,美苏两国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

2、根本原因:

两国的国家利益冲突。

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3、重要原因: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冲突;

承转过渡:

正如丘吉尔所感叹的一样,在二战后期的一系列会议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虽然英国也和美国、苏联一起参加了会议,但是在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苏两国。

以此为基础,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二、冷战的表现

师:

何为冷战呢?

即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师:

为什么对峙?

选取“冷战”这种方式呢?

生:

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战争均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核武器的制约作用。

师:

冷战的大背景是什么呢?

生:

雅尔塔体系——打下基础。

知识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雅尔塔等会议上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一系列协议,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称为雅尔塔体系。

它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合作探究:

冷战的表现

材料一: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

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1946年丘吉尔:

富尔顿演说

师:

为什么说富尔顿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生:

丘吉尔揭开序幕:

1、攻击苏联的扩张,认为其扩张已威胁世界和平

2、攻击苏联的对势力范围的控制,指责其为高压控制。

材料二:

“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  “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国自由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以抵制企图将集权政体强加于他们的种种侵犯行动,我们就将达不到我们的目标。

      ——1947年3月杜鲁门国会咨文

师:

材料反映的政策是什么?

材料中的“自由制度”和“集权政体”分别指什么?

生:

政策: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

“自由制度”: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

“集权政体”:

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

师:

下面我们深入认识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材料三:

1947年4月22日和5月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

5月22日,杜鲁门签署“援助希腊、土耳其法令”,杜鲁门主义正式付诸实施。

-------这样,美国就把希、土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体系的目标,美国评论家李普曼指出:

“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心脏的战略大门”。

------《战后国际关系史》

师:

从材料中看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生:

实质: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政策,是公开推行对苏冷战的重要步骤。

标志着以欧洲为重点的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材料四:

“必须考虑给以额外的大量和无偿的援助,不然的话就会面临非常危险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解体的危险。

——1947年马歇尔演说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学生思考: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美国是慈善家吗?

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它有没有进步作用?

针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苏联有什么反应?

生:

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很明显,一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来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二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首的战后格局。

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马歇尔计划

师: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复兴经济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对于复兴西欧、抗衡苏联起了重大的作用。

同时也为后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北约与华约对峙

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提出“马歇尔计划”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

经济互助委员会

史料:

时任苏联领导人的斯大林认为该计划会严重威胁到苏联对于东欧的控制,不久,苏联就出炉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了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莫洛托夫计划”也就是后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雏形。

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小结:

面对美国的遏制措施,苏联如何做的呢?

生:

1、经济上: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目的,打破经济封锁。

2、军事上: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结果,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政治上:

设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投影总结: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探究一:

“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德国分裂

师: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

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柏林墙

师:

1949年,美国策动了联邦德国的成立,民主德国也在苏联支持下建立了。

图为东西柏林的分界线——柏林墙的一段。

柏林墙封网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师:

一堵墙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师:

两极对峙时的国际关系总体特征是怎样的呢?

世界范围内还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

生:

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热交织。

师:

热战的表现?

生: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探究二:

“冷战”中的“热战”

师:

这两场战争产生了何种影响?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美国总参谋长布莱德利:

“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生:

朝鲜战争的影响:

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生:

影响: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事实力大体赶上美国。

探究三:

全面认识冷战的影响

大片欣赏:

冷战风云

师:

大家都喜欢看电影,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场景来看一下美苏对峙结果如何呢?

——“冷战”影响

场景一:

美苏对峙

心声一:

战后初期面对自身的衰弱及对手的威胁,我们不得不依赖于美国和苏联。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认识到单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与美苏相抗衡,只有加强各国之间的联合,促进自身的发展,才能在两极对峙中维护住我们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场景二:

偷偷在柏林墙观望三八线

心声二:

一堵墙在柏林市区耸立的水泥墙,一条冰冷的三八线,不知阻隔了多少家庭的亲情离别,制造了多少悲欢离合。

场景三:

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心声三:

美苏两国的核武器足以把整个地球毁灭七次!

如果我们发动核战争,18小时里将有一亿五千万人死于非命,这相当于美国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经历了五百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场景四:

火箭上天、计算机等科学发明问世

心声四:

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

——理查德·W·布利德《20世纪史》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冷战”影响

积极影响:

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影响:

1、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破坏了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知识链接: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建立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及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拓展延伸:

师:

1991年,随着苏联国旗的悄落下,美苏两极格局面宣告结束。

冷战虽然结束了,但冷战的阴影依然存在,冷战思维还在延续。

时事新闻: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

外国媒体鼓吹中国威胁论反映中国威胁论的漫画

师:

作为中国,应该如何回应呢?

中国回应

师:

正如新闻里所说,外交部回应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

坚决反对炒作中国军力发展问题。

师:

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坚决回击“中国威胁论”呢?

生:

坚决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教师投影总结:

局部热战

【练习反馈】

1.“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

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针对这种情况(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五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秩序混乱,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整体的稳固,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恢复发展欧洲经济,稳定秩序,为此美国提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A项是在1946年;D项是在1951年;C项“杜鲁门主义主”要是针对苏联。

2.“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取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下列说法最能反映杜鲁门的上述言论的是(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来源:

学_科_网]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D.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答案:

C 解析:

杜鲁门的言论充分暴露了美国在战后随着国家力量、在国际上地位的空前提高,要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

3.(2011年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

B.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

D.“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国际关系。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B项错误。

在“冷战”格局下,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

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

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

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1)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史实,说明“战争才刚刚开始”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强大,在资本主义世界独占鳌头;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美国认为苏联是其实现霸权政策的严重障碍。

行动:

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军事集团;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等。

(答出3点即可)

(2)分别导致了北约和华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反思应对】

虽然有形的课堂教学已经告一段落,但给我留下的思索逐渐积淀成以下几点看法:

    1、要有课标意识。

2、要有史料意识。

 3、要有文化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