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148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日生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日生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日生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日生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日生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日生活制度.docx

《一日生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日生活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日生活制度.docx

一日生活制度

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

为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全方面提高,特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制度。

一、晨检

认真做好幼儿园的接待工作,检查幼儿有无发病,带药情况,有无外伤,有无携带危险物品等。

二、教育活动

1、教室要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与要求,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做到因材施教,做好随机教育。

 3、配课教师要按时配课。

三、喝水

1、教师要根据季节变化供应冷暖适度的开水,夏季凉,冬季要保温。

 2、按时组织幼儿集体喝水,除此以外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杯子随渴随喝。

 3、不能阻止幼儿饮水,不催促幼儿快喝,对不爱喝水和不敢要求喝水的幼儿要多加关照,经常提醒他们喝水。

四、课间操

1、按时做操,做操前教师要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衣服、鞋帽,做好防寒、防暑及安全检查工作。

 2、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要求幼儿动作要到位。

 3、严禁大声训斥或粗暴动作对待幼儿。

五、户外活动

1、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上,其中有组织的户外活动时间为:

中班20分钟,大班30分钟。

 2、注意幼儿安全,在活动中幼儿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

 3、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活动条件,(如场地、器材等)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

 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认真观察,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六、活动区活动:

  1、保证幼儿活动区活动时间。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活动区角,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

  3、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提供帮助,保证幼儿安全。

七、离园

1、做好离园前的准备工作(如整理衣物、洗手、洗脸等)教师做到对每名幼儿心中有数。

 2、把每位幼儿亲自送到家长手中,如果不是本人家长接孩子,教师必须索取委托证,否则不能让其带走幼儿。

 

幼儿园入园及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一、入园检查

幼儿入园前必须在指定的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园。

对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去外地(离开本市)返回时,须重新体检方可回园。

二、定期体检

每半年为幼儿测身高、体重、视力一次,每年五月份为幼儿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按WHO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对幼儿身高、体重进行评价。

体检中发现有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一般性疾病给予及时处理;有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贫血、中度以上肥胖、佝偻病等的幼儿应转入体弱儿管理或建专案管理;发现缺陷儿进行登记管理,及时给予矫治。

三、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

认真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

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

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

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工作人员体格检查

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单位进行体检,经体检合格由检查单位签发健康证明书后方可上岗工作。

对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肢体残缺者,不得从事保教工作和炊事员工作。

在工作中发现患急、慢性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以及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的疾病,要及时隔离与调离。

备注:

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以上疾病应离职治疗或调离。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一、空气消毒。

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

 

二、口杯消毒。

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三、毛巾消毒。

擦手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四、桌椅消毒。

要求每日用消毒液擦一次。

 

五、门把手消毒。

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用消毒液擦洗。

 

六、玩具消毒。

幼儿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七、厕所消毒。

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洁厕灵或消毒水冲洗消毒。

 

八、床上用品消毒。

床单、被套每月清洗、清毒一次,枕套每月两次。

被子、床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九、各班教师做好幼儿每日晨、午检、预防疾病。

 

十、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工作。

 

 

 

四通一轩幼儿园膳食管理制度

一、幼儿伙食实行民主管理,成立膳食领导小组,明确膳食专人负责,编制膳食计划,安排好每周食谱并及早公布于家长。

定期召开伙委会,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膳食质量。

二、炊事人员每周制定幼儿食谱,并交园长审阅;食物的调配力求做到平衡,主副食品种多样,并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量。

三、伙食费专款专用,教职工伙食和幼儿伙食严格分开。

四、食堂工作人员树立为幼儿、教职工服务的思想,严守纪律,坚守岗位,分工明确,友好合作。

五、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不购变质食物,妥善保管剩余食物,严禁食用变质食物。

六、购买食物要精打细算,严禁索取回扣,不许为私人代购食物,帐目日清周结。

七、严格食品保管制度,库房由专人保管,建立出入库帐目,食堂炊具用具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外借。

八、严格食物验收制度,未经验收不得入帐,不符合幼儿卫生的食物坚决退换。

九、严格开饭时间,用膳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和地点用膳,不得将食物带走。

十、保持厨房清洁卫生,炊具、餐具、食具应洗涮干净、每天消毒。

十一、炊管人员定期召开业务会议,虚心听取教师及家长意见,提高烹调技术,讲究科学烹调。

十二、严格执行幼儿的作息制度,按时供给饭菜、点心,两餐间隔不少于三个半小时。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一、幼儿健康检查:

 

    1、幼儿初次入园须经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健康检查表和保健卡。

 

    2、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校。

 

    3、在园幼儿离校1个月以上者,返校时须重新体检。

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要进行检疫,经体检证实健康者方可回班。

 

    4、定期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在园群体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治疗。

 

    5、定期体检,全园幼儿每年全面体检一次,体检率达95%,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健康分析、评价,常见病统计及缺点矫治。

每年普查龋齿、氟透、驱蛔,测听力一次。

3周以下幼儿执行生长监测,一年四次测身高、体重并做好分析评价。

 

    6、体检中发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异常者均应转入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7、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儿童如沙眼、龋齿、等要建立档案,及时予以矫治,矫治与转归情况详细记入缺点矫治登记或档案中。

   

  8、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教师健康检查:

 

 1、教师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它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市县以上医疗保健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2、皮肤病期间及患精神病者不得从事保教和炊事员工作。

 三、食堂管理员健康检查制度 

    学校食堂管理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

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1、食堂管理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2、食堂管理员由学校一年一聘,学年初,学校与伙食团从业人员签定聘任合同。

 

    3、食堂管理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县疾病控制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4、食堂管理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5、食堂管理员个人卫生应做四勤:

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食堂管理员不能穿拖鞋上岗,不能戴首饰上岗。

 

7、每天早上上岗前由学校行政领导或食堂负责同志对从业人员进行认真检查,凡是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上岗。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一、幼儿常见疾病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或减少常见疾病的发生,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二、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应列入常见病管理内容。

 

三、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教职员工和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四、认真做好常见病登记工作,定期对园内常见病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摸索和总结管理经验。

 

五、常见病具体的预防措施    

  

(一)感冒  

有些幼儿,一到秋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

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措施:

  

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日托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 少于2小时。

 

2.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 清新。

 

3.随着气候的变化,督促各班配班教师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

入秋之后,不可添衣过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

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通过游戏、跑步、做操。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按时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

    

  5.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

 

6.在感冒流行期间,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口服板兰根冲剂:

每次1包,一日2次,连续服3-5天,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二)腹泻 

    秋季,小儿特别容易患腹泻,一般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

 

预防措施:

 

1.防止腹泻,关键把好“病从口入”关,监督食堂做好 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幼儿伙食实行民主管理:

成立伙委会,由园长、保健医、食堂管理员、会计、教师、保育员、及家长代表组成。

每月召开一次伙委会。

按照幼儿需要制定膳食计划。

每周制定一次带量食谱,做到蛋白质、糖、脂肪、微量元素、谷类达到标准量,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避免腹部受凉。

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加快,除感到疼痛外,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4.对患病儿进行隔离:

在一般人印象中,幼儿腹泻并不传染,诚然,幼儿腹泻不像痢疾、伤寒、肝炎那样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但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幼儿腹泻,对幼儿仍有传染性。

幼儿腹泻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通过与患儿接触或者接触患儿大便污染的环境可被传染,也可能造成流行。

因此,在防腹泻的同时,做好患病儿的隔离及所用便具的消毒工作。

  

     (三)呕吐  

   呕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症状。

呕吐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

如:

     

1.饮食不当;

2.幼儿肠炎引起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

3.胃的上口(称贲门)松弛可致溢奶;

4.脑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5.脑积水、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

6.食道闭锁;

7.胃的下口(称幽门)肥厚,致胃内容物下流不畅而呕吐,多于生后2~3周,呕吐呈喷射状;

8.肠道不通,如肠梗阻、肠套叠、小肠狭窄或闭锁、肠扭转等;

9.巨结肠、无肛或肛门狭窄,先有便秘和腹胀,呕吐出现较晚;

10.其他急性中毒、药物、幽门痉挛、晕车、晕船等均可造成呕吐。

   上述呕吐有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时,稍加注意会逐渐停止呕吐,有的呕吐是由一些严重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

因此,发现孩子呕吐不可掉以轻心,应抓紧去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预防措施:

  

1.饮食后避免吞入凉空气。

  

2.饭前组织安静活动,放进餐音乐,调整好孩子进餐情 绪。

 

3.幼儿园医护人员及时确定呕吐原因,以免误诊。

 

 4.确定呕吐原因后,如是正常的生理原因,因让孩子 漱口,静卧,医护人员注意随时观察。

 六、幼儿健康检查:

 

    1、幼儿初次入园须经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健康检查表和保健卡。

 

    2、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校。

 

    3、在园幼儿离校1个月以上者,返校时须重新体检。

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要进行检疫,经体检证实健康者方可回班。

 

    4、定期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在园群体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治疗。

 

    5、定期体检,全园幼儿每年全面体检一次,体检率达95%,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健康分析、评价,常见病统计及缺点矫治。

每年普查龋齿、氟透、驱蛔,测听力一次。

3周以下幼儿执行生长监测,一年四次测身高、体重并做好分析评价。

 

    6、体检中发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异常者均应转入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7、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儿童如沙眼、龋齿、等要建立档案,及时予以矫治,矫治与转归情况详细记入缺点矫治登记或档案中。

   

  8、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教师健康检查:

 

 1、教师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它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市县以上医疗保健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2、皮肤病期间及患精神病者不得从事保教和炊事员工作。

 八、食堂管理员健康检查制度 

    学校食堂管理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

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1、食堂管理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2、食堂管理员由学校一年一聘,学年初,学校与伙食团从业人员签定聘任合同。

 

    3、食堂管理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县疾病控制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4、食堂管理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5、食堂管理员个人卫生应做四勤:

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食堂管理员不能穿拖鞋上岗,不能戴首饰上岗。

 

7、每天早上上岗前由学校行政领导或食堂负责同志对从业人员进行认真检查,凡是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上岗。

 

幼儿园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一、管理:

 

1、在园长领导下,保健教师每天定时深入厨房检查指导食品卫生和营养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制度。

 

3、非有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厨房 

4、幼儿园的活动场地、房屋、大型玩具、体育器材等一定要符合安全要求,不能存在安全隐患,做到定期检查并作好《安全检查记录》。

 

5、教师要严格按一日生活作息与要求来组织幼儿活动,并能做到活动有序,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以免幼儿情绪浮躁,造成不安全因素。

 

6、教师要切实作好晨午检工作,严禁幼儿把危险物品带到园内。

教师要随时关注幼儿情况。

 

7、户外活动时,每班必须有两位教师负责,活动前要认真检查活动场地及幼儿服装是否安全。

活动要安排有序,不允许幼儿单独玩大型玩具,所有幼儿的举动要在教师的视线内。

活动前后及时清点幼儿人数。

 

8、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要完备,活动室及室内物品能做到安全、卫生、天天消毒,避免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 

9、幼儿园应通过各种形式向幼儿进行交通、防火、防溺等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不玩火、电线、插座等,并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10、为预防幼儿中毒,有毒物品要保管好,不放在班上,消毒液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幼儿吃的药品必须由教师妥善保管,服用时要仔细核对姓名。

 

11、幼儿园要把好门卫关,入园、离园时要有值班教师守侯;户外活动时要关好大门,时刻注意不让幼儿单独离开幼儿园。

 

二,环境卫生工作:

 

1、厨房内部布局合理,生进熟出一条龙,泔水缸加盖,及时清理。

 2、主副食品库通风,物品摆放整齐,各种原料缸加盖有标记,粮食要下垫离墙,米面、调味品等库存不超过30天,有防蝇和除害措施。

 

3、厨房、饭厅内外环境整洁,灶面、操作台、幼儿饭桌椅做到勤清洗,每天小扫,每周大扫。

 

三、食品卫生工作:

 

1、生熟食品严格验收和记录,每餐菜肴留样48小时,不得给幼儿食用霉变、虫蛀、油蚝、发馊和过期的食物。

 

2、食品现购现烧现吃,不给幼儿吃隔夜饭菜及外买熟食。

 3、餐具、饮水用具无油迹,无积水,专人消毒,消毒方法正确。

 4、生、熟器具严格分开,有明显区别标志。

 

5、熟食间卫生要求。

 

(1)熟食间专用,专人负责,进入熟食间必须“三白”,专衣、专鞋专用,非熟食间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2)烧好的饭菜、汤、点心等,消毒过的餐具要及时放进熟食间存放。

生食、杂物、私人用品及未消毒的餐具不得放入熟食间。

 

(3)熟食间备有专用水斗,清洁用具,消毒桶(盆)抹布及消毒液,使用前和工作结束要进行消毒清洁工作,不得出现采样阳性。

 

幼儿园卫生保健资料管理制度

幼儿园卫生保健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资料记录了卫生保健工作的过程;反映了卫生保健的工作现状;也是评价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是研究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的依据。

对幼儿园卫生保健资料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的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十五条中明确了托幼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第二部分“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的第十条明确了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原始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信息转化为幼儿园管理决策和措施的基础,这就要求原始数据资料来源要可靠、准确、完整。

   ‘

(一)卫生保健资料收集内容

(1)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康档案。

包括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幼儿花名册、儿童入园健康检査表、儿童健康检查表或手册、儿童转园健康证明、儿童退园登记表、特殊儿童管理资料等。

(2)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预案、各项工作常规流程等,并随时根据卫生保健工作常规要求进行修订。

(3)幼儿园应按年度整理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总结、卫生保健数据统计及分析、各项会议、培训记录、卫生保健检査记录、传染病处理记录等。

(4)幼儿园应当对卫生保健工作进行记录,内容包括出勤、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膳食管理、卫生消毒、营养性疾病、常见病、传染病、伤害和健康教育等记录。

(5)幼儿园应定期对儿童出勤、健康检査、膳食营养、常见病和传染病等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儿童健康及营养状况。

应用统计结果分析园内相关问题,写出每年工作总结,指导实际工作。

(6)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儿童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营养评估等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管理。

(二)卫生保健资料管理的要求

(1)卫生保健人员要根据工作要求,完成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记录的填写,定期对各种资料进行资料统计、整理、分类。

(2)按照要求作好各种统计分析,做到概念清楚,方法科学,数据准确,并将数据按要求及时上报卫生主管部门。

(3)信息资料种类齐全,要分类归档装订,有总目录、有卷宗、有分目录、有页码等,还要有电子文档归类存储。

(4)新上岗人员应接受上岗前培训,幼儿园要建立卫生保健资料交接制度,卫生保健人员更换时,要有主管领导在场进行交接,在场人员均签字,确保卫生保健资料连续性与完整性。

(5)各项工作记录和健康档案要求记录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清楚、规范。

工作记录应当及时归档,至少保存3年。

 

 

1.一日生活制度

2.膳食管理制度

3.体格锻炼制度

4.入园及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5.卫生消毒制度

6.传染病管理制度

7.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8.健康教育制度

9.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10.卫生保健资料管理制度

11.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