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050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规范练6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规范练第12页  

基础巩固

 读地球大气受热历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正确含义是(  )

A.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②——云层反射的大气辐射

C.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D.④——大气反射的地面辐射

2.出现雾霾气候,会使(  )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吸取的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C项正确。

第2题,出现雾霾气候,大气中固体颗粒物增多,对①影响较小,A项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少,B项错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③)增强,C项错误;大气逆辐射(④)增强,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革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

A.白天降水量山顶大于河谷盆地

B.白天降水量山顶小于河谷盆地

C.夜晚降水量山顶大于河谷盆地

D.夜晚降水量山顶等于河谷盆地

4.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坡向B.地形

C.风向D.太阳辐射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图示山顶的降水重要在午后,河谷盆地的降水主要在夜间;且白天降水量山顶大于河谷盆地。

A项正确。

第4题,白天山顶和山坡受热快,空气上升,上升空气遇冷凝结形成山地降水;夜晚山顶和山坡降温快,河谷盆地相对温暖,盛行上升气流,上升气流遇冷凝结形成谷地降水;地形造成的热力环流差别导致了降水差别。

B项正确。

能力提升

(2019河北大名一中一模)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得到早熟增产的结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举行地膜覆盖,可有用地进步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抽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笼罩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削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取太阳辐射,增加地温与湿度变化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使地温不至于太低,A项正确;地膜是紧贴地面的,不会影响到大气逆辐射,B项错误。

地膜覆盖不会加强太阳辐射,C项错误;地膜会减弱太阳辐射,D项错误。

第6题,果树下覆盖地膜可反射太阳光,增加光效,进步光合服从,使苹果着色匀称,进步产品质量。

(2019福建南平二模)某气象组织通过对台湾海峡西岸11个风塔的近三年观察,发现北部沿海地区海陆风的日数明显少于南部沿海地区,且8月份海陆风日数较多。

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台湾海峡西岸海陆风日数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城市规模

C.地形特征D.植被状况

8.台湾海峡西岸8月份海陆风日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台风较多B.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

C.气温最高D.夏季风盛行

9.一日之内,吹海风的某时段会抑制沿海都会的大气污染扩散,该时段可能是(  )

A.0时前后B.6时前后

C.10时前后D.14时前后

答案7.A 8.B 9.C

解析第7题,海陆风在热带地区发展最强,一年四季都可出现,出现次数比温带和寒带多。

中纬度地域的海陆风,夏、秋两季比冬、春出现次数多。

高纬度地区只在暖季出现海陆风。

台湾海峡西岸南部纬度低,出现海陆风的日数多于北部,因此影响台湾海峡西岸海陆风日数南北差异的重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项正确;海陆风与都会范围无关,B项错误;台湾海峡西岸南北地形特征和植被状况相差不大,C、D两项错误。

第8题,海陆风是海陆热力性子的差别导致的,排除A、C、D三项。

当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控制华南大部分地区,且地面没有显着主导体系时,海峡西岸更容易出现海陆风,由于副热带高压加强能够导致海陆热力温差加大,从而导致海陆风更易出现,所以台湾海峡西岸8月份海陆风日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B项正确。

第9题,白天,地面吸取太阳辐射增温,由于陆地比热容比海水比热容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相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会抑制沿海都会的大气污染扩散。

而陆地气温较高时地面热空气的上升有利于大气污染的扩散,14时前后对流茂盛,有利于大气污染扩散,D项错误;0时和6时前后为陆风,有利于大气污染扩散,A、B两项错误;10时前后海风加强,对流不茂盛,因此会抑制沿海都会的大气污染扩散,C项正确。

(2019湖北武汉模拟)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域地形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

11.该时刻甲地吹(  )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答案10.D 11.A

解析第10题,洱海位于亚热带地域,夏日气温高。

结合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数值,图示等温面气温较低,凹凸征象应该出现在冬季,A、B两项错误。

湖区气温比两侧山坡气温高,凹凸征象应出现在夜晚,D项正确,C项错误。

第11题,根据左图,该时候湖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甲地风吹向湖泊,在北半球甲地受向右的地转方向力影响,甲地吹西南风,A项正确。

露点温度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水时的温度,封闭式集装箱湿度高的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当湿空气与集装箱箱壁或装在箱内货品的外貌打仗,就会形成“箱汗”和“货汗”。

箱、货汗水会腐蚀箱体或引起货品霉变。

下图为远洋集装箱船上左舷甲板上集装箱上测定的温度状态。

据此完成12~13题。

12.集装箱内部的空气“发汗”的时段是(  )

A.6—8时B.8—11时

C.12—17时D.17—22时

13.集装箱堆仓形成庭院,白天形成高温有利于(  )

A.热压通风B.风压通风

C.采光通风D.淋雨通风

答案12.B 13.A

解析第12题,集装箱湿度高的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当湿空气与集装箱箱壁或装在箱内货品的外貌打仗,就会形成“箱汗”和“货汗”。

凭据图示曲线,货物表面温度、侧壁温度低于露点温度的时间段是8—11时,B项对。

第13题,集装箱堆仓形成庭院,白天形成高温(气温高于仓内温度),气流上升,有利于热压透风,A项对。

14.阅读图文质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

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

下图为乌鲁木齐四周地形图。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征象,试阐发缘故原由。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3)乌鲁木齐为淘汰大雾天数,应采取哪些措施?

(4)乌鲁木齐南郊丘陵有一条“暖带”,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同时积雪长达175天。

这种奇特的冬季天气条件,有利于哪些产业活动的发展?

答案

(1)乌鲁木齐冬季多好天,夜间地面降温快;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

(2)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3)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设置装备摆设都会透风廊道,增强空气流通。

(4)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山地滑雪等旅游运动。

解析第

(1)题,乌鲁木齐冬季多好天,夜间地面降温快。

从地形角度看,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累。

联合山谷风的原理,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下冷上暖,大气稳定,形成逆温征象。

(2)题,乌鲁木齐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大气稳定,三面环山,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第(3)题,联合雾的形成条件,即充足水汽、凝结核、大气稳定、降温等,接纳对应步伐。

可以对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北部地域做好固沙工作,减少大气中的凝结核;设置装备摆设都会透风廊道,增强空气流通。

第(4)题,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积雪长达175天,利于开展山地滑雪等旅游运动。

15.(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图文质料,完成下列各题。

冰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冰晶构成的雾,冰晶由氛围中水汽凝华而成。

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革,日落伍降温,低于-40℃的气温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为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

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克不及形成。

冰雾出现后一样平常不会中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浮浅的冰雾容易消散,但在-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纵然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刻消散,直到冰晶体天然降落才趋于消散。

(注:

氛围中含水量肯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小)

我国某地某季节冰雾的日变化

(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

(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力少的缘故原由。

(3)分析冰雾发生时对人们生产生存的危害。

(4)推测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省份和月份。

答案

(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以下;相对湿度为55%~65%;静风、大气稳定。

(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加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天然落下消散。

(3)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倒霉,易发生交通事故;对水电通信设备有损害;家禽家畜易被冻伤冻死;冰雾产生时逆温征象严峻,拦阻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4)黑龙江、内蒙古。

1月份。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冰雾是辐射冷却雾,与逆温有关,在极低温和相对湿度为55%~65%时易形成;与风力有关,静风、大气稳定的条件才能够形成。

(2)题,凭据冰雾形成条件,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加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以及午后冰晶体天然落下消散,故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力少。

第(3)题,冰雾发生会影响交通、通信,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大气环境等,具体表如今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倒霉,易发生交通事故;对水电通信设备有损害;家禽家畜易被冻伤冻死;冰雾产生时逆温征象严峻,拦阻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第(4)题,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省份是冬季容易出现极低温的省份,如黑龙江和内蒙古的东部大兴安岭山区。

陆地上最可能出现极低温的月份是1月份,故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月份是1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