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贵在开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048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贵在开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习贵在开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习贵在开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习贵在开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习贵在开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贵在开窍.docx

《学习贵在开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贵在开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贵在开窍.docx

学习贵在开窍

《学习贵在开窍》读书笔记---给科大新生

《学习贵在开窍》(钟道隆著)

发信人:

wzq(WuZhiqiang),信区:

RiskInsure

标题:

转贴:

学习方法

发信站:

瀚海星云(WedDec1114:

05:

402002)

他的成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1.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校期间,要尽快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以及"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掌握英语和电脑是信息化网络社会的要求。

4.只要肯下功夫,什么时候学都不晚。

5.只有重视基本功,才能事半功倍,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第一章学习的重要性

1.接受时代的挑战

·刚从学校毕业的人特别要注意摆脱"在学校里没有学过,我不会"的心理状态,而要树立起"学校里没有学过就自学"的思想。

因为就一个人一生的总体知识而言,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里所学知识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基础知识。

实际工作中的大量知识,只有通过自学才能掌握。

·认识到这种形势后就会有学习紧迫感,才会精神振奋,才会抓紧时间学习。

·有了紧迫感,就会珍惜各种难得的学习机会。

对于任何一个级别的学校,一生中你能上一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十分努力才行。

·学而后知不足,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清楚地知道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比自己强得多的人有的是,就不会自满,就会保持旺盛的进取精神。

·年轻人应该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和寄托,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从学习中找到?

2.要有战略眼光

o从学习者本人出发,学习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要急功近利。

"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在学校期间与到了工作岗位上以后都努力学习的人,才能跟上客观形势。

o在学习问题上要树立起"宁肯学了没有用,也不要用的时候后悔没有学"的思想。

o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经常注意在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上下功夫,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3一开始就抓紧

·"一开始就抓紧"有两层含义。

一是就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二是就学习某项知识而言。

·如果一开始不抓紧,就会陷入学习的怪圈。

例如:

·上学时不抓紧学,毕业后才抓紧。

这个怪圈的周期很长,一圈转过来就是十几年时间

·虽说什么时候学也不晚,但是毕竟学生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很可惜。

·上课时不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课后请家教或假日进补习班,结果事倍功半,效果并不好。

1)人生不可重复:

 就一个人一生的学习经历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几个阶段。

所有这些不同的阶段都是不可重复的,所以不论在哪个学习上都要抓紧,尽可能把所学的课程学好。

边工作边学习的阶段性不象在校学习那么明显,似乎一日,一月,一年不学没什么,其实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是不可重复的,一旦过去,永远过去,所以必须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时时抓紧。

2)一开始就抓紧:

不论学什么,都要注意一开始就抓紧,千万不要因为一开始内容简单而不予重视,任何一门知识,都是一步一步有简到繁,由浅到深。

如果一开始就抓紧,上课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课后及时复习,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一个很自然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成绩必然很好。

反之,如果一开始不抓紧,尤其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及时复习。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不抓紧也许不会显出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就会落下很多,感到难以跟上,厌学情绪也随之增加。

第二章学习贵在开窍

1.刻苦钻研才能开窍

·刻苦:

刻苦就是主动迎接学习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难题,不搞清楚决不罢休。

刻苦就是用功,要有韦编三绝和悬梁刺股的学习精神。

学习方法千条万条,刻苦努力第一条。

再好的学习方法,离不开学习者本人的努力,要想成材,不下苦功夫不行。

·钻研:

钻研就是不满足字面上的理解或一知半解,而要不断地问"为什么"。

只有不断问"为什么",才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并进而达到"化"的地步,才能灵活应用概念。

2.集中注意力于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千万不可平均分配力量,而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基本概念上。

有许多基本概念在解题时似乎用不上,但它们却非常重要,只有搞深搞透,才能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概念和运用概念。

集中精力于基本概念可能一时不见效,但只要坚持下去,定会收到实效,而且往往是长期的收效。

学习差的学生虽然也知道基本概念很重要,但是往往认为从基本概念入手已经来不及了,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各种应试技巧上。

有学习就有考试,有考试就有应试,有应试就有应试技巧。

从一定意义上讲,应试能力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应试技巧也是应该掌握的。

3.认真听课

认真听老师讲课是搞懂基本概念的捷径。

老师作为过来人,深知什么是关键,会反复强调于讲解重点内容;老师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了解初学者可能会在什么地方产生错误理解,讲课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

所以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才能领会于掌握。

如果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自己独立地去看教科书,对于基本概念地理解往往停留在字面字句上,很难达到老师讲解的高度。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同学听同样的老师讲课,课后花同样多的时间复习,但是收获差别很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4.逐字逐句钻研

如何刻苦钻研基本概念呢?

最基本的方法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逐字逐句钻研,做到"不可一词无来历,不可一词不讲究"。

接受基本概念不是那么容易的。

人类花了几千年,几百年或几年的时间才搞清楚并提出一个概念或总结出一种新方法,而老师在课堂上只用了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就把它们传授给学生,学生不应该满足于字面上对于新概念或方法的理解,而应该深入思考学到的概念或方法。

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以外,课后复习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科书对于基本概念的表达是很准确和严格的,必须逐词逐句钻研其含义。

5.温故知新

对于学过的基本概念,要经常复习,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通过复习和综合思考,各种知识可以融会贯通,使大脑里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用的时候能"招之即来"。

6.刻苦钻研基本概念的收获

·达到"化"的境界(不懂--懂--熟--化)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章岗位成材

1.适应环境:

在不利的客观条件面前,不能无所作为和消极对待,而是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和改造环境。

要有条件好的人比高低。

无数事实表明,只有坚信自己身上蕴藏着巨大力量的人,选定目标后必定完成的人,能避开苦恼,嫉妒,怀疑的人,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创造和奉献的人,热爱生活的人有可能成功。

只有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每个人的命运都受自己思考方式的支配。

不少人看到别人成功了,就认为别人所处的条件好,应该成功,而自己则处于逆境,没有取得成功也是应该的。

好象各种成功的条件只为别人准备,各种不利的条件都汇集到了自己的身上了。

2.改善环境:

 如果大环境确实不太理想,可以从改善小环境入手。

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善,去影响。

3.利用现有条件:

在正确看待环境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4.正确对待逆境:

最可怕的是懒散和松垮,懒散和松垮惯了,就会什么都不想干,成为一个没目标的人。

5.逆境胜似顺境:

逆境能促使人奋起

6.最佳环境:

心理学家明确提出了"谁防碍你成才?

"这个问题,并认为最主要因素还是自己内心的错误观念,是你自己防碍你成才。

树立起"最佳环境"的认识,就会产生自豪感,为自己处于最佳环境而感到自豪,为能从事某项工作而自豪,为能在某个单位工作而自豪,为自己与本单位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都是最佳环境

·恰当应付各种情况

·正确对待风言风语:

《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将命废。

我今尚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

·一分准备一分机遇:

成功者并不都是才能出众的人,而往往是那些不错过每一个机遇,而在平时进行了认真准备的人。

"成功等于准备加机遇"。

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学习英语,不少人认为自己没有出国的机遇,所以学不好英语是理所当然的,"不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吗?

不是一样评高级职称?

"因而心安理得。

实际上他们已经错过了许多学习英语的机遇。

但由于认识不到那就是机遇,所以也不惋惜错过了的机会,而是消极的等待某个想象中的学习英语的大好机遇的降临。

有时真的大好机遇降临,但是由于平时没有战略眼光,没有进行艰苦的学习和准备,通不过英语考核而被淘汰。

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在自己头脑里牢牢地树立起"一分准备一分机遇"的思想。

第四章在岗学习

1.只争朝夕:

决心大就有时间,其实只要思想上重视,有强烈的求知欲,时间还是有的。

如果不想学,各人情况不同,什么样的借口找不到?

2.制定学习计划:

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紧迫感,在规划未来行动时,要有准确的计时单位,隔年隔月的日程安排要精确到"日",已经确定日期的日程安排要精确到"时"和"分"。

执行计划时要严格遵守时间

3.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就是不要赶时髦,不要受宣传媒体人为制造出来的各种"热"的影响。

也不要随大流。

任何一项知识都是通过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反复学习才能掌握,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决不是三分钟热度所能解决的。

脚踏实地的另一个含义是要从自己的现实知识实际水平出发指定目标。

4.防止急于求成:

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几千年来人类知识的积累,学习和掌握他们是需要花力气的,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和长期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

5.贵在坚持:

虽然有时也能碰到在岗学习立竿见影的事例,但是更多的却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才能体显出来。

6.学习英语:

主张三个为主:

上学为主,课本为主和任课老师为主,反对任何轻视课堂学习和教科书的倾向。

7.思考与总结

1).注意积累资料

2).多想出智慧(勤于开动脑筋)

3).勤总结

(1)在不断思考与总结过程中,逐步养成事事归纳与总结的习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由于不断动笔,可以逐步养成写作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3)只有写出文字材料才能反复推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从零碎的感性认识中总结出概念,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五章决心,信心和恒心

1.一个决心:

o发愤与发奋o不轻易改变决心o力争上游

2.两种态度

o一种态度是正确估量自己的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后抓紧时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后到达预期地效果,使自己进入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爱学和越学越会学的良好循环。

而且在取得某一项学习成果的同时,也一定会大大地提高自信心,大大地提高自己工作和学习能力。

o另一种态度则与此相反,好高骛远导致半途而废,使自己进入一个越学越厌学的恶性循环。

3.信努力,不迷信天才:

o天才就是勤奋o笨鸟先飞o聪明人肯下笨功夫

§真正的聪明人在学习上一般都是踏踏实实钻研基本概念,苦练基本功,一点一滴学,不求别人夸奖和赞扬。

这样做,短期效益也许不明显,但长期效果却很明显。

可是有的人却把这样的学习方法看成"笨"方法,而把急功近利,只是学到一些皮毛和花架子的"速成"方法看成"聪明"方法。

§很显然,即使是个聪明人,如果用了这种"聪明"的方法,也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更不用说笨的人了。

相反,即使是个笨人,用"笨"方法学习却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

§换句话说,肯用"笨"方法学习的人才是聪明人,笨人用了"笨"办法,也会变得聪明起来。

4.信自己,不迷信天才:

o天生我材必有用,别人做到我做到,别人做不到我可能做到

o一事成,百事成

§一个人的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通过一回一回取得成功而不断树立和增强起来的。

每干成一件事情,除了完成该事件这个具体的收获以外,额外的收获是增强了自信心,收到"一事成,百事成"的效果。

§对于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无非是有两种可能,不是你战胜困难,就是困难战胜你。

在困难面前,存在侥幸心理,没有长期苦干的思想准备,用不了多久就会败下阵来,承认失败。

如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积小胜为大胜,就可能战胜困难。

o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o多说"行",少说"不行":

在自己或别人碰到困难而信心不足的时候要多想多说"真行","真聪明"一类的鼓励话,少想少说"真笨","真不行"一类的泄气话。

o从他人身上得到鼓励

§为了坚定信心,平日应该经常与一些有信心,积极肯学的人一起讨论,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经验,从他们身上得到前进的动力;少与别人谈论缺乏信心和无所作为的话;同时不要为别人的奚落和嘲笑所左右,而且要有意识地把奚落和嘲笑理解为对自己的赞美和鼓励,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信心。

§朋友之间互相鼓励的作用是很大的,人们往往会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受到朋友的激励而度过难关。

o全靠自己救自己

o集中精力与聚焦:

人们在学习或工作时的专心程度与精力集中情况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人在学习或工作时专心程度与精力集中情况平平,既不是特别的分心,也不是特别的专心,一切顺其自然。

他们一般情况下能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但是不可能取得突出的成绩,更谈不上创造性。

其情况相当于平面镜。

另一类人工作或学习非常专心,精力高度集中,因而能取得突出的成绩,创造性的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其情况相当于凸透镜聚焦。

再另一类人学习或工作时常常三心两意,精力集中不起来。

学习或工作时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想着学习或工作。

不安心工作或学习,结果一事无成。

其情况相当于凹透镜。

《要学会读书》-------华罗庚(科大数学系第一任系主任)

青年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读书已经十多年了,而我现在还提出"要学会读书"的问题岂不奇怪?

其实,并不怪。

学会读书,并非易事。

我自己在这方面也还在不断摸索改进。

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会读书了。

如果不逐步提高,不深入领会,那与和尚念经有何不同呢?

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和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

学会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不断地提高。

我们的一生从事工作的时间总是比在校的时间长,而且长得多。

一个青年既使没有大学毕业,但如果他有了自学的本领,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就不一定比大学毕业的人差。

反之,一个青年即使大学毕业,甚至出过洋,拜过名师,得过博士学位,如果他没有学会自己学习,自己钻研,则一定还是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团团转,知识领域不能扩大,更不用说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创造发明了。

怎样才能学会读书呢?

我觉得,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侯,首先,不仅要看到书面上的东西,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

就是说,不仅应该记住问题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可以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上还没有做出结论,我自己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

恩格斯曾经说过:

"我们所需要的,与其说是赤裸裸的结果、不如说是研究;如果离开引向这个结果的发展来把握结果,那就等于没有结果。

要了解结论是怎样得来的,才能真正懂得结论;只有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才能对问题有透彻的理解。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对书本中的每一个问题,一天没有学懂,就再钻研一天;第一章没懂,就不要轻易去学第二章,这样学得虽然慢些,但却能收到实效。

我在年轻时,就犯过急躁的毛病,一本书几下就看完了。

开始似乎有些成绩,而一旦应用时,却是一锅夹生饭,不能运用自如。

好在那时只有很少的几本书,我接受了教训,又将看过的书进行深入地学习,才真正有所收益。

如果说前几步的工作可以叫做"支解"的工作,那么,第二步我们就需要作"综合"的工作。

这就是说,在对书本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

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和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

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

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本书,未读之前,你会感到它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加添注释,补充参考材料,就会觉得"更"厚。

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理解,抓住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厚本变"薄"了。

懂得越透彻,就越觉得"薄"。

当然这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青年同学读书要学会消化。

我常见有的同学在考试前要求老师指出重点,还没有消化。

靠老师指出重点不是好方法,应当靠自己。

我们在读书时,还要把它和我们过去学到的知识作比较,想一想这本书给我增添了哪些新的知识。

每当看一本新书时,对自己原来已懂的部分,就可以比较快地看过去;要紧的,是对重点内容的钻研,对自己来说是新的东西就应该用更大的力量。

看完一本书后,并不是说要把整本书都装进脑子里去,而仅仅是添上几点前所未知的新方法新内容。

这样做印象反而深刻,记忆反而牢固,并且,学得越多,懂得的东西越多,知识基础越厚,读书进度也就可以大大加快了。

回复引用

TOP

来看看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来看看

UID

90 

帖子

308 

精华

41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1970-1-1 

会员

7#

发表于2005-9-102:

16|只看该作者

《谈谈读书、教学和做科学研究》----严济慈(前科大校长和中科院院长)

读书主要靠自己,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课)-看(自学)-用(查书)的发展过程。

听课,这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

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

所谓会听课,就是要抓住老师课堂讲授的重点,弄清基本概念,积极思考联想,晓得如何应用。

有的大学生,下课以后光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就学习不到真知识。

我主张课堂上课认真听讲,弄清基本概念;课后多做习题。

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凑公式而已。

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

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学生,通过多年的听课,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又掌握了工具(包括文字的和实验的工具),就可以自己去钻研,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地看下去,总可以看得懂,有的人靠自学成材,其中就有这个道理。

再进一步,到一定的时候,你也可以不必尽去看书,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何况许多书只是备人们查考,而不是供人们读的。

一个人的记忆力有限,总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

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

在工作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查,查到你要看的章节。

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你再往前面翻,而不必从头到尾逐章逐节地看完整部书。

很显然,查书的基础在于博览群书,博览者,非精读也。

如果你"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到什么,到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精读它死背它了。

读书这种由听到看,再到用的发展过程,用形象的话来说:

就是把书"越读越薄"的过程。

我们读一本书应当掌握它的精髓,剩下的问题就是联系实际,反复应用,熟则生巧了。

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对某个问题弄懂与否呢?

其实,我们平时所谓"懂",大有程度之不同。

你对某个问题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时,就会承认自己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有真懂。

现在,真懂了吗?

可能还会出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情形。

所以,"懂"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懂与不懂,只是相对而言的。

这也就是"学而后知不足"的道理。

每个人都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要从读书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进而发扬自己的长处。

有的人是早上读书效果最好,有的人则是晚上读书效果最好;有的人才思敏捷,眼明口快,有的人却十分认真严谨,遇事沉着冷静;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逻辑思维好。

总之,世上万物千姿百态,人与人之间也有千差万别,尽管同一个老师教,上同样的课,但培养出来的人总是各种各样的,决不会是一个模子铸出来,象一个工厂的产品似的,完全一个模样。

归根结底,读书主要还是靠自己,有好的老师当然很好,没有好的老师,一个人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书读好。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老师可以不要了,老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即使有好的老师,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努力,不靠自己下苦功,不靠自己去摸索和创造,一个人也是不能成材的。

当今,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是密不可分,相互交叉,出现不少边缘学科。

所以理工科的学生,应该读点文科的书。

同样,文科学生,也应该读点理工科的书。

理工科的学生只有既懂得自然科学知识,又知道一些社会科学知识,既有自己专业的知识,又有其它学科的一般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回复引用

TOP

来看看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来看看

UID

90 

帖子

308 

精华

41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1970-1-1 

会员

8#

发表于2005-9-102:

16|只看该作者

《谈谈读书、教学和做科学研究》-----严济慈

许多学生准备考研究生,有些学生大学毕业后可能直接分配到研究所参加科学研究工作。

大家常问,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我认为,科学研究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探索未知,科学研究成果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恩格斯说过:

"科学正是要研究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41页)。

科学研究工作是指那些最终在学术上有所创见,在技术上有所创造,即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所创新的工作。

所谓创新,就是你最先解决了某个未知领域或事物中的难题,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从未有过,而又能被别人重复的,得到的看法应该是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而又能逐渐被别人按受的。

总之,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果完全是你自己和研究工作的集体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因此,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经过训练,要有导师指导,在学术上必须具备两条,第一是能够提出问题,第二是善于解决问题。

首先是你要在所从事的领域里,在古今中外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也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

这个题目应该是经过努力短期内能够解决的,而不是那种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都没有希望解决的问题。

这一点是区分初、中、高级研究人员的重要标志之一。

初级人员是在别人给他指点的领域、选定的题目之下完成一定的研究工作;中级人员自己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研究题目,并独立地去解决它;高级人员除了自己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外,还应该具有指导研究工作的能力,能为别人指点一个合适的领域或题目。

因此,对于一个研究生或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找一个好的导师是很重要的。

找怎样的导师好呢?

是年老的,还是年纪稍轻的?

我说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年轻的导师自己正在紧张地做研究工作,你该做些什么,导师早已安排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