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795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满分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满分作文.docx

《高考满分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满分作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满分作文.docx

高考满分作文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之一《旧书》

   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

  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目。

  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移,不知道该拿出哪一本,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有厚厚的《红楼梦》,薄薄的连环画,深奥得我至今看不懂的《论语》……一本本书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

我犹疑地看着,突然,一种莫名的心情跳动了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把最底下那本早已破旧不堪的一年级教科书抽了出来。

  轻轻地翻开,“嚓啦啦”的一响,泛黄的书页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后不禁笑了起来。

我想起来了,快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边看它边洗脚,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只泥鳅似地滑进了水盆。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教我们写简单的生字了。

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

我看见一个女孩,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欢喜。

  “一”字突然映瞒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

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了。

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

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

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继续往后一页页翻着,每一页都有东倒西歪喝醉酒似的字迹。

有一页上的纸不知为何破了半张,一看到这,我就明白准是和父母闹别扭了。

从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来气,碰到什么撕什么。

  一页页翻着,有一页上画了两个小人,歪歪扭扭地杵在纸上,不知正说着什么,对话早已模糊,但一种久违的心情从我心上悄悄滑过。

  小时候用的书,现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感到了分外的亲切。

从小学一年级的幼稚,到初中二年级的成熟,我的变化真的不小呢!

但是心里的童真似乎并没有变,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结了一层厚厚的茧,随着这本旧书一页页翻开,那茧,一层层地打开了,童心飞出来,童年的快乐像漫天的阳光一样撒了下来……

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之二《旧书》

好风如水,月夜读书,寻得旧书,名曰:

《昭君怨》。

尘封许久,视之黯然,常以为书即美人,往昔之书,岂非古之美人乎?

遥想当年,初出青梓,皓齿明眸,读之心如浴雪,而今黄尘满面,素蟫灰丝,蠹鱼百出。

人生百热,终有一冷。

好书如玉,兰心蕙质,然亦有生老病死,朱颜零落,纵玉貌绛唇,亦将委骨穷尘,莫不埋魂幽石;千古以来,历尽劫波,不禁喟叹。

梦中与之语,对泣不能言:

  三更无眠书当枕,一朝醒来梦无痕。

旧梦一去生新恨,缣缃黯淡书蒙尘:

“蠹鱼昼寝作旧宅,素蟫夜宴到新晨。

可堪香销芳骨折,应是情绝累故人。

几经寒暑肌色衰,往昔红颜不复存。

自叹自怜还自怨,凄凄自语到黄昏:

我知歌哭皆百态,自知此生在红尘”。

“佳人秋士莫嗟叹,壮怀遂志本无门。

黄金台上昭王死,望夷宫前徒逡巡。

列侯将相轻千金,满朝朱紫尽王孙。

纵然明日有万劫,此恨难消与谁说?

”“一误流光悔后迟,半生青春便永诀。

而今四月芳菲歇,只余子规空啼血:

青春苒苒芳草茵,紫陌纷纷杏花雪。

可怜东风唤不回,梦断故国旧山岳。

帝城歌舞春色深,君臣欢娱醉日月。

今日境遇竟如此,前世红尘何难越。

烛影摇红光破碎,孤枕独眠双泪绝。

愁肠百转不得结,虫噬鼠啮肝胆裂”。

“平生非无沧海志,岂能空被尘埃没。

长空白云向天拍,问君岂是容颜改?

我今为君歌一曲,麒麟一夜呼天籁:

美人黄卷今非在,豪杰埋骨凤凰台。

白云苍狗复白云,沧海桑田复沧海。

斯既帝秦五刑具,却道天子重英才。

宁戚饭牛歌《下里》,不能逐兔至上蔡。

貂裘角弓生尘埃,欲骑青牛真可哀。

茫茫黄沙秦关道,漠漠白云汉边塞。

隐者行处没苍苔,何人高吟归去来?

”“古来兴亡皆如此,如今方知伤我怀:

秦淮灯影何茫然,汉水归舟只影单。

梦沉书远鸿声断,绿浓红稀莺语缓。

蓬莱无处觅蓬莱,关山难越越关山。

遥夜举杯清酒暖,日暮倚楼翠袖寒。

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发今又还;当时年少春衫薄,如今鬓白心已远。

看惯世间人悲欢,卷听川上水潺湲。

山花烂漫清梦残,回首夕阳望乡关。

盛宴归去人尽散,欲往东岳行路难。

然则莫道桑榆晚,少年不可等闲看”。

  学得古人句,铅华满面,不得要旨。

书旧,尤需怜惜。

智慧难得。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青灯易灭,黄卷难销。

愿与爱书者共勉。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之三《旧书》

看到旧书,首先想到的是破书,但仔细一想,旧未必就破。

如千年狐妖,反诱人得很。

《聊斋》里的那些穷秀才,没几个逃得出她们的裙摆。

我又想到老书,但老书和旧书又不一样,现在不是时兴国学么,大量的老书得以再版,大量老书以新书的面孔出现,即老书又未必就一定旧。

  少年时代逛书店,最常光顾的地方是新书专柜,认为那里才能见新作品。

可读来读去仅两字:

新瓶。

现在,每到一个地方,我仍然会逛一下书店,直奔书店的角落,挤进那几乎蒙尘罕迹的柜前,取上一本最旧的书翻看。

  可看得多了,又索然无味,仅觉两字:

旧酒。

因为据说,只有封坛的才是好酒,酒如不封坛存它个百五十年,则不醇。

所以,窃以为把旧书比作旧酒是非常高的评价。

思及此处,我于是又开始责怪自己:

少年时不知珍惜,竟把老祖宗留下的旧书当成草纸,揉擦扔弃……我甚至想,如果当初懂得珍惜,自己或许已是“国学大师”了。

看来,草纸未必就不值钱,至少是有很大的机会成本。

  为了挽回把旧书当成是草纸的损失,我于是开始培养自己的另一个陋习:

于草纸中找旧书。

很庆幸,我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什么国语读本,什么规,什么戒,什么奇,什么异,通通都被我翻出来了。

可是,翻去覆来,除了爱莫能助,我什么都没有读出。

无语。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老妪,每到傍晚的时候总会站在村头的田埂上用晦涩的古语骂街,我当时很是不解她究竟在怨恨什么?

而立之年后,我终于醒悟,那位活了90多岁的老妪其实也是一本旧书,当她好不容易熬成了一本旧书,希望别人去认真读她的时候,却已没有人愿意再读她。

不久,老妪逝去,我却于葬礼上的哭呵之声中又听到了晚辈后人们的悔悟之心,当时我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又觉得自己又一次失去了成为“国学大师”的机会。

  思之及此我才明悟,我们芸芸又何尝不都在去往旧书的过程?

且不说多么惊艳花前的玉容芳华都终将老去,即便是那经年苍柏的翠枝上,条条纹路,又哪处不折射出岁月的无情。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之四《旧书》

我现在喜欢看书,非常喜欢看书,但条件一定是旧书。

  哈哈,你说我有病?

破烂不堪的书有什么看头?

  告诉你一个秘密,破书、旧书治病。

  记得我刚读小学的时候,也不知为啥,不管老爸、老妈买多漂亮的书,只要放在我面前,我就头痛。

医生诊断是:

厌书症。

  我对书过敏,别人说是墨香味,我嗅到却要呕吐。

当我被关进书房的时候,居然没有嗅到“墨香味”,而是淡淡的“霉香味”。

  东瞅瞅,西瞧瞧,忽然,一本极为破旧的书被打开,只见红光一闪,眼前出现一幢雕龙画凤的房子。

在雕花的栏杆上坐着一个白脸帅小伙子,他的身后站着几个丫环,那丫环们都是白皮嫩肉,瓜子脸、高鼻梁、小嘴巴,真是人见人爱的绝色美女。

那小伙子帅更是呆啦,站在绝色美女中都显出鸡中凤凰的仪态。

  我最喜欢漂亮的明星帅哥,我猜想一定是来到了什么电视片的拍摄现场。

不过,这里面怎么没有一个我认识的明星呢?

不是吹牛,书我是不读的,但电影、电视大小明星没有我不认识的。

不然,我怎么被哥们、姐们奉为“铁杆追星族”?

  我找帅哥打个招呼:

“嘿,你们是在拍电视剧吗?

  帅哥目瞪口呆地望着我:

“何谓拍电视剧?

  晕!

连拍电视剧都不知道,太老土了吧。

  “嘿,你是咋样进来的?

”一位老妈妈走到我面前:

“我们这儿可是贾府。

  贾府?

乖乖,难道我进了《红楼梦》?

我得长长见识。

我问帅哥:

“你就是贾宝玉么?

  帅哥很惊讶:

“你怎么认识我?

  实话实说,我是猜的。

  既然进了贾府,我就得仔细瞧瞧。

贾宝玉更是爽快,他邀我在贾府上上下下走了几圈。

算了,不多说了,我要认真地瞅瞅真正的贾府。

  不知呆了多久,突然听到老爸一声兴奋地大喊,“儿子,你没厌书症,是医生误诊啦!

  是啊!

我在书堆里呆了多久?

反正天已经黑黢黢的,不过,我觉得今天是愉快的,连肚子也不知道饿。

  “既然没有病,那就上学去吧!

”老妈不知啥时候站在我的身后。

  “我……我真的看书就头疼的。

”我争辩。

  “别装啦!

”老妈从我书包里拿出崭新的课本。

  好吧!

我只得接过老妈手中的书。

  哎哟!

我的头又痛了。

  (为什么旧书能治我的厌书症?

后来我打听到了。

书看的人多,它就旧。

为什么看的人多?

好看呗。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之五《回到原点》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

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

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

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

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

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

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都有之。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

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

股票升否?

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

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平权利、人民幸福感,于是有了GDP世界排名第二,幸福指数排名却100多名的现象。

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

从温总理两会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执政为民”论断的提出,到今年来关于“幸福”的全民大讨论,无不揭示了政府向“民本”这一原点的回归。

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

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

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

“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人的幸福组成了国之幸福。

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

每个人的觉醒也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这一原点的前提,从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美好的函数图景。

【点评】

这篇考场佳作,精彩之处有四:

审题准确,入题快速。

考生从数学课中的小图谈到治国“宏图”,其关键都是“确立原点”,并引用古今资料力证治国之根本是“以民为本”。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净利落。

联系生活,论述深刻。

根据文体要求,考生联系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从“官”和“民”这两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无视原点”的种种乱象及其原因。

有理有据,材料丰富,由此可知,该考生并非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子,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活泼生。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全文九个思想段,第一、二段点名“以民为本乃治国”之原点。

接着两段列举了无视原点的种种乱象。

第五段分析原因。

接着两端以“所幸”引出了当下拨乱反正“回到原点”的不争事实。

最后两段引用名言再次强调原点的重要,呼吁大家必须“回到原点”,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亦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全文见不到装腔作势的华丽辞藻,却是情真意切的平常文字。

其中,包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读来令人信服。

当然,作为考场应急之作,不可能十全十美。

如表达的流畅性、用词的准确性却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对社会乱象的剖析也显得稚嫩了些。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之六《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

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

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

“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

”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

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

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

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

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

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

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

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

“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

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

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点评

●点评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胡家俊

高考作文评分,看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看重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

文章从人的性情的角度,论述“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的观点,思路清晰,构思严密。

先是以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张麻子为例,引出自己的观点,夺人眼球。

再引用毕淑敏的一句话,拓展开去,深化自己的思考。

接着以自己对空乘人员的体验作为例子,强化自己的观点,更加让人信服。

还以马寅初的事迹作为论据,加深对观点的认识。

最后,联系现实,以问句作结,引起反思,令人回味。

文章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而且相当多的文句很有意蕴,耐人品读。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之七《回到原点》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

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

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

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

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

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

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

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份子……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

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

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

我的心一阵抽搐:

怎么办?

难道它们会死吗?

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

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

“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

”“怎么?

你喜欢?

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

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

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

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

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

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

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

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

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由在教室争看萤火虫,由“我”讨要萤火虫,再放飞萤火虫,最后梦入萤火虫等几个主要情节构成,融入作者的议论、抒情,生动地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原点的集体心理。

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作者擅长细节描写。

不足的是文章第六段交代都市人的回归过于直接,显得生硬,与其文含蓄优美的特点相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