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M J07101 乘用车行车制动性能试验规范.docx
《QJM J07101 乘用车行车制动性能试验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JM J07101 乘用车行车制动性能试验规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JMJ07101乘用车行车制动性能试验规范
目 次
附录A……………………………………………………………………………………………………………7
附录B……………………………………………………………………………………………………………8
附录C……………………………………………………………………………………………………………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业有限公司项目及质量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限公司项目及质量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试验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本标准2019年5月首次发布。
乘用车行车制动性能试验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的试验条件、测试设备和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研发生产的所有乘用车。
由这些车型改装的其它类型车辆,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21670-2008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试验条件
3.1气象条件
3.1.1试验天气应无雨无雾;
3.1.2空气相对湿度小于95%;
3.1.3气温在0~35℃之间;
3.1.4风速应小于5m/s。
3.2试验场地
3.2.1试验路面
3.2.1.1试验路面应为干燥、平整的沥青(水泥)混凝土面层,附着系数不低于0.75。
路面整洁、干净,切忌存有浮土、杂物。
3.2.1.2试验道路纵向任意50m长度上的坡度小于1%;路拱坡度小于2%。
3.3测试仪器
a.数据采集器;
b.车速计;
c.轮胎压力表;
d.踏板力计。
测试仪器须经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前,应对测试仪器、设备进行
检查、调整,确保其功能正常。
3.4装载质量
3.4.1半载质量为:
整车整备质量+驾驶员、1名试验员及测试仪器的质量。
3.4.2满载质量为:
汽车设计最大总质量,即整备质量加额定负载(其中包括驾驶员、试验员及仪器设备),前后轴荷符合企业技术条件要求。
3.5试验样车
3.5.1试验车辆技术状况
试验车辆装备完整性及装配调整状况符合该车装配调整技术条件及GB/T12534的有关规定。
3.5.2轮胎
轮胎冷充气压力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的规定,误差不超过10kPa(±0.1kgf/cm2);轮胎花纹磨损程度为新轮胎花纹深度的70%~100%。
3.5.3试验汽车使用的润滑油(脂)和制动液
试验汽车使用的润滑油(脂)和制动液的牌号和规格,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或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3.5.4车辆磨合
倘若新车,尚未完成磨合行驶,则按如下方法对制动系统实施磨合:
车辆满载,从最高车速的80%作为初速度(低于120km/h),以3m/s2的减速度开始制动,当速度降至制动初速的50%时,松开制动踏板,将车速重新加速,当车速达到上述初速度,再行减速至初速度50%。
如此,反复进行50次(每
次间隔时间为100s或1.6km)。
即完成汽车磨合行驶。
4试验要领
4.1试验类型
本标准规定了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中》0型制动试验(冷态制动时的常规性能)和Ⅰ型制动性能试验(热衰退和恢复试验)。
同时,按汽车载荷、制动过程中动力系统的接合条件,共有如下行车制动测试项目,详见表2。
表2汽车行车制动试验项目
制动试验类型
车辆状态
载荷
动力接合状态
0型制动试验(冷态常规)
半载
动力脱开
半载
动力接合
满载
动力脱开
满载
动力接合
Ⅰ型制动试验(热衰退-恢复)
满载
动力脱开
失效试验
(应急制动)
半载/满载,管路失效
动力脱开
半载/满载,助力失效
动力脱开
半载/满载,ABS失效
动力脱开
4.2试验一般规定
4.2.1制动稳定性检查
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车速高于15km/h时,制动不抱死;横摆角应不大于15°;不偏出3.5m宽的试验通道;也不应发生振动等异常。
若发现车辆制动稳定性差,无安全保证时,应该停止试验,探明原因,待汽车性能恢复正常后,再进行试验。
4.2.2试验车速
按表2规定的装载和动力结合状态,进行各类制动试验。
实际试验车速与规定车速的偏差在±2%内。
为保证试验速度符合要求,试验时,应将车辆加速至规定车速以上5km/h后,松开加速踏板,在车速下降至试验规定车速时,进行制动。
4.2.3制动器摩擦片温度
试验开始时,行车制动器摩擦片的平均温度最高在65℃~100℃之间。
通常用点温计测取。
4.2.4试验载荷
半载是指汽车内有驾驶员、试验员和测试仪器(通常,半载质量=整备质量+2人及设备);满载是指车辆总质量达到设计值的装载量。
装载时,要求载荷布置均匀,汽车轴荷符合企业技术条件要求。
4.30-型行车制动试验(冷态常规)
按表3中规定的0-型行车制动试验(冷态制动常规性能)项目进行试验,试验前,按要求进行配载,将车速加速至试验规定车速以上5km/h,脱开或连接档位,让车辆滑行,在车辆降至规定车速时,全力进行行车制动。
测试车辆在未发生车轮抱死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佳制动性能。
每次试验最多进行6
次(包括预试)。
制动操作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预订的控制力(<500N),并保持恒定。
试验终了,得出制动距离和平均减速度测定值。
0-型行车制动试验类型见表3。
表30-型行车制动试验(冷态常规)
制动试验类型
车辆状态
制动初速V1
(km/h)
载荷
动力接合
0型制动试验(冷态常规)
半载
动力脱开
V1=100
半载
动力接合
0.8Vmax=V1≤160
满载
动力脱开
V1=100
满载
动力接合
0.8Vmax=V1≤160
注:
Vmax为试验车辆设计最高车速。
4.4Ⅰ型行车制动试验(热衰退-恢复)
4.4.1加热过程
汽车满载,按下述程序进行汽车加热:
首先,试验车以80%Vmax=V1≤120km/h的初速度,进行2次发动机脱开的0型试验),确定车辆产生3m/s2的减速度所需的控制力或管路压力;同时,确认在△t(45s,从一次制动操作开始至下一次制动操作开始的时间)区间内,使车速降至V2(V2=1/2V1)。
然后,在车速降至V2时,解除制动,迅速加速,使车速恢复至V1,并以该档维持车速至少10s,再次制动,并确认2次制动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t(45s)。
如此重复15次,加热过程结束。
4.4.2热态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热衰退)
完成制动器加热过程后,立即进行0型发动机脱开制动试验,所用的平均制动力不超过5.1.4.1所示0型试验(动力脱开)中实际使用的控制力,确认车辆在未发生车轮抱死的情况下的最佳制动性能。
若车辆在0型(脱开)试验控制力下,能达到车辆0型(脱开)试验实际制动性能指标的60%,但不能达到规定性能的75%时,可采用不超过500N的更高控制力进一步试验。
两次试验结果都应记入试验报告。
4.4.3恢复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热恢复)
试验车辆完成热态制动性能试验后,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至50km/h,采用与车速适应的最高档,以3m/s2的平均减速度进行行车制动。
制动结束后,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至50km/h并保持该车速,再次以3m/s2的减速度进行制动试验(前后2次制动起点允许有小于1.5km的距离间隔)。
如此重复该过程制动4次后,开始进行恢复后制动试验,测试车辆在未发生车轮抱死情况下的制动距离和平均制动减速度。
确认其恢复性能不应低于发动机脱开的0型(脱开)试验结果的70%,也不应高于150%。
I型行车制动试验(衰退-恢复)见表4。
表4I型行车制动试验(衰退-恢复)
制动试验
(热衰退和恢复)
车辆状态
制动初速V1
(km/h)
载荷
动力接合状态
热衰退
满载
动力脱开
V1=100
热恢复
满载
动力脱开
V1=100
注:
Vmax为试验车辆设计最高车速。
4.5失效行车制动试验(应急制动)
4.5.1制动失效模式
4.5.1.1管路失效
行车制动管路失效模式,H型布置管路分别进行前失效试验、后失效试验X布置管路分别进行左前右后失效、右前左后失效试验。
失效操作:
用扳手松开制动管路的排气阀门螺栓,使制动液呈滴漏状态(注意:
试验完成后,要补足制动液并对制动管路系统进行排气)。
4.5.1.2制动助力装置失效
制动助力装置失效方式为断开助力装置能源供应(如真空助力制动则断开真空助力装置的真空管),造成制动操纵无助力状态。
4.5.1.3ABS失效
ABS失效方式为断开ABS系统电源,即令ABS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的电路断电,使ABS系统丧失车轮防抱死能力。
4.5.2失效制动试验项目
在4.5.1所列3种行车制动失效模式状态下,遵循4.2的试验一般规定内容,进行如下0型行车制动试验(冷态常规),试验项目如表5所示。
表5失效行车制动试验项目
制动试验类型
车辆状态
制动初速V1
(km/h)
载荷
动力接合状态
失效
试验
半载\满载,管路失效
动力脱开
100
半载\满载,助力失效
动力脱开
100
半载\满载,ABS失效
动力脱开
100
5制动性能要求及判定
行车制动性能试验各项测试指标应符合表6的要求和企业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6汽车行车制动性能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试验指标dm
性能要求
0型制动试验-动力脱开(冷态常规)
制动初速V0
100(km/h)
制动距离S0
≤0.1s·V+0.0060s2/m·V2(m)
制动平均减速度d0
≥6.43(m/s2)
制动踏板力F0
65~500(N)
0型制动试验-动力接合(冷态常规)
制动初速V
80%Vmax=V≤160(km/h)
制动距离S
≤0.1s·V+0.0067s2/m·V2(m)
制动平均减速度dm
≥5.76(m/s2)
制动踏板力F
65~500(N)
I型试验热衰退性能
制动初速V
100(km/h)
制动平均减速度dm
4.82≤or(m/s2)
0.6*d1≤
制动距离S
≤93or(m)
≤0.6*S1
I型试验热恢复性能
制动初速V
100(km/h)
制动平均减速度dm
0.7*d1≤,and(m/s2)
≤1.5*d1
制动距离S
S1*2/3≤,and(m)
≤S1*10/7
失效试验
(管路失效)
制动初速V
100(km/h)
制动距离S
≤0.1s·V+0.0158s2/m·V2(m)
制动平均减速度dm
≥2.44(m/s2)
制动踏板力F
65~500N
失效试验
(助力失效)
制动初速V
100(km/h)
制动距离S
≤0.1s·V+0.0158s2/m·V2(m)
制动平均减速度dm
≥2.44(m/s2)
制动踏板力F
65~500N
失效试验(ABS失效)
制动初速V
100(km/h)
制动距离S
0.1v+0.0075v2
制动平均减速度dm
5.15m/s2
制动踏板力F
65~500N
注:
dm原、S原系指相同条件下的0-型制动试验的制动平均减速度和制动距离测试值。
6试验结果记录表
不同行车制动试验项目结果,分别记录在附录中:
附录A0-型行车制动试验(冷态常规)记录表;
附录BI-型行车制动试验(衰退-恢复)记录表;
附录C失效行车制动试验记录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0-型行车制动试验(冷态常规)记录表
样车信息
样车型号
VIN号码
电机型号
里程表数
km
汽车生
产厂家
制动系统
生产厂家
整备质量
总计kg
载重质量
总计kg
前/后kg
前/后kg
轮胎气压
kPa
轮胎花纹
全新八成新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
气象
天气状况
晴阴云
风速
m/s
气温
℃
气压
kPa
试验结果记录
原始数据存档文件编号:
试验工程师:
驾驶员:
试验项目
试验指标dm
性能要求
实测数据
合格判定
0型制动试验-动力脱开(半载)
制动初速V0(km/h)
100
制动距离S0(m)
≤70
制动平均减速度d0(m/s2)
≥6.43
制动踏板力F0(N)
65~500
0-型制动试验-动力脱开(满载)
制动初速V(km/h)
100
制动距离S(m)
≤70
制动平均减速度dm(m/s2)
≥6.43
制动踏板力F(N)
65~500
0-型制动试验-动力接合(半载)
制动初速V(km/h)
100≤≤160
制动距离S(m)
≤0.1v+0.067v2
制动平均减速度dm(m/s2)
≥5.76
制动踏板力F(N)
65~500
0-型制动试验-动力接合(满载)
制动初速V(km/h)
100≤≤160
制动距离S(m)
≤0.1v+0.067v2
制动平均减速度dm(m/s2)
≥5.76
制动踏板力F(N)
65~50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I-型行车制动试验(衰退-恢复)记录表
样车信息
样车型号
VIN号码
电机型号
里程表数
km
汽车生
产厂家
制动系统
生产厂家
整备质量
总计kg
载重质量
总计kg
前/后kg
前/后kg
轮胎气压
kPa
轮胎花纹
全新八成新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
气象
天气状况
晴阴云
风速
m/s
气温
℃
气压
kPa
试验结果记录
原始数据存档文件编号:
试验工程师:
驾驶员:
试验项目
试验指标dm
性能要求
实测数据
合格判定
1
2
Ⅰ-型制动试验(衰退)
制动初速V(km/h)
100
制动距离S(m)
≤93or
≤0.6*S0
平均减速度dm(m/s2)
4.82≤or
0.6*d0≤
制动踏板力F(N)
65~≤F0
Ⅰ-型制动试验(恢复)
制动初速V(km/h)
100
制动距离S(m)
S0*2/3≤,and
≤S0*10/7
平均减速度dm(m/s2)
0.7*d0≤,and
≤1.5*d0
制动踏板力F(N)
65~≤F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失效试验记录表
样车信息
样车型号
VIN号码
电机型号
里程表数
km
汽车生
产厂家
制动系统
生产厂家
整备质量
总计kg
载重质量
总计kg
前/后kg
前/后kg
轮胎气压
kPa
轮胎花纹
全新八成新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
气象
天气状况
晴阴云
风速
m/s
气温
℃
气压
kPa
试验结果记录
原始数据存档文件编号:
试验工程师:
驾驶员:
试验项目
试验指标
性能要求
实测数据
合格判定
失效试验
(助力失效)
制动初速V(km/h)
100
制动距离S(m)
≤168
制动平均减速度dm(m/s2)
≥2.44
制动踏板力F(N)
65~500
失效试验
(ABS失效)
制动初速V(km/h)
100
制动距离S(m)
≤85
制动平均减速度dm(m/s2)
≥5.15
制动踏板力F(N)
65~500
失效试验
(管路失效)
制动初速V(km/h)
100
制动距离S(m)
≤168
制动平均减速度dm(m/s2)
≥2.44
制动踏板力F(N)
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