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docx
《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论文摘要:
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准备活动是基本部分的“前奏”,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进程效果,它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使之尽快地进入状态,准备活动做得适宜,对于提高运动成绩,防止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灵活地选择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恰当地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这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
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以利于中枢神经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协调、准确,减少失误。
通过身体的活动,使运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其达到最佳温度,为发挥最大的身体运动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1 提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
虽然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
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的根源在教师。
很少有教师经常对学生讲述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而在教学中也未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有很多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做准备活动,也只想当然地认为准备活动就是踢几下球,射射门或投投篮,就是简单的技术动作重复几次,便完成了准备活动。
有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的调查显示,因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不适当而发生的运动损伤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
准备活动做得是否适当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
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因此,为了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 学生,使他们正确理解、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做好准备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2 准备活动的目的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从上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大脑皮层,以达到最适宜的兴奋状态;从生理上使氧合血红蛋白分解,增加肌肉的供养,使肌红蛋白释放氧增加,使肌肉粘滞度降低,效率提高,加快神经冲动传递,增加神经受体的灵敏性,增加肌肉血流量,减少肌肉、肌腱、韧带及其它结缔组织的损伤,改善心血管对突然剧烈运动的适应性。
因为任何物体从静止状态起动,都需要克服其本身的惰性,人体从静止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也需要克服其本身的惰性,而这个过程比其他物体的更复杂。
为了较快地克服这种生理上的惰性,上课开始,要做好准备活动,逐渐提高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学生在正式运动一开始,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效率。
其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因此对其后进行的动作练习有良好影响。
通过实验,让受试者进行两次同样的活动。
第一次活动代表准备活动,观察它对后一次活动肺通气量的影响,在前一次活动结束后,等肺通气量恢复到安静水平后,再进行后一次活动。
从实验结果来看进行后一次活动时,5分钟内的肺通气量都大于前一次活动时5分钟内的数值,这说明前一次活动提高了呼吸系统机能活动后,虽然经过休息,肺通气量已恢复到安静水平,但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内留下了兴奋性升高的痕迹。
在这个兴奋性较高的基础上又开始了后一次活动。
因此,同样的肌肉运动能使呼吸中枢在第二次活动中产生较强的兴奋,所以肺通气量较大。
这样就有利于后一次运动时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因此从生 角度分析,准备活动具有极重要的必要性。
如下表1所示。
3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3.1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人在剧烈运动前是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性比较低,运动器官的活动能力也没有动员起来,处于这种情况,人体不能适应立即开始的剧烈运动。
通过准备活动,肌肉、肌腱会不断地把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高到一个适宜的水平,从而加强了各神经中枢之间密切协调的关系,迅速准确地调节和支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充分发挥它们的活动能力,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3.2提高呼吸、循环内脏器官的机能
肌肉活动时,内脏器官的活动也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内脏器官的惰性比肌肉的惰性大。
有人实践证明:
在不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跑1500米时,呼吸、循环系统的活动要在运动后2—3分钟才能达到最高水平;而运动器官20一30秒即可发挥出最高水平。
因此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可以预先将内脏器官机能动员起来,减轻正式练习时内脏器官机能与肌肉不协调的现象,避免由于呼吸、循环机能跟不上而影响肌肉运动的现象。
3.3使体温升高,提高工作效率
做准备活动时,肌肉组织新陈代谢加强,产热增加使体温有所升高。
体温升高又能进一步促进新陈代谢,体温升高1℃,组织的代谢率增加13%;体温升高还可以使肌肉收缩加快,体温升高2℃,收缩速度可增加20%;体温升高,还能提高酶系统活性,加快生化反应的过程;体温升高,还能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氧的供应,并能使神经系统的机能提高;体温升高,还能使肌肉中的小动脉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增加肌肉中血液供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 准备活动的内容
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体育课的内容、参加者的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来安排。
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准备活动的动作、路线、方法等内容都有很大的可变性,比如:
根据参加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活动内容可作出相应的变动,可以是正常的跑、跳、走,也可以是变项跑、跳、走等;可以是严格规范化的,也可以是一般要求的;又如活动路线,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从原则上讲,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全身各个主要器官都得到充分活动,特别是要注意薄弱肌群的活动和主要肌群进入运动状态,又要有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以加强各器官与神经间的协调。
准备活动的内容很多,为了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正确地运用准备活动,大致可归纳为三大项。
4.1课堂常规性准备活动
常规性准备活动是从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出发,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组织安排的准备活动。
它的内容既有逐步提高人体工作能力的走、跑练习,又有保持学生正确体姿、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的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等。
具体到走、跑的练习次数、时间、基本体操的节数,应根据教材的性质、学生的特点以及气候、环境的不同来确定。
冬季常规性准备时间长些,而夏季则短些。
作用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情绪。
通过练习可以把学生迅速组织起来,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排除一切与体育无关的杂念,使课堂上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
渴望运动、准备运动、精神饱满地进入到下面的练习。
4.2一般性准备活动
这种准备活动要求全身都要活动,要把身体的各部位都照顾到,目的是使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充分活动起来,促进身体 。
其方式通常有徒手操,包括定位的、行进间的、单人双人或多人的、配乐的、持轻器械的体操和游戏等,要求动作规范,节奏感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姿,为进入体育的基本部分做好生理上的准备。
4.3专门性准备活动
区别于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针对性强并与课程的基本部分所学技术动作的性质和结构相似,它的要求是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做一些持器械或徒手的模仿练习,完整技术动作的练习、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规定内容的教学比赛等,为准确掌握所要学的技术动作创造条件。
专门性准备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但活动的质量要高。
开始时活动量也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这样会使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5 准备活动的教学特点
5.1准备活动应技能化
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部分重要,准备活动次要,整理部分可以不要”的错误认识,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现今准备活动练习与基本教材结合更加紧密,一些模仿性练习、诱导性练习以及辅导性练习,甚至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或分解练习,大量地充实到准备活动中来,不仅丰富了准备活动的衔接更加紧密,使学生在准备活动教学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比如在篮球教学中的折线跑、变项跑、变速跑、后退跑,或用篮球做各种穿接球的练习等等,即活动了身体,又熟悉了球性。
5.2准备活动应个性化
培养具有优良品质的合格人才,是 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生理、特点,在教学基本要求的约束下,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
过去准备活动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活动的,量的安排等都比较呆板、保守,忽视乃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
而今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一改过去由教师统一安排的状况,出现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运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进行准备活动的做法。
这样既能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也能在准备活动中运动量的安排上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其运动欲望。
5.3准备活动应具有韵律性
准备活动教学的韵律性是近年来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它首先表现为音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使学生能够更加协调准确地表现动作,提高练习的节奏感和动作运用的实际价值。
与此同时,准备性练习节奏更加明快和强烈,各种练习的 性较之以往有所加强,心理 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5.4准备活动的内容多样化
基于以上特点,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更加多样,富于变化。
随着课的类型、教材的性质以及课的基本任务等变化而变化。
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了准备部分教学的性。
6 准备活动应注意的方面
6.1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
许多运动员损伤的材料表明,不少运动损伤是因为事先没有进行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科学造成的。
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目的性、重要性等内容的教育。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组织纪律性及基本姿势的准确性要有严格的要求。
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保证身体的全面发展。
6.2选择好示范位置。
示范动作要正确
示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直观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只有教师示范正确,学生才能做到操作准确规范。
教师应站在横排等边三角形顶点,学生站队应侧对或背对阳光与风向。
如果学生站成半圆形或圆形做操,教师应站在圆形队队型的中心。
学生成纵队进行做活动,教师应站在排头的左前方,这样才能确保全体学生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否则会影响学生情绪,从而导致示范效果不佳。
6.3准备活动应层次清楚。
重点突出
教师在组织准备活动的练习中,应把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性准备活动以及为专项服务的辅助练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精神上、生理上自然地向基本部分过渡,为提高基本部分的练习效果打好基础。
如在篮球运球转身的准备活动中,安排一些脚步动作练习,如前转身、后转身等。
在短跑的教学中,安排一些各种跑的的项目练习,如小步跑、后磴跑、高抬腿跑、加速跑等。
这样安排便于引起基本内容相应的人体生理变化,提高人体有关中枢神经的兴奋性。
总之,科学地安排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是使一节体育课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和组织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成体育课的教学,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