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172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docx

届高三第一次考试

远志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的现代文学起源及其变异

陈晓明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土文学”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关。

“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是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

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在“现代性”的思潮中,人们才会对“乡土”非常强调,才会试图关怀“乡土”的价值,并且以“乡土”来与城市或“现代”对抗。

中国的“乡土文学”有着它的现代起源,那就是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建构起来的乡土传统(准确地说,是对这些人的叙述建构起来的传统)。

实际上,“乡土文学”最本质的含义应该是“乡愁”,也就是反现代性的怀乡病,那是“离去”与“归乡”的二元想象置换。

当然,乡愁也是一种古典经验。

《论语·子路》中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是最早的美化家乡的说法。

《列子·天瑞》中的“有人去乡土,离六亲”,是最早的表达关于乡土离别的感情的叙事。

中国古曲诗词中关于怀乡的表达不胜枚举,李白的“低头思故乡”妇孺皆知,但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令李白不敢题诗,不是李白诗不逮,而是他怀乡病重。

古代的怀乡是单向度的,那是一种对故土和家人本真的单纯的怀念。

现代的怀乡则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是与当下经验对立的怀旧态度,或者是与城市生存对抗的乡村想象。

回望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是一种素朴的存在,是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

例如,鲁迅对乡村困境的切身体验,沈从文那种抹不去的怀旧和诗情,或者废名的那些玄妙的生存事实。

这并不是说,乡土叙事就一定要沿革现代中国的传统,也不是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

如此评价显然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

然而,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乡土叙事”中,看不到那么浓郁或深重的怀乡病。

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

当代“乡土叙事”确实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观念性的批判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更加个人化的“乡愁”式的乡土记忆被更强大的家国叙事覆盖。

用点形象化的说法,当代“乡土叙事”已经被现代性占据,因为自重已经太重,结果是载不动一点“乡愁”。

尽管我们一再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更趋向于个人化叙事,但在乡土叙事这一点上,家国叙事还是占据上风。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乡土文学”在现代之初,显得更单纯或质朴些;而当今的“乡土叙事”则要厚实复杂得多。

这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是存在一种差异,只是表明了文学的现代性发展至今所发生的深刻变异。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由此可看出中国20世纪文学中现代性的流变轨迹。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乡土”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对“乡土”非常强调,试图关怀它的价值,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一定的关系。

B、“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没有对“现代性”的反思,就没有“乡土”的概念。

C、“乡土”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

D、从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从那些极具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乡土”的存在。

2、下列不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不再是古代单向度的怀乡。

B、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土叙事”中,看不到浓郁的或深重的怀乡病。

C、当代“乡土叙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被现代性占据,载不动一点“乡愁”。

D、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并不能说明当代的“乡土叙事”就不如现代之初的“乡土文学”。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与城市或“现代”对抗的事实,说明在现代性思潮中,“乡土”与现代性渐行渐远。

B、古代的怀乡与现代的怀乡有着很大差别,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更接近怀乡的本质意义。

C、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虽然“乡土”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但不能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

D、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这充分说明现在的“乡愁”已经不再具有乡土离别的韵味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

建文二年进士。

除庄浪知县。

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

以佐文士,难之。

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

永乐初,入为御史。

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

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

从北征,巡视关隘。

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

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

北京建,改尹顺天。

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

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

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

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

帝密示士奇曰:

“尔不尝举佐廉乎?

”对曰:

“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

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

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

”帝叹曰:

“朝臣贫如此。

”因怒诉者曰:

“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

”士奇对曰:

“细事不足干上怒。

”帝乃以吏状付佐曰:

“汝自治之。

”佐顿首谢,召吏言:

“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

”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

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曰:

“此必重囚教之。

”命法司会鞫,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

帝曰:

“不诛清,则佐法不行。

”磔清于市。

正统初考察御史不称者十五人,降黜之。

邵宗九载满,吏部已考称,亦与焉。

宗奏辨,尚书郭琏亦言宗不应与在任者同考。

帝遂责佐。

而御史张鹏等复劾宗微过。

帝以鹏朋欺,并切责佐。

佐上章致仕去。

赐敕奖慰,赉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

十一年九月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佐预焉预:

准备。

B.细事不足干上怒干:

触犯。

C.吾当贷汝贷:

原谅。

D.命户部复其家复:

免除赋税徭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皇帝赏识顾佐的一组是(3分)()

①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②从北征,巡视关隘③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④帝乃以吏状付佐曰:

“汝自治之。

”⑤帝曰:

“不诛清,则佐法不行。

”⑥帝以鹏朋欺,并切责佐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佐文武双全。

建文二年的端阳节,守将召集官员一起比赛射箭,有意为难身为文官的顾佐,结果顾佐一箭射中,守将非常佩服。

B.顾佐奉命招降蛮人,督采树木,巡视关隘。

他为人刚直不阿,官吏百姓都对他感到害怕和佩服,改任顺天府尹后,权贵多给他出难题。

C.顾佐被杨士奇举荐担任京兆尹。

后来,有人到皇帝那里告发顾佐,杨土奇向皇帝申明原委,替顾佐解释。

D.顾佐严格考查御史,将不称职者降职或罢免,这里包括吏部考核称职的邵宗也被考核为不称职。

顾佐因为此事被皇上责备,自请辞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

帝密示士奇曰:

“尔不尝举佐廉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怒诉者曰:

“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概括。

(5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叔叔的怪病

[土耳其]阿吉兹·涅辛

叔叔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

“您哪里疼?

”医生这样问他的时候他会指一指他的肚子,然后再指一指每一个关节部位。

所以医生从来都不能准确诊断出叔叔的病因。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医生。

天文学家发现了几亿光年之外的星星,医生们却诊断不出眼前病人的病症,这让我彻头彻尾地成了一名无医论者。

“我肚子里好像有一群猫狗在打闹,你们知道,如果把猫和狗放在一个袋子里它们一定会打架,我现在就是那种感觉……”每一次叔叔都委屈地说。

一个朋友向我们推荐了一名“神医”,称他能包治百病。

我们立刻就送叔叔去了他那里。

那人果然高明,看一眼就说:

“是胃穿孔,需要马上做手术。

”手术之后叔叔的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

不知道你们相信不相信,我听一个护士说,医生在给叔叔做手术的时候在他的胃上没有发现任何毛病,他惊讶地说:

“我切过几千个胃,却从未发现过这么健康的胃。

”助理医师问他:

“这么健康的胃,还需要切掉吗?

”主刀医生说:

“胃不是什么好东西,别看现在还没有胃穿孔,但总有一天会的,我们现在切掉一部分是在挽救病人。

”就这样叔叔的胃被切除了。

叔叔花巨资做了手术,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重了,这时候又有一人给我们推荐了一名神医,说此人神通广大,有妙手回春之术。

他看一眼叔叔就说:

“是肾病,需要马上做手术。

”就这样,叔叔第二次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时年轻的助手看到叔叔的肾功能很好,就说:

“他的肾功能正常,手术还需要继续吗?

”主刀大夫说:

“肾这个东西其实每个人只要有一个就够了,为了保住我个人的荣誉,必须把其中一个切掉。

”这次除了正常的手术费之外我们还给了医生甚至门卫相当可观的红包。

但是红包没起什么作用,叔叔的病情又加重了。

此时又一个朋友跑过来说:

“我的胃被切了十六次,最后只得重新安装,但那些都无济于事,只有一名医生让我站了起来。

我们迅速去了他那里,医生笑着说:

“是肠子的问题,您的肾白切了,对病情好转没有任何作用。

”这样那位医生从叔叔的肠子上切去了一半。

这次看上去叔叔好像轻快了点,食欲减少了不少,病情却一点没有好转。

一个又一个人来给叔叔推荐名医。

我们的手术费一次比一次高,但叔叔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拼凑来的,没有哪一个器官是完好无损的。

我们又去找一位医生,他说:

“先生,您只是脚上的茧子厚了点,与其他器官无关。

“可疼痛不是来自那里啊?

”叔叔问。

“先生,你要知道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或许您的头疼会导致脚病,脚上的病也可以导致头痛。

”我们相信了那位医生的话,让他切去了叔叔的脚茧。

后来叔叔找来了土耳其名医花名册,只剩下两个大夫我们还没去看过病。

去找他们之后那两名医生竟然分别要走了叔叔的头发、眉毛和牙齿。

起风时叔叔叮嘱我扶好他。

他说:

“我太轻,不定哪一阵风就把我吹到天上去了。

叔叔的钱所剩无几了。

叔叔说想看看西医。

我们去了巴黎一家私人诊所。

听完我们的遭遇之后那位医生竟然哈哈大笑。

然后他取镊子让叔叔张开嘴。

医生从叔叔嘴里拔出了一根白色的细线。

“下次刷牙注意点,是牙刷的刷毛扎到了喉咙里了。

”他说。

我们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

叔叔的怪病好了,但钱也花光了。

半年后叔叔还是去世了。

不知是因为没有钱,还是因为缺少器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之所以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无医论者,是因为医生们诊断不出眼前病人的病症。

B、叔叔的胃被切除一部分,并非由于叔叔真正得了胃穿孔,而是出于包治百病的神医对叔叔的关爱与挽救。

C、因为要保护自己的荣誉,那位有“妙手回春”之术的医生竟然切掉了叔叔一个功能正常的肾。

D、叔叔真正的病因是刷牙时不慎将牙刷的刷毛扎到了喉咙里,因为医生将那根白色的细线拔出来之后,叔叔的怪病才被医治。

E、小说通过最后一个情节的表述,有力地讽刺了土耳其医生的庸医误人、草菅人命的社会现象,也反映了下层人民因无钱看病而导致的不幸。

(2)小说刻画了一群“医生”的群体形象,请简要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

(6分)

(3)小说在写叔叔每次手术之后,均加入了一段补叙,作者这样处理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6分)

(4)这篇小说以“叔叔的怪病”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

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

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

9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

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

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

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

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

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

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

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

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

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

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

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

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

“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国剧会社”,他在京剧方面造诣很高。

C.民国时为防止国宝流失,张伯驹债台高筑、生命堪虞之时仍坚守收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D.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2)文章从那几个方面表现张伯驹“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的?

请归纳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做“大怪”?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出身”“趣味”“品格”“机遇”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

请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中任选两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于2012年11月23日上午降落在“辽宁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这意味着舰机合练的技术条件已具备,真是大快人心。

B.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的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执行正常的巡航公务是无可厚非的。

C.莫言的作品凭借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并且结合许多的神话、传说等要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代鲜有作家能望其项背。

D.汉魏之际,品评人物常常是名不准实,贾不本物。

于是,识鉴者主张神鉴,主张遗其形貌而求其神理,视之于无形,听之于无音,这就是言不及义。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迎战高考“百日宣誓”大会之后,我们班黑板上方赫然出现了一条“横下一条心,憋足一口气,拧成一股绳,共圆一个梦。

”这几天,大家为之振奋不已。

B、华中电网称:

日前,南方煤炭冬运紧张,火电正在等米下锅。

他们虽然多方努力,积极配合,但问题仍然无法得到彻底治愈。

C、朱棣文被奥巴马提名为能源部部长,取决于他的锐意进取的变革精神,从不言弃的执著追求和苛刻的环保主义思想以及顶级专家的技术水平等个人因素所决定的。

D、生活中的“贫二代”,并不可怕,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翻身。

思想上的“贫二代”非常可怕,任何物质上的东西都无法填满那个贫穷的无底洞。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幸福是什么?

一旦人的精神需要、情感诉求和心理期待无法获得充分满足和应有尊重,幸福的天平就会在失衡中倒向失望、叹息和迷茫、无助的另一端。

①惟其如此,幸福才会不经意间来敲门。

②它是实践付出和心理满足的和谐一致,

③幸福固然包含着物质层面的拥有和满足,

④所以,幸福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人的精神寄托、心灵安顿与人格实现。

⑤但更多指涉精神层面的感受,

⑥是包括健康、情感、财富和理想等生活要素间的一种和谐共振状态。

A.③⑥⑤④②①B.③⑤⑥②④①C.②⑥③⑤①④D.②⑥①③⑤④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例句: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仔细观看下面图画,然后回答问题。

(6分)

(1)请揭示上面图画中“年年有鱼,餐餐无余”所蕴含的寓意。

(3分)

(2)请就此寓意,另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子对偶,用语简明,不超过30字(3分)

六、作文: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

红、白、黄、蓝。

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他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

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四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和联想?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进行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校班级姓名考场考号

远志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座号

语文试题答题卡

选择题(每题3分)

1、2、3、4、5、6、13、14、15、

文言文阅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

帝密示士奇曰:

“尔不尝举佐廉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