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065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

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

他们在做什么?

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

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

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

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

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

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

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

(1)经济因素: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

(2)自然因素:

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

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

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

作物

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占城稻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

作物

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纺织品种增加

制瓷业

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技术的运用

目标导学三:

商业贸易的繁荣

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2.阅读教材《宋代海外贸易图》,分组讨论并叙述一下宋代对外贸易的概况。

3.阅读材料,分析下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提示:

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情景体验:

商人的苦恼

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1)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提示:

使用纸币“交子”。

(2)使用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提示:

轻巧、发行成本低、交易方便等。

过渡: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5.合作探究:

想一想:

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

类别

发展集中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苏州、湖州

经济作物

福建、成都平原

手工业

纺织业

四川、江浙、海南

制瓷业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都市商贸

杭州

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

货币

四川

 

师生共同总结:

(1)经济因素:

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从而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例如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学习,可以从中总结其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还需要从史料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教材分析

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一百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

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

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MTV《江南美》,营造学习氛围。

(PPT呈现)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

导入:

读完这三段话,我有很多的疑惑: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的推崇宋朝?

宋朝吸引他们的究竟会是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同走进宋朝,了解宋朝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教授

一、稻花香里看江南——重心南移

出示任务:

教师展示PPT呈现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大约在北宋初年或更早,福建就引进了占城稻。

这种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长力强,产量高,宋真宗曾派人从福建运了3万斗占城稻种分给江南农民种植,受到农民的欢迎。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6.6%

出示任务: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反馈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从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多角度思考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1.南方战乱少.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政府的重视与支持.4.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及工具。

小结:

经济重心南移是两宋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此以后,历代南方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而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传统文化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二、盛世繁华百业兴——经济兴盛

1.农业的发展

出示任务:

学生阅读教材“农业的发展”一目,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提炼概括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小组交流,初步掌握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

1.水稻:

南方水稻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北宋时将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培育出水稻优良品种;南方水稻在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被推广到北方。

2.棉花:

北宋至南宋初,棉植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南宋后期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3.茶树:

在南方得到普遍种植,产茶州县增加。

PPT呈现《耕获图》

教师设疑:

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师生共同总结:

耕地、插秧、灌溉、收割、脱粒、入仓……。

小结:

这幅《耕获图》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从收获的情景。

整个画面是一个地主庄园,许多短衣赤膊的人正紧张地劳作着,他们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舂米、入仓,还有人用龙骨车浇地和堆积稻草,都画得清清楚楚,也展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

PPT呈现各种作物的图片。

教师设疑:

如果你是南方一农民,想要发家致富,你会选择种植哪种农作物?

说明你的理由?

反馈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课本上的文字,学会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总结:

占城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长力强,稻穗长。

小结:

随着占城稻在南方的广泛种植,一句谚语也随之广为流传。

PPT呈现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教师设疑:

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

这说明此时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哪里了?

师生共同总结:

苏州、湖州的粮食丰收了,可以满足整个天下的需要。

这说明此时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小结: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宋代南方的手工业也非常的繁荣。

下面我们主要从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了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2.手工业的兴盛

出示任务:

学生阅读教材“手工业的兴盛”一目,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手工业繁荣的表现。

反馈指导: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北宋时,南方的纺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师生共同总结: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胜过北方;发达地区有四川、江浙。

2.棉纺织业:

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3.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4.造船业:

发达地区有广州、泉州、明州;水平高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PPT呈现手工业兴盛的图片

教师设疑:

宋代的瓷器美轮美奂,难分伯仲。

但是有一个地方的瓷器却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甚至有着“瓷都”的美誉,这是哪里?

师生共同总结:

景德镇。

PPT呈现景德镇瓷器,学生欣赏。

PPT呈现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图。

教师设疑:

这是一艘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师生共同总结:

这种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应在深海中航行。

教师小结:

我们发现,宋代无论是制瓷业中心还是造船业中心,都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小结: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这些产品都留着自己用吗?

下面我们去看看宋朝商业的发展情况。

3.商业贸易的繁荣

出示任务:

关于商业贸易的繁荣表现,请同学们看书,概括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概括归纳回答。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那时候,黄河、长江以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师生共同总结:

1.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2.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3.纸币产生: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PPT呈现《清明上河图》局部

教师设疑:

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当时的都城,北宋的都城是哪里?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封的商业情况如何?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反馈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小组交流,自由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北宋的都城是开封。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封的商业繁荣;人口众多、店铺林立、商贩走街串巷、商品众多……。

教师设疑:

开封是著名的商业都市,但在宋代,竟有一座城市比它还要繁荣,这是哪座城市呢?

师生共同总结:

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PPT呈现柳永《观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教师总结:

作者开篇为我们指明了方位,在东南沿海这个地方,钱塘自古就很繁华,钱塘就是今天的杭州,南宋定都后改称临安。

通过柳永的《观海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信息:

到南宋时,国家的商业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小结:

除了商业都市繁荣,宋代的海外贸易也非常的发达。

PPT呈现《宋代海外贸易》视频

出示任务:

1、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2、中国海外贸易的范围是什么?

3、政府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反馈指导:

观看视频,细心聆听,思考概括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广州、泉州。

(2)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市舶司。

PPT呈现《宋代海外贸易图》

教师设疑:

这里有发达的海外贸易,繁荣的商业城市,我想我也动心愿意生活在宋朝了。

但是当我了解了宋朝四川地区的某些情况时,我又动摇了,我发现宋朝的货币太重了,我想去市场为同学们买一些纪念品,估计还没走到市场就累趴下了。

怎样解决货币上的难题呢?

学生总结:

发行纸币。

出示任务: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

反馈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课文上标记,自由回答。

学生总结: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PPT呈现金属货币、北宋的交子。

教师设疑:

(1)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2)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3)今天的商品交易除人民币外还有哪些新的支付方式?

反馈指导: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

(1)轻巧,便于携带,便于流通。

(2)由国家统一发行,制作更精细,防伪措施更高超。

(3)刷卡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五代辽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随着各行业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所以在史书中就有了这样一段记载。

PPT呈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三、经济腾飞铸辉煌——以史为鉴

教师设疑:

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这些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更好为现实服务。

江南的华丽转身给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

反馈指导:

引导学生对照原因,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生共同总结:

安定的社会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挥地域优势;坚持改革开放等。

课堂小结

经济重心南移是两宋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此以后,历代南方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而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传统文化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更好的发展,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查找资料,了解关于“一带一路”实施的具体情况。

如果现在你也参与到这项工程中,请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经济史内容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深入。

我的教学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看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然后探究原因,最后谈启示。

这一节课下来,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对繁杂而又不熟悉的经济史内容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图文并茂。

初一学生更多还停留在形象思维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因此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我使用了相对数量的图片辅助教学,如人口迁移图、宋代丝绸锦缎、瓷器、占城稻、棉花的推广种植,宋朝海上贸易、古钱币等,呈现给学生,并配有必要的介绍,在欣赏、观察同时深入理解,效果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