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MICR≤0.8
IIC
≤0.5
<0.45
三、可燃气体知识
什么是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浓度时遇到点火源会产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
常见的可燃气体有甲烷、异丁烷、丙烷、戊烷、炔类、烯类、氢气等。
(民用的燃气是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
可燃气体泄漏会爆炸吗?
无论是甲烷、氢气、天然气还是煤制气(只要是可燃气体),由于各种原因泄漏后,当室内可燃气体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时,遇火种(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则发生爆炸。
报警器为什么能知道可燃气体泄漏?
燃气报警器的核心是气体传感器,俗称“电子鼻”。
这是一个独特的电阻,当“闻”到燃气时,传感器电阻随燃气浓度而变化,燃气达到一定浓度,电阻达到一定水平时,传感器就可以发出声光报警。
什么叫声光报警?
燃气泄漏使室内浓度达到报警器浓度后,报警器的红色指示灯亮,蜂鸣器发出“辟-辟-”的报警声,所以叫做声光报警。
可燃气体报警器为什么有有效期?
因为传感器,一般1-2年性能就下降,因而丧失报警器的安全性,报警其中的其它电子元件(例如变压器、电容器、晶体管等)的寿命却也都有限,所以,连先进国家也规定有效期。
为保安全,有效期到期后必须更换新的报警器。
安装报警器和减少事故有多大关系?
上图是日本全国液化气报警器普及率和发生事故件数的关系图。
从1979年到1994年的16年间,随着报警器普及率从26%上升到97%,全年事故就从800件减少到几十件。
可见报警器起到多么大的作用。
报警器为什么需要经常点检?
可燃气体何时泄漏谁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求报警器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的“值班”,象查岗一样,为了确认报警器动作是否一直处于正常状态,我们每半年或一年标定一次。
报警器报警了怎么办?
千万别开灯!
千万别点火!
千万别拔报警器插销!
您首先关闭燃气总阀门,并立即开窗通风。
等到室内燃气浓度降下来后,报警声会自动停止。
在没找出泄漏原因时,不要开总阀门。
气体传感器性能的关键
气体传感器的性能主要看其灵敏度、选择性(抗干扰性)和稳定型(寿命)。
可燃气体报警器由探测器与报警仪构成,广泛应用于石油、燃气、化工、油库等存在可燃气体的石油化工行业,用以检测室内外危险场所的泄漏情况,是保证生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仪器。
当被测场所存在可燃气体时,探测器将气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传送到报警仪表,仪器显示出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百分比浓度值。
当可燃气体浓度超过报警设定值时发生声光报警信号提示,值班人员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避免燃爆事故发生。
例:
1998年3月5日,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发生液化石油气严重泄漏事故,一储量为400立方米的11号球形储罐突然闪爆,共造成11人死亡,31人受伤。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消防支队及地方公安、武警、驻军、民兵预备役、医疗救护等单位参与了这次抢险救援,投入兵力达3000余人。
2000年2月19日零时6分,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某分公司发生地下废弃天然气管线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56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42.6万元。
常见可燃气体爆炸限(见附表1)
四、常见的有毒气体知识
1、一氧化碳气体
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冰点为-207℃,沸点-190℃。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CO气体。
在工业生产中接触CO的作业不下70余种,如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的生产;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的生产;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碳素石墨电极制造;内燃机试车;以及生产金属羰化物如羰基镍[Ni(CO)4]、羰基铁[Fe(CO)3]等过程,或生产使用含CO的可燃气体(如水煤气含CO达40%,高炉与发生炉煤气中含30%,煤气含5%~15%),都可能接触CO。
炸药或火药爆炸后的气体含CO约30%~60%。
使用柴油、汽油的内燃机废气中也含CO约1%~8%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大量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
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
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00。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此外,机体内的血红蛋白(Hb)的代谢过程,也能产生一氧化碳,形成内源性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
正常机体内,一般碳氧血红蛋白(COHb)只占0.4~1.0%,贫血患者则会更高一些。
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
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中毒的严重程度则与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有直接关系。
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
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
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ppm,10分钟过后,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可达到2%以上,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反应,例如,行动迟缓,意识不清。
如果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0ppm,人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可达到5%左右,可导致视觉和听力障碍;当血液内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达到10%以上时,机体将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例如,头痛、眩晕、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
由于一氧化碳在肌肉中的累积效应,即使在停止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后,在数日之内,人体仍然会感觉到肌肉无力。
一氧化碳中毒对大脑皮层的伤害最为严重,常常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
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脏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当碳氧血红蛋白(COHb)达到5%以上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COHb达到10%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25%,心肌摄取氧的数量减少,导致某些组织细胞内的氧化酶系统活动停止。
一氧化碳中毒还会引起血管内的脂类物质累积量增加,导致动脉硬化症。
动脉硬化症患者,更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
2.5%,甚至1.7%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就可能使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间大大缩短。
人体内正常水平的COHb含量为0.5%左右,安全阈值约为10%。
当COHb含量达到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几小时后陷入昏迷。
当COHb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亡。
血液中的COHb含量达到30%~40%时,血液呈现樱红色,皮肤、指甲、粘膜及口唇部均有显示。
同时,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甚至突然昏倒。
深度中毒者出现惊厥,脑和肺部出现水肿,心肌受到损害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极易导致死亡。
美国卫生部门把碳氧血红蛋白(COHb)不超过2%作为制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限值标准的依据。
考虑到老人、儿童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我国环境卫生部门规定: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的日平均浓度不得超过1毫克/立方米(0.8ppm);一次测定最高容许浓度为3毫克/立方米(2.4ppm)。
无论何种煤气都含有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只不过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不同,但一氧化碳的检测单位是ppm级,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的体积比。
以焦炉煤气为例:
焦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体积百分比为8.6%,对应等于86000ppm,浓度之高可见一斑。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企业一氧化碳检测单位是mg/立方米,1mg/立方米=0.8ppm。
钢铁企业发生的中毒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
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比空气较重、有毒性,属血液性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同时还具有爆炸性,它的爆炸下限是12.5%。
国家规定一氧化碳的报警浓度为低报50ppm、高报300ppm。
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见下表:
一氧化碳浓度对人体伤害情况
50PPM健康成人可承受8小时以上的上限浓度
200PPM2或3小时后出现轻微头痛、疲劳、头晕、恶心等症状
400PPM1-2小时后开始头痛,3小时后有生命危险
800PPM45分钟就会头昏、恶心、痉挛,2小时后不省人事,并会在2-3小时内死亡
1600PPM20分钟后头痛、头昏、恶心,1小时后死亡
3200PPM5-10分钟后头痛、头昏、恶心,25-30分钟后死亡
6400PPM1-2分钟头痛、头昏、恶心,10-15分钟后死亡
12800PPM1-3分钟后死亡
注:
参照美国OSHA职业病安全和健康委员会规定
例:
2000年12月12日,山东某石化公司净化工段变压吸附岗位,计控处一名仪表工在维修一气动蜗杆式切断球阀时,发生CO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1年1月9日,宁夏某化工公司氮肥厂造汽车间因气柜入口水封房内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造成取样的2名监护人员中毒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
2001年3月7日16时20分左右,三门峡灵宝市义寺山金矿五坑发生特大CO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21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61万元。
2、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H2S)是一种较常见有毒气体,居我国中毒发病人数的第4位(在CO、有机磷和Cl2之后),死亡人数居第2位(第一位是CO)。
而在石油化工行业中,H2S中毒及死亡人数均为第1位。
近几年,我国大量进口高含硫原油,而在防治H2S中毒综合能力上,同国
外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距与不足,H2S中毒事故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硫化氢(H2S)主要来自生产过程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气。
硫化氢是有强烈的臭蛋气味的无色气体。
易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一种弱酸)。
溶于醇类、甘油、石油制品中。
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及爆炸。
硫化氢对铁等金属有强腐蚀性,也易吸附于各种织物。
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
硫化氢用于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元素硫等。
近年来,因H2S中毒导致人员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行业频繁发生,以下是2个典型案例。
(1)1992年12月8日8时20分,兰州炼油总厂某装置南侧的含硫污水管线的主干线进行人工挖掘时,7人下到沟内,从东侧一下水井边开始一字向西排列作业。
因违反了下水井管理的有关规定,为掏水、排水方便,将下水井盖打开,在井的西方向又打掉了一个长约1m的“V”形缺口。
由于含硫污水排放的不均衡,从“V”形缺口处处溢的H2S沉积、蔓延至施工人员作业处,至9时40分造成最东面的3人倒下,接着另2名民工也被熏倒,施工人员下到沟内救人,也倒下。
最终造成6名民工中毒,经现场和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2003年1月1日7时30分,因停电事故,至使沧州分公司焦化、重整加氢、空压站等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全面紧急停工,大量燃料气涌向气柜和火炬。
为防止气柜上升过快,在控制室内气柜入口气缸阀未关的情况下,一操作人员到现场关气柜入口阀,在操作过程中,气柜水封突然被瓦斯气冲破,使大量的含硫(事后化验气柜内燃料气中的H2S含量为9%)燃料气连同凝析油、含硫污水急剧冲出,在距气柜15m处,将该操作人员熏倒,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另外3名现场和操作人员轻度中毒。
从上述2起事故可以看出,在含硫化氢区域的工作人员中毒危险是时刻存在的。
那么,油品罐区作为此类生产区域,是日常作业直接接触H2S较频繁的场所,应如何避免H2S中毒事故的发生呢?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
在工业生产中,主要见于硫化反应(如有机磷农药生产)或合成硫化物怕口硫化染料、磺胺药物等);石油和煤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硫,加热分解过程中可有硫化氢产生。
含硫量较高的石油,在开采过程中硫化氢气体即可大量喷出;人造丝生产中,以及矿石:
台炼、硫化法提取某些金属时,可有大量硫化氢产生精制盐酸或硫酸时需通入硫化氢气体以沉淀重金属;制革工业用硫化钠脱毛,遇酸即可产生硫化氢。
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可产生硫化氢气体的机会,如处理变质的鱼、肉、蛋制品,咸菜淹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等,均易发生硫化氢中毒。
2.中毒表现:
硫化氢具有刺激作用和细胞窒息作用,但由于全身毒性作用剧烈而发病迅速,故在吸入硫化氢浓度较低时,可见到较明显的刺激作用,吸入浓度较高时,嗅神经末梢麻痹,可使硫化氢臭味“消失”,继则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轻度中毒:
接触较低浓度(70~150mg/m3)硫化氢时,表现为明显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痛、流泪、羞明、眼睑痉挛、视力模糊或有彩环出现,流涕、呛咳、胸痛、胸闷、恶心等;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冷汗淋漓,甚至发生晕厥。
此时如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可自行缓解,但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要延续数日方渐消失。
中度中毒:
在接触较高浓度(300~600mg/m3)硫化氢时,可出现化学性肺炎和化学性肺水肿,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头痛、头晕、恶心等明显加重,并很快由意识模糊陷入昏迷:
吠态。
查体可见患者面色灰白或发绀,皮肤湿冷,意识丧失,呼吸浅快,脉搏频弱,心音低钝,肺内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血压初可正常或偏高,继则下降;瞳孔常散大,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体温升高。
重度中毒:
因吸入高浓度的(700mg/m3以上)硫化氢引起.重者可在吸入后数秒钟内昏迷倒地,似电击样,甚至造成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病人常表现为深度昏迷,全身痉挛或强直,大小便失禁,皮肤湿冷发绀。
瞳孔散大或缩小,生理反射全部消失呼吸浅快而不规则,肺内可闻及散在的湿罗音心音低钝,心律快而不齐;肌张力多增高。
此期病人往往有多种合并症存在,如肺炎、肺水肿、脑水肿、酸中毒、休克、心肌损伤、肝肾损害等。
治疗难度大,愈后可留后遗症,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
预防措施
1加强培训,增强自身防范意识
1.1认识H2S中毒特点
通过培训使职工熟练掌握H2S中毒及救护知识,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其危害、性质和特征,尤其是充分认识人对H2S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
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升高成正比,当浓度>1000mg/m3后,反而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弱。
在高浓度时,人会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够察觉H2S的存在,不能依靠其臭味的强烈与否来判断有无中毒的危险。
1.2掌握急救要点
通过培训,使职工掌握事故现场急救要点,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并定期进行演练,及时正确地做好事故现场的抢救工作,能使中毒者起死回生,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急救要点为:
①急救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并设专人监护;②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则要立即进行心胸外挤压;呼吸困难者应予以吸氧治疗。
2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具,并熟练使用
2.1常用防护用具
H2S中毒事故95%以上是因吸入性中毒引起。
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和隔离式防毒面具为常用的防护用具,佩载防毒面具时,要选用适宜的滤毒罐。
当H2S浓度>1000mg/m3,O2浓度<18%时,应佩戴氧气或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
2.2防毒器具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洁完好
每次使用前后都应检查防毒器具完好情况。
不用时,应至少每月检查、维修一次,使其终处于齐全、完好的备用状态,并做到定点放置、定人保管,不得随意用。
存放地点要远离热源和易燃物,注意防潮、防晒;避免与酸、碱、油类和有毒物料接触,存放处应有明显的标识。
2.3人员体检
对日常工作中要求佩戴各种防护器具的人员,每年应进行1次肺功能检验,确定职工是否具备佩載防护器具的要求。
3加强日常巡检及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
(1)在进行巡检过程中,应随身携带便携式H2S检测仪,当出现报警(≥10ppm)时,应立即撤离现场至安全地方。
(2)在储罐收/付料过程中,严禁进行人工检尺、测温等作业。
须进行罐上检查、人工检尺、测温等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口,远离呼吸阀排放口。
佩戴防毒救护器材(如:
手套、防H2S的4#防护面罩及空气呼吸器),并设专人监护。
(3)严禁在边收边付的状态下上罐取样,取样时应随身携带便携式H2S检测仪。
一人取样,一人监护,站在上风口,佩戴防毒救护器材(如:
手套、防H2S的4#防护面罩及空气呼吸器),当出现报警(≥10ppm)时,应立即撤离取样区域至安全地方。
另外,取样过程要缓慢打开取样阀,向大气排放,进行置换时,取样人员不要站在正对取样口的位置,防止发生中毒,取样结束后,应半取样阀门关闭后,方可离开现场。
(4)脱水作业时,也就在随身携带便携式H2S检测仪。
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站在脱水口的上风侧,佩戴防毒救护器材(如:
手套、防H2S的4#防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