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65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docx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

医院科室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及临界病例管理的规定

首诊负责制是由于病情复杂、难以立即确定科别的或经由分检挂号而就诊的病例,由最初就诊的科室负责首先处理的制度。

临界病例是指病情复杂、涉及多科的疑难、急危病员和严重复合伤患者。

在门、急诊工作中,临界病例常出现在各会诊科室及会诊科室间;由于相关各科多考虑专科病情,故在会诊中可能出现扯皮、推诿现象,以致延误病情,威胁临界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为加强门、急诊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加强临界病员的诊疗管理,充分发挥医院整体功能,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结合我院情况,制定以下规定:

1、对门、急诊病人,尤其是重危、疑难病人和科间“临界病人”,首诊科室值班医生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按“七有一签名”(就诊时间和科别、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诊疗意见和签名)的要求完成门诊病历记录。

不允许一字不写而叫病人换号改科就诊或送他科会诊。

2、临界病员因病情急需,首诊科室应在先采取初步急救措施的基础上,邀相关科室会诊。

会诊医师应随叫随到,并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有技术上的困难应请示本科上级医师协助处理。

应邀各级医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应邀科室相关人员负主要责任。

3、如合并两科以上疾病的患者,则应以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病症为据,先由有关科室处置,需两科以上配合抢救时,应通力协作,积极配合,组织抢救,有关医师不得推诿。

4、凡属专科疾病,若专科医生又不在,则由当班医生应急给予认真检查和处置,若病情复杂或危重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5、应收入院的病人,如遇收入某科有困难时,且病情危急一时不能确诊,急诊科室医师或值班医师经请示医务科或夜间总值班同意后,有权根据病情决定收治有关科室,各科不得拒收,凡拒收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由拒收科室和当事人承担责任。

6、各种疑似传染病患者,或诊断明确的传染病患者可按相关规定转入传染病医院留观或治疗。

7、如遇大批来院抢救的病员而所收治的科室难以承担时,由门诊部办公室和医务科临时组织协调安排。

8、急诊科去院外接回病人后应详细记录救护车出车记录,记录病人姓名,年龄,病名等基本信息。

接诊途中及回院后处理情况及病人最后去向。

 

☆二、临床科室查房制度

查房是住院诊疗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诊疗活动。

各级医师通过查房,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病员的思想,提出诊疗计划,进行疗效观察,同时,查房也是一种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各级医师的分析思考能力。

1、查房可以分为晨间查房、午后查房、夜间查房、科室大查房、教学查房和行政查房。

科室大查房为本专业内最高水平的查房,基于三级查房之上,原则上由学科带头人主持,具体时间固定,本专业内所有医师必须到场,病事假及门诊医师除外。

科室护士长需跟随查房。

行政查房是指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联合查房以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其详细规定另行规定,不属本制度范围。

2、临床科室实行三级查房制度。

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负责本治疗组病员的具体诊疗工作,应每日查房1次,住院医师查房每日至少2次。

实习医师在查房前应了解病员的病情变化,在查房时首先向上级医师汇报,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三级查房的内容应在病程录中反映出来,上级医师对记录的内容及时修改并签名。

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内容记录,每周至少1次,且必须有本人审签。

主治医师查房内容应由治疗组住院医师记录,每周至少2次,且必须有本人审签。

3、实习医师和经治医师查房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病历、X片及各项有关检查器材,查房时要自下而上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实习医师和经治医师报告简要的病史、病情变化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根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病情分析,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4、各级医师查房的内容:

科主任、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员的问题;审查对新入院及危重病员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护人员对诊疗的意见;了解病员及亲属的思想情况;进行教学查房等。

主治医师查房负责解决所管辖的病员的诊疗问题;对新入院、重危、诊断不明、疗效不佳的病员进行重点查房;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的错误记录,决定出、转院问题。

住院医师查房负责对分管床位的病员的重点和一般巡视、检查各项医技检查项目结果,加以分析;检查当天医嘱及执行情况,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

5、午后查房由值班和住院医师进行,对全病区的病人进行一般巡视,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重点检查,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逐级、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请上级医师诊视后提出诊疗意见。

6、夜间查房由住院总医师带领值班医师和实习医师进行,了解病人的病情改变并及时作出相应地处理。

7、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是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8、科主任(副主任)每天组织新入院病人,手术(前日手术及当天拟手术)病人,为重病人查房。

☆三、临床科室值班、交接班制度

1、各临床科室应安排一、二、三线值班。

一线班由住院医师及住院总医师担任,二线班由主治以上医师担任,三线班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担任。

病房护士实行三班轮流值班,值班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准确执行医嘱,按照病人需要做好护理工作。

2、值班医师、护士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值班医师、护士应准时接班,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护理工作,值班时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串岗,联系工作、在院内会诊必须说明去向。

值班时不准玩忽职守。

3、值班医师应完成本职日常工作,临时负责处理全病区所有病人的诊疗问题,完成相关医疗文书的书写及必要的医疗处置,遇有疑难问题及危重抢救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协助处理,必要时向院总值班或医务处汇报。

4、值班医师应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休息。

5、临床各科室应设医师交接班本,护理部还另需建立书面的交班提示本及物品交接班记录本,认真交班。

值班医师对新入院病人要逐一交班,各治疗组医师应有重点地将本组需交班病人情况记录于交班本上,各治疗组的危重、手术病人必须交班,记录时应注明病人床号、姓名、诊断、病情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必要时应床旁口头交、接班。

接班后的值班医师在全面了解病人情况的基础上,对前一班医师交待的医疗任务逐项完成,并将病情变化和完成的诊疗操作记录于病程录和交班本上。

交班本的记录,白班用蓝黑墨水笔,夜班或死亡病人记录用红色墨水笔;原则上由值班医生完成记录。

夜班值班医师在次日科室晨会上对交班的观察病人作重点交班,危重病人应床旁交接班。

6、值班医师在值班期间如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病人住院时,应及时向院总值班和医务科汇报,必要时应向分管业务院长汇报,由院总值班和医务处组织抢救和诊治,详见“突发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7、住院总医师值班情况见住院总医师制度。

8、二线值班医师原则上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随叫随到。

9、住院总、值班医师和二线值班医师应保持通信装置畅通,以便及时联络。

10、护士交班前检查本班工作完成情况,巡视病房,了解医嘱执行情况和病人的病情,并做好交班前的准备。

交接班时,重点交接新病人、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特殊治疗及病情变化等的病人,做到书面交班写清楚、床旁交班看清楚、口头交班讲清楚。

11、护士交接班时十个不交不接内容:

(1)护士衣帽、仪表不整齐,不交不接。

(2)为下一班的准备工作未做好不交不接。

(3)上一班及本班医嘱未核对,不交不接。

(4)输液输血不通畅不交不接。

(5)各种引流不通畅不交不接。

(6)危重病人床单不整洁,不交不接。

(7)重点病员的病情动态变化记录不清

(8)抢救物品不全或损害,不交不接。

(9)毒、麻、限剧药品基数不符,不交不接。

(10)治疗室、办公室不清洁,不交不接。

☆四、医嘱制度

医嘱是指医师在医疗活动中下达的医学指令,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两种。

医嘱由经治医师直接写在医嘱单上。

1、长期医嘱一般在上午10:

00时左右下达,有效时间24小时以上,医师注明停止时间后即失效。

2、临时医嘱有效时间24小时以内,指定执行时间的临时医嘱应严格在指定时间内执行。

3、医嘱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每项医嘱只能包含一个内容,并注明下达时间,具体到分钟。

4、医嘱不得涂改。

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墨水笔在医嘱内容第二个字后重叠书写“取消”字样,并在停止日期栏用红墨水笔注明取消日期、时间并签名。

5、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

因抢救急危重病人需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无误后执行,执行后保留空安瓿瓶备查,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即核据实补记。

6、转科、手术和分娩后要停止转科前、术前、分娩前医嘱,重新下达医嘱。

7、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严禁不看病人就开医嘱的草率作风,对医嘱内容不符合病人的医疗要求时,护士有权暂不执行并向上一级医师提出咨询。

8、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注明执行时间并口头交待清楚,并在护士交班本上注明。

9、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当药物毒副反应较大或需密切观察病人变化时,应有经治医师陪同,并做好相应处理的准备。

10、医嘱要按时、严格、准确的执行。

护士录入后及时查对。

 

☆五、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微机录入后应做到班班查对,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名。

2、医嘱需医生下达护士核对后方可执行。

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再执行。

3、一般情况下,医生不得下达口头医嘱。

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曾用过的空安瓿瓶,经检查核对后再丢弃,抢救病人结束后须督促医师及时补开书面医嘱。

4、指定执行时间的临时医嘱应严格在指定时间内执行。

医嘱执行后执行人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名。

5、医嘱需班班核对,每周总查对两次。

6、护士长定期抽查医嘱录入正确情况及执行查对情况。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和输液前必须严格三查七对。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发药时应协助病人服下后,方可离开。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执行后保留安瓿;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注射、发药时必须携带针卡、药卡,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6、重整后的注射单、服药单,需经两人核对。

(四)输血查对制度

1、采集配血标本前需将贴好标签的试管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携至病人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标本联号、输血史,无误后才能采血。

2、病区内同时有两名以上病人需配血,必须逐一分别进行。

3、送血标本和取血必须由医生、护士送取,不得交由病人或家属送取,并与血库执行交接、查对、登记手续。

4、取血时必须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查对报告单上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供血员姓名、血型、血袋号和核对交叉试验结果,确实无误后方可取血。

5、取血时应查对采血日期、血型、血量、血液的类型等是否与输血记录单相符、交叉试验结果,并注意血液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有无渗漏。

6、取回后,必须二人再次核对无误后签名方可执行。

7、输血前在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询问输血史,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并悬挂血型标记牌。

8、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床边观察10分钟后方可离去。

在输血全过程中都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如有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一边做相应处理,一边通知血库重新检验交叉配血。

输血完毕后保留血袋24小时备查。

☆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临床病例讨论是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人的诊断、治疗问题或和以临床教学为主要目的,采取定期和临时两种形式。

定期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每周1次。

临时病例讨论则根据病区的病人情况,有危重抢救病人可随时进行讨论。

2、病例选择:

入院3日以上诊断不明者、诊断明确但临床少见或危重病人紧急抢救后疗效不佳者或在诊治过程中有较重要的教学意义者,都必须及时组织病例讨论,有完整病例资料者可举行病例讨论会。

3、讨论的方式和讨论范围:

(1)治疗组内讨论:

病人入院3天未确诊者,由经治医师提出,治疗组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主持,包括治疗组的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多采取临时讨论的形式。

由经治医师汇报病史、诊治经过和诊治方面的困难,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集思广益,解决诊断和治疗中的问题。

(2)全科病例讨论:

病人入院1周未确诊者,由治疗组主治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

讨论程序首先由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主治医师结合文献,以病例的诊断、治疗为重点,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指出值得吸取的教训,其他有关人员可就病例的某些方面,结合文献作较深入的分析讨论,会议主持者,以经验教训为重点,对讨论作出总结。

(3)病人入院2周未确诊病例或需多学科讨论或需邀请外院专家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则由经治科室主任提出,医务科负责安排、组织,由业务院长或医务科科长主持,讨论应作好较充分的资料准备,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

必要时可提前将病历摘要印发到有关医师手中。

4、各种临床病例讨论资料应全部记入《病历讨论记录本》中,同时将讨论结果记入病程录中,内容应包括:

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讨论内容摘要和讨论总结意见等。

 

☆七、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凡死亡病例,尤其是诊断和死亡原因不明、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缺陷或系少见病症者,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召开死亡病例讨论会。

特殊情况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可结合临床病理组织讨论。

2、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均应参加,由经治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详细介绍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住院诊疗经过、抢救过程、初步分析死亡原因。

与会者认真分析讨论,重点在于讨论诊疗工作存在的缺陷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在诊断、死亡原因等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最后由主持者归纳小结。

3、如存在较大医疗缺陷或发生医疗纠纷时,可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取得初步意见后交医院医疗技术委员会讨论鉴定。

4、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一律用红墨水钢笔,同时记录于病程录中和《病例讨论记录本》上。

病程录中内容应包括:

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讨论小结。

讨论小结内容包括最后诊断、治疗、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和经验总结。

 

☆八、会诊制度

1、门、急诊病人会诊,应遵循“首诊负责制”原则,由经治医师(接诊医师)完成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书写较详细的门诊病历和初步诊断后提出的会诊要求(如住院医生门诊时,须经本科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后方能提出会诊要求),邀请有关科室会诊。

应邀科室的会诊医师应为高年资医师(主治医师以上)。

会诊医师在复核申请科室的病史、检查资料并认真体检后,提出会诊意见,完成对病员的诊疗和处理。

严禁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如因推诿病人造成延误诊治,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相关科室及有关人员应负相应责任。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并填写会诊申请单,经本科住院总医师以上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一般应于24小时内完成普通会诊工作;急会诊随叫随到10分钟内到位;抢救会诊,电话邀请,随叫随到。

为保证会诊质量,会诊医师应由住院总或主治及以上医师担任。

在会诊中如遇到诊疗难题,应逐级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及时得到解决。

3、全院大会诊。

如疑难病例或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的病例,可进行全院大会诊。

由科主任提出,书写会诊单报医务科批准,确定会诊时间、地点并通知参加会诊的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全院大会诊由医务科主任主持。

4、院外会诊。

凡限于本院技术、设备条件不能解决的疑难复杂病例或特殊情况须慎重处理的病例,可申请院外会诊。

由科主任提出并写出会诊单,须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与所邀医院医务科联系,并发出会诊邀请,同时商定会诊时间、被邀医师及交通工具等问题。

对于被邀医师、我院可派车接送,医务科派人到科室协助接待。

如作书面会诊则将病史资料送到或寄到有关单位。

5、外院邀请我院会诊。

由对方提出书面申请(即会诊申请单),与医务科联系。

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并做好登记,结算会诊费,办理会诊的一切手续,通知相关科室相关医师前往会诊。

院外会诊原则上应为副主任医师以上高年资医师。

严禁任何人未经同意私自外出会诊,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医院将按有关文件处理。

6、为确保会诊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申请科室在会诊前应将有关资料准备齐全;会诊时,申请科室应有经治医师/值班医师。

陪同介绍病情。

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书写在会诊单上并简要记入《会诊登记本》。

会诊结果应摘要记录于病程录中。

会诊医嘱要及时执行。

 

☆九、危重病例抢救、报告制度

1、急诊科直接负责接待处理急诊病人。

凡危重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先就地采取急救措施。

需立即手术的病人应及时送到手术室处理。

需急送住院部抢救的病人,急诊科应有专人跟车护送。

2、专科急诊应遵循“首诊负责制”的有关规定。

急诊病史应符合“七有一签名”要求。

病情危重涉及多科的临界病人,相关科室须遵守“临界病例管理”的规定,协同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3、急诊科工作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处理急诊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抢救记录。

平时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科室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出急救工作程序和各种操作规程。

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做到五定(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4、遇到重大抢救,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要亲临参加指挥抢救工作,同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视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需启动,急救小组成员将在15分钟内全部到位,展开抢救工作。

5、抢救室专为危重病人而设置,其它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室内应配备必须的抢救监护器械、急救药品、敷料、物品做到“五定”,专人保管不得随意挪用外借,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应重新灭菌。

药品使用后应及时补充,药械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抢救设备应保持完好。

室内抢救物品严格交接班并有登记,护士长定期查对。

6、抢救病人时,应有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在场主持抢救工作。

各级工作人员按岗定位,遵循抢救程序,配合默契,熟练操作。

抢救工作中遇到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紧张、有序、有条不紊。

7、抢救时,下达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等,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经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输血空袋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暂行保留,以便备查。

8、要及时、正确、清晰、完整的做好抢救记录,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因抢救危重患者而不能及时书写的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病情变化、讨论意见、会诊情况要随时记入病程录。

每次抢救工作完毕,应进行现场评价和总结。

病人观察期间,应严格交接班,注意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实记录抢救经过和结果。

若病人死亡,要在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分析死亡原因,总结抢救经验教训,提高急救工作的水平。

9、新人院或突发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二份,分别交给病人家属,另一份贴在病人病历上。

10、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需填写《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单》报医务科。

抢救结果及时反馈给医务科和护理部。

☆十、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一)输血原则

1、临床输血应当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2、对一般性输血,可输可不输的一般不输。

3、输血科必须优先、重点保证每次输血量在500ml以上的大型手术用血或急救治疗用血。

4、治疗性用血,80%以上应输成份血。

(二)用血申请、审批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家属说明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无家属的无主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院领导同意、备案,并归入病历中保存。

2、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把关签字,送交输血科备血。

如申请用血量超过1000ml,需有科室主任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字;如申请用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3、检验科接《输血申请单》后,要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血型等相关方面进行复检,认真填写《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做好备血工作。

4、发放血液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一起查对,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标签卡无缺损不清,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等情况,并在《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名,取血者一并带回《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归入病历保存。

血液出库原则上不可退还,如出库时间短(30分钟内),血液未经开动或做其他处理(如加温、摇动),经血库医师鉴定同意,方可考虑重新储存。

5、病人在输血前,负责输血的护士,必须做好查对工作后方可输血,输血完毕后保留血袋24小时备查。

6、病人输血时,医师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反应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指导处理,并认真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交输血科。

(三)输血登记、反馈

输血科要做好临床用血登记。

并汇总《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信息,定期报医务科。

☆十一、术前讨论、手术通知单审阅、大手术和高危手术请示报告制度

各项手术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1、二类及以上手术均应在术前组织讨论。

2、二、三类手术,可在查房巡视时,由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询问和检查术前准备情况,指定手术者、交待手术要点,由经治医师记录于病程录中。

3、四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复杂、疑难手术、风险较大的手术,科室应组织术前讨论,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医师参加。

讨论内容:

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术后观察、治疗事宜、护理要求,人员组织和必要的药品设备等。

4、四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致残手术及重大疑难手术及伴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情况很差的高龄病人、风险较大的等高危手术,经以上讨论后,总结并填写《术前小结》,向病人家属或其单位领导说明诊断、手术适应征以及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等,在取得完全理解和同意,签订同意书后报请院领导审批及医务备案。

5、急诊手术要在术前准备时,由住院总医师或(和)二线班的主治医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商讨,如为疑难手术、高危手术须请病区主任参加讨论,并即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审批、备案。

病人或家属签字:

理解病情,同意在本院治疗。

6、手术记录:

担任手术主刀的医师应根据手术时情况,及时在病程录中完成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

手术经过和术中所见;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术后应观察的事项、术后治疗、护理方案等。

7、择期手术通知单应在术前1日上午10时前,送手术室并请麻醉科会诊,特殊情况提前1—3日请麻醉科会诊。

择期手术通知单应经科主任审阅签名后,方可送手术室。

手术人员一旦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换,若要更换,须事先请示科主任,并通知手术室更改名单。

8、手术结束后,及时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录。

《手术记录》应在术后24小时内填写。

术后病程录书写内容参照《病例书写规范》在病程录中记录。

9、手术后病人如发生病情变化,出现较大的并发症,病区应及时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方案,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并报医务科。

 

☆十二、告知、谈话制度

  为切实履行告知义务,保障患者知情同意的合法权利,增加医患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认识差异,争取取得患者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现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患者就诊时,导医台、挂号台需依据患者提供的情况,向患者告知所要就诊的科室及位置。

二、患者入院后,管床护士和医师必须至患者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