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332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docx

市政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研讨题副本

1、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传统的承包模式有什么特点?

答:

传统的建筑工程承包模式是设计-招标-施工,该模式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基本的承包模式。

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按部就班地实施建筑工程,至于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2、目前建筑工程承包模式的发展趋势如何?

为了克服传统模式的缺点,更好地服务建筑业主,不同的建筑工程承包模式就是相应的发展起来。

而且,随着技术、管理、市场需要的不断发展,各种承包模式也在不断演进。

目前建筑工程承包模式的发展趋势是:

(1)满足业主对产品的高要求。

业主希望用更短的时间,花更少的精力,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

(2)对承包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筑工程承包模式的发展和变化要求承包商提供从设计采购到建设、管理、运营等全过程服务,承包商不但要掌握技术,能管理,还要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与融资能力。

(3)体现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思想。

承包模式的发展重点集中在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有效衔接上,减少工作量和协调管理难度,承包商的业务开始朝着项目的前期和上游发展,其利润重心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

(4)基于承发包模式演变和发展势态,建设主管部门也在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由不同主体的施工总承包向以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方向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方向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优越性就在于:

能够把生产要素和资源最佳的配置在工程项目上;减少管理环节;真正体现了风险与效益、责任与权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3、建筑工程总承包的概念?

该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建筑工程总承包的概念:

建筑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代表了现代西方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CM)和设计、施工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投资、更好服务业主的目的。

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1)建筑工程总承包使得工程建设中业主与承包商、勘察设计与业主、总包与分包、执法机构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2)建筑工程总承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业主摆脱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杂乱事务管理,减少了专业化管理的程度,避免了人员与资金的浪费;总承包商减少了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的耗费,使资金、技术、管理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更有利于体现其竞争力;分包商的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由此得以提高,促进了分包商专业技能的提高;政府部门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建筑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有利于实行风险保障制度。

(3)建筑工程总承包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并形成规模经济。

一是能够重构工程总承包、施工承包、专业分包三大梯度塔式结构形态;二是可以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从单一型承包业向综合性、现代开放型的转变,最终整合资金、技术、管理密集型的大型承包企业;三是便于扩大市场份额,形成有竞争力的大型承包企业;四是增加了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提高了我国建筑企业的质和量。

4)建筑工程总承包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在强化设计责任的前提下,通过概念设计与价格的双重竞标,把“投资无底洞”消灭在工程发包之初,进而有效地控制工程价。

并且,由于实行整体性发包,招标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提高全面履约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4、设计-采购-建设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设计-采购-建设模式对于总承包商而言,最大的好处是能够统筹考虑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充分展示总承包商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整体而言,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有以下特点:

1)业主整体控制。

业主把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调试工程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副政委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性、原则性的和项目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业主可以自行组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专业工程咨询公司代表业主管理和控制。

业主介入项目组织实施的程度较低。

2)总承包商同意实施。

总承包商对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的实施是整体计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同意协调和同意实施,更能发挥总承包商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其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为业主和承包商自身创造更多的效益。

3)高效率。

总承包商统一负责实施,保证了真个建设过程的连续性,充分整合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方的优势,并将其体现在工程设计成果中,从而使得工程能够早日动工完成并投入运行。

可以避免设计、采购、承包商之间的矛盾和责任推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协调工作量。

4)风险责任突出。

设计-采购-建造模式使总承包商承担了较高的风险,特别是在经济和工期方面,总承包商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比传统承包模式要大。

但这意味着,业主不利于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

5、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

深基坑安全等级划分表

6、基坑开挖的一般规定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按照“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先撑后挖”的方法确定开挖顺序。

(2)施工道路布置、材料堆放、挖土顺序、挖土方法等应减少对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工程桩的不利影响。

(3)基坑开挖应采用全面分层开挖或台阶式分层开挖的方式,分层厚度不应大于4米,开挖过程中的临时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

1.5。

(4)每层开挖前,应进行探挖。

对关键工序的工作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土体卸载后无支护暴露时间不大于12小时。

(5)机械挖土时,坑底以上200mm至300mm范围内的土方应采用人工修底的方式挖除,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应采用人工修坡方式挖除,严禁超挖。

(6)临近基坑边的局部深坑宜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

(7)机械挖土应避免对工程桩产生不利影响,挖土机械不得直接在工程桩顶部行走,挖土机械严禁碰撞工程桩、围护墙、支撑、立柱和立柱桩、降水井管、监测设施等,其周边200mm至300mm范围内的土方应采用人工挖除剔凿。

(8)工程桩应随土方开挖分层凿除设计标高以上部分;工程桩顶处理宜在垫层浇筑完毕后进行。

(9)当基坑较大且深浅不同时,应先进行浅区部分的开挖,待浅区部分达到稳定安全部位后再进行深区部分开挖。

当两个基坑相邻时,应先进行深坑的挖槽作业,待其达到稳定安全部位后,再进行浅基坑的施工。

当基坑两侧土压力差较大时,应对土压力较大的一侧进行卸载。

(10)基坑周边禁止长时间存放渣土以及其他载重大的物资设备。

7、地连墙成槽施工时预防槽壁坍塌的措施及治理方法有哪些?

答:

预防措施

(1)遇竖向节理发育的软弱土层或流砂层应采取慢速进尺,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控制槽段内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

(2)缩短单元槽段的长度;

(3)降低地下水位与承载水压力;

(4)采用高导墙,提高泥浆液面;

(5)调整泥浆性能指标,必要时掺加重晶石粉,提高泥浆相对密度;

(6)对软弱的淤泥质土层、粉砂层预先进行注浆处理,改善其土质;

(7)对邻近槽段的建筑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减小其对槽壁所产生的侧向土压力;

(8)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在槽段两侧堆放土方、钢筋等重物,或停置和通行起重机、混凝土搅拌车等重型施工机械。

治理办法

(1)填土固结法:

全槽段回填粘性土,待回填土沉积密实后,重新开挖槽段(适用于槽壁严重坍塌,工期没有要求或允许在6个月内完成的工程)。

(2)填土固化法:

槽段下部未坍塌的部分回填粘性土,上部坍方区的泥浆作固化处理,待固化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重新开挖槽段(适用于槽段坍塌较严重,工期要求较紧的工程)。

(3)后期处理法:

在槽壁坍塌并不严重或坍塌现象已被控制、土体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可在坍塌槽段继续开挖成槽,下放钢筋笼,浇灌墙体混凝土,筑成地下墙。

因槽壁坍塌而在墙体上形成的混凝土凸瘤,留待后道工序或后期工程来处理。

8、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答: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可减少路面厚度,降低路面造价。

因此为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细致分析各种自然因素与路基的关系,抓住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一般措施如下:

(1)合理选择路基断面形式,正确确定边坡坡度。

(2)选择强度和水温稳定性良好的土(必要时换土)填筑路堤,并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如分层填筑和不同土质的层次组合)。

(3)充分压实土基,保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提高土基的强度和水稳定性。

(4)正确进行排水设计(包括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及地基的特殊排水),保证水流畅通,防止路基过湿或水毁。

(5)保证路基有足够高度,使路基工作区保持干燥状态。

(6)设置隔离层(用以隔离毛细水上升)或隔温层(用以减少路基冰冻深度和水分累积),切断毛细水上升,阻止水分迁移,减少负温差的不利影响。

(7)采取边坡加固与防护措施,以及修筑支挡结构物。

9、路面基层的主要技术要求有哪些?

答:

基层的强弱和好坏对整个路面,无论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整体强度、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作为路面的基层,一般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1)强度

基层必须能够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即在预定设计标准轴载反复作用下,基层不会产生过多的残余变形,更不会产生剪切破坏(无结合料的粒料基层)或疲劳弯拉破坏(用各种结合料处治的基层)。

(2)刚度

基层的刚度(回弹模量)必须与面层的刚度相配。

基层材料还应该有高的抗疲劳破坏能力。

就各种材料的抗疲劳破坏能力而言,由强到弱的排序为:

沥青碎石、石灰粉煤灰粒料(矿渣、碎石、砾石)、水泥粒料(碎石、砾石、砂砾土)以及石灰土粒料或石灰粒料土。

2.有足够的水稳性扣冰冻稳定性

沥青面层,特别沥青表面处置和沥青贯人式面层,往往是透水的,尤其在使用初期,其透水性较大。

进入路面结构层的水(包括气态水)能使含土较多或土的塑性指数较大的基层或底基层材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沥青路面过早破坏,或刚性路面损坏。

在冰冻地区,这种水造成的危害更大。

因此,必须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做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

就各种基层材料的水稳性而言,水泥粒料的水稳性最好,石灰粉煤灰粒料次之,细土含量多且塑性指数大的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的水稳性最差。

用于冰冻地区,特别是重冰冻地区的路面基层材料还应该有足够的冰冻稳定性。

3.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

(1)冲刷唧浆现象

表面水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沥青路面结构层内,同样也会进入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内。

如果进入的水不能及时排出,而是停留在面层与基层的交界面上,就会使得基层局部潮湿甚至接近饱和。

(2)提高基层抗冲刷性的措施

提高高等级道路上路面基层的抗冲刷性能,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时,粒料的级配应依照基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级配碎石或级配砾石基层的集料级配范围而定,同时限制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有塑性指数)或7%(无塑性指数)。

2)采用石灰粉煤灰粒料基层时,混合料中粒料的比例宜为80%~85%,同时粒料需具有良好的级配,且其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3%。

3)采用石灰稳定级配粒料土或石灰土稳定级配粒料时,混合料中粒料的比例应接近85%。

4.收缩性小

对于高等级道路的基层,特别是半刚性基层,还应该要求其收缩性小。

半刚性材料的收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水分减少而产生干缩的程度,二是由于温度降低产生温度收缩的程度。

5.有足够的平整度

基层的平整度对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取决于基层的平整度。

6.与面层结合良好

基层与面层良好结合可以使薄沥青面层不产生滑动、推移等破坏。

为此,基层表面应该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表面还应该结构均匀,无松散颗粒。

7.作为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材料,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路面使用过程中比较稳定,形变在允许范围内。

从这点出发,应该采用密实类型的材料。

如各种结合料稳定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