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244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两条基本线索是: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三个基本问题是: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二,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多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正确认识外国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纠正“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

2、通过了解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地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认真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分析总结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历史经验教训。

三、学时

2学时

引言:

马克思说: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脏脏的东西。

”列宁说: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资本天生是追求利润的,而利润来自市场。

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一部西方列强恃强凌弱,以血腥暴力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在西方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方的中国—一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一直是它们追寻的目标。

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里,列强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代代前赴后继;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为什么要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呢?

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的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

本章所讲这一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的阶段。

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即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也包括帝国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当前,有几种观点:

【有人说: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还有人说:

“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面对这些观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

听完下面的讲述,同学们就会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打击。

一、军事打击: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武装侵略,其中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有五次,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

分别是:

【一起看看图片。

1840-1842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1895年)。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1901年)。

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屠杀中国人民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制造了一系列惨案。

(三)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割占中国领土:

2、在中国驻兵:

3、设立租界:

4、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四)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勒索的大量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本身存在的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列举几次战争赔款】【掠夺财富,见图片】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西方列强在政治方面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在中国寻找他们的代理人,把中国的当权者变为它使用的工具。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天津条约》首开了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先例。

外国公使或大使进驻一国的首都这本来是外交的正常现象,但在近代中国,这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因为这更方便了外国政府以太上皇的身份对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1900年美国公使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就是一个例子。

2、享有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简单地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中国政府却不能过问,而是由外国的领事来裁决,这就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这一规定使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

3、把持中国海关

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来华洋人像赫德那样,对中国海关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施加了如此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这个方面的事例非常多,比如说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再比如说在1870年的教案中,资本—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判处教民死刑,流放地方官25人。

资本—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最典型的事例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参与和成立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组织,这说明资本—帝国主义不但企图驯服清政府,而且企图驯服中国人民。

(三)扶植和收买代理人

中国毕竟不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他们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殖民地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那些反抗斗争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精神和牺牲精神更使资本—帝国主义有所顾忌,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就要在中国寻找代理人。

列强在中国寻找代理人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他们寻找代理人的目的就是要统治中国。

他们支持奕、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他们甚至还企图将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变成他们的代理人。

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权术,在顽固派和洋务派中间进行操纵,逐步达到她统治的目的。

她本来是与资本—帝国主义有矛盾的,后来在八国联军的强烈打击下,她提出了: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个方针说明资本—帝国主义已经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三、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最后达到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目的。

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从1840年到1919年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达到二十多个。

【思考:

旧中国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有什么区别?

答:

近代的通商口岸是在不平等条约下中国被迫开放的,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享有自由居住、自由贸易、设立洋行、工厂、银行等权利,他们控制了中国通商口岸的贸易和经济,走私鸦片、贩卖华工,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财富。

所以它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石。

与当今改革开放中的口岸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前提不同。

现在中国是主权国家,同外国的关系是以“平等互利”五项原则为基础的。

今天的开放是在我们拥有主权情况下的主动开放,而且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受到中国法律的约束和规范,没有任何凌驾于中国法律之上的特权。

第二,目的不同。

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政策,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达到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第三,方向不同。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全盘西化,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资本—帝国主义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始的。

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三)向中国倾销商品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种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1、倾销洋货——倾销鸦片、棉制品和其他商品(图)

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

此后,除1872年到1876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而且数额越来越大。

2、开设洋行:

开设洋行数量变化情况(图)

(四)进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工业,控制了中国的金融、交通运输等重要行业,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但是这些资本不是由外国输入的,而是在中国直接掠取的。

1、设工厂、开矿山

2、办银行、投放贷款: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

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对华贷款:

在旧中国,外国向中国政府的贷款,也成为列强相互争夺的一项权益。

因为一项贷款权的取得就包含着其他许多权益的攫取。

这种借款,是一种“灾难性”的借款,它“把中国推向毁灭的边缘”。

所有借款,都是经过外国银行之手。

在一部有关中国银行的西文著作中写道:

“外国银行的繁荣,是建立在中国的不幸之上而不是幸运之上的。

3、修铁路

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1840年前,中国人不知铁路为何物。

但是,随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他们开始在中国修建铁路。

中国境内的铁路绝大部分由外国资本经营。

与此同时,外国资本还控制中国沿海和内河的主要航道的航运业。

评价

第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

这一切,加上中国封建地主残酷剥削,导致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萎缩和衰败。

第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

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四、文化渗透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

不法传教士的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

所以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国内的教案就不断的发生。

殖民者借助传教、办学、出版等方式,传播奴化思想,消解民族精神。

圣约翰大学校长声称:

“我们的学校就是设在中国的西点军校”,要训练中国“未来的领袖和司令官”。

日军“笔部队”成员更是公开叫嚣:

“军人用刀剑来刺支那人,我们文化人就是要用笔把他们的灵魂挖出来。

(二)、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五、思考题

【以上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首先看看殖民者的观点——福泽谕吉,日本近代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其肖像一直印在日本最大面额的万元纸币上。

甲午战争期间,他发表《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一文,声称日军是为中国的“文明开化”而战,为中国四百余州“迎来文明日新的曙光”。

中国人“应当向文明的引导者日本国三叩九拜,感谢其恩。

”尔后,他又发表文章,鼓吹日军必须加紧进攻中国,“蹂躏(蹂躏一词是福泽在原文中直接使用的汉字词汇)四百余州,加快其亡国的机会。

【有些人认为: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持这些观点的人往往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来看待这个历史问题?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马克思在谈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曾提出了殖民主义具有双重历史使命的著名论断,即“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这一论断基本上也适用于整个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

如何理解破坏性使命?

被侵略国家往往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根基比较牢固,生产力发展受到束缚。

西方殖民者把这些亚洲国家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摧残亚洲国家现有的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的根基,迫使这种桎梏经济发展的旧结构解体。

“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这就是破坏性使命的含义。

如何理解建设性使命?

殖民地宗主国家侵略落后国家之后,为了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产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往往会在被侵略国家投资办工业和交通、电讯事业,这就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等带到了被侵略国家,使这些国家产生了工厂、铁路。

…马克思称此作用为“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

无论是“破坏性使命”还是“建设性使命”,都不是西方殖民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它的部分行为和政策措施的客观效果,所以马克思特别强调西方殖民者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从后果和影响来看,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对落后国家的侵略,促使那里封建经济结构解体,刺激了那里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打破了这些国家封闭落后的社会结构,为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另一方面,西方的侵略,又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依附性的畸形、片面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利益,西方殖民者往往还扶植和保护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先进工业与落后农业共存的二元结构状况,使被侵略国家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地发展壮大,这又是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列宁指出,当资本主义唤醒亚洲,并在那里到处激起民族运动之后,所谓文明、进步的欧洲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便与落后反动的中世纪势力结盟,不惜采用一切野蛮、残暴的手段,扼杀着落后国家摆脱落后、追求文明的努力。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近代中国而言,具有“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的一方面:

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作用的一方面: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独立,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总根源。

综合来看,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第一,从结果来看,西方的侵略并没有将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可能性来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是否会永远处于落后的状态?

(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三,从内因与外因的作用来看,外因只是必要的条件,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

外部影响仅仅是提供前提,提供条件,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如何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这就是近代中国人民的社会革新以及为寻求民族独立与富强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奋斗,这才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真正推进力量。

资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对中国现代化来说,提供的只是“物质前提”,只是“刺激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它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因此,我们要客观、辩证地分析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双重作用”,认识到“帝国主义就像是一种药,一方面能治你的病,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你搞垮。

”(费正清: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第47-49页。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

正如毛泽东所说: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所以说,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决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近代文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民族、各派别,以进行民族战争的形式,共同抵御外敌,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

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反侵略、反压迫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在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的第一声。

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为以后的反侵略斗争开辟了道路。

2.太平军多次重创洋枪队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台湾人民坚决反抗侵略者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

台湾绅民发檄文,表示: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4.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拼死鏖战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与八国联军拼死鏖战。

义和团与清军还在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军。

5.反教会斗争

从1861年到1870年:

这阶段反教会斗争的主要特点是官绅参加并领导斗争,比较典型的是天津教案。

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这阶段中国的边疆危机十分严重,反教会斗争主要发生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下层民众的参加人数越来越多。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这时期甲午战争爆发,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反教会斗争和反瓜分逐渐结合,斗争规模更大,由焚毁教堂,驱逐传教士发展到武装起义,动员了越来越多的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终于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义和团运动是反教会斗争的会合。

【启示】农民阶级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势力的主力军和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带领中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农民阶级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爱国官兵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战争(时间)

人物

事迹

鸦片战争期间

副将陈连升父子(土家族),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回族)、王锡鹏,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

英勇抗敌而牺牲

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

以身殉国

中法战争期间

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

70岁老将冯子材

指挥守军击退法军。

1884年,镇南关大败法军。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等

以身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直隶提督聂士成等

以身殉国

聂士成殉难纪念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紫金山路与水上公园北路交口处。

1900年7月9日,聂士成率部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因寡不敌众,被日军包围,仍与敌激战两小时,终因连中数弹,壮烈殉国。

1905年清政府立碑纪念,谥号“忠节”。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夺取殖民地的狂潮,成为“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

中国这个还保存着名义上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成了尚未被瓜分的“仅有的富源”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边疆危机:

19世纪70至80年代,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见表】

国家

英国

法国

俄国

日本

入侵地

西藏、云南

广西

新疆

琉球、台湾

瓜分危机:

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由此,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898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帝国主义者瓜分中国的图谋更加露骨。

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有的国家中甚至还成立了所谓“和平瓜分中国会”等团体。

(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原因之一: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重要原因。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因此,要实现瓜分中国,“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甚至会爆发战争。

因此,列强经过反复争吵、协商,最后认定,还是暂缓瓜分中国,而采取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以华治华”,对自己更为有利。

原因之二: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最根本原因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此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评价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阶级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这些历史教训,是应当记取的。

【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

】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所以经过这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正是因为义和团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才使得为革命苦斗的孙中山感到国内风气为之一变,“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并从团民的勇猛反抗中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他断言:

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永无实现的可能,因为“分割之日,非将支那人屠戮过半,则恐列强无安枕之时矣。

”此后,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明确地将义和团的英勇斗争视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周恩来)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讲了以上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何在?

答: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包括:

吏治和军队腐败;战争指导思想错误;不了解世界大势)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包括:

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素质极差;指挥无方)

(“落后者是要挨打的”,这是1931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说中提出的命题。

他指出:

“打落后者,打弱者,——这已经成了剥削者的规律。

这就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规律。

”)

对于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

“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失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抵抗是徒劳的,结果是误国,是付出更多的代价”,主张抵抗则是不负责任的“蛮干”。

特别以林则徐的抗英斗争为例,认为林则徐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